90年代,我国开始向医疗市场化进军,所有医院需要自负盈亏。很多医院纷纷喊出“建设靠国家,吃饭靠自己”的口号,各种各样的创收手段层出不穷。很快市场化开始到处捅娄子,而且娄子一个比一个大。医院自负盈亏让药品、耗材、器械成了最直接、最简单、最直观的加价物品,成为医院的主要利润和医生收入的主要指标,于是多开药、开高价药的“以药养医”席卷全国,成为“看病贵、看病难”的罪魁祸首,滋生了医生腐败的土壤。民间甚至传有“急救车一响,一头牛白养”,“辛辛苦苦几十年,一病回到解放前”的顺口溜。市场化并没有拯救医疗资源不平衡的问题,不仅仅是基层医院,那些依靠国家财政支持的许多公立医院、企业医院、部队医院一样的经营困难。这个时候一股公转私的歪风刮了起来,比较典型的是宿迁。宿迁是一个穷地方,一直是江苏省13个省辖市中垫底的存在。九十年代宿迁的大部分医院已经发不出工资,基本处于倒闭状态。宿迁用了四年的时间,把全市134家公立医院中的133家全部卖光了。就连当地最大的公立医院——宿迁市人民医院也以7000万元的价格,卖给了上市公司金陵药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