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吧 关注:448,211贴子:10,044,532

回复:有江宁织造,有没有江荣织造呀?!!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马匹这种古代战略武器,真是又有力量又有速度。所以,在工业时代马力成了衡量机器性能的衡量单位。


IP属地:上海123楼2025-04-11 20:37
收起回复
    美式英语,是油腔滑调版英语,还是正宗的英语好听。所以,特朗普呀,你也不要时不时的讽刺咖喱味英语。现在中国人怎么也学得跟美国人一样,油腔滑调版汉语。连机器人朗读文章,很多都一样油腔滑调的。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印象中好像是2008年电影《赤壁》中的周瑜和2010年新版《三国》中的曹操,因为那种语腔太特别了,跟美式英语一个味道。你们从美国学到的表演艺术,就是这样的糟粕吗。电影《朝歌风云》中的费翔,说不好中文就算了,因为毕竟人家一半是美国人。


    IP属地:上海124楼2025-04-11 21:41
    回复

      ·
      满清八旗锦衣军,不止是旗帜有区别,军服也有区别。做到这样的全幅铠甲,又各色不同,非很强的国力所不能支撑。锦衣军查抄宁国府


      IP属地:上海125楼2025-04-11 22:05
      收起回复

        正蓝旗,高质量照片


        IP属地:上海127楼2025-04-12 00:38
        收起回复
          书中写的倭刀,其实不是日本刀。因为日本刀没有镶嵌宝石的习惯,况且一个西洋金发人,头戴镶嵌宝石的冠冕,为什么要拿着倭刀呢?所以是作者没搞清楚,那是波斯弯刀,或称大马士革弯刀


          IP属地:上海128楼2025-04-12 02:16
          收起回复
            我又问了一下AI,我问他倭刀有镶嵌宝石的习惯吗?他说没有,看来我以前判断曹雪芹搞错了,是正确的。不过他又接着说:根据《清一统志•奉天府》的记载,“倭刀”是指一种青狐皮帽子,而非刀具。他没有给我引用文字,不过既然曹雪芹提到镶嵌宝石的倭刀,又提到满头宝石的头饰,所以,这一条AI信息可以忽略不计。


            IP属地:上海130楼2025-04-12 03:15
            收起回复
              曹雪芹写这个西洋美人儿,披着黄头发,打着联垂。于是,我又又一次问了AI,欧洲人会打联垂吗?他说有,比如欧洲中世纪妇人,帽子上会垂下联垂。东亚妇女也有,常看到武侠片中女侠和日本古装戏中的妇女穿戴蓑笠,垂联垂。至于中东妇女,那更有了,直到今日,仍然有头罩面纱。既然曹雪芹提到黄头发,那就只能是欧洲妇女。
              ·
              于是,我又又又问了AI,除了波斯弯刀、大马士革弯刀、日本弯刀、还有哪些弯刀?他便考虑了很久很久,其实我的网络卡顿了,刷新一下就好。他回答还有缅刀、尼泊尔廓尔喀弯刀、中国苗刀,就这些著名弯刀。我本期望他说出欧洲的弯刀,但是看来欧洲没有。
              ·
              于是,我又又又又一次问了AI,几百年前,欧洲人会用中东弯刀吗?他说:几百年前,欧洲人确实使用过中东弯刀,尤其是亚特坎弯刀。亚特坎弯刀是奥斯曼土耳其的标志性武器。
              ·
              好吧,我没有什么要问的了。也基本可以确定是中东某弯刀,至于书中这倭刀是指哪种,也没必要纠结啦,我看不出这刀对解读红楼梦有任何帮助。不过AI真是太好玩了,我可以持续玩一整天,哈哈哈


              IP属地:上海131楼2025-04-12 04:05
              回复
                猛然间又想到一个问题,青狐皮帽子上有宝石吗?AI答道:青狐皮帽子上有宝石。在清代,青狐皮帽子通常被称为“倭刀”,其特点是帽身为青狐皮制成,帽顶镶嵌有宝石。这种帽子不仅具有保暖和防晒的功能,还象征着身份和地位。帽顶上的宝石不仅作为装饰,更是等级身份的象征。
                ·
                这这这似乎……不可能……不可能……难道是真的指这个?青狐皮帽子?难道真真国是指甄家女真国?全书不止这一处提到倭刀,还有一处在一百零五回,也就是锦衣军查抄宁国府的时候,提到查抄出的物件中就有倭刀帽沿十二副。难道“花儿落了结个大倭瓜”中的倭瓜,不是明朝落了结个大顺瓜,而是大清瓜?
                ·
                看来这条倭刀的解释,是我错了。哎呀呀呀,一时间消化不了,明日在细想。


                IP属地:上海132楼2025-04-12 04:58
                收起回复
                  不可能……不可能……写的是黄头发,难道说的是青狐皮帽子上的黄褐色狐狸毛发吗?
                  不可能……不可能……写的是在西海沿子见到的,长相和画上的西洋美人一样。西洋人和东方人长相差异很大,很容易分辨,难道隐写的是满族女子吗?
                  ·
                  这曹雪芹是什么回事呀?整人专业户吗?


                  IP属地:上海135楼2025-04-12 10:58
                  回复
                    我再次问AI,清朝有没有说法,倭刀是指日本刀?AI答曰:在清朝,倭刀通常是指日本刀。倭刀在《红楼梦》中有提及。薛宝琴描述了一个真真国的女孩子,她身上穿着金丝织的锁子甲,带着倭刀,也是镶金嵌宝的。虽然这里提到的“倭刀”实际上是一种误解,被误认为是一种镶嵌着宝石金饰的名贵刀具,但实际上它是一种“青狐皮帽子”。不过,这并不影响倭刀在清朝通常指代日本刀的用法。
                    ·
                    好吧,AI毕竟只是工具,倭刀被认为是青狐皮帽子,只是目前有人研究红楼梦的的最新结果。我不认可,因为既然写了金丝织的锁子甲在前,后面紧接着写倭刀,那必然是刀具,一身武备。这里倭刀不会是帽子,头上戴的什么,在写锁子甲之前就已经写了,是披着黄头发,头发上罩着联垂,满头戴着各种珠宝。看得出来,作者是从头往下描画,符合打量一个陌生人的普遍习惯。所以作出如下结论:书中倭刀只提到两次,薛宝琴这次指中东弯刀,一百零五回那次指青狐皮帽。


                    IP属地:上海137楼2025-04-12 11:52
                    收起回复
                      我很好奇,韩国棒子,这到底是谁想出来的称呼?我问了一下AI,他的回答令我震惊,居然还有据可查0.0。
                      ·
                      AI答曰:
                      “韩国棒子”这一称呼的来源可以追溯到清朝康熙年间,由王一元在《辽左见闻录》中首次提及。书中提到,朝鲜派到中国的使团中,除了正式的大使、副使等官员外,还有许多身份低微的仆役和杂工,这些人被称为“棒子”。此外,还有一种说法是,在乾隆皇帝接待朝鲜国王时,朝鲜国王误将洗手水当作汤喝下,乾隆见状大笑,戏称其为“棒槌”,这一称呼后来逐渐传开。
                      这一称呼在历史上主要用于指代那些身份低微、地位低下的仆役和杂工,后来逐渐演变为对朝鲜人和韩国人的贬称。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占领中国东北时,许多朝鲜人成为日本人的走狗,被称为“高丽棒子”,进一步加深了这一称呼的贬义色彩。


                      IP属地:上海138楼2025-04-12 12:00
                      回复
                        我又产生了一个好奇问题,拷问一下AI,来印证我以前的想法正不正确。
                        我问AI:苏东坡偷儿媳有依据吗?
                        AI答曰:关于苏东坡与儿媳之间的传闻主要来源于一些野史记载,但这些记载的真实性无法得到确证。据一些野史记载,苏东坡在中年丧妻后,一直未再娶,他的儿子娶妻后,儿媳因为崇拜苏东坡而与其产生了暧昧关系。在一次儿子不在家的时候,儿媳给苏东坡端茶,两人通过在桌上写字的方式表达了对彼此的好感。苏东坡写了“青纱帐里一琵琶,纵有阳春不敢弹”,儿媳则回应“假如公公弹一曲,肥水不流外人田”。然而,这些故事大多被认为是野史记载,其真实性无法得到确证。
                        又提到:此外,还有一些类似的传闻和典故,如“扒灰”一词的来源。在民间,“扒灰”是指公公与儿媳之间的不正当关系。据说苏东坡与儿媳的故事中,苏东坡在儿子回来时匆忙擦掉桌上的字迹,并称自己在“扒灰”,以此来掩饰自己的心虚行为。尽管这些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并被用来形容某些不正当的关系,但它们大多属于野史记载,缺乏确凿的历史证据。因此,关于苏东坡与儿媳之间的传闻更多是作为文化现象和民间传说存在,而非确凿的历史事实。
                        ·
                        关于扒灰一词,他仍然跟无知的人说法一样,把扒灰也说成是典故。仍然是人云亦云,充分暴露了AI的无自主意识。不过最后好歹做了理性的判断,无确凿证据,非确凿的历史事实。


                        IP属地:上海139楼2025-04-12 13:16
                        回复
                          我又拷问AI,扒灰一词是典故吗?
                          AI答曰:
                          “扒灰”一词确实属于具有典故性质的民间隐语,其词源与特定历史传说密切相关,但存在多种不同版本的解释:
                          一、主要典故来源
                          1、王安石故事说
                          据传北宋政治家王安石曾因儿媳在石灰壁题写暧昧诗句,为避免误会而抠去字迹,被外人误读为“扒灰”行为。该说法将“扒灰”直接关联于翁媳关系的误解场景。
                          2、寺庙偷锡说
                          因寺庙香炉灰中含焚烧后的锡箔,偷灰取锡的行为被称为“扒灰”,而“偷锡”与“偷媳”谐音,逐渐演变为翁媳私情的隐语。此说侧重词源学上的音义转换。
                          3、富贵人家私通说
                          富贵人家私通说
                          宋代某富家老爷为掩盖与儿媳私通,利用炉灰掩盖行踪痕迹,后被家人发现,遂以“扒灰”代指此类行为。这一版本强调行为本身的隐蔽性特征。
                          综上,“扒灰”属于依托典故形成的隐喻词汇,其多重起源传说共同构建了文化语境中的特殊语义内涵。
                          ·
                          愚蠢XX,奸诈狡猾XXX,竟然不直接说“扒灰”一词就是典故,居然绕着弯子说。还列举了这么多道听途说的典故,你这些典故到底出自哪部典故呀?!


                          IP属地:上海142楼2025-04-12 14:19
                          收起回复
                            花这个字,为什么没人解释成花子,芦雪庵里不就坐着一群花子嘛,所以本书为红楼花子的故事。为什么没人这样解释呢,就因为没道理嘛,所以不要乱解释葬花吟这个花字。


                            IP属地:上海143楼2025-04-12 15:17
                            回复
                              我一直有个困惑,同样都是暴君,为什么西方人赞美秦始皇,却不赞美希特勒。现在我明白了,原因只有四个字,成王败寇。


                              IP属地:上海144楼2025-04-13 23:4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