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森林欢迎您回家吧 关注:751贴子:5,230

回复:《坐禅》第一部(连载)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成阿罗汉后,出现你我分别,出现了不是自己的另一个众生——这个叫人——叫人相。
接着出现众生分别,一个你分成无数个众生——叫众生相。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53楼2024-08-15 21:21
回复
    有了执着,成了凡夫,有了分段生死——既然有生死——那中间就有寿命的概念。这叫寿者相。
    总结一下:佛是无相;菩萨有我相;罗汉有我相、人相、众生相;灭了众生分别的高级罗汉只有我相、人相;凡夫是四相俱全。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54楼2024-08-15 21:21
    回复
      金刚经里说菩萨没有四相,这是对当时中等根器的弟子们的方便说法——金刚经本身针对的是中等根器。弟子问佛心如何安住,还有这个要安住的心,所以,大乘佛教认为金刚经针对的是中等根器。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55楼2024-08-15 21:22
      回复
        2、五蕴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56楼2024-08-16 23:31
        回复
          再来,五蕴怎么解释?
          “识”——指的是第八识中产生的妄想。
          “行”——指第七识分别心。
          “想”——指第六识执着心。
          “受”——指五根和感觉。
          “色”——指物质,包括肉身、世间万物和虚空。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57楼2024-08-16 23:32
          回复
            3、十二因缘法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58楼2024-08-17 08:28
            回复
              再来,十二因缘法怎么解释?
              “无明”——指第八识中产生的妄想。
              “行”——指第七识分别心。
              “识”——指第六识执着心,这里具体指对妄想本身的执着。
              “名色”——“名”指意识中产生的名相,“色”指与名相对应的物体。
              “六入”——指六根。
              “触”——指六根和六尘发生的反应,就是接触。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60楼2024-08-17 08:29
              回复
                “受”——指感觉。
                “爱”——指贪恋之心。
                “取”——就是行动,但意识形态中不能说是行动,应该说是业力开始牵引了。
                “有”——指肉身、世间万物和虚空。
                后面的“生死”对应“有”的三样:肉身有生老病死、忧悲苦恼;世间万物有成住异灭;虚空有成住坏空。
                以上解释和网上能看到的解释会有所出入,但我坚信此为正法,这样解释才能解释得通“佛法是什么”——就是妄想、分别、执着。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61楼2024-08-17 08:29
                回复
                  有不一样的见解的朋友也别来论了——我固执的很!你也改变不了我的想法,顶多也就表达一下自己的观点而已。想表达可以,但辩论就免了!我悟到这些花了不少时间和经历!目前还在庙里修行中。所以,不是别人一句两句就能改变的。
                  还有,本人极其反感讲古文的人、套佛经原文的人!你也看到了,以上全是大白话。佛也讲大白话,是印度当时的大白话。我们的佛经应该是当时通俗易懂的文章风格——但现在不是了。所以,别搬佛经!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62楼2024-08-17 08:30
                  回复
                    4、分别心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63楼2024-08-18 07:09
                    回复
                      ↓2014-07-23↓
                      接下来就讲分别心。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64楼2024-08-18 07:09
                      回复
                        当初,达摩来到中国传法时,所传的经是楞伽经。可是,这部经书起点太高,讲的就是菩萨和佛的境界。后来人们根器越来越差,这部经不适合作为禅宗的核心教义来印证修行,所以就用次一级的金刚经来作为核心教义。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65楼2024-08-18 07:10
                        回复
                          金刚经讲的就是罗汉的分别心!我就不把整部经书都讲,就讲金刚经的核心思路。大家看完之后,再去看金刚经,会有新的感悟。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66楼2024-08-18 07:10
                          回复
                            分别心一共有九种,我只讲其中最关键的一种,每一种又分出三种境界。
                            最初佛经传入中国被翻译的时候,当时的修行人们就用生活中常用的语言来翻译,就用“有”、“非有”、“无”来表现分别心的三种境界。后来觉得这个“无”无法表现佛说的无,就引入了“空”的概念,这样就成了“有”、“无”、“空”三种状态。在金刚经里,采用的还是原来的表现方式,就用“有”、“非有”、“无”来表达。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67楼2024-08-18 07:11
                            回复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76楼2024-08-20 07:0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