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吧 关注:305,318贴子:14,870,495

从三国身高聊度量衡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5-07-01 14:35回复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5-07-01 14:47
    回复
      2025-07-03 18:50:10
      广告
      表1中,黑字为史书记载,浅蓝色字为演义描述(毛本和嘉靖本),花了一个星期整理的数据,网上也有部分数据,基本就统计个《后汉书》和《三国志》的,我把能统计的史书的记载都做了,算是目前最多的了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5-07-01 15:48
      回复
        表1中有三个虚构人物特别的高,一个是兀突骨国王,一个是越吉元帅,这两人都是外族,还有一个是绰号“截天夜叉”的黄巾贼何曼,有意思的是在《三国志》中就记载过有“车离国”的“人民男女皆一丈八尺”的离谱说法,这可是史书啊!按照三国尺一尺24.2公分算,这个巨人国得人均4米35的身高!而“短人国”国民仅仅三尺(73公分),这明显就是对边远地区的猎奇心里写的!可能就是老罗借鉴的这个手法把这两个外族人写得这么高大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5-07-01 15:59
        收起回复
          关于虚构人物晏明的身高描写,我查了毛本和嘉靖版,也检索过AI,都没有像很多网上说的“身高一丈”的描写,大概率是后来评书或者网络杜撰的,如果有人知道哪个版本演义有这个介绍欢迎留言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5-07-01 16:18
          回复
            所以按照最早的设定,人物身高前五应该就是这个,两个并列第二,两个并列第三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5-07-01 16:27
            回复
              引出第一个度量衡,尺,各朝代的尺不同长度,最早商代的一尺约为普通人中指和拇指完全张开的长度约16公分上下,到了汉末三国时期的一尺来到了24.2公分,这是《中国科学技术史·度量衡卷》的内容,说曹操当时让杜夔铸钟,用的尺经过测量就是24.2公分,自此测定三国用尺,而且这个尺到了南北朝一直到明代(也就是三国演义成书的年代)一直在民间作为身材的测算单位在用!因为后面的朝代的官方尺越来越大,民间一直用的这种“小尺”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5-07-01 16:43
              回复
                第二点因为《三国演义》很多人物的身高如程昱、诸葛亮、刘备、刘表、赵云等都和《三国志》记载一致,综上所述,演义当中的尺应为三国尺而非汉尺更非明尺,若按明尺算,演义中“七尺”的“姿貌短小”的曹操得有2米18!显然不对!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5-07-01 16:49
                回复
                  2025-07-03 18:44:10
                  广告
                  通过三国之前各朝代的尺,可以得出两个历史名人的身高,即孔子1米91、项羽1米89,都是1米9的大个儿,确实高大。还有就是秦汉三国时期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平均身高最高的时代,成年男性平均约165-168公分左右,接近现代的1米69,历史学家说这可能跟当时的食肉量高有关系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5-07-01 16:57
                  收起回复
                    古代的“丈夫”的说法就是用的最早的商代尺,一尺为一个人的中指到拇指完全打开的距离,约16公分左右,十尺为一丈,就是说有了1米6以上的人就能称“丈夫”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5-07-01 17:07
                    收起回复
                      发现没有?统计后除了演义虚构的身高,居然在《后汉书》上出了一个九尺的巨人赵壹!这就很突兀,因为从八尺五寸到九尺是真空的!东汉190多年历史上在《后汉书》里记载过九尺的仅仅一个人而已,还是用的汉尺,而三国(我算的广义三国184年到280年)的96年时间内居然也有个九尺的人!图2用的一个博主的图他把三国人物也算的汉尺身高,我把他部分错误的人名和地名、数据等改了下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5-07-01 17:24
                      回复
                        赵壹的体格确实魁伟,不过作为历史人物,这有零有整的九尺估计还是象征意义更大,首先他恃才傲物的性格很有印象分,第二整个《后汉书》身高第二的人是八尺六寸,这和他差距还有点大,再考虑到他是122年生人到178年又被贬从此归隐,直到196年过世,也就是他可以算完全意义上的后汉(东汉)人而不是184年以后的汉末人,他用的应该是23公分多的汉尺,如此推测他应该也是2米0几的块头而非2米1多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5-07-01 22:13
                        回复
                          那么,历史上秦汉三国时期有记载的巨人吗?有!《汉书》、《后汉书》、《资治通鉴》都记载王莽的新朝时期有个叫“巨毋霸”的人“长丈,大十围”以汉尺一尺23.1公分算的,他有2米31!腰围接近2米!实足的巨人!这可能也是后世形容大块头“巨无霸”的原型吧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5-07-01 22:25
                          收起回复
                            找到资料了,原华峤所著《后汉书》中提到赵壹的身高为八尺,而范晔引用的可能是经民间修改过的九尺,个人分析更支持前作,因为在一堆八尺到八尺五寸的巨人当中,他鹤立鸡群一个人九尺非常突兀不合理,这个身高如果属实那一定也会像巨毋霸一样写进奇人异事传记里,事实是没有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5-07-02 05:28
                            回复
                              2025-07-03 18:38:10
                              广告
                              关于“余”和具体的“寸”,“寸”为古代记录身高最小单位,十寸为一尺,所以一般在古文献里某人被具体记录到几尺几寸说明这个人是被精确测量过的可靠的身高,如刘备的“七尺五寸”,这应该是刘备登基时测的,而“余”在古语里是超过前者而不到后者的意思,比如刘表的“八尺余”,字面意思就是“超过八尺但不到八尺一寸”,类似于现在的180.5公分,测量时超180公分却又不到181公分,很有意思的是在很多文献资料里,有记载过八尺的人,也有八尺二寸、三、四、五寸的人,唯独没有八尺一寸的人!而记录八尺余的却不少!像刘表、马腾、许褚等,所以“八尺余”正好填补了“八尺一寸”的空隙,所以可以理解为八尺余约等于八尺一或八尺,因为在毛版演义里,历史上“八尺余”的刘表、马腾和许褚都被直接写成了八尺,两三个人同时被改这应该不是抄写错误,而且古人的理解八尺余和八尺差距很小,因为一寸不过也就2.4公分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5-07-02 06:03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