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吧 关注:783,492贴子:11,985,133

回复:淮南三叛---兼论司马师为篡魏而做的各种制度的改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对魏晋的影响:
魏晋之际的门阀政治虽不如东晋时的严重,但他们的势力已不能为统治者所忽视。除此之外,还有:
魏氏承颠覆之运,起丧乱之后,人士流移,考详无地,故立九品之制,粗且为一时选用之本耳。其始造也,乡邑清议,不拘爵位,褒贬所加,足为劝励,犹有乡论余风。《晋书.卫瓘传》
魏氏立九品,置中正,尊世冑,卑寒士,权归右姓已。其州大中正、主簿、郡中正、功曹,皆取著姓士族为之,以定门冑,品藻人物。晋宋因之,始尚姓已。《新唐书.柳冲传》
魏氏革命,州郡县俱置大小中正,各取本处人任诸府公卿及台省郎吏有德充才盛者为之,区别所管人物,定为九等。其有言行修著,则升进之,或以五升四,以六升五;傥或道义亏阙,则降下之,或自五退六,自六退七矣。《通典.选举二》
陈群为吏部尚书,制九品格,登用皆由中正考之簿册,然后授任。《太平御览》卷214引《晋阳秋》
魏始建九品之制,三年一清定之。《晋书.石季龙载记上》
正始初……玄议以为:“夫官才用人,国之柄也,故铨衡专於台阁,上之分也,孝行存乎闾巷,优劣任之乡人,下之叙也。夫欲清教审选,在明其分叙,不使相涉而已。何者?上过其分,则恐所由之不本,而干势驰骛之路开;下逾其叙,则恐天爵之外通,而机权之门多矣……自州郡中正品度官才之来,有年载矣,缅缅纷纷,未闻整齐,岂非分叙参错,各失其要之所由哉!若令中正但考行伦辈,伦辈当行均,斯可官矣。何者?夫孝行著於家门,岂不忠恪於在官乎?仁恕称於九族,岂不达於为政乎?义断行於乡党,岂不堪於事任乎?三者之类,取於中正,虽不处其官名,斯任官可知矣。《夏侯玄传》
初,(晋武)帝以贵公子当品,乡里莫敢与为辈,求之州内,于是十二郡中正佥共举默。《晋书.郑袤传附子默传》
魏嘉平中,封北平亭侯,历给事中……太熙元年……帝崩于含章殿,时年五十五。《晋书.武帝纪》
干宝称,晋宣帝除九品,置大中正。《通典.职官十四.中正》注引
上述各条史料说明的情况是:魏立九品时,初期选举犹有汉乡议遗风,选材标准以德、才、家世为标准,家世仅是其中一项,每三年作一次调整;但日后因为州中正等职为世族掌控,已渐渐沦为其维护门阀统治的工具。但直至魏正始初年,夏侯玄与司马懿讨论时弊时,也只是认为中正不应侵吞台阁选拔之权,应各司其职,但并沒有提及西晋般的积弊(刘毅所陈的八损、段灼上疏,各详见其本传)。那弊端开始见于何时呢?下限是司马炎“以贵公子当品”之时;司马炎死于公元290年,时年五十五岁,其弱冠当品之年,正好是曹芳嘉平年间的事。夏侯玄在正始五年迁雍凉都督,故州中正的设立应是司马懿辅政期间,即正始元年至四年。
正始之变后,司马懿可能已在实行九品中正制的改变,拉拢世族,如同早年置大中正,满足少数大族之欲。改变晚至其子司马师,已告完成。正如沈约在《宋书.恩幸传》的总结:“魏晋以来,以贵役贱,士庶之科,较然有辩。”《晋书.苻坚载记》记:“复魏晋士籍使役有常”,指的就是这些有特权的世族。
魏晋士族如何拢断入仕权?汪征鲁先生在《魏晋南北朝选官体制研究》第五章中,统计了入仕之正史传主中出身寒门的数数与比率:魏的247人中,寒门占102人,比率为41.3%;西晋的234人中,寒门仅59人,比例急剧下降至25.2%。更可怕的是,正史传主中为寒门而终任中高官的比率,魏为74.7%,而西晋降至59.5%;魏中高官数量居然还比两晋总和还要高。魏与西晋本传人数相近的情况下,寒门下降近半,若考虑曹操三祖孙沒有如司马氏般与各世族妥协,寒门比例只会更高。
张旭华先生也在《九品中正制研究》第三章第六节中,列举了诸多魏晋高门权贵子弟由清官仕进,来证明其结论:“自魏末司马氏执掌政柄之后,一种以优宠高门子弟为主旨,以任职清官为特征的清官起家迁转之途就已逐渐兴起。”
沈家本在《历代刑法考.汉律摭遗卷十》“先请”条评:“汉无八议之文,而有先请之律,先郑所举三者,即《唐律》八议之议亲、议贤、议贵也。”故八议这刑法辖免权,虽入律于魏(见《唐六典》卷六),但实本自于汉。《后汉书.应奉传附子劭传》云:“陈忠不详制刑之本,而信一时之仁,遂广引八议求生之端。”
在日后仍然适用于门阀贵族,杜预就是典型例子(注32)。这特权还能荫及子孙,徐允对袁侃说:“卿,功臣之子。法应八议,不忧死也。”(见《夏侯玄传》)就是最好的说明,其对后世影响之坏,当如傅玄所批:“纵封豕于境內,放长蛇于左右。”(见《太平御览》卷652引《傅子》)
除了八议,《晋律》还把“除名比三岁刑”、“免官比四岁刑”(见《太平御览》卷651)这些可以官爵抵罪的条文写进法律规定內,此也是对为官袭爵的世族较有利之举。
刘颂说得更直白,从曹操如何拨乱反正至“吏清下顺,法始大行”,敍述至司马懿三父子为拉拢士族投己,如何宽纵门阀官僚,“易朝之为,未可一旦直绳御下”,最后欲已平吴的司马炎,纠正法治已衰的状况。但司马炎根本无意改变现状:李熹弹劾山涛等人占官田,司马炎对违反占田法者,只杀个县令刘友了事,山涛、司马睦、武陔竟下诏“皆勿有所问”。因为司马炎回答胡威时就明言:“尚书郎(六品)以下,吾无所假借。”只能罚六品以下?怪不得司马光愤慨评曰:“避贵施贱,可谓政乎!”(见《资治通鉴》卷79泰始三年)
灭诸葛诞后,司马昭便马上奏录先世名臣元功大勋之子孙,随才叙用;司马氏三次也只诛元兇,因还想拉拢他们,司马炎日后用牵强的理由,赦免太原王氏;灭吴后给诸葛靓找个下台阶。唐长孺先生在《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西晋分封与宗王出镇》就总结了:“人所共知,当时高踞于政权上层的是门阀贵族,西晋政权结构是以皇室司马氏为首的门阀贵族联合统治。”


IP属地:中国香港50楼2022-03-05 18:18
回复
    @乐观的大滑稽


    IP属地:河北52楼2023-09-10 18:43
    回复
      好贴,晋代魏的过程确实也是世家将一部分君权攫取到手的过程。不过我原来认为是从司马师开始下放的,没想到司马懿那就开始了


      IP属地:湖南53楼2023-09-10 21:0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