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逊总统作出的解释为:河内乃是北越的首都,必然有大量来自中国和苏联的军事顾问驻扎于此,要是轰炸到他们,或许就会引发中苏的干涉;海防市是北越最大的港口,是苏联援助越南物资的主要入口,当地有许多苏联船只,所以也不宜轰炸。
美国军方对总统的规定颇感无奈,虽觉哭笑不得,却也只能遵从。要命的是,当时北越空军的机场刚好处于禁区范围里,美国空军却无法对其发动攻击,这无疑是自缚手脚。
自1965年9月起,“滚雷行动”的范围进一步扩展,北越全境除三个禁区外的所有地方,都遭受了美国飞机的猛烈轰炸。
在美国进行轰炸的情况下,北越获得了中国、苏联以及朝鲜的大力支持。
中国往越南派遣了多达30万的大军,这些军队包含工程兵、铁道兵、通信兵和高射炮兵等兵种。并且,中国向越南提供了各类物资,其总价值约为200亿美元,在这些援助物资里,无偿援助所占比例高达93.3%,剩下的6.7%属于无息贷款。
苏联给越南提供了大量军事装备,其中有2000多辆坦克、400多架飞机、7000门各种火炮,还有海量的弹药,这些装备换算成美元的话,价值超过200亿。
朝鲜派遣空军直接赴越南参战,有一个团的朝鲜空军部队全员携飞机抵达北越,伪装成北越空军投入战斗。与此同时,当时的南朝鲜也派遣了五万地面部队前往南越参战,南北朝鲜都卷入了这场战争。
在中苏等国的大力援助下,越南的防空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战争刚开始的时候,北越仅有1500门高射炮,并且多数为小口径。一年之后,随着中国高炮部队投入战斗,高射炮的数量迅速增加到7000门,其中不少是大口径高射炮,并且配备了雷达引导。
苏联向北越提供了“萨姆 - 2”地对空导弹,装备数量达25个导弹营。因有“萨姆 - 2”导弹,美国的B - 52轰炸机有了克星,再也不能在上万米高空肆意逞威风了。
苏联向北越提供了能达到两倍音速的米格 - 21战斗机,而朝鲜则将本国的米格 - 21战斗机与飞行员一同派遣过来。
在盟国大力支援下,北越的实力得到极大增强,犹如猛虎添翼,其战斗力不断提升。1965年时,美国于北越上空损失了170架飞机,到了1966年,美国损失飞机的数量达到245架,1967年则损失362架飞机,而在1968年10月“滚雷行动”停止之前,美国又有184架飞机折损。
美国自然不是纸老虎,他们会及时总结经验,还充分发挥自身的高科技优势,持续推出新战术,这使得越南方面遭受的损失更为惨重。
米格 - 17战斗机相当难缠,不过美国很快就有了应对之策。米格 - 17较为轻巧灵活,可它速度不快,只能进行亚音速飞行。于是,美国飞机在应对它时常常采用这样一种战术:要是打不过就赶紧跑。当美国的超音速战机全力加速逃离的时候,米格 - 17就毫无办法了。
美国人发觉,低空性能出众的米格 - 17在遭遇A - 1“天行者”攻击机时竟然处于劣势。A - 1“天行者”属于螺旋桨战斗机,其低空性能甚至优于米格 - 17。并且,“天行者”作为攻击机,机身坚固,抗击打能力很强,用来应对米格 - 17反倒更为适宜。
于是,美国采用让F - 4之类的战斗机和A - 1进行搭配的方式投入战斗。最终,A - 1“天行者”多次将米格 - 17击落,缔造了在20世纪60年代还能用螺旋桨飞机击落喷气式飞机的奇迹。
米格-21根本不是美军的对手,就更别提与F - 4相抗衡了。米格-21是能达到两倍音速的高空高速截击机,可与F - 4相比就差远了。那时的米格-21没有中距导弹,仅有红外格斗导弹,而且机载雷达性能也不好,完全不是F - 4的对手。在1967年1月2日的一场空战里,刚完成训练的越南空军米格-21起飞迎击F - 4,却被F - 4轻而易举地打成了7∶0。
美国为了对抗北越的地空导弹与高射炮可谓绞尽脑汁。要知道,导弹也好,高射炮也罢,缺少雷达引导就难以发挥作用。所以,美国将主要精力都集中在克制敌方雷达上了。
电子战飞机出现了,其中著名的当属“野鼬鼠”。
美军最初把F - 100战斗机改造成“野鼬鼠”,不过很快就换成了F - 105。“野鼬鼠”配备着“百舌鸟”反辐射导弹,其作用是专门打击敌方的雷达。在每次作战期间,“野鼬鼠”会凭借自身雷达锁定敌方雷达频率,接着发射“百舌鸟”导弹。该导弹会顺着敌方雷达波的路径,找到雷达天线并将其彻底摧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