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吧 关注:448,224贴子:10,044,941

回复:有江宁织造,有没有江荣织造呀?!!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岂知华夷之分,圣人原不在地上论,若以地论,则舜生于诸冯,东夷之人也;文王生于岐周,西夷之人也。将谓大舜与文王不是人可乎?且更不是圣人可乎?况由舜、文以下,不知更有几多行为师表,道高百世,如周子、张子、陈良者,俱生于四裔之地,犹历历可数指者乎?……舜为东夷之人,文王为西夷之人,曾何损于圣德乎?且有当代大儒称,满族乃东夷大舜之正裔。本朝应得天下,较之成汤之放桀,武王之伐纣,更为名正言顺。且汉、唐、宋、明之世,幅员未广,西北诸处,皆为劲敌,边警时闻,烽烟不熄。中原之民,悉索敝赋,疲于奔命,亦危且苦矣。本朝定鼎以来,扫除群寇,寰宇乂安,政教兴修,文明日盛。万名乐业,中外恬熙,黄童白叟,一生不见兵革。今本朝幅员弘广,中外臣服,是以日月照临之下,凡有血气,莫不额手称庆,歌咏太平。
·
这是摘录《大义觉迷录》中的说辞。以前不知,现在要澄清一下其中“且有当代大儒称,满族乃东夷大舜之正裔”这句。这句在原文中没有找到,是当今邱华东先生为驳斥《红楼梦》有反满思想而塞加的。不过曹雪芹年代肯定有这样的说法,因为《朱子语类》曰:“葛王(金世宗完颜雍)在位,专行仁政,中原之人呼他为小尧舜。”


IP属地:上海115楼2025-04-11 13:16
收起回复
    多音字,很多情况下是因为方言造成的。
    比如:塞这个字,吴语读作(se),因为吴语发不出(sai)这个音。于是,堵塞(du sai)变成了(du se)。继而有了连锁反应,塞外这个词会从(sai wai),变成(se a)。


    IP属地:上海117楼2025-04-11 15:07
    收起回复
      网上鬼话连篇的人不在少数,最近有听到一则解读红楼梦的鬼话。说红楼梦人物全是鬼,理由是:红楼梦中没有新出生的新生儿。你们脑子里为什么尽琢磨这些鬼话呢?!
      ·
      书中原文:那僧道:“正合吾意,你且同我到警幻仙子宫中,将蠢物交割清楚,待这一干风流孽鬼下世已完,你我再去。如今虽已有一半落尘,然犹未全集。”
      ·
      风流孽鬼,这是形容词,表达这批新生儿之间产生的孽缘。但就算是真的鬼,他投胎做人,那也是婴儿出生呀。怎么能说没有新生儿出生呢?渺渺真人说这话时,一半已经出生。就是那些年纪大些姐妹,以及老爷太太丫鬟婆子们。还未出生的就是林黛玉、贾宝玉、史湘云等,以及年纪小的丫鬟小厮们。所以已经说的很清楚了,不止一个新生儿哟,而是众多的一大批。只是没有描画接生婆怎么准备剪刀、热水、毛巾、姜汤,婴儿出生后要如何拍打婴儿屁股,没写这些细节罢了。与主题思想无关的不会写。
      ·
      嗳!我真费力呀,你们胡言乱语的每句话,我都要给你们纠正。我说你们鬼话连篇的,并不代表你们就是鬼在说鬼话,好吗!


      IP属地:上海118楼2025-04-11 16:36
      收起回复
        _________发展中_国家
        _________发展_中国_家(意思是发展中国的家)
        现在网民很会玩文字游戏啊,噫!你们要这样玩,我支持。如果你们玩邪恶,我会反对。


        IP属地:上海119楼2025-04-11 19:25
        回复
          马匹这种古代战略武器,真是又有力量又有速度。所以,在工业时代马力成了衡量机器性能的衡量单位。


          IP属地:上海123楼2025-04-11 20:37
          收起回复
            美式英语,是油腔滑调版英语,还是正宗的英语好听。所以,特朗普呀,你也不要时不时的讽刺咖喱味英语。现在中国人怎么也学得跟美国人一样,油腔滑调版汉语。连机器人朗读文章,很多都一样油腔滑调的。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印象中好像是2008年电影《赤壁》中的周瑜和2010年新版《三国》中的曹操,因为那种语腔太特别了,跟美式英语一个味道。你们从美国学到的表演艺术,就是这样的糟粕吗。电影《朝歌风云》中的费翔,说不好中文就算了,因为毕竟人家一半是美国人。


            IP属地:上海124楼2025-04-11 21:41
            回复

              ·
              满清八旗锦衣军,不止是旗帜有区别,军服也有区别。做到这样的全幅铠甲,又各色不同,非很强的国力所不能支撑。锦衣军查抄宁国府


              IP属地:上海125楼2025-04-11 22:05
              收起回复

                正蓝旗,高质量照片


                IP属地:上海127楼2025-04-12 00:38
                收起回复
                  书中写的倭刀,其实不是日本刀。因为日本刀没有镶嵌宝石的习惯,况且一个西洋金发人,头戴镶嵌宝石的冠冕,为什么要拿着倭刀呢?所以是作者没搞清楚,那是波斯弯刀,或称大马士革弯刀


                  IP属地:上海128楼2025-04-12 02:16
                  收起回复
                    我又问了一下AI,我问他倭刀有镶嵌宝石的习惯吗?他说没有,看来我以前判断曹雪芹搞错了,是正确的。不过他又接着说:根据《清一统志•奉天府》的记载,“倭刀”是指一种青狐皮帽子,而非刀具。他没有给我引用文字,不过既然曹雪芹提到镶嵌宝石的倭刀,又提到满头宝石的头饰,所以,这一条AI信息可以忽略不计。


                    IP属地:上海130楼2025-04-12 03:15
                    收起回复
                      曹雪芹写这个西洋美人儿,披着黄头发,打着联垂。于是,我又又一次问了AI,欧洲人会打联垂吗?他说有,比如欧洲中世纪妇人,帽子上会垂下联垂。东亚妇女也有,常看到武侠片中女侠和日本古装戏中的妇女穿戴蓑笠,垂联垂。至于中东妇女,那更有了,直到今日,仍然有头罩面纱。既然曹雪芹提到黄头发,那就只能是欧洲妇女。
                      ·
                      于是,我又又又问了AI,除了波斯弯刀、大马士革弯刀、日本弯刀、还有哪些弯刀?他便考虑了很久很久,其实我的网络卡顿了,刷新一下就好。他回答还有缅刀、尼泊尔廓尔喀弯刀、中国苗刀,就这些著名弯刀。我本期望他说出欧洲的弯刀,但是看来欧洲没有。
                      ·
                      于是,我又又又又一次问了AI,几百年前,欧洲人会用中东弯刀吗?他说:几百年前,欧洲人确实使用过中东弯刀,尤其是亚特坎弯刀。亚特坎弯刀是奥斯曼土耳其的标志性武器。
                      ·
                      好吧,我没有什么要问的了。也基本可以确定是中东某弯刀,至于书中这倭刀是指哪种,也没必要纠结啦,我看不出这刀对解读红楼梦有任何帮助。不过AI真是太好玩了,我可以持续玩一整天,哈哈哈


                      IP属地:上海131楼2025-04-12 04:05
                      回复
                        猛然间又想到一个问题,青狐皮帽子上有宝石吗?AI答道:青狐皮帽子上有宝石。在清代,青狐皮帽子通常被称为“倭刀”,其特点是帽身为青狐皮制成,帽顶镶嵌有宝石。这种帽子不仅具有保暖和防晒的功能,还象征着身份和地位。帽顶上的宝石不仅作为装饰,更是等级身份的象征。
                        ·
                        这这这似乎……不可能……不可能……难道是真的指这个?青狐皮帽子?难道真真国是指甄家女真国?全书不止这一处提到倭刀,还有一处在一百零五回,也就是锦衣军查抄宁国府的时候,提到查抄出的物件中就有倭刀帽沿十二副。难道“花儿落了结个大倭瓜”中的倭瓜,不是明朝落了结个大顺瓜,而是大清瓜?
                        ·
                        看来这条倭刀的解释,是我错了。哎呀呀呀,一时间消化不了,明日在细想。


                        IP属地:上海132楼2025-04-12 04:58
                        收起回复
                          不可能……不可能……写的是黄头发,难道说的是青狐皮帽子上的黄褐色狐狸毛发吗?
                          不可能……不可能……写的是在西海沿子见到的,长相和画上的西洋美人一样。西洋人和东方人长相差异很大,很容易分辨,难道隐写的是满族女子吗?
                          ·
                          这曹雪芹是什么回事呀?整人专业户吗?


                          IP属地:上海135楼2025-04-12 10:58
                          回复
                            我再次问AI,清朝有没有说法,倭刀是指日本刀?AI答曰:在清朝,倭刀通常是指日本刀。倭刀在《红楼梦》中有提及。薛宝琴描述了一个真真国的女孩子,她身上穿着金丝织的锁子甲,带着倭刀,也是镶金嵌宝的。虽然这里提到的“倭刀”实际上是一种误解,被误认为是一种镶嵌着宝石金饰的名贵刀具,但实际上它是一种“青狐皮帽子”。不过,这并不影响倭刀在清朝通常指代日本刀的用法。
                            ·
                            好吧,AI毕竟只是工具,倭刀被认为是青狐皮帽子,只是目前有人研究红楼梦的的最新结果。我不认可,因为既然写了金丝织的锁子甲在前,后面紧接着写倭刀,那必然是刀具,一身武备。这里倭刀不会是帽子,头上戴的什么,在写锁子甲之前就已经写了,是披着黄头发,头发上罩着联垂,满头戴着各种珠宝。看得出来,作者是从头往下描画,符合打量一个陌生人的普遍习惯。所以作出如下结论:书中倭刀只提到两次,薛宝琴这次指中东弯刀,一百零五回那次指青狐皮帽。


                            IP属地:上海137楼2025-04-12 11:52
                            收起回复
                              我很好奇,韩国棒子,这到底是谁想出来的称呼?我问了一下AI,他的回答令我震惊,居然还有据可查0.0。
                              ·
                              AI答曰:
                              “韩国棒子”这一称呼的来源可以追溯到清朝康熙年间,由王一元在《辽左见闻录》中首次提及。书中提到,朝鲜派到中国的使团中,除了正式的大使、副使等官员外,还有许多身份低微的仆役和杂工,这些人被称为“棒子”。此外,还有一种说法是,在乾隆皇帝接待朝鲜国王时,朝鲜国王误将洗手水当作汤喝下,乾隆见状大笑,戏称其为“棒槌”,这一称呼后来逐渐传开。
                              这一称呼在历史上主要用于指代那些身份低微、地位低下的仆役和杂工,后来逐渐演变为对朝鲜人和韩国人的贬称。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占领中国东北时,许多朝鲜人成为日本人的走狗,被称为“高丽棒子”,进一步加深了这一称呼的贬义色彩。


                              IP属地:上海138楼2025-04-12 12:0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