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吧 关注:14,005贴子:338,954

大家都看过 杂忆随感漫录 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找到一个转载过N遍的版本,不知道跟原文有无出入,除了张之宇的注之外,还有一位“山海关”仁兄的注解,搞得注解比原文还长,不知这位“山海关”何许人也,看来也是位世外高人,他的注解倒是很值得一读。好了,我也不多说了,把原文贴上来,大家共赏之


1楼2006-04-11 22:30回复
    看来少帅对老帅真的很崇拜啊,呵呵。
    今天先这么多了,留个悬念,明天继续


    9楼2006-04-11 22:42
    回复
      "按:在张氏年轻时,与外籍人士来往,洋化之第一步特权,是参加了不许华人入内的 
      俱乐部。张氏是唯一中国会员,因年极轻,面目姣好,个子小,为洋商误会为娈童,屡 
      施轻薄。幸为一资深外籍老者所目睹出面干涉之:“你知道他是谁吗?”方解了张氏之 
      围,这是张氏难以忘怀的一件旧事。"
      呵呵,少帅到底有多高啊?其实从照片上看,我窃以为虽然肯定在170以上,不过估计没有很多人说的178那么高吧。
      我个人认为男生有170就足够了,尤其是少帅这种清秀型的,太高了反而不好看。


      24楼2006-04-12 23:02
      回复
        阻止直鲁军入境:

          张宗昌,褚玉璞的直鲁军,退至冀东一代,号称廿万,番号十余军。彼时我军防守
        滦河,张宗昌要求渡河退入东北,我则不允。张责我见危不救,不顾友谊。我答复是,
        你的无纪律乌乱部队,在平时驻处,百姓皆不堪其苦,而况退败之余乎?此非私人情感
        互相授受的问题。我受东北父老之托,负责地方,非东北父老有利益于我,是希望我能
        休养生息,保境安民。如我准你的杂乱部队入境,我何以对东北地方父老乎?我今有公
        私两全之策的两项办法,任你选择。(一)将你的部队,严加淘汰,按良好枪支,确实
        改编,经我派员点验之后,指定地点,集中训练,训练完成,仍归你统率。(二)将该
        部队,我给资遣散,如你仍愿带兵,你可指定东北军任何两军,编组一个军团,归你统
        率。往返商洽,张向我请求五十万元的经费,彼自行整缩。待我将款拨付,直鲁军突然
        强渡滦河,拟向东进,与我于学忠等军,发生冲突,彼众我寡,情势相当的危机。

          我正在丧间,而内外问题交迫,不便离开沈阳。遂经政委会大众议决,令杨宇霆赴
        榆关带师。后来同白健生军东西夹击,将直鲁军完全缴械。白健生曾派叶翠微,何千里
        二人携表来沈。由叶,何谈话中,知悉杨宇霆曾同白健生会过面,张宗昌曾逃匿于我军
        中,我闻之愕然,此二事,杨皆未对我言及。我乃询问杨宇霆,彼承认有此二事。彼言
        :同白会面,未谈何事,所以认为不必向我报告;张宗昌确投来我军,彼已嘱其离去,
        现在逃往大连,因恐我在处置上发生困难也。尔后张宗昌之宪兵司令王琪同我详述张宗
        昌败走的经过,张宗昌同杨宇霆曾经会面,杨告张说我欲杀张,嘱其勿赴沈阳。我因此
        洞见杨之用心也。

          九一八之后,张宗昌不愿为日人所用,逃至北平,我询问之,证王琪之言不虚也。

        (按:阻止直鲁军入境之举,张氏对于张宗昌出现了爱,恨交织下的决定。其中北伐战
        争徐州之役,张宗昌败走到北平,在碧云寺见到中山先生灵柩,气从中来,令其部下搬
        柴草,欲一火焚之,幸守灵人快报在北平之张学良,飞骑阻止。但棺盖已受损坏,真空
        棺失效,遗容改变,乃不得不改为土葬。遗体换穿长袍马褂重新入殓。原所着之中山装
        安放棺中,葬后称“衣冠冢”者是也。

          另张学良每为张宗昌之粗犷狡慧,却重情义赞之不绝。在张宗昌失去军队,闲住北
        平期间,张学良将军称按月供其开销,后张宗昌潜走山东为韩复渠派人暗杀。直鲁军褚
        玉璞明知张宗昌不能成事,但念及生死交情,义助张宗昌,失败后被敌活捉勒赎。张学
        良义之,出钱赎褚。但钱得到,褚仍然遭敌者活埋。)

        〔山海关注:

          张宗昌是有名的三不知将军,即不知有多少兵,多少钱,多少姨太太。早年曾经主
        持暗杀陈其美。张宗昌靠奉系起家,后来自成局面,他的军队被称为直鲁军,一直是张
        作霖的忠实追随者。

         张宗昌的参谋长李藻麟在其回忆录《我的北洋军旅生涯》里面讲了很多张宗昌的事
        及其与奉系的恩怨。李藻麟,陆军大学五期毕业,曾任保定军校教官,亲历目睹了整个
        北洋系统的兴衰,参与了直,奉系几乎所有的重大军事行动。该回忆录从战术角度描写
        了这些战争的经过得失。李藻麟在二次直奉战争中为直军参谋长,负责山海关正面防
        御,曾给与正面敌军,张学良,郭松龄所部很大的打击。后来直军失败,李被俘,送到
        秦皇岛。出乎他意料的是,奉军主将张学良,郭松龄居然在车站迎候他这个俘虏。从
        此,李成为奉军的一员,后来又成为张宗昌的参谋长。

          李藻麟自称郭松龄为平生一知己。但又庆幸没有留在郭的部队工作。他说“郭松龄
        倒戈也将陷我于进退两难的境地。郭松龄倒戈,我势必要跟着他干。但我是一个反对
        “犯上”的人,郭松龄不该倒戈,至少是时机不成熟。一是不该有负张老帅的信任和重
        托,二是不该陷少帅于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不该有负少帅言听计从、亲密无间的友谊
        


        27楼2006-04-14 12:28
        回复
          呵呵,后面一段,百度说有不恰当内容,发不上来


          32楼2006-04-14 12:34
          回复
            “外则长江水灾,粤变,____,发动九一八事变”
            ____部分原来的内容,就是所谓的“不恰当内容”,大家猜猜是什么:


            34楼2006-04-14 12:38
            回复
              汪兆铭于廿一年夏间偕宋子文,李济深莅平,见面之后,出示 蒋委员长亲笔函,
              大意是汪院长来平,为对日军事问题,同我相商。谈询之下,汪表示政府打算在华北对
              日本有用兵之意。我遂询问,政府是否真有坚决的决心,有无相当的准备,我们不要再
              蹈当年抗俄的覆辙。汪答曰:“不是那个样子的事,是因为政府受到各方的言论攻击希
              望我对日做一个战争的姿态,小加抗战,至于胜败则所不计,乃是在政治上可以应付舆
              论之指责夜。”我聆听之下,惊讶愤慨,遂即答曰:“政府既无准备和决心,你牺牲将
              士性命,来挽救延续政治之垮台,我不取也。”汪遂曰:“这是 蒋委员长的意思。”
              我说:“你若说是 蒋委员长的意思,蒋委员长使我的长官,他会直接给我下命令,他
              不会写信,说汪先生你来同我商讨。既然说是同我商讨,这种并不是真正的抗战,而是
              拿人家的性命来挽救自己的政治生命的办法,我的表示是,决不赞同。”汪呈不悦之
              色,乃言曰:“我以行政院长的身份,亲来同你商量,那么同蒋委员长的命令,又有什
              么分别哪?”我说:“命令是命令,我服从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的命令,那是我军人的职
              份。至于命令所做的事,我只是执行,我不负道义上的责任。商谈是商谈,我不计较什
              么行政院长的身份,为了政治上的利益而牺牲我部属的生命,我良心上是作不下去,我
              决不敢苟同。请汪先生你要原谅我。”此一会见,遂不欢结果而散,汪兆铭返回南京。
              导致因热河问题,发生汪院长通电请我同他共同下野。我立即辞职,经华北诸将坚决的
              挽留,而政府亦未允准。此事的发生,在华北引起数端不良之后果,使东北将领,不分
              皂白,对中央人员,发生误会,使我处于其间,很是为难。在热河的问题上,亦受了相
              当的影响。

              (按:张学良引咎辞职,北方将领联名愿与其共进退。军事委员会蒋委员长特任张以全
              权代表委员长名义,代蒋处理一切,仍留北平。厚爱之。)

              〔山海关注:

                蒋介石一九三二八月十日之日记,『今思汪兆铭、张学良二人之言行,皆为私而不
              顾大局,令人愤慨,汪尤不如张也。惟徒愤无益,须勉强支持,为国相忍,决令张辞
              职,嘱其顾全大局,而以另组北平军事委员会,嘱张推举人选报核,对汪则嘱唐有壬转
              告北方及出兵热河计画之实情。如鱼(六)日能略加忍耐,不发表攻击电文,则出兵之
              计可成;今竟激成北方将领之怨愤,而使此计画中阻,未审汪氏能自悔卤莽否也?呜呼
              !汪氏终非可共谋国是之人耳!』

                联名挽留张学良的为宋哲元,万福麟,商震等二十九路军,东北军,晋军共57名
              将领。


              35楼2006-04-14 12:40
              回复
                唉,估计后面“对共产党的观感”一章,更难发上来了。百度竟然把那种词也设为关键词——都是很常见的词啊


                40楼2006-04-14 12:47
                回复
                  上不去了www.zhangxl.net


                  IP属地:北京42楼2006-04-14 20:12
                  回复
                    555~真可


                    43楼2006-04-15 11:13
                    回复
                      据传,彭德怀说过当时王以哲谈判的态度很诚恳,而张学良则很滑头,谈到国家民族时慷慨激昂,但一提到蒋就变得小心谨慎,并一再强调蒋也是想要抗日的。少帅的小聪明在此亦可见一斑


                      52楼2006-04-16 22:30
                      回复
                        而且从双方协议的内容来看,已经远远超出了抗日救国的范围,而是在赤裸裸地为中共争取合法地位,注意这只是张与共方的协议,杨虎城并未参与其中,可见西安事变决不是少帅一时冲动,其背后有他很强的政治目的。至于后来为什么没有坚持下去,而是以送蒋回京草草收场,除了苏联方面的不谅解之外,可能还有其他的苦衷


                        53楼2006-04-16 22:37
                        收起回复
                          说实在话,张对共产主义的理解,比我们现在的很多人都要深刻得多


                          61楼2006-04-18 23:07
                          回复
                            这几天吧里好热闹啊,差点找不到我的帖子了,呵呵,好现


                            62楼2006-04-20 22:25
                            回复
                              上面这些大陆的出版物里似乎都删减掉了


                              64楼2006-04-20 22:2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