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吧 关注:448,224贴子:10,044,978

回复:林黛玉12版荧屏形象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倒数第二那个发型太搞笑了


IP属地:四川来自iPhone客户端47楼2024-11-09 15:33
回复
    很多人接受不了倒数第二个形象,问题在导演和化妆,演员其实很漂亮。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48楼2024-11-10 11:23
    收起回复
      扫一眼图。。就蒋这个妆容最怪。。。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50楼2024-11-11 12:29
      回复
        很棒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51楼2024-11-12 15:43
        收起回复
          黛玉荧幕形象三绝,戏曲界王文娟老师,影视界,陶慧敏老师,电视剧界,蒋梦婕老师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52楼2024-11-14 00:39
          收起回复
            无论是演技还是演员的挑选,陈晓旭和小戏骨版是最好的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53楼2024-11-15 12:18
            回复
              哇塞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54楼2024-11-16 12:36
              回复
                震撼到了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55楼2024-11-16 12:36
                回复
                  只看这12张图,张艾嘉和陈晓旭前二,春晓第三。


                  IP属地:美国来自iPhone客户端56楼2024-11-16 14:13
                  收起回复
                    只有陈晓旭和真实差距最小,周漾玥那个年纪更贴切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57楼2024-11-16 15:26
                    回复
                      都各有各的好,太赞了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58楼2024-11-16 17:59
                      收起回复
                        小戏骨红楼梦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59楼2024-11-18 14:00
                        回复
                          虽然《红楼梦》各种版本关于人物年龄的说法未必一致,前后也偶有矛盾处,但从贾宝玉出生到程高本收尾部分写贾宝玉出走,前后时间跨度共19年,即贾政感叹“竟哄了老太太十九年”,这一点是大家都认同的。在这19年里,后40回写了约四年,前80回约15年。在前80回中,写贾宝玉十三四岁,林黛玉十一二岁的时光,占了将近一半篇幅。具体来看,第三回写林黛玉进贾府,她才六七岁,其时宝玉才八九岁,而当小说的时间节奏走到黛玉十一二岁,宝玉十三四岁的年龄时,小说节奏放慢到几乎按了暂停键。似乎贾宝玉、林黛玉在前80回是无法正常长大、正常成熟的。
                          但与此相反,林黛玉进贾府后不久的第五回,还处在八九岁年纪的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不但借他视角看到了金陵十二册画册,让读者约略领略了人物的未来命运,关键是,还让宝玉梦见自己与警幻仙子的妹妹兼美成婚。这似乎和后来关于他们长不大的书写又是矛盾的。而这种矛盾,正由于作者书写的艺术策略。其实,相比于《红楼梦》有关成年人的书写笔调始终是统一的,有关贾宝玉、林黛玉等小年龄人物的书写却处在一种分裂状态。
                          费孝通《乡土中国》的“男女有别”一节,提到男女感情对社会关系和制度具有很大的破坏性,是受传统礼仪严格制约的。《红楼梦》写到的宝黛恋情,包括其他人物的儿女私情,在当时具有破天荒的意义,其不被礼仪贵族之家的贾府家长们所容许也就可以理解,贾母就曾义正辞严指出才子佳人小说故事的虚妄和不现实。所以,当宝黛等人的恋情已经进入回肠荡气、大哭大闹的境地时,大人们始终以儿戏的方式来理解它。包括老祖宗说他们不是冤家不聚头,包括王熙凤说不必来劝解,都是基于小说实际提示的人物年龄,让周边的大人明白,他们都是一些十来岁的孩子,无需认真对待。但作者又不想真把他们的言行,处理成孩子般的胡闹,他想通过他们的言行,来真切表达“大旨谈情”的理想性,来表现情感对礼教的冲击力。所以,在外显的写实之外,他又用象征的笔法,写出了他们在梦幻世界里的早熟状态,并把这种梦幻里发生的早熟,悄悄带入心灵相通的情感世界。换言之,作者写人物实际的年龄小,以便从礼仪之家的大人处获得保护的生存空间,又用象征笔法写他们情感世界的秘密发展、成熟。这种写实和象征兼而有之的笔法在小说中能够自洽,在很大程度上得自小说世界本身的假定性,也是因为语言塑造人物形象的间接性,使发生在人物身上的言行断裂能够深藏在语言背后的世界里,深藏在小说营造的一个特殊时空里(作者对时间的模糊处理,也可以视为相应的策略),使得读《红楼梦》的人,很少会深究故事的时间和人物年龄问题。但是,有些在语言媒介里不发生问题的间接形象,一旦转换到另一种媒介的直接形象身上,就有了问题。语言构拟的形象与影视形象的区别问题,在传统有关诗与画的讨论中,已经显露端倪。
                          而“小戏骨版”《红楼梦》就把小说本来潜藏的年龄问题、把写实和象征交织的可能问题直接暴露了出来。所以,他们循着与小说人物近似的年龄来出演时,却无论如何做不到所谓的“本色”,那种远大于他们年龄该有的言行举止,在他们稚嫩的身上发生了直接的撕裂。他们出现在镜头面前,在兼顾小说的写实和象征双重笔调时,显得相当无奈。于是,他们找不到小说中的那个人物的感觉,他们的一言一行,总让人觉得不是在背书模仿,就是表情过于生动,脱不了孩子样的一惊一乍。就此而论,把《红楼梦》改编成小戏骨版影视剧,没有顾及小说写实和象征兼有的笔调,完全以小孩子的年龄为依据来选演员的做法,其实并不可取。换个角度说,也正是这种不可取、这种挥之不去怪的感觉,促使我们对《红楼梦》原著塑造人物的特色,又有了深一步的理解。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詹丹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60楼2024-11-18 14:15
                          回复
                            从气质来讲,还是陈晓旭最符合林黛玉。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62楼2024-11-22 23:11
                            回复
                              光看这些修图陈貌似不是最美也是前三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3楼2024-11-23 19:3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