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吧 关注:30,399贴子:210,451

回复:中国各地李氏家族一览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现在是福建省最后一座城市--宁德。
福鼎李氏家族
明正统年间由汀州上杭县金峰里迁入福鼎管阳章峰。
始祖李耀,至今传有30代,发展人口约有4000人。
又有明代由福清外宅迁来沙埕,再迁武蛘的一支。
霞浦李氏家族分布
李姓 总人口18269人。
500人以上的行政村:
涵江、石湖、柘洋;
500~250人的行政村:
下浒、宫西、万贤、西关、厚首、中乘、长春、俊星、承天、中心。
古田李氏家族
3789户,15075人,占3.7%。
住地:杉洋、夏庄、岭里、罗洋、隆德洋、璋地、前山、唐宦、际面、白溪、利洋、远地、际下、溪坪仔、后地、瓦坑、沽洋、苏洋、后洋、潮渔、后坪、罗坑、双山、上洋、川前、利洋、宝桥、官亭、朱墩、平沙、苏墩。
卫国定远将军李伯瑶支系
唐高宗总章二年(公元669年),泉、潮间“蛮獠啸乱”,土著蓝、雷二部起义。朝廷派光州固始人陈政总管岭南军事。陈政率子元光(后封开漳王)和将领132员、府名3600余人入闽镇压,镇守绥安(今漳浦)反被义军打败。后朝廷又派陈敏、陈敷率58姓入闽增援。李伯瑶于669年奉旨随陈政入闽平叛,出镇泉湖为前锋分营将。据《漳州府志》载:“李伯瑶者,固始人,随陈元光开发漳州,平蛮獠三十六寨,战功推为第一。”封卫国定远将军,谥赠武惠侯。宋绍兴年间追封辅胜将军,人称:“李辅胜”、“辅胜公”。伯瑶为丹阳房后裔,生十三子:⑴莅汝、⑵菁汝、⑶英汝、⑷芾汝、⑸董汝、⑹生汝、⑺时汝、⑻著汝、⑼莫汝、⑽叶汝、⑾莲汝、⑿苍汝、⒀苇汝。其中有十一人“随征闽南,平定绥安,长袭父职,余概摄防团练使,分戍闽中郡县”。《漳州府志》又载:“李伯瑶著绩于漳,子孙居龙漳,漳浦诸邑,其后裔代有闻名。”李伯瑶的儿子分守闽地各郡县,因此,福建各地均有其后裔,而主要分布在漳州、漳浦、诏安四都、东山、云霄、龙海、华安、长泰、漳平等地。闽南、台湾、东南亚有敬祀“辅胜公庙”者,均为其后裔。


IP属地:江苏88楼2017-07-26 16:46
回复
    福建观察使李诲支系
    李诲是李亮的七世孙。李亮是唐太祖景皇帝虎公第八子,是高祖李渊的叔叔,唐室分房列位第八。唐开成二年(公元837年),李诲状元及第。据《三山志》载,唐咸通年间,懿宗为加强对福建的统治,派状元公李诲到福建任观察使,主管福建行政工作,考察州县官吏政绩,兼理民事。僖宗年间,黄巢起义,从山东、湖北举兵南下。乾符五年(公元878年)九月克越州(绍兴地区),陷衢州,开山路700里,越仙霞岭,跨过武夷山脉直入福建,杀戳皇室。李诲为避黄乱,更名邦,同兄话、词、胥逃往浙江处州龙泉桥下村。中和元年(公元881年)浙省寇发,临海杜雄陷台州,永嘉朱褒陷温州,遂昌卢约陷处州。诲公与兄话公携眷返闽,经福建腹地古田杉洋,喜其山乡秀丽,且距福州、宁德、南平等郡地较远,利于避乱,有如世外桃源,即定居下来。诲公夫人薛氏、杨氏共生8个儿子:即棱、庄、涓、泛、遏、馨、浑、改。话公夫人生9个儿子:即察、度、廉、省、廓、握、奖、鹄、凭。其后裔主要分布在闽东及福州地区,如古田杉洋白溪、大桥、夏庄、吉巷、溪门、大甲、九兜,福安的甘棠大车、下白石英岐、溪柄甲厝、城关洋头、赛岐店前、湾坞凤岙,闽侯的廷坪、蕉溪、珍山、大湖友泉,罗源的霍口东宅、佳湖、中房的港里、排头、上宅、上紫洋、洪洋的宅里、颊里、飞竹的新洋、南岸、护国、岐柄、大获、香岭,闽清的下祝翁山头,霞浦的沙江下店、涵江、龙湾、下浒赤壁、柘阳、流金、延亭、外浒、柏溪、三沙石头鼻、长春大金城、盐田、城关、四洋头、溪南的西安、传竹文岐、牙城的文洋,福鼎的前岐、佳阳乡的国阳里、管阳章峰、桐山城关、白琳南广、柘底、点头龙乾埕基、岙里、管阳七浦山后,屏南的甘棠浙洋、新田,宁德的洋中田地、虎坝葛地、岩柄、漳湾后湾、增坂、洋中后山,寿宁的玉溪三望洋、印潭、李良坑、东溪、下修竹,连江的透堡、晓沃、管头后沙、敖江连登、廖洋赤石、东湖西庄、安凯安海、浦口、浦下,长乐的营前下洋、湖南、金峰集仙、前塘、沙京路北、鹤上潭美、樟港屏山、仙桥,政和的李屯洋、铁山、里洋、苏地、禾洋、长城,建瓯的东游氵示 下、柏源,邵武的张厝李家山,还有松溪、温州、福州、泉州、潮州、泰州以及台湾及东南亚各国,近几年来少部分到美国、日本等地。总人口达20余万。因此,李话、李诲是闽东李姓大始祖,杉洋是闽东李姓发源地,凤林祠位于古田杉洋,建于公元904年,清代重建。1986年被古田县列为文物保护单位,是闽东李氏总祠。


    IP属地:江苏89楼2017-07-26 16:47
    回复
      光州固始支系
      唐末天下大乱,群雄割据。黄巢起义,长安沦陷,僖宗西走。固始人王潮、王审知兄弟率乡民5000余人参加义军。因遭蔡州节度使秦宗权讨伐,遂率领光州、寿县两处34姓子民随军南下,进入福建。唐亡以后,王审知建“闽国”,为开闽王。有关学者作过统计,王审知共带72姓入闽,其中李氏有医生、校尉和士兵,且名讳俱全。由于入闽李姓者并非一人,而是一批人,因此本系不似其他三系“千万人系于一人”,笔者将其归纳为“光州固始支系”。发展至今已上千年,比较典型的有二大支,即南安梅山、同安兑山。
      据南安梅山《芙蓉李氏宗谱》载:“远祖在五代初期,随从王潮南下,分居八闽等地。”一世祖李广孙,原籍河南光州固始县,携眷定居武荣(今南安市)芙蓉乡(今梅山镇),繁衍生息。至六世时分为春、夏、裕、秋、冬五房。明嘉庆十一年(公元1532年),由白水公主持首次修家谱,至1949年已修八次。族内昭穆字辈是“汝子延自,必世为宗,大有建于国;引成斯志,用保孙贻,英贤鼎起,翌赞鸿基。”从13世至18世,就有许多裔孙衍迁台湾,开基创业。至1949年第八次修谱时统计,赴台者已达222户。还有许多裔孙衍迁东南亚,爱国华侨领袖李光前就是其中一员。
      据长乐李姓谱志编纂委员会2001年主编的《长乐李氏谱志》记载,长乐的石马(始祖李巩)、湖尾(始祖李祥)、坡头(始祖李任远)、阜包(始祖李德元)、琅峰(始祖李孟纲)、大祉(始祖李道沙、李开春)、长屿岛(始祖李鸿)、沟乾(始祖李伯英)、黄李(始祖李三峰)、后地(始祖李繁),其始祖均原于固始。此外,还有福清的高山、城头,南平的夏道徐洋村李姓亦源于固始。


      IP属地:江苏90楼2017-07-26 16:47
      回复
        国洋李氏家族(皇族后裔)
        国洋李氏素归李唐皇室,为大郑孝王亮公后裔,莅闽始祖为亮公七世孙李诲。莅鼎始祖谱牒可查的首推国洋鉴公,白琳德公,凤桐云公,均为杉洋诲公七世孙。三公于宋景德甲辰年(公元1004年)由长溪赤岸移徙而至,迄今有1001年,历43世(鉴公起38世)。家谱记载:莅鼎子孙在宋时颇见仕宦,刑部尚书、州府太守、通判、五品朝奉有之。明朝嘉靖年间族人英勇抗倭,捍卫家园、殊死搏斗,谱写了不畏强暴的正气歌。清康乾以后,族人迎来大力发展好时机。大家安居乐业,尤重举学读书,隆师课业,建书楼、办私熟,让族人明理开智,图强致仕。二百年间约百余人学而有成。考取庠生、监生、贡生者26名,举人2名。为官五、六、七品皆有人在。因兴学成果显著而累获表彰。20世纪30年代,作为中共鼎平县委所在地区域的国洋村,又成为游击队和赤卫队经常活动的基点村,刘英、粟裕、叶飞等率领红军在国洋村活动,开展支红、扩红,村里有十多名青年参加了红军。有3位青年为革命英勇捐躯。村里的古井群、古枫群、古书楼、古祠堂和古墓,成为见证历史的宝贵遗物,目前古祠堂和古墓已经成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于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考古证据确凿,赢得福鼎市境内李氏同仁的认可,属于最先莅鼎李氏家族。近几年来沙埕支系和点头埕基里支系通过辛苦寻祖,最终归向杉洋李氏,在福鼎市纳入国洋李氏行列。国洋李氏目前有人口2000余人。其名行24世起为:延光文如学克大乃永传昌明奕世启后承先。分别居住在国洋古村、佳洋乡、前岐镇、沙埕镇、点头镇和市区,也有迁居宁德、厦门、福州、江西、浙江、上海、河南、台湾、香港、美国等。副处级以上(含副处级)5人,副科级1人。研究生3名,大学生、大专生50余名,中专生、高中生100余名。


        IP属地:江苏91楼2017-07-26 16:48
        回复
          章峰李氏家族
          章峰李氏与国洋李氏系出一源,同为杉洋诲公后裔,是诲公11世孙,于宋神宗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莅鼎,一世祖为耀公。肇居地在管洋镇章峰村。元末明初,山贼焚劫杀掠,几临灭族之灾,幸祖妣郑儒人遗腹子篪公继承香火。惟此劫致历史资料荡然无存,初次修谱已是乾隆年间。20世纪80年代以前由于族谱委托制谱先生行事,加上地域偏远、交通困难、消息闭塞未能觅得本宗始祖,而误接上杭县火德公门下。后裔贤孙丹生、启斌、永海诸君千辛万苦,终于寻到本宗始祖杉洋诲公,为正本清源立下大功。章峰李氏发展的几百年间曾经为国家培养了众多监生、庠生、太学生和贡生。授五、六、七、八品衔皆有人在。其字行为:耀道谔玉正大光明孝得若篪善伯宗如有国廷凤其自开朝中俊启承永缵芳传逸才超嵇阮。已传33世。分别居住在章峰、唐阳、叠石、点头、沙埕、市区、霞浦和宁德、福州、泉州、浙江杭州、泰顺、南京、台湾。目前人口据统计达5000余人,副处级以上4人,正科级7人,副科级15人,研究生2人。大学生80余人。


          IP属地:江苏92楼2017-07-26 16:49
          回复
            埕基里、南广、澳里李氏家族
            埕基里、南广、澳里李氏一世祖百六公、百七公和百八公于宋绍熙2年(公元1191年)徙居福鼎。据家谱所载,先祖可郎公居浙江处州壁芝墩。埕基里一世祖百六公和南广一世祖百七公,携澳里一世祖百八公一同由福州移徙长溪赤岸,后再入迁福鼎。当时百七公先居秦川罗浮岭。后于元至正年间,七世祖齐三公迁居磻溪镇南广村,百六公徙居点头镇陇乾埕基里村,百八公于1272年徙居点头镇陇乾澳里村。三公在谱牒中痕迹为孪生兄弟,属上杭李火德胞弟土德公后裔,即闽越江王李元祥支系。近年通过多方考证,特别是南广李氏代表和澳里李氏代表在国洋村李传快和李声国帮助下,通过亲自到古田杉洋诲公居住地和上杭火德公居住地实地考察以后,统一看法是制谱先生误接祖嗣之举,最终确认自己的祖先是古田杉洋诲公的后裔。从时间生物学考证中,还明确了三公的关系为同宗叔伯弟兄,而不是原先谱牒所载的孪生同胞兄弟。南广字行为:百千万亿兆福齐曾御吉利恺怍个柏均有日故正士廷光大国道学启良家善宗应毓德。南广李氏分别居住在南广村、白琳镇和市区。澳里李氏分别居住澳里村、点头镇、白琳镇、市区和浙江温州,福州等地。目前南广李氏后裔人口1000余人,副科级1人,中专生数人。澳里李氏后裔1100余,正科级2人,副科级2人,大学生12人。


            IP属地:江苏93楼2017-07-26 16:50
            回复
              管阳大山李氏家族
              谱牒记载:一世祖应机公自宋南渡后随父由浙江处州府缙云迁居长溪赤岸上洋。另有从龙溪迁赤岸和灵溪迁赤岸两说。依据历史迁徙时段分析,宋南渡后属于原来闽地北迁氏族成分见多,而在处州一带活动的李氏家族以诲公兄弟比率居高。且莅鼎可能在元末某个年间。即应机公移徙长溪廿四都,今鼎邑十七都姚洋半岭居焉。传至福荣、福贵公时迁葫芦岭,缘满公徙松树洋,至贞公时乃迁居大山。名行为:运会光明日广思济俊英忠贞贤自孝奕载颂升平。分别居住管阳镇、大山、市区和浙江泰顺和瑞安水头。人口1200余人,科级6人,留学生2人,大学生(含大专生)16人。
              角头鼻李氏家族
              前岐角头鼻李氏原籍福建泉州府南安县二都湖头里,太祖为南溪公。二世祖上定公时闽边倭乱民无定居,遂于明季万历(约1623年)年间携三子不惮千里徙居浙江平邑北港,三世祖耀公移居金乡镇。至四世祖维凤公时(约1743年)又迁徙至福建福鼎县前岐镇采澳薛桥头七斗岗村。其后胞弟维信亦迁居角头鼻村。字行:上如耀孟维玉大亦晋孝友忠信克振兴昌。分别居住七斗岗村、角头鼻村、前岐镇、市区和浙江苍南的金乡、灵溪等地。目前大学生(含大专生)10人。虽无仕宦,却克勤克俭,睦邻友邦。
              排(培)头李氏家族
              原籍安溪长泰里镇抚乡。据谱牒所载:始祖翁公谥德斋妣陈氏,为人谦和,自守乡邦推重,叹老而无嗣难以继承,乃求武荣李氏之儿养为己子。养子朴斋公展孝思以承,养成之禋祀,怀首丘生身之李姓而不从翁之李。天从人愿世代绵延支派番昌,至五世功福公时衍派颇众。七世孙仕享公字旋亮,即我迁培始祖于清康熙戊午年(1678年)由原籍移平邑石头岭,再迁卅六都中峰。及二世祖淑宝公始至培头金山头遂定厥居焉。同时又有七世孙仕享之堂兄弟仕恩及九世孙志星、志高二公先后移徙来本里三斗等地。八世孙朝荣、朝选徙老鸦潭,其裔孙转徙溪底六斗坑,各派皆为功福公之后。值得一提的是朴斋公原姓之李,一世祖李广孙,籍在光州固始,于光启元年(885年)随王审知入闽,定居武荣(即南安市)芙蓉乡(今梅山镇)。虽然居住地在安溪境内,却不属闽越江王李元祥的后裔。有关史料表明泉州府李氏,旧谱记载大多是唐末随王审知入闽的,始祖为李君怀,可是有些李氏族谱早已把先祖追溯到唐高祖李渊的儿子李元祥,和汀州的大唐历代皇帝比,还是差了许多,于是这一带的李氏家族,也纷纷放弃自己世系,合流于李火德。如此一来造成了世系大乱,唐末的李君怀变成了几百年后南宋李火德的十代孙。福鼎市排头李氏的情况大致与之相同,其错误因素复杂,深究意义不大,但可以肯定确为李氏子孙。其字行为:功进大云长光延宾义知新若敏求轶思铭景简靖迪先猷。分别居住在排头、库口、贯岭、市区和浙江苍南等地。目前排头李氏人口2000余人,如同角头鼻李氏一般,虽无仕宦,却克勤克俭,睦邻友邦。


              IP属地:江苏94楼2017-07-26 16:51
              回复
                武洋李氏家族
                籍福建福清海口北宅(经考证实际为高山北宅村)。
                肇基祖桂盛公于前明改玉之会(崇祯年间),为避寇匪锋刃,辞尘嚣而适彼乐土,伯仲偕行于鼎邑沙埕镇,见其关隘险峻土厚水深风俗茂美忘归而卜居焉。
                历两世转徙流离,三世俊生公昆季等乃迁二都武洋聚族并居。距祖遥远,未与祖家来往,谱志阙如。高曾考妣之名讳遂失其传焉。迁鼎邑十世,虽无仕宦,颇习诗书,正宜造谱牒以书往事诸般来兹。支系谁属尚未明白。
                在其家谱中见载的《李氏历代世系总考》也仅言及福清北宅始祖为宜隐,且存在误将莅闽诸李氏乱串一通,其中还错把自己归入苗裔之属,若要澄清史实需要时间来佐证。
                其名行从二十世起列:开鸿彦圣世赓登云振宗继祖长茂永昌。从四十世起:新枝焕发立德为本存仁守信行善承远泽。
                分别居住在武洋、新路头、照兰、市区、厦门和浙江苍南、平阳、玉环等地。
                畲族李氏家族
                始祖,原为西突厥沙陀部落首领,名叫朱邪赤心。
                唐时,因镇压庞勋起义有功,被唐懿宗封赐为李姓,号李国昌,世袭为晋王。其儿子李克用,孙李存勗五代时逮有后唐王朝,是为庄宗,南唐李升、后主李煜皆其后。南唐王朝覆灭后,其裔孙李保朱举六男,其三子李火德携子,于宋初逃难入闽,居福建上杭县稔田乡官田和丰朗两村,为入闽始祖。其十一世孙李君达,于南宋景定年间(1260年)由稔田迁徙泉州安溪县湖头。元至正13年(1353年)为避倭寇侵扰,其十六世孙李廷玉,自湖头迁徙至福州汤岭,畲族同胞相救,后纳为女婿,妻名蓝色艳。元至正23年(1363年),李廷玉由福州汤岭迁霞邑四都雁落洋,其裔与畲胞雷、蓝、钟结为姻亲,从畲俗、操畲语。明正德八年(1513年),李廷玉六世孙莅鼎始祖万十三朗由雁落洋迁居福鼎白岩村,生儿六人,分礼、乐、射、御、书、数六房。礼房派衍店下巽城樟岚、后壁垄、沿州祠堂基、前岐下坑、安仁管基、三娘坑。乐房派衍桐山深垄、管阳乾头、刘山。射房派衍浙江泰顺玉塔、昌基及霞浦龙门殿等地。御房派衍叠石茭阳、王海、店下鹧鸪岩。数房派衍平阳大麻洋牛角湾、浙江苍南水头状元里、五亩田头、鼎邑佳阳乡的大路、横坑、前岐镇的桥亭乌溪、熊岭岭头。人口1990年统计877户3586人,以10%人口增长率计算,至2005年为3620人。厅级1人,正处级3人,副科级以上11人。


                IP属地:江苏95楼2017-07-26 16:53
                回复
                  管阳长社李氏家族
                  据载,长社李氏祖先居住安溪湖头漈内尾园溪仔。
                  莅闽世祖为漳州李氏,先莅漳州后徙安溪湖头。
                  一世祖大选公(生明万历22年,卒清顺治16年)于明万历年间携妣钱氏移徙浙江平阳北纲王湾居焉。
                  第三世时春公迁居鼎邑管阳长社村。
                  谱牒未列字行。
                  分别居住长社、管阳、白琳和市区,目前人口110余人。
                  正科级2人,副科级2人。
                  王西宅李氏家族
                  原籍泉州府安溪龙观里湖头大西坑,后徙焦溪,一世祖白须公。
                  至六世祖仁伯公于明万历壬子年(1612年)迁徙浙江平阳四十都竹园居焉。
                  两年后迁廿五都北澳。
                  至其房公于乾隆丙戌年(1612年)迁徙鼎邑二十都,至今239年。
                  虽无仕宦,亦勤俭耕读。
                  字行:白明顺义圣仁福景世其如为成孝第发祖上丕前勤俭还谦逊遗箴愿勉旃。
                  分别居住王西宅、前岐镇和市区。
                  目前人口189人。大学生2人,师范生4人。
                  平阳青街李氏家族
                  原籍福建泉州府南安八都吕洋。
                  一世祖稽公于清顺治年间与胞兄当稽、堂弟奉稽三人自闽地迁徙到浙江温州平邑五十一都周澳居住,为肇基始祖。
                  远祖谁属尚未明确。名行(旧)星明荣坦汉应以时言行孚信克昌可知(新)承先启后丕振家声。
                  十一世李月忠、李思忠兄弟于1942年莅鼎。
                  李月忠衍裔儿孙13人,李思忠衍裔8人。
                  分别居住福鼎市、宁德市。
                  副处级1人,副科级1人,博士生1人、大学生2人。


                  IP属地:江苏96楼2017-07-26 16:54
                  回复
                    秦屿后岐、亭下、寒碧、康湖李氏家族
                    原籍漳州,清康熙年间徙居鼎邑秦屿康湖村后岐。
                    一世祖绣公生康熙壬戌年(1682年),迄今300多年传人12代。
                    分别居住在秦屿、市区、福州等地。
                    秦屿街尾亭下李氏据说原籍也在漳州,人口300余人。
                    寒碧李氏据说也是原籍漳州迁来,人口86人。其字行皆未取,居住在秦屿、市区和福州。
                    康湖李氏原籍福建兴化,上祖未详。莅鼎开基祖子谟公生康熙壬戌年六月(1682年)卒乾隆壬申年(1752年)。据回忆开基祖李子谟公在康熙年间莅鼎,择居秦屿康湖村。名行:子春有廷志金景慕斯广懋德瑞启隆光尊亲笃敬执礼雅传家孝友亦代克昌。(卅四世起)思惠迪吉远见荣芳慈怀秉性良善为根。分别居住秦屿、白琳、市区和福州。人口100余人。正处级1人、副科级2人,大学生9人,中专生10人。
                    江西南平李氏家族
                    莅鼎一世祖容廷公字明远讳家望,生于清乾隆九年,卒于乾隆五十八年。
                    原籍江西南丰县馆前乡,其江西可稽的始祖为承灿公。
                    副处级1人,副科级2人,大学生6人。
                    山西阳城李氏家族
                    原籍山西阳城县。
                    莅鼎一世祖李世华于1949年随南下服务团到达福鼎,后在福鼎安家落户娶妻生子。
                    衍裔11人。
                    副处级1人、正科级2人。


                    IP属地:江苏97楼2017-07-26 16:56
                    回复
                      屏南李氏家族之一
                      甘棠乡浙洋村李氏,约于元大德元年(1297年)自古田县迁入。
                      屏南李氏家族之二
                      路下乡芳院村李氏,于元至正七年(1347年)自古田县迁入。
                      山东寿光、青岛李氏家族
                      寿光李氏原籍山东寿光县。
                      莅鼎一世祖李敦于1949年随华东野战军28军南下解放福州,后转为福建公安队驻扎闽侯,后转罗源,1958年莅鼎后迄今47年。衍育儿孙11人。副科级1人,高中生3人。
                      青岛李氏原籍山东青岛,莅鼎开基祖为李锡贵。1949年随解放军28军83师到达福建,1952年调福鼎工作。衍裔4人。正科级1人。
                      南镇李氏家族
                      原籍在四川金堂。
                      一世祖肇永公于明洪武年间迁徙至福建永春和平里卜居。
                      莅鼎始祖约在清咸丰年间迁徙鼎邑沙埕南镇村。字行:汉子思启仲于世迪可(十三世至二十世再编)。
                      二十一世起为:延功懋德乃佑咸绥孝友传家政诗书毓俊贤。
                      分别居住在沙埕镇、南镇村、市区和宁德市、福州。
                      正处级1人,副科级以上10人,大学生12人、高中生20人。


                      IP属地:江苏98楼2017-07-26 16:57
                      回复
                        广东广州,李是广东第二大姓,在那么南的地方能第二已经很不容易。
                        广东封开杏花镇李氏家族源根源
                        先人由北方迁徒到福建再到广东封开杏花镇李连山公生于1575年先逝于1602年终年72岁于1603年同妻梁氏合葬于杏花镇禾木山有碑文记载记载四个儿子礼;德;;仁;智;五个孙子:逢保;逢时;逢春;逢阳;逢明;其子李礼公迁徒于广东郁南县桂圩镇社村其他三个儿子去向不明如果现今在广东广西李姓后代知道其祖先资料与以上三位先人有关敬请回故乡寻回祖先。认祖归宗。连山公后代有五万多人分布在广东郁南;高州;信宜;阳春;肇庆;深圳;徐闻;电白;广西梧州柳州等地。
                        番禺李氏家族
                        李姓,李仙之,“朝请大夫缉公子也。历官承奉大夫。公始迁广州”。生一子,名榉。李榉字才举,号竹涧。“自番禺鹭岗村迁居城北西龙头市。历官迪功郎,广南东路经略安抚使”。生二子:长子天、次子天亮。李天字孟忱。“历官奉直大夫,特差循州路(今惠州)通判”。生五子:长子昴英、次子壁英、三子奎英、四子轸英、五子翼英。李昴英字浚明,号文溪。“嘉定十五年(1222年)以春秋首解。宝庆二年(1226年)进士第三人”(即探花。见同治《番禺县志》)。“历官龙图阁尚书、吏部侍郎兼翰林院学士、监修国史、晋爵番禺开国男,食邑三百户”。暮年归隐,卒忠简。生五子:长子奉道居东莞。次子守道,字尚翁,号涧泉。“以父荫官辂院,赐紫金鱼袋。咸淳四年(1268年),赴官福州,途次海丰北新街,卒。年四十”。其子文光,定居沙湾,“为碧江、龙津、沙湾(李氏)之祖”(《番禺县续志》卷十八)。三子性道,居化龙东溪。四子志道(庶出),字立翁。“淳九年(1249年)乡荐,宝元年(1253年)进士。咸淳三年(1267年)召为朝散大夫,值宝谟阁,广南东路经略安抚使,提点刑狱,节制兵马兼屯田使,尚书,工部侍郎”。“德元年(1253年),以疾请得归。端宗航海,元兵日*,志道纠集乡勇,躬督于潮州,上粟十万石饷军”。“宋亡,志道大哭”,“未几卒”(同治《番禺县志》卷三十六)。其家人避居于市桥。五子由道,字义翁,号溪泉。“理宗景定三年(1262年)进士。官至朝烈大夫,广东都督府参军务”。生二子:长子宪文、次子以文。以文字律可,号玉涧。“官至文林郎,龙川县尹”。生五子:长子国瑞、次子国(出继市桥房志道公为嗣)、三子国(出继新会外海姑丈陈舜功为嗣)、四子国(居墨涌)、五子国,字舜彝,号碧溪。“奔沙亭卜居,后迁坑头”。生三子:长子贯一,居傍江;次子万一,不详;三子千一,仍居坑头。千一生三子,长子元和次子元恺均居石壁。三子元恒,字梅溪。生一子,名爱劳。爱劳生三子:长子观兰,号子勤。“复返沙亭居住,我沙亭(李氏)实以观兰公为始祖”。次子观善,“带一仆昌进,迁居草塘”。三子观盛,“迁居珠江”(据化龙《李氏族谱》整理)。


                        IP属地:江苏99楼2017-07-27 16:37
                        收起回复
                          广州天河区棠下村、棠东村李氏家族
                          东北社李姓。
                          明永乐年间,李佛观从程界东村分迁棠东,在东北社择地建祠,成为棠东李氏基祖。
                          现已传至29传。
                          丰乐社李氏。
                          明朝时期,李广居从程界西村迁棠东丰乐。
                          现已传至25传,100余人。
                          广州天河区猎德村李氏家族
                          东村李姓祖先李铨(1081~1153年),于宋朝时从广东南雄珠玑巷南迁,先居石牌,再迁新庆村,后迁猎德。现传31代。
                          西村李姓祖先李宗善也于宋朝时从广东南雄珠玑巷南迁,先到新会荷塘,再分支猎德。


                          IP属地:江苏100楼2017-07-27 16:39
                          回复
                            广州天河区楼角村李氏家族
                            广州天河区伍仙桥村李氏家族
                            广州天河区伍仙桥村李氏家族
                            李姓从甘肃陇西迁到福建上杭再到江西。
                            然到广东梅县大埔后迁到广州市太和谢家庄。
                            于清咸丰年间从谢家庄迁来伍仙桥。
                            今有15户,51人。


                            IP属地:江苏101楼2017-07-27 16:45
                            回复
                              广东韶关,李是当地第二大姓。
                              泰宁《李氏家谱·序》
                              尝闻叶茂者其本实,其流长者其源远,故一姓之兴必有开基创业之祖,积德累仁之事,后嗣始从而蕃衍焉。未有创垂无本功德不纪,而能丕昌后裔者也。陇西我姓望族,始祖必贵公,出自南雄珠玑巷,因避乱迁于香山小榄奠居太宁坊,颇得山川间气奕叶。相传逮至三世祖光祖翁,为乡人领袖,统率诸卫军分布榄土,诸军得所皆其功也。至四世耕乐祖始创家业,俭积腴田,爱人乐施,为世所称。又至六世梅雪祖,遗金不拾,积德化盗。溯厥肇基忠且厚阐,厥善泽仁且寿诚哉,诒谋燕翼垂裕无疆者也。是以后嗣济济,家弦户诵蜚声,黉序廪饩明经实不胜指。至有明庆历间,宗伯公出抡魁夺甲位,冠百寮绩著南宫,尤其著也。行将簪缨奕世昭耀宗枋,于前者休德昭于堂,构述于后者爵禄绍于箕裘,我族丕振宁有艾哉。岂非所谓其本实者其末茂,其源远者其流长乎,但族众蕃多非有谱焉。以序其世系,则昭穆不分,尊卑互淆,将何以昭九族而示百世也。向有族谱燹于兵火,缺而未备。十二世孙铎曾增修纂,亦略而未全,十四世孙燕鼎补辑遗编序。其伦次向予言日鼎,不才擅辑家乘,虽不能置褒讥,于一字加以论赞而尊卑。世数差有可观请授之梓,且求予一言为谱弁,予熟,视之其言不谬,于是为序。

                              大清康熙岁次甲午孟春上元之吉 十四传孙宗鲁拜题
                              甲寅年九月 二十一传宗子、喜发等增辑重刊
                              (摘录泰宁《李氏家谱》,木刻本。馆藏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文献特藏部。)


                              IP属地:江苏102楼2017-07-27 16:5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