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吧 关注:14,064贴子:112,319
  • 11回复贴,共1

历史上的盛衰隆替,写不尽人世间的悲欢离合,杜甫为何能够成圣?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历史上的盛衰隆替,写不尽人世间的悲欢离合,杜甫为何能够成圣?
白朴说
2023-08-15 17:30山西
真正的描述苦难,不是写古今王朝的兴衰更替,说王侯将相的明争暗斗,而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辟天下寒士俱欢颜”,“二十一家同入蜀,惟残一人出骆谷”,在擅长宏大叙事,谈笑就是万国来朝的大唐,他是仅有的几个,愿意低头看这个世间的人,大家好,我是白同学,今天我们就来聊一下——诗圣杜甫。

诗圣杜甫


IP属地:上海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楼2024-02-10 21:37回复
    在清朝,有个叫金圣叹的才子,为人精通禅道,擅长点评名著,甚至还曾为推背图做过注释,在金圣叹,所选批的《唐诗六百首》中,整整收录了145位,唐朝诗人的作品,但却唯独不见杜甫,因为在金圣叹看来,杜甫写的诗不是唐诗,而是诞生在唐朝的,描述人间的诗,他的这种诗,已经超过了时代,或者说超过了时间的范畴……

    公元712年,玄宗皇帝即位,因为武则天在位时,解决了初唐遗留的边境问题,所以到唐玄宗即位之后,才能将全部精力,都放在王朝内部的改革上,他任用贤臣名相,大力发展经济,使唐朝进入了一个全盛时期,社会安定、国力强盛,不管是音乐、文学,还是绘画、雕刻,各个领域,都迎来了极大地发展,而我们今天要说的杜甫,就出生在这个时期;杜甫生于官宦世家,自幼生活富足,而且少年成才,七岁就能出口成诗,用他自己话来说,叫作“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此时杜甫的家境、天赋,甚至是性格,都与少年时的李白一样,自幼听着乐圣李龟年的歌声,从小看着画圣吴道子的画作,结交的全是社会名流,谈笑间都是达官显贵,成长在这样的环境中,杜甫也渐渐生出了“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到了19岁,杜甫开始了他的游历之路,从南京到苏州,再从苏州到浙江,游历途中,还顺便参加了一次科举,虽然最终落榜,可他却毫不在意,因为在杜甫看来,凭借自己的才华,金榜题名是个迟早的事情,所以他在游览齐赵之地时,才会写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在这首《望岳》中,就有着浓厚的盛唐气息,但他不知道的是,这一年恰好是盛唐的尾声,是开元盛世的最后一年,个人在时代面前,就像是蝼蚁面对洪流,任何一个人命运的走向,都必须要顺着时代的浪潮,这一年,杜甫29岁,尽管诗词中满是孤傲,但这种孤傲,更像是在掩盖,自己心中的困惑。


    IP属地:上海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楼2024-02-10 21:43
    回复

      杜甫回到洛阳后,遇到了他人生之中,第一个关键人物,与他相差十岁的杨家小姐,老丈人叫作杨怡,官至司农少卿,算是整个唐朝农业,和财政部门的二把手;三年之后,还是在洛阳,又遇上了他人生之中,另一个关键人物,刚刚“开除皇帝”的李白,这一年李白被玄宗“赐金放还”,成为了江湖上一个传奇,李白仕途受挫,杜甫心中困惑,这两个才华相似,性格相似的人,如今又有了相同的经历,他们惺惺相惜、对谈畅饮,尽管初次见面,却像是多年未逢的老友,在杜甫看来,李白简直比杜甫还像杜甫,之后他们又相约游历梁宋之地,并且还带上了,另一个同病相怜的诗人,也就是写下“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高适;两年的时间,李杜一共见了三次,最后一次是在齐鲁之地,他们一同炼丹,一同采药,又一同去拜访了兖州城北的隐士,临别之际,李白写道,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唐·李白《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杜甫回赠到,
      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唐·杜甫《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
      从这以后,两人就再也没有见过面;杜甫理解李白,明白他洒脱背后的遗憾,这个天下,谁不想要青史留名呢?但李白的种种遭遇,也让杜甫生出了千头万绪,他意识到纵然有再高的才华,也不一定,就能换来一种理想的人生。


      IP属地:上海本楼含有高级字体3楼2024-02-10 21:51
      回复
        第二章 困顿
        公元747年,大唐开始由盛转衰,朝中有李林甫作乱,朝外的边境问题重现,然而此时的唐玄宗,还沉浸在开元旧梦之中,为了展现自己的英明神武,他又下诏要广纳天下奇才,得知这个消息,杜甫连忙赶到长安应考,但遗憾的是,他又再次落榜,为了避免有人动摇自己的地位,李林甫就对唐玄宗,撒了一个“野无遗贤”的弥天大谎,意思就是大唐所有的才子,现如今都在圣人的朝堂,民间已经没有了其他人才;这一次落榜,彻底消磨掉了杜甫的高傲,他开始四处奔走于权贵之间,日夜献赋在显贵门前,他生活窘迫,郁郁不得志,只能寄希望于科举以外的方式,去证明自己的怀才不遇,例如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前一句写从前,叫作“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后一句写如今,“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zhì,到处潜悲辛”,然而就这么写了整整四年,每一次排队送出去的赋,却始终都像石沉大海、杳无音信;


        IP属地:上海本楼含有高级字体4楼2024-02-10 21:55
        回复
          直到公元751年,杜甫趁朝廷设祭祖仪式,连夜写下了一篇《进三大礼赋表》,唐玄宗看到后十分高兴,于是就给了杜甫,一个“参列选序”的资格,意思就是等着朝廷来分配工作。
          由谁分配呢?又是李林甫。


          IP属地:上海本楼含有高级字体5楼2024-02-10 21:57
          回复
            李林甫是个合格的奸相,既然之前没有录取杜甫,这次当然也不会直接录用,他没有立即给杜甫任命,反而是让他等了整整四年;玄宗后期,吐蕃失控,地方节度使也频繁动乱,宰相杨国忠为隐瞒军情,宣扬战功,只能不断从各地征兵,这个时期,哪怕是长安城内,也到处都有抓壮丁的现象,在看到这一幕后,杜甫有感而发,写下一篇《兵车行》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大街上车轮声响、战马嘶叫,将要出征的青年,把弓箭挂在腰上,爹娘妻儿奔走来相送,漫天尘土遮住了咸阳桥,小吏催着士兵赶路,县官逼着百姓交税,边疆士兵的血液都流成了海水,朝中皇帝却还在想着如何西征;这个时候权贵在干什么呢?在前线杀敌吗?还是在报效家国?都没有,与之相对的,还有一篇《丽人行》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她们耳边带着翡翠,腰间挂着珠宝,手里拿着犀角做的筷子,身边有数不尽的仆人和御厨,城内是达官显贵的聚会,城外是不知前路的兵士,他们好像生活在两个世界之中。


            IP属地:上海本楼含有高级字体6楼2024-02-10 22:00
            回复
              直到公元755年,杜甫才被授予了,一个叫作“右卫率府兵曹参军”的官职,此时距离他初临长安,已经十年有余,收到任命后,杜甫连忙赶回奉先,结果刚进家门,就听到了一阵哭声,推开房门后才得知,原来小儿子已经饿死,这一年,杜甫四十四岁,悲愤交加下,他似乎又看到了长安城的矛盾景象,于是连夜,写下了《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他不理解为什么贫苦的百姓,要去承担权贵们制造的灾难,不理解为什么越是一心为国的人,越要落得这种悲惨的生活,但他能感觉到,一场危机已经迫在眉睫。


              IP属地:上海本楼含有高级字体7楼2024-02-10 22:01
              回复
                第三章 顿悟
                杜甫为什么不被赏识?为什么无人举荐杜甫?是因为诗写的不好吗?当然不是,杜甫写得好,但这种好,却好在它不是唐诗,好在它没有盛唐气息,杜甫处处讽刺大唐,是因为他痛恨唐朝吗?当然也不是,得知安史之乱爆发后,他连续写下了《为华州郭使君进灭残寇形势图状》《乾元元年华州试进士策问五首》以及《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一个劲向朝廷献策,他得知太子李亨,在宁武即位的消息后,又只身北上,冒着战乱的风险,快马赶赴宁武,结果半路,就成了叛军的俘虏;被囚禁在长安后,杜甫依旧惦记着,这个残破的国家,他写道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夜深人静时,想到妻子从一个千金小姐,跟着自己颠沛流离,他又写道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不知道什么时候,夫妻两人能再团圆相见;直到公元757年,杜甫冒险出逃,直奔肃宗所在的凤翔,此时距离他初次北上,已经过去了整整两年的时间,君臣两人相见后,肃宗发现杜甫光着脚,全身破破烂烂,心中极为感动,于是就给了他一个叫左拾遗的官职,然而没过多久,又因为触怒唐肃宗,被下旨贬到了华州。


                IP属地:上海本楼含有高级字体8楼2024-02-10 22:05
                回复
                  这一年,杜甫回乡,见到妻子后,两人都呆在原地,随后抱头痛哭,到了夜深人静时,夫妻两人相对而坐,还以为这是在梦中;公元758年,杜甫到洛阳探亲,往返路上,他有感而发,连续写下了《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被合称为“三吏三别”,以及次年大旱,又写下了《夏日叹》和《夏夜叹》,记述的都是安史之乱时,国难民苦的景象;例如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傍晚投宿在石壕村,遇上差役来这里征兵,小吏怒斥为何那么慢开门,老妇哭诉着讲述起缘由,家中本来有三个儿子,如今两个都已经战死,现在只剩一个吃奶的孩童,和没有衣服出门的母亲,但差役不管这些,他只要完成任务,于是就吵骂着带走了老妇,还有“虽从本州役,内顾无所携。近行止一身,远去终转迷”,战乱爆发之后,一个人回乡探望,结果发现家中早已一片荒凉,只剩下了满院的蒿草,之前村里有百户人家,现如今都已经不知去向,但没办法,他还要想办法活下去,可还没等他下地种田,县吏又来召他从军,于是杜甫说“近行止一身,远去终转迷”,在临行前想要带些东西,却突然发现他没有东西可带,没有家可以告别。


                  IP属地:上海本楼含有高级字体9楼2024-02-10 22:07
                  回复
                    还有垂老别,孰知是死别,且复伤其寒。 此去必不归,还闻劝加餐,杜甫在回乡路上,曾遇到了一对年迈的夫妇,他的子孙几人都已经遇难,于是只能让老头去凑人数,老头扔掉拐杖,毅然走向了征兵现场,可听见老妇的哭声后,老头却突然一愣,杜甫说“孰知是死别,且复伤其寒;此去必不归,还闻劝加餐”,在这个寒冷的冬天,老妇一人能够活下去吗?明知道这一去,就是他们最后一次见面,但老妇还是一再叮嘱,一定要多吃点饭;回到华州后,杜甫又几经周折,最终在严武、高适等人的帮助下,来到了蜀地定居,一开始还有高适接济,后来高适离任,就只剩下了严武,此时严武已到垂暮,杜甫也不好劳烦他人,凡事就只能自己解决。


                    IP属地:上海10楼2024-02-10 22:08
                    回复
                      这一年秋天,蜀地刮起了大风,大风卷走了他草房的屋顶,结果成了几个孩童的玩具,于是一家老小,只能露宿在风雨之中,于是杜甫说,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可就算这样的生活,也没有维持一年,在严武去世后,杜甫又迁离蜀地,自嘉州赶赴戎州,又从戎州赶赴渝州,最终在好友的帮助下,杜甫才得以在夔州暂住,这一年秋天,杜甫登上了一处高台,他说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与年轻时同样的登高,但此刻却是截然不同的心境;到了公元768年,杜甫思乡心切,一路乘舟出峡,年底来到了岳阳楼下,他写道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因为生活困难,他不能北归,只得被迫南行,于是又从岳阳到潭州,从潭州到衡州,结果半路遇上叛乱,又从衡州折返回潭州,在这里,58岁的杜甫再遇李龟年,回忆起两人初次相见时,杜甫感叹道: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IP属地:上海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1楼2024-02-10 22:18
                      回复
                        公元770年冬天,杜甫在由潭州,赶往岳阳的小船上,写下了《风疾舟中伏枕书杯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回忆自己的一生,家事丹砂诀,无成涕作霖;我自知身体已无力返乡,空有丹决练不成金丹,现在回想起来,不觉泪如雨下。之后杜甫去世,享年59岁;该如何评价杜甫呢?人们常说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乱臣贼子,怕的不是孔子的佩剑,而是孔子的传播和记录,同样杜甫也是这样,乱臣贼子的势力再大,底层百姓的生活再苦,也总要有消散的那一天,可是杜甫的诗,却能够千古传诵。


                        IP属地:上海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2楼2024-02-10 22:2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