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十月至今,已在印度定居半年,很多人都对印度这个谜一样的国家充满好奇,所以我就来讲讲自己在印度的生活。
话说来过印度的中国游客,对印度的印象普遍两极分化——要么爱,要么恨,很少有中间地带。有人说印度是“薛定谔的印度”——测不准,这一方面是因为印度人的脑洞大、不靠谱,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很难对印度这个国家建立一个黑白分明的概括。那些游客在印度只是蜻蜓点水般的游览,对印度的认识无异于盲人摸象,仅仅看到了印度的某个局部、某个截面,便给出了自己的印象和结论,这些认识都算不上客观。
其实就算是印度人自己也几乎没法儿把这只大象给摸全——因为印度的社会阶层是割裂的,你出生在了某个阶层,便被限制在了这一阶层。家道中落的婆罗门不会变成贱民,贱民再怎么飞黄腾达也不可能变成婆罗门,两者之间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印度,我能在这里告诉大家的,仅限于我个人的体会和经验,不具备普遍性。
我的坐标在南印度泰米尔纳德邦的哥印拜陀。游客眼里的“典型印度”,就该是泰姬陵、古堡、恒河这些劳什子,南印度一样都不沾,所以这里会跟网络上流传的印度有些不一样。当然,“典型印度”本身是个伪概念,就好像只有西方人眼里才会有“典型中国”,中国人自己是不存在这一概念的。
我个人觉得南印度更接近真正的印度,北印度主打的是莫卧儿王朝带来的伊斯兰文明。

北印度的典型风格主要为从波斯传入的莫卧儿王朝的伊斯兰建筑

南印度的典型风格则以大型的印度教彩色庙塔为主,与北印度判若两国


从哥印拜陀到拉达克列城,足足3535公里
话说来过印度的中国游客,对印度的印象普遍两极分化——要么爱,要么恨,很少有中间地带。有人说印度是“薛定谔的印度”——测不准,这一方面是因为印度人的脑洞大、不靠谱,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很难对印度这个国家建立一个黑白分明的概括。那些游客在印度只是蜻蜓点水般的游览,对印度的认识无异于盲人摸象,仅仅看到了印度的某个局部、某个截面,便给出了自己的印象和结论,这些认识都算不上客观。
其实就算是印度人自己也几乎没法儿把这只大象给摸全——因为印度的社会阶层是割裂的,你出生在了某个阶层,便被限制在了这一阶层。家道中落的婆罗门不会变成贱民,贱民再怎么飞黄腾达也不可能变成婆罗门,两者之间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印度,我能在这里告诉大家的,仅限于我个人的体会和经验,不具备普遍性。
我的坐标在南印度泰米尔纳德邦的哥印拜陀。游客眼里的“典型印度”,就该是泰姬陵、古堡、恒河这些劳什子,南印度一样都不沾,所以这里会跟网络上流传的印度有些不一样。当然,“典型印度”本身是个伪概念,就好像只有西方人眼里才会有“典型中国”,中国人自己是不存在这一概念的。
我个人觉得南印度更接近真正的印度,北印度主打的是莫卧儿王朝带来的伊斯兰文明。

北印度的典型风格主要为从波斯传入的莫卧儿王朝的伊斯兰建筑

南印度的典型风格则以大型的印度教彩色庙塔为主,与北印度判若两国


从哥印拜陀到拉达克列城,足足3535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