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西游吧 关注:229贴子:3,266
  • 12回复贴,共1

最新考证《封神演义》《西游记》有共同作者作者李春芳、李奇芳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为什么《封神演义》几十处抄袭《西游记》诗词?
为什么专家刘振农考证《封神演义》却早于《西游记》出版?
为什么《西游记》、《封神演义》作者熟悉中医药?
为什么古本《西游记》署名华阳洞天主人校而不是吴承恩?

为什么众多专家认为吴承恩不是《西游记》真正作者?
为什么山西网民说《西游记》不仅有江淮方言,还有大量山西方言?请看https://tieba.baidu.com/p/6523495931
为什么《西游记》作者熟悉武当山?
为什么《西游记》饱含大量全真教教义?
为什么《西游记》作者熟悉皇宫、各种官职?
为什么《西游记》作者擅长诗词?
这些谜团困扰了学术界多年。
现在真相大白了!
最新考证《西游记》作者不是吴承恩而是多人
《西游记》作者不是吴承恩,而是生于山西、曾经在武当山修行的茅山(道教别称华阳洞天)全真道士闫希言,加上退休返乡状元宰相李春芳,加上李春芳弟弟、精通中医药的李奇芳!
李春芳、李奇芳不仅参与了《西游记》创作,还参与了陆西星《封神演义》创作。
请看系列考证
吴承恩是忘恩负义的人吗?不是,所以他不是《西游记》作者华阳洞天主人。蔡铁鹰的考证经不起推敲。
https://tieba.baidu.com/p/6248913737
最新发现证据:《西游记》可能是茅山(道教别称华阳洞天)道士闫希言和还乡宰相李春芳合作完成。
https://tieba.baidu.com/p/6163707044


《西游记》作者除了李春芳,必然还有茅山(道教别称华阳洞天)全真道士闫希言,华阳洞天主人就是闫希言和李春芳https://tieba.baidu.com/p/6300392160
李春芳是《西游记》真正作者的又一有力旁证——他弟弟李齐芳精通中医。李春芳、李齐芳共同参与了《西游记》、《封神演义》两本书创作
https://tieba.baidu.com/p/6289398562


IP属地:湖北1楼2020-04-24 20:53回复
    破解《封神演义》抄袭《西游记》的诗词,可是却早于《西游记》出版之谜
    唯一可能解释就是,《西游记》和《封神演义》两本书有共同的创作者——李春芳。
    《封神演义》的作者已经考证出是陆西星。那么,作为陆西星同乡兼好友的李春芳就成了《西游记》作者必定候选人。——这排除了吴承恩、杨慎、唐心庵、唐鹤征等其余所有候选人。
    有兴趣的话请百度 刘振农:《封神演义》成书年代考实 兼及《西游记》成书的一个侧面 。 刘振农考证出,《三宝太监西洋记》(1592-1597年出版)作者大量剽窃《封神演义》诗词,却没有看过华阳洞天主人校《西游记》(1592年出版),但是看过另一版本的《西游记》。
    1.抄袭《封神演义》诗句的《三宝太监西洋记》有明确出版年月,作者罗懋登自叙署期为“万历丁酉岁菊秋之吉”,即万历二十五年(1597)秋天;叙中提及该书写作目的是因“今日东事倥偬”,即日本丰臣秀吉于万历二十年(1592)发动的侵略朝鲜威胁中国的战争,则其写作开始可能即在此时。产生于万历二十至二十五年间的作品已经杂窃到《封神传》(封神演义),则其出版一定远在此前,这道理简单明确。
    2.对比了这两本可说先后出现的小说百回本《西游记》和《三宝太监西洋记》,发现它们事实上是两部平行著作,互相之间并没有因袭关系。证据是:凡《西洋记》中与百回本《西游记》有所重合的地方,罗懋登采用的都是绝难想象的与百回本大异的说法,说明罗懋登此前并没有看过百回本《西游记》。
    不过,刘振农认为《西游记》剽窃《封神演义》诗词是错误的,很多专家都考证出,是《封神演义》剽窃《西游记》诗词。
    专家刘振农的这个失误使得他没有考证出《西游记》真正作者。
    现在可以结束近百年《西游记》真正作者的争论了。


    IP属地:湖北2楼2020-04-24 20:57
    回复
      @吕中豪


      IP属地:湖北3楼2020-05-28 20:45
      回复
        @龙女毓君的汉服


        IP属地:湖北4楼2020-05-28 20:51
        回复
          @孔雀公子


          IP属地:湖北5楼2020-05-28 20:51
          回复
            @人类皆虚伪


            IP属地:湖北6楼2020-05-28 20:55
            回复
              @神农氏凉风


              IP属地:湖北7楼2020-05-28 20:56
              回复
                @精灵星顶起


                IP属地:湖北8楼2020-05-28 20:57
                回复
                  @taisanh


                  IP属地:湖北9楼2020-05-28 20:59
                  回复
                    《西游记》作者之谜诸子异说
                    发布者:西游记文化网 发布时间:2014-8-8
                    刘军 周一云
                    中国古典浪漫主义神话小说《西游记》在中外文学史上闪耀着灿烂的光芒。它的作者是谁?数百年来一直是一个历史悬案。该古典名著作者的轶失,有其形成的历史文化渊源。今天我们所能见到的最早写定本明代万历二十年(1592年)世德堂百回本《西游记》自问世以来,它的作者是谁就一直是个谜。学界有一种观点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在当时写小说被认为是九流中的下流,甚至是有伤风化的行为。所以,《西游记》作者的轶名,恐怕很大程度上也和这个原因有关。关于《西游记》作者是谁历来有种种不同说法,围绕着《西游记》作者的考证,学术界一般存在以下各种观点:
                    一 明代吴承恩所著一直成为主流之说
                    清代乾隆朝吴玉搢、阮葵生等人依据明代天启《淮安府志》的两则材料,一为卷十六《人物志》二“近代文苑”;一为卷十九《艺文志》——“淮贤文目”,综合得出了《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的结论。这是最早提出吴承恩是《西游记》作者的说法。
                    到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鲁迅、胡适等文坛巨擘研究中国古代小说史,据清代吴、阮所论,又据明代天启间《淮安府志》所载吴承恩作《西游记》的记载,推定小说《西游记》的作者是淮安人吴承恩。成为在小说史上的一个重大发现。从此,吴承恩之名便署在新版本《西游记》上,成为定论。如今在国内,吴承恩作者说一直占主流地位。
                    吴承恩(公元1499—1582,享年81岁),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明代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淮安)人,著名文学家,著有志怪小说《禹鼎志》、《二郎搜山图歌》等。少而好学,《淮安府志》载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他除勤奋好学外,特别喜欢搜奇猎怪,爱看神仙鬼怪,狐妖猴精之类的书籍。如《百怪录》、《酉阳杂俎》之类的小说野史,这类五光十色的神话世界,潜默化中养成了搜奇猎怪的嗜好,随着年龄的增大,这种爱好有增无减,这对他创作《西游记》有着重大的影响。30岁后,他搜求的奇闻已“贮满胸中”了,并且有了创作的打算。50岁左右,他写了《西游记》的前十几回,后来因故中断了多年,直到晚年辞官离任回到故里,历时7年他才得以最后完成《西游记》的创作。鲁迅、胡适推定《西游记》为吴承恩所作,认为吴氏的生平经历和思想与《西游记》所流露出来的思想倾向有某些相似之处,这也是人们判定他对《西游记》著作权的有力支持。
                    对吴氏著作说的几种主要质疑:
                    观点一:对《西游记》一书文体的正源。迄今为止我们所发现的不同版本《西游记》,明代的也好,清代的也好,要么署朱鼎臣编辑,要么署华阳洞天主人校,要么署丘处机撰,要么干脆不署作者姓名。从目前所能见到的明清以降的各种《西游记》版本,都没有一部是署名吴承恩所作的。经沈承庆先生考证,吴承恩作有《西湖记》。由此得出《西游记》应为《西湖记》之误。此外,今存吴承恩诗文及其文友的文字中从未提及撰写《西游记》事;《淮安府志》虽载在吴承恩著《西游记》,但未说明是演义、稗官,且通常说演义稗官不入方志;清人书目曾把吴承恩著《西游记》列入舆地类。以上都说明吴氏著有的《西游记》并非小说体。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清代有名的目录学家黄虞稷根据自己的藏书撰写了一本《千顷堂书目》,在卷八史部地理类有如下著录:唐鹤征《南游记》三卷,吴承恩《西游记》,沈明臣《四明山游记》一卷。这上面所记载的三部书明摆着都属于游记类作品,也就是说有极大可能列在吴承恩名下所写的《西游记》是与小说体《西游记》同名的另一部“游记”之作,和前者在内容上风牛马不相及。事实上吴承恩的《西游记》就是一本地理书,清初的《千顷堂书目》就将其列入了史部舆地类。
                    观点二:重视证据而不迷信学术权威的推断。吴承恩作者说的维护者大多宗于学界泰斗胡适和鲁迅的权威性。但胡适先生只是否定了邱处机说,且在校点序言里说“不知何人所作”;鲁迅先生也仅仅是总结了清人吴、阮的学说,后世学者就以为鲁迅仔细考证,并且郑重地提出了吴承恩作者说。该吴承恩作者说似乎值得商榷。《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是胡适先生在上一个世纪初考证出来的,之后,广为人们所接受。胡适先生的考证之所以出现了失误,一是因为当时所见资料有限,二是因为胡适先生抱着先入之见,避开了一些不利的证据。人们出于对权威的认可和遵从,逐渐习惯了《西游记》作者为吴承恩这一说法,即便有人持怀疑态度如俞平伯先生,他们的声音也显得过于微弱。一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怀疑的声浪才渐渐强盛起来,不少研究者撰文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其中著名学者上海复旦大学的章培恒教授撰文明确指出:吴承恩不是小说《西游记》的作者。章先生首先指出鲁迅、胡适用以证明吴承恩对百回本《西游记》著作权的力证——《天启淮安府志》卷十九艺文志——“淮贤文目”“吴承恩《射阳集》四册□卷、《春秋列传序》、《西游记》。”本身就存在问题,第一,没有说明《西游记》多少卷,多少回。第二,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没有说明这个《西游记》是什么性质的文体:是小说还是游记。在中国古代,同时同名的作品并不少见。
                    观点三:中国古代的文化纲常道德准则是一个重要的判断。张小月从避讳现象论西游记作者非吴承恩。张氏观点避讳是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文化现象,是对考证作者的一个重要判断。据《先府君墓志铭》知:吴承恩曾祖父吴铭;祖父吴贞;父亲吴“锐”,字“廷器”。 在百回本《西游记》中,第三十回描写龙马与黄袍怪争斗时说:“一个生锐气,迸红云”,有一“锐”字;三十六回那首药名诗的结句是:“茴香何日拜朝廷”,含一“廷”字;至于“器”字,在九十三、九十七回等多处都可以见到。“铭”、“贞”二字亦可见——而我们在吴承恩文集《射阳先生存稿》中就找不到以上诸字。同时《西游记》中三次提到“承恩”二字:如第七回:受箓承恩在玉京;第九回:承恩的,袖蛇而走;第二十九回:承恩八戒转山林。古人对自己的名字是十分看重的,如有所称一般也用字号,像这样随便把自己名字写到小说中,并且还有点不太光彩,这有悖常理的。因此从我国古代避讳文化纲条来讲,《西游记》作者不会是吴承恩。
                    同样,刘勇强先生在专著《奇特的精神漫游》中除了举出数例:第七回的“受箓承恩在玉京”和第九回的“承恩的,袖蛇而走”。接着刘先生分析道:旧时文人,对名字很重视。这样漫不经心地把自己的名字嵌入小说中,是不近情理的。
                    观点四:文法创作风格考辨。《西游记》的文法和吴承恩其它的著作,比如《禹鼎志》文法大相径庭,根本不像出自一人之手。《西游记》如此长篇,作者必然写上多年,根据吴承恩的生平来看,吴承恩没有时间来写作长篇巨制《西游记》。
                    章培恒先生在《百回本〈西游记〉是否吴承恩所作》中提出,清初严肃的目录学家黄虞稷的《千顷堂书目》卷八,明确将“吴承恩《西游记》”著录在史部舆地类。这就有力地说明吴承恩的《西游记》只是一部游记而不是章回小说。


                    IP属地:湖北12楼2020-06-07 19:26
                    回复
                      @本人是大饭桶


                      IP属地:湖北13楼2020-07-07 19:16
                      收起回复
                        三个吧将本人的考证设为精品,其中高中语文吧吧主是高中老师。


                        IP属地:湖北14楼2020-07-07 19:18
                        回复
                          北师大教授郭英德不同意吴承恩是作者
                          他说:我倾向于《西游记》的作者不是吴承恩,至少现在不能认为是吴承恩。但是有很多学者认定《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一生做的就是这个课题,靠这个吃饭,一否认就什么也没了,所以他们决不加以否定。
                          ……论证《西游记》作者不是吴承恩的学者,驳斥论证《西游记》作者是吴承恩的学者,驳斥得可谓体无完肤,可是后者对前者的驳斥基本上是苍白无力的。
                          郭英德,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师从启功先生,获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典戏曲、中国古代文化等。出版《中国四大名著讲演录》等。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兼任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文学遗产》杂志编委等。曾任意大利那不勒斯东方大学亚洲系访问教授,日本京都外国语大学中文系客座教授,美国圣路易斯华圣顿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西游记》的诞生与谜团(节选)
                          作者:郭英德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校报》
                          直到1923年鲁迅撰写《中国小说史略》,根据明天启(1621-1627)《淮安府志》,并参考清代学者吴玉搢(1698-1773)《山阳志遗》、阮葵生(1727-1789)《茶余客话》、丁晏(1794-1875)《石亭纪事续编》)等著作,明确论定吴承恩(1500-约1582)是《西游记》小说的最后加工写定者。胡适也同意这一看法。
                          但是,《淮安府志》里头虽然记录了吴承恩的一部著作叫做《西游记》,但清代著名文献学家黄虞稷在《千顷堂书目》中却把这部著作放在“地理类”里面。也就是说,我们可以肯定吴承恩有一部地理类的著作叫做《西游记》,但却没有任何材料足以说明这部地理类的著作就是小说,而且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西游记》小说。可见这是一条孤证,而且并不是详细、可靠的证据。历史研究是忌讳孤证的,更忌讳没有详细、可靠的记录的孤证。所以直到现在,还有人认为《西游记》的作者不是吴承恩,吴承恩写的《西游记》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部小说。
                          现存的三种明代万历年间的刻本,都题署“华阳洞天主人校”,不是写他著,而是写他校。华阳洞天主人是谁?不知道。人们因为认为校者就是著者,著者既然是吴承恩,那么就认为吴承恩有一个号是“华阳洞天主人”,这种连锁假设显然是不科学的。
                          人们又因为认为著者是吴承恩,所以就编了很详细的《吴承恩诗文集》、《吴承恩年谱》,甚至撰写《吴承恩评传》,用大量的资料去论证吴承恩可能写《西游记》。但是所有的论证充其量也仅仅足以证明吴承恩有可能撰写 《西游记》小说,却没有任何一条资料,包括吴承恩的诗文集,与吴承恩交往的所有人的集子,所有的笔记材料,可以证明吴承恩写过《西游记》小说,也没有任何一条材料证明吴承恩写过小说,甚至没有任何一条材料证明吴承恩会写小说。因此,将《西游记》的作者认定为是吴承恩,这是建立在沙滩上的一个考证结论,是靠不住的。
                          我倾向于《西游记》的作者不是吴承恩,至少现在不能认为是吴承恩。但是有很多学者认定《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一生做的就是这个课题,靠这个吃饭,一否认就什么也没了,所以他们决不加以否定。
                          现在有一些文章论证《西游记》的作者不是吴承恩,当然也有反驳的文章,我都看了。我看的结果是,论证《西游记》作者不是吴承恩的文章,有几条很过得硬的资料,的的确确说得过去;而论证《西游记》作者是吴承恩的,除了《淮安府志》以外,还没有找出一条新的过硬的资料。论证《西游记》作者不是吴承恩的学者,驳斥论证《西游记》作者是吴承恩的学者,驳斥得可谓体无完肤,可是后者对前者的驳斥基本上是苍白无力的。所以对这场争论,我还是赞成《西游记》的作者不是吴承恩。


                          IP属地:湖北15楼2020-07-07 19:1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