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前284年赵国入主济西(攻齐前齐属济西城邑有甄、阿、阳晋、聊城、廪丘、观津、阳武、平邑、高唐、昌城、麦丘、平原、扈、博陵、马陵等):
攻齐合纵各国的行动与目的:“且使燕尽阳地,以河为竟,燕齐毋难矣。以燕王之贤,伐齐,足以(刷)先王之饵,利〈擅〉河山之间,埶无齐患,交以赵为死友,地不兵秦攘介,燕毕之事,难听尊矣。赵取济西,以方河东,燕赵共相,二国为一,兵全以临齐,则秦不能与燕、赵争。亡宋得,南阳伤于鲁,北地归于燕,济西破于赵,余齐弱于晋国矣,为齐计者,不逾强晋,秦,秦齐不合,莫尊秦矣。魏亡晋国,猷重秦也。兵之攻齐,攻齐已,魏为□国,重楚为重不在梁西矣。一死生于赵,毁齐,不敢怨魏。魏,公之魏已。楚割淮北,以为下蔡启,得虽近越,实必利郢。天下且功齐,且属从,为传棼之约。”《战国纵横家书·谓起贾章》其中提到赵国目标是济西。
前283年林之战,秦承认赵对济西的占有,“兵困于林中,重燕、赵,以胶东委于燕,以济西委于赵。”――燕策二(亦载于《苏秦列传》)
前283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廉颇列传》前280年,“赵奢将,攻齐麦丘,取之。”《赵世家》
㈡齐国复国后,一度收复过部分济西地,可考的有高唐、昌城、阳武、平邑,但不久均又被赵国攻取(赵甚至越过济东占有卢城):
前274年,“燕周将,攻昌城、高唐,取之。”《赵世家》
前271年,“蔺相如伐齐,至平邑。”(《赵世家》后续记载可证攻取了平邑,“悼襄王元年,大备魏。欲通平邑、中牟之道,不成……五年,傅抵将,居平邑”)
前273年,秦一度攻取赵济西观津旋即归还欲联赵攻齐,“穰侯与白起客卿胡阳复攻赵、韩、魏,破芒卯於华阳下,斩首十万,取魏之卷、蔡阳、长社,赵氏观津。且与赵观津,益赵以兵,伐齐。”《穰侯列传》同时,《战国策·秦策二》另外记载了齐献济西阳武给赵以止兵,“陉山之事,赵且与秦伐齐。齐惧,令田章以阳武合于赵,而以顺子为质。赵王喜,乃案兵告于秦曰:“齐以阳武赐弊邑而纳顺子,欲以解伐。敢告下吏。””
㈢前265年秦燕联合攻赵,赵以济西高唐、平原以及济东卢城换取齐国的援助,“燕封宋人荣蚠为高阳君,使将而攻赵。赵王因割济东三城令卢、高唐、平原陵地封邑市五十七,命以与齐,而以求安平君而将之。”《战国策·赵策四》
㈣据《鲁仲连列传》,“其後二十馀年,燕将攻下聊城,聊城人或谗之燕,燕将惧诛,因保守聊城,不敢归。齐田单攻聊城岁馀,士卒多死而聊城不下。”发生在“栗腹以十万之众五折於外,以万乘之国被围於赵,壤削主困”之后。聊城大概在前259年赵赂齐五城之列,“虞卿闻之,往见王曰:“……秦索六城于王,王以五城赂齐。齐,秦之深仇也,得王五城,并力而西击秦也,齐之听王,不待辞之毕也。是王失于齐而取偿于秦,一举结三国之亲,而与秦易道也。”赵王曰:“善!”因发虞卿东见齐王,与之谋秦。”《战国策·赵策三》(亦载于《平原君虞卿列传》)
㈤据《六国年表》“赵悼襄王三年,赵相、魏相会柯,盟。”(《春秋•庄公十三年》:“冬,公会齐侯,盟于柯。”杜预注:“此柯今济北东阿,齐之阿邑。”)前242年济水边的阿依然属赵,这不仅有史料支持,还有出土的“阿”三孔布(图八)佐证,三孔布币是前248年以后出现的赵国货币,而此时西阿已更名为葛,此布只能是东阿之产物。此外还有“阳晋”三孔布(图九)的出土,亦证赵国晚期巨野泽边的阳晋依然属赵。
综述,赵国济西之战后至秦灭赵间的半个多世纪,长期占据济西绝大部分地区,而非讹传的齐国复国一并收复了整个济西。
攻齐合纵各国的行动与目的:“且使燕尽阳地,以河为竟,燕齐毋难矣。以燕王之贤,伐齐,足以(刷)先王之饵,利〈擅〉河山之间,埶无齐患,交以赵为死友,地不兵秦攘介,燕毕之事,难听尊矣。赵取济西,以方河东,燕赵共相,二国为一,兵全以临齐,则秦不能与燕、赵争。亡宋得,南阳伤于鲁,北地归于燕,济西破于赵,余齐弱于晋国矣,为齐计者,不逾强晋,秦,秦齐不合,莫尊秦矣。魏亡晋国,猷重秦也。兵之攻齐,攻齐已,魏为□国,重楚为重不在梁西矣。一死生于赵,毁齐,不敢怨魏。魏,公之魏已。楚割淮北,以为下蔡启,得虽近越,实必利郢。天下且功齐,且属从,为传棼之约。”《战国纵横家书·谓起贾章》其中提到赵国目标是济西。
前283年林之战,秦承认赵对济西的占有,“兵困于林中,重燕、赵,以胶东委于燕,以济西委于赵。”――燕策二(亦载于《苏秦列传》)
前283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廉颇列传》前280年,“赵奢将,攻齐麦丘,取之。”《赵世家》
㈡齐国复国后,一度收复过部分济西地,可考的有高唐、昌城、阳武、平邑,但不久均又被赵国攻取(赵甚至越过济东占有卢城):
前274年,“燕周将,攻昌城、高唐,取之。”《赵世家》
前271年,“蔺相如伐齐,至平邑。”(《赵世家》后续记载可证攻取了平邑,“悼襄王元年,大备魏。欲通平邑、中牟之道,不成……五年,傅抵将,居平邑”)
前273年,秦一度攻取赵济西观津旋即归还欲联赵攻齐,“穰侯与白起客卿胡阳复攻赵、韩、魏,破芒卯於华阳下,斩首十万,取魏之卷、蔡阳、长社,赵氏观津。且与赵观津,益赵以兵,伐齐。”《穰侯列传》同时,《战国策·秦策二》另外记载了齐献济西阳武给赵以止兵,“陉山之事,赵且与秦伐齐。齐惧,令田章以阳武合于赵,而以顺子为质。赵王喜,乃案兵告于秦曰:“齐以阳武赐弊邑而纳顺子,欲以解伐。敢告下吏。””
㈢前265年秦燕联合攻赵,赵以济西高唐、平原以及济东卢城换取齐国的援助,“燕封宋人荣蚠为高阳君,使将而攻赵。赵王因割济东三城令卢、高唐、平原陵地封邑市五十七,命以与齐,而以求安平君而将之。”《战国策·赵策四》
㈣据《鲁仲连列传》,“其後二十馀年,燕将攻下聊城,聊城人或谗之燕,燕将惧诛,因保守聊城,不敢归。齐田单攻聊城岁馀,士卒多死而聊城不下。”发生在“栗腹以十万之众五折於外,以万乘之国被围於赵,壤削主困”之后。聊城大概在前259年赵赂齐五城之列,“虞卿闻之,往见王曰:“……秦索六城于王,王以五城赂齐。齐,秦之深仇也,得王五城,并力而西击秦也,齐之听王,不待辞之毕也。是王失于齐而取偿于秦,一举结三国之亲,而与秦易道也。”赵王曰:“善!”因发虞卿东见齐王,与之谋秦。”《战国策·赵策三》(亦载于《平原君虞卿列传》)
㈤据《六国年表》“赵悼襄王三年,赵相、魏相会柯,盟。”(《春秋•庄公十三年》:“冬,公会齐侯,盟于柯。”杜预注:“此柯今济北东阿,齐之阿邑。”)前242年济水边的阿依然属赵,这不仅有史料支持,还有出土的“阿”三孔布(图八)佐证,三孔布币是前248年以后出现的赵国货币,而此时西阿已更名为葛,此布只能是东阿之产物。此外还有“阳晋”三孔布(图九)的出土,亦证赵国晚期巨野泽边的阳晋依然属赵。
综述,赵国济西之战后至秦灭赵间的半个多世纪,长期占据济西绝大部分地区,而非讹传的齐国复国一并收复了整个济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