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吧 关注:830,048贴子:12,079,918

【原创】荀彧荀攸政治愿望考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荀彧荀攸政治愿望考
       三国时代,武人征战沙场、镇守四方,文人则辅佐霸主,出谋划策。根据自身政治愿望、所学专长、人生际遇、性格特点等诸多不同,三国谋臣所走道路和所作贡献都不尽相同。下面我就以微薄之力简单分析一下魏国谋士代表荀彧荀攸叔侄的政治愿望,让人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他们。以后有精力再对其他谋士进行分析。
————————————————————————
       荀彧
       关于荀彧的政治愿望,是汉朝最后一个忠臣?还是魏国第一个功臣?是非曲直、云雾缭绕,一时很难说得明白。
       荀彧在年少时曾在时之英俊何颙评为“王佐之才”,认为其有匡扶汉室的才能。出身汉室名门的荀彧自幼就饱览群书,特别注重儒家和兵法,忠君爱国、知恩图报的道理了然于胸,一直追寻的也和诸葛亮一样,跟随新时代的“汉光武”挽救汉家江山,故而荀彧十分赞成毛玠的看法,劝曹操迎天子至许,但却不说“挟”天子,而是“奉主上以从民望,秉至公以服雄杰”,希望曹操得到和重耳和刘邦一样的社会认同。事实证明,曹操听从荀彧意见后,实力与日俱增,不仅在名义上名正言顺,而且因此为自己招揽了很多人才。(史料证明,曹操迎汉帝之后的几年内,人才收集最快,如荀攸、钟繇、郭嘉、董昭、贾诩、刘晔、蒋济、陈群、徐晃等。后来郭嘉劝曹操大量收揽冀州人才,也是吸取了荀彧这次的经验。)
       荀彧在冀州时发现了袁绍不能“成大事”,这个词可以理解为无法像刘秀那样中兴汉室,也可以理解为无法像刘邦雄霸天下,建立新的王朝。我认为,荀彧应该认为袁绍无法成为匡扶汉室,因为袁绍本身在政治上经常有极端,犯过很多错误,比如对外戚宦官的态度问题,提议西凉军入京清君侧的问题,废立新帝的问题等,都只是袁家自己考虑,不仅引狼入室,而且还没有驱虎吞狼的能力,所以荀彧看不上他。
       在董卓势力正强的时候,荀彧找到了可以完成自己理想的地方,与曹操谋划天下后被其评为“吾之子房”,从此开始大展宏图,在外讨群逆(李傕、杨奉、吕布、袁术、袁绍)、内安社稷两个方面,荀彧都尽自己最大力量帮助曹操。不仅制定了可行的战略分析乱局,而且还成为曹操最信任的留守后方的腹心,在曹操东征陶谦报父仇的时候,张邈、陈宫勾结吕布反曹,荀彧当时就全面负责留守任务,接过凭借智勇保住了根据地,一直到官渡之战时,荀彧还在为曹操做强力后盾。荀彧任职最长的官职是汉尚书令,在他的斡旋之下,不仅能够很好地协调汉帝和曹操的关系,而且大举为朝廷推举人才,虽然这些人才大多都经过了曹操的认可,并收为己用,但在表义上,都是在给汉家搜索人才,为国家培养栋梁。荀攸、戏志才、郭嘉、钟繇、陈群、司马懿、郗虑、华歆、王朗、荀悦、杜袭、辛毗、赵俨、杜畿等或能定国,或能安邦,于谋于政,大为所用,在荀彧的精心编制下,展现了一片即将中兴的景象。
       若是曹操不称公称王,而是继续恭迎汉帝,为汉家辅臣,后世定载之为伊尹、吕尚,曹操旗下一帮文武也都可能成为“许都二十八将” 等等,但曹操并没这么做,他在有生之年称公、称王了,并且雄心不止于此,这就与荀彧最初的政治愿望相违。一直立于忠道的荀彧认为曹操对自己言听计从,所以回绝了董昭、王朗等人的建议,苦口婆心地和曹操摆事实、讲道理,从过去谈到现在,再展望未来,曹操念及旧情,想到荀彧的恩德功勋,不忍有所冲突,但是他的心中,荀彧已经完全与自己当时的梦想背道而驰了,而且即将越来越远。最终,曹操决定暂时不作举动。荀彧也就碰巧在当年死去(事实上成为了史学疑案),陈寿写他死去的原因是“忧死”。到了《三国演义》那里,罗贯中做为维护汉室正统的思想,把荀攸也写成追随荀彧之后忧郁而死的汉室大忠臣,结果这两位同族正好也符合了自己的名字,一忧(荀攸)一郁(荀彧)而死。



IP属地:安徽1楼2009-09-23 11:03回复

           而在历史上,荀攸真的会和荀彧一样,极力劝阻曹操称公称王吗?我们继续下一环节。
    ————————————————————
           荀攸
           做为曹操帐下第二重要的谋臣,荀攸的政治思想和族叔荀彧相同吗?有哪些不同点呢?
           首先,荀攸较早地卷入了董卓之乱中,他早期和荀彧同在宫中做官,当董卓入京之后,荀攸和王允、何颙等人一样,心生厌恶,决定学张良,刺杀董贼“以谢百姓”,这时候,何颙已经暗中成为袁绍集团的重要一员,荀攸和荀彧也都心向袁氏而厌恶董卓,不过叔侄俩所采取的方式不同,荀彧放弃了自己宫中的官位,“求出”,结果董卓应允,致使荀彧暂回家乡躲避,而荀攸年龄较长,人缘、地位在当时都比荀彧要高,他与几位仁义之士合谋刺董,可惜事情败露,受了牢狱之苦。当时荀攸说过一句话:“今直刺杀之以谢百姓,然后据肴、函,辅王命,以号令天下,此桓文之举也。”和荀彧最初的政治思想不约而同都是以匡扶汉室为主,做齐桓、晋文,而并非下一朝的刘邦。荀攸似乎志向更为远大,从“据肴、函,辅王命”可以看出他似乎还有些割据思想。(汉末文人称雄者未必没有,刘表、刘焉皆儒生出身,但都称雄于时,孔融、刘晔、刘繇也都是文人,却皆有逐鹿天下的苗头)
           这些谋臣的国家大事的见解上基本上不怎么动摇,不像孙家父子及曹操,经过不同的境界和遭遇,时过境迁,政治思想都有了变动,故而“保王修陵”变成了“向魏称王”,“征西将军曹侯”也成了“魏武帝”。
           在董卓死后,逃过一劫的荀攸认为天下不可卒定,他不愿意再次卷入纷争之中,于是请求入蜀,若真如此,以后刘备定益州,荀攸估计会成为刘备的得力政治人才,不过荀攸的计划未能实现,荀彧以真言动之,终于又为曹操网罗了一位重要的军师。
           曹操在与荀攸交谈后,重复了五年前对荀彧说的话,同样称赞了荀攸的王佐才能,认为是仅次于荀彧的重要谋臣。荀攸此时的心态,慢慢地和荀彧完全重合,再次打响心中的鼓锣,决定跟随明主大干一番事业。
           在其后的征伐岁月中,就像东吴前期的二张一样,荀彧主内,荀攸主外,都为曹操进献了很多珍贵的计策,在今人看到的正野史中,所载都是其中零星或重要的部分,实际上,时值乱世,大小事务都需要群策建议,奇谋妙计必然很多,史书不可能完全载入。后来钟繇打算把好友的十二奇策编集成书,却未能完成,成了后世学者考究荀攸思想的遗憾。
           荀攸在外为谋主,在内依然能够推举人才、商讨政事、管理闲杂事务,这有点像蜀国的法正。太祖称之为“忠正密谋,抚宁内外,文若为首,公达其次”。
           但荀攸为人处世风格与荀彧大有不同。
    陈寿评价为“深密有智防”,曹操更是说其“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智可及,愚不可及”,曹操的评价是很有趣的,智可及,愚不可及?也就是说学荀攸的聪明也许能够(学得出来),可是学荀攸的愚蠢就不能够(学得出来)了吧?荀攸就是这样,关键时刻会挺身出来说话,而且会说关键话,其余时刻闷头不吭,若有所思,和郭嘉的侃侃而谈完全相反,由于二人处事风格与自身性格存在矛盾性,故而当他和郭嘉的意见有相同时,则曹操必然会听。比如对灌下邳城的策略,二人同时献策,结果曹操大善而用之。
    荀攸自幼孤苦,性格较为深沉,七八岁时就以处事低调又懂得圆滑为人所惊,再加上遭受过董卓的劫难,更养成了“多事不如少事,少事不如没事”的思想,在他的字典中,似乎从未犯过过错,曹操评价为:“与之相处二十载,竟无毫毛可非者”。虽然和荀彧一样心存汉室,但是不妄自碰触曹操的软肋,做到识辨风向,不卑不亢,最终得到善终。虽然从悲剧感和道义上,荀彧更值得人们怀念和称赞,但是荀攸的处世之道不也是伴君如伴虎的时局下应该提倡的吗?
    二荀之仁之智,应属汉末魏初首位。
    


    IP属地:安徽2楼2009-09-23 11:03
    回复
      • 221.131.238.*
      荀彧儒家,荀攸道家


      3楼2009-09-23 12:38
      回复
        难得! 实事求是的文章。


        IP属地:北京4楼2009-09-23 12:43
        回复
          此贴大善,更难得的是原创,理应加精!


          5楼2009-09-23 12:46
          回复
            谢谢支持


            IP属地:安徽7楼2009-09-23 14:12
            回复
              不错,好贴。


              8楼2009-09-23 14:15
              回复
                顶了


                IP属地:广东9楼2009-09-23 17:48
                回复
                  此贴大善,原创万岁!强烈要求吧主加精!


                  IP属地:山东10楼2009-09-23 17:49
                  回复


                    11楼2009-09-23 18:02
                    回复
                      他们不过想信春哥.......


                      13楼2009-09-23 18:24
                      回复
                        支持加精


                        IP属地:湖北14楼2009-09-23 20:04
                        回复
                          支持


                          15楼2009-09-23 20:3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