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吧 关注:783,491贴子:11,985,153

【原创-巨坑】汉末和三国时的官职与爵位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东汉末年
首先说明一点,这篇只包含汉末的官职。时间为一八四年到二二零年。三国的放在后面的篇章再介绍。其次,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文中应该有不少遗漏,欢迎看过的各位朋友进行补充。
东汉、魏国、蜀汉、吴国之间官制各不相同,不能一概套用,而且我打算在每个官职后都补上任职的人和年份,为了避免混淆,就分为四个大篇。
每个大篇又分三个大部分:文官、武官以及爵位。文官、武官之下又分京官和地方官。两汉时以官秩划分官员的等级。官秩为按照职位高低而发放的俸禄,从一万石到一百石不等;同样的石数还有中、真、比之分,中为满的意思,中两千石即实发两千石。中两千石的月俸是米七十二斛和钱九千,真两千石是米三十六斛和钱六千五,比两千石是米三十四斛和钱五千(引自《后汉书·百官志五》)。
两汉时并无官品一说,官品即正一品、从一品、正二品之类。至于三国时有无官品,我并不是十分确定,有些古书上的确提及了魏国有类似官品一说(此说最早见于《通典·魏官品》,《通典》是唐朝人所著),但正史《三国志》、《后汉书》、《晋书》之中都没有明确的记载,因此三国部分也不分官品。


1楼2013-06-06 07:21回复
    文官篇
    京官:在京中任职的官员,类似现在的中央官,区别于地方官。我依次介绍太傅、太师、丞相、三公、九卿、三台、宦官及其他官职。
    一.三公之上的存在
    太傅:
    《后汉书·百官志一》:“太傅,上公一人。本注曰:掌以善导,无常职。”荀绰晋百官表注曰:“汉太傅置掾属十人,御属一人,令史十二人。”
    上公即位在三公以上的公,西汉时太师、太傅、太保合为上公。掾属是掾吏和属吏的总称(《汉书音义》曰:“正曰掾,副曰属。”掾吏为正,属吏是副官,类似现在的正副局长。),是由主官自行选用的官吏;御属是由朝廷指派给主官的下属官吏,主管府中的文书;令史在掾属之下,是低级的办事官吏。
    东汉仅有太傅,而且不常置,只有新帝继位的时候,才设置太傅一职,太傅死去后,则不再选用人继任。《后汉书·百官志一》:“世祖(汉光武帝)以卓茂为太傅,薨,因省。其后每帝初即位,辄置太傅录尚书事,薨,辄省。”
    太傅负责教导天子,并没有特定的职务,通常都授予朝中威望极高的老臣。按汉光武帝时惯例,所有太傅都录尚书事。但实际上,东汉末年的太傅并没有实权。


    2楼2013-06-06 07:22
    收起回复
      来啦


      IP属地:福建来自手机贴吧3楼2013-06-06 07:22
      收起回复
        公元一八九年四月,汉少帝刘辩继位后,以后将军袁隗为太傅。袁隗是袁绍和袁术的叔父。一九零年三月初五,袁隗受袁绍、袁术牵连,被董卓所杀。
        一九零年四月,献帝刘协以大司马、幽州牧刘虞为太傅,但由于道路堵塞,诏令并未传达。
        一九二年七月十三日,献帝以太尉马日磾为太傅。一九四年,马日磾被寿春的袁术扣留,气愤之下吐血而亡。马日磾死后,汉末再无人担任过太傅。
        太傅掾:太傅的掾吏。华歆在马日磾任太傅之时曾担任过此职。朱治也曾在马日磾任太傅时担任过此职。


        4楼2013-06-06 07:22
        收起回复
          太师:
          东汉仅有董卓一人担任过太师。一九一年二月十二日,献帝以董卓为太师,位在诸侯王上。董卓死后,汉末再无人担任过太师。太师是上公之首,和太傅一样,是个虚衔,董卓当时兼为相国。


          5楼2013-06-06 07:23
          收起回复
            丞相:
            《汉书·百官公卿表上》:“相国、丞相,皆秦官,金印紫绶,掌丞天子助理万机。”《汉旧仪》曰:“哀帝元寿二年,以丞相为大司徒。”
            掌丞天子,即辅弼皇帝;助理万机,即协助皇帝处理一切军政事务。西汉汉哀帝元寿二年,改丞相为大司徒。此后东汉延续了这一官制,不设丞相,以司徒、太尉、司空为三公。而这里之所以将丞相列为高于三公的存在,是因为身为汉末两大权臣的董卓和曹操都担任过此职。


            6楼2013-06-06 07:23
            回复
              《后汉书·百官志一》:“董卓自太尉进为相国,而司徒不省。”《资治通鉴》第五十九卷:“(一八九年)十一月,以董卓为相国,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
              相国和丞相大同小异,除了名字有别以外,相国的地位应该高于丞相。《史记·萧相国世家》:“上已闻淮阴侯诛,使使拜丞相何为相国,益封五千户。”可见相国高于丞相。另外,整个汉朝,冠以相国这个称谓的只有萧何和董卓二人。萧何是开国元勋,而董卓是亡国元凶,这真是莫大的讽刺。董卓死的时候,官职应为相国兼太师。


              7楼2013-06-06 07:23
              收起回复
                留名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3-06-06 07:23
                回复
                  丞相府的官署属员(《后汉书·百官志一》:长史一人,千石。掾属三十一人。令史及御属三十六人):
                  1.司直:《汉书·百官公卿表》:“(西汉)武帝元狩五年初置司直,秩比二千石,掌佐丞相举不法。”《三国职官表》(清朝洪饴孙所著):“司直,一人,比二千石。(《魏官品》无,疑黄初以后不置。)太祖为汉丞相时置。”司直协助丞相纠察不法之事,官秩比两千石,是相府之中最高品级的官吏。
                  仅有韦晃一人担任过曹操丞相府的司直。韦晃在二一八年和耿纪等人企图发动政变,事败后被曹操夷灭三族。(《三国志·魏书一》)


                  10楼2013-06-06 07:25
                  收起回复
                    2.长史:上公、三公、丞相及各将军府皆有一名长史。官秩为一千石,总掌府中各曹(曹可以理解为现在的部门)的事务。《后汉书·百官志一》:“长史一人,千石。本注曰:署诸曹事。”
                    《通典》中说曹操有左、右长史各一名,我认为不可信。史料中对此有详细记载的仅有《裴注三国志》一处:“世语曰:悌字孝威。年二十二,以兖州从事为泰山太守。初,太祖定冀州,以悌及东平王国为左右长史,后至中领军,并悉忠贞练事,为世吏表。”这里的世语应该指已经失传的《魏晋世语》,从裴松之注解中所引用的一星半点来看,这部书史料价值不高。不过,不排除曹操丞相府同时有两名长史的可能。


                    11楼2013-06-06 07:25
                    回复
                      一八九年左右,何顒为相国董卓的长史。
                      二一一年,曹操西征马超之时,转陈矫为丞相长史。曹操班师回到魏郡后,陈矫转为西曹属。
                      二一一年左右,国渊担任曹操丞相府的居府长史。(《资治通鉴第六十六卷》:命五官将丕留守邺,以奋武将军程昱参丕军事,门下督广陵徐宣为左护军,留统诸军,乐安国渊为居府长史,统留事。)居府即坐镇丞相府。
                      二一二年左右,徐奕担任曹操丞相府长史,替曹操坐镇西京长安。《三国志·徐奕传》:“超破,军还。时关中新服,未甚安,留奕为丞相长史,镇抚西京,西京称其威信。”二一七年左右,徐奕还曾担任过留府长史。《三国志·徐奕传》:“太祖征孙权(此处应该是指建安二十二年春,曹操在濡须口击败孙权一役),徙为留府长史。”
                      二一三年左右,万潜、谢奂、袁霸可能担任过曹操丞相府的长史。《裴注三国志·魏书一》:“魏书载公令曰:‘长史万潜、谢奂、袁霸等劝进。’”这里并没有明说是丞相长史,所以我并不是十分确定。
                      二一五年左右,杜袭担任曹操的丞相府长史。二一九年,曹操以杜袭为留府长史,让杜袭带兵驻守关中。留府即替丞相留守。
                      二一七年左右,王必担任曹操的丞相府长史。王必在二一八年死于耿纪、韦晃之乱。
                      二一八年,曹操以辛毗为丞相府长史。《三国志·辛毗传》:“太祖遣都护曹洪平下辩,使毗与曹休参之。军还,为丞相长史。”曹洪平下辩指二一八年,曹洪在下辨大破刘备的将领吴兰。
                      二二零年左右,吴质可能为曹操的丞相府长史。《三国志·吴质传》:“东汉献帝延康元年曹丕即王位……而吴质仍为长史如故。”没有明确说是丞相长史。


                      12楼2013-06-06 07:26
                      收起回复
                        3.西曹掾:各公府之中皆有各曹掾吏。西曹掾主管府中官吏的选用,官秩比四百石或比六百石。《后汉书·百官志一》:“本注曰:汉旧注东西曹掾比四百石,余掾比三百石,属比二百石,故曰公府掾,比古元士三命者也。……西曹主府史署用。”东、西曹掾又称徵事。《三国志·崔琰传》:“太祖为丞相,琰复为东西曹掾属徵事。”《汉仪注》:“徵事比六百石。”
                        二零八年六月初九,曹操以冀州别驾从事崔琰为丞相府西曹掾。崔琰在二一一年被升为尚书,崔琰升为尚书之后,曹操废除了西曹一段时间。《三国志·毛玠传》:“大军还邺,议所并省。玠请谒不行,时人惮之,咸欲省东曹。乃共白曰:‘旧西曹为上,东曹为次,宜省东曹。’太祖知其情,令曰:‘日出於东,月盛於东,凡人言方,亦复先东,何以省东曹?’遂省西曹。”上文的“大军还邺”指二一一年,曹操击败韩遂、马超等人后回到邺县。崔琰任间,陈矫曾短暂地担任过西曹属,卢毓担任过西曹议令史。
                        二一五年左右,郭谌担任曹操的丞相府西曹掾。这个郭谌史书上记载甚少。
                        二一六年左右,丁仪担任曹操的丞相府西曹掾。不久后,丁仪又被曹丕转为右刺奸掾。丁仪卷入曹丕和曹植的争储斗争,在二一九年被曹丕所杀。丁仪任西曹掾之时,蒋济曾担任过西曹属。
                        二一九年左右,魏讽担任曹操的丞相府西曹掾。二一九年,魏讽因密谋叛乱而被曹丕所杀。


                        13楼2013-06-06 07:27
                        收起回复
                          4.东曹掾:东曹掾有两个职责;监管武官,和负责两千石高官的升降和任免。官秩比四百石或比六百石(同上)。《后汉书·百官志一》:“东曹主二千石长吏迁除及军吏。”东、西曹掾位卑权重。
                          二零八年六月初九,曹操以司空(曹操在任丞相之前为司空)府东曹掾毛玠为丞相府东曹掾。二一三年十一月,毛玠被升为魏国(此处的魏国还是汉朝的一个诸侯国,是曹操的封国)的尚书仆射。毛玠担任东曹掾之时,司马懿曾担任过东曹属(东曹的副官)。
                          毛玠之后,何夔、徐宣相继担任过曹操丞相府的东曹掾。
                          二一七年左右,邢顒担任丞相府的东曹掾。在邢顒担任东曹掾的时候,徐奕曾担任过东曹属。
                          二二零年之前,陈群曾以侍中的身份总管东、西曹。《三国志·陈群传》:“群转为侍中,领丞相东西曹掾。”


                          14楼2013-06-06 07:29
                          回复
                            6.其余各曹掾属:《资治通鉴第六十四卷》胡三省注:“丞相府有户曹、贼曹、兵曹、铠曹、士曹掾、属各一人;兵、铠、士三曹,盖操所置也。”《后汉书·百官志一》:“户曹主民户、祠祀、农桑。奏曹主奏议事。辞曹主辞讼事。法曹主邮驿科程事。尉曹主卒徒转运事。贼曹主盗贼事。决曹主罪法事。兵曹主兵事。金曹主货币、盐、铁事。仓曹主仓谷事。”
                            曹操的丞相府除东、西曹外,史料中有明确记载的还有五曹-户曹、兵曹、士曹、法曹、仓曹。其中户曹主管户籍、祭祀和农桑。士曹和兵曹一起主管军中事务。士曹可能是负责征兵的。《后汉书·百官志一》中说法曹是主管驿传(通过驿站来传递文书),但曹操的法曹应该是主管司法,类似上文的决曹。仓曹则主管谷仓。这七曹掾吏官秩皆为比三百石,属吏皆为比两百石,令史皆为百石。
                            二零八年到二二零年之间,卫臻为曹操丞相府的户曹掾。
                            二零八年左右,韩暨为曹操丞相府的士曹属(掾、属见前文,掾为正,属为副)。
                            二一一年到二二零年之间,郭淮曾担任过曹操丞相府的兵曹议令史。
                            二零八年六月初九,曹操以冀州主簿卢毓为丞相府的法曹议令史。议令史应该是令史的一种,法曹议令史是法曹的下级官吏。
                            二一四年十二月,曹操以尚书郎高柔为丞相府的法曹掾。二一九年,法曹更名为理曹。
                            二一九年左右,裴潜曾短时间内担任过丞相府的理曹掾。
                            二一一年左右,高柔曾担任曹操丞相府的仓曹属。二一三年,高柔转任尚书郎。
                            高柔之后,二一六年之前,裴潜曾担任曹操丞相府的仓曹属,不久后裴潜被迁为代郡太守。
                            傅干曾担任过曹操丞相府的仓曹属,时间应该在二一六年和二一九年之间。
                            二一九年左右,刘廙为曹操丞相府的仓曹属。
                            高柔、裴潜、傅干、刘廙皆为仓曹属,可见仓曹无掾吏,只有属吏。


                            17楼2013-06-06 07:30
                            回复
                              7.文学掾及丞相府其他掾属:司马懿曾担任过曹操丞相府的文学掾。《资治通鉴》中胡三省注:“文学掾,汉郡曹有之,操于公府创置也。”公府此前并无此职,只有郡中有此职,郡中的文学掾的主要职责是管理学校,教授弟子,也兼管郡内教化、礼仪之事。《晋书·帝纪第一》:“及魏武为丞相,又辟为文学掾,敕行者曰:‘若复盘桓,便收之。’帝惧而就职。于是,使与太子游处。”由此可见,曹操任命司马懿为文学掾的目的,多半是为了让司马懿教导世子曹丕。司马懿之后,还有王观担任过曹操丞相府的文学掾。
                              除文学掾外,曹操的丞相府还有军谋掾贾洪、薛夏、隗禧、韩宣、令狐邵、荀纬、徐邈、沐并、田豫、牵招,军议掾高堂隆,右刺奸掾丁仪。军谋掾、军议掾类似参军,右刺奸掾应该主纠察府中不法之事。《后汉书·百官志一》:“外刺、刺奸,主罪法。”


                              18楼2013-06-06 07:31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