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吧 关注:3,990,836贴子:72,203,319

回复:历史上那些让人动容、甚至落泪的瞬间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九、英雄垂泪三垂冈
英雄立马起沙陀,奈此朱梁跋扈何。
只手难扶唐社稷,连城犹拥晋山河。
风云帐下奇儿在,鼓角灯前老泪多。
萧瑟三垂冈下路,至今人唱百年歌。
三垂冈,在潞州城下不远处。唐朝末年,沙陀人,河东节度使李克用,有次携带五岁的儿子李存勖以及群臣在三垂冈宴饮,酒至半酣,命人演唱《百年歌》,当唱到凄凉晚景时,所有人都忍不住垂泪,李克用突然看到儿子李存勖,捻须大笑起来,说此儿二十年后肯定可以代替我们去征战。
最终,李克用“奈此朱梁跋扈何”,只手难扶唐社稷,在与朱温的屡次交锋中都处于下风,最终抑郁而终。
李存勖继承了晋王,河东节度使。李存勖十一岁时,封唐昭宗之命,同父亲一起去征讨关西叛军,胜利后李存勖去长安报捷,昭宗仔细观察了李存勖,说,此子可亚其父,后来李存勖又被成为李亚子,昭宗抚摸着李存勖的后背,动情的说:长大后要保我大唐社稷啊。李存勖记住了这句话,并一直为光复大唐社稷努力。
李存勖刚即位时,潞州城正在被梁军围攻,李存勖戴孝出师解围,兵过三垂冈时,想起父亲当年说过的话,而此时也恰好是李克用说的二十年后,李存勖指着此处对将士们说:此先王置酒之处。
终于李存勖大破梁军,斩首万余,解潞州之围。朱温听到此消息后,只说了两句话:生子当如李亚子,我的儿子们都是猪狗。


IP属地:浙江27楼2016-12-11 12:57
收起回复
    没有人气啊,基本手打的,支持一下吧


    IP属地:浙江30楼2016-12-11 13:17
    收起回复
      卫国人民思念两位公子,做了一首诗来纪念
      国风·邶风·乘舟
      二子乘舟,泛泛其景,愿言思子,中心养养!
      二子乘舟,泛泛其逝,愿言思子,不暇有害!
      翻译过来意思就是:
      两位公子乘舟行,飘飘荡荡见舟影。思念远行二公子,烦躁担忧心不定。
      两位公子乘舟行,飘飘荡荡失舟影。思念远行二公子,莫遇危情与险情。


      IP属地:浙江32楼2016-12-11 20:29
      收起回复
        十一、秋风五丈原
        再不能临阵讨贼,克服中原了,悠悠苍天,何薄于我。


        IP属地:浙江34楼2016-12-11 20:46
        收起回复
          久病在床的丞相回光返照,让手下推他出去看看将士们,秋风中的五丈原,夕阳无限好,只是尽黄昏,
          克服中原的大旗依然飘扬在军中,将士们依旧在努力操练。




          IP属地:浙江36楼2016-12-11 21:30
          收起回复
            明天再更新


            IP属地:浙江42楼2016-12-11 23:00
            收起回复
              十二、刘琨一曲胡笳退敌军
              刘琨,晋司空,年少时与祖逖是好朋友,两人均少有壮志,闻鸡起舞,后都成为大晋的栋梁。
              刘琨守晋阳时期,有次被前赵数万匈奴兵围城,城中兵少,不能硬拼。于是一面死守,一面派人去求救。
              七天过去了,救兵还没到,城池应该很危险了。刘琨苦思冥想,想到四面楚歌的故事,刘邦用楚歌勾起楚兵的思乡之情,使楚兵不战而瓦解。于是有了办法。
              刘琨擅长吹奏胡笳。
              在一个月光明亮的夜晚,晋阳城头出现了一个白衣飘飘的身影,他手执胡笳,吹奏出匈奴人著名的《胡笳五弄》,悲凉激越的音乐中,胡人骑士们开始流泪,乃至低声啜泣,每个人心头,都泛起故乡大漠的风光。等到天将黎明,刘琨再次吹起胡笳时,他们都忘了战争,纷纷拨转马头,绝尘而去。
              战争和仇恨使人变成野兽,变成杀戮机器,然而总是这样,当兽化达到顶点的时候,人也会变得无比脆弱。灵魂深处有某个点,在那里,他将一触即溃。
                清啸吹茄,并不是为了退敌刻意制定的一个策略。刘琨只是累了,感到厌倦,他需要一个空旷的地方,用自己最熟悉的方式去宣泄一下情绪。他走上城楼,这时他的心里没有敌人,也没有听众。
                于是,刘琨吹奏出的旋律,就轻轻敲打在这个点上。
                晨光熹微,胡骑的身影,在烟尘中渐渐隐去,刘琨缓缓放下手中的胡笳,他还沉浸在自己的状态里,没有发觉城外的变化,只觉得心里柔软到了极点。
              何意百炼钢,化作绕指柔。
              永远无法忘记那个画面,皓月中天的晋阳城头,一个白衣飘飘的帅哥在吹奏悲凉的胡笳,他感动了自己,也感动了城下数万的匈奴勇士。


              IP属地:浙江50楼2016-12-13 18:52
              收起回复
                十五、高仙芝冤&死潼关
                唐玄宗安史之乱时,高仙芝、封常清奉命守洛阳,由于手下都是刚刚招募的新兵,抵挡不住叛军精锐,屡战屡败,先后放弃了洛阳,陕郡,退守潼关。
                从战略上来说,这是最正确的选择,河北各地郡县纷纷起兵对抗叛军,郭子仪,李光弼分别出井陉,太原,准备抄叛军老家,只要高、封守住潼关,叛军不日将进攻无门,后退无路,安史之乱就不会八年了。
                边令诚当时是监军,数次向高仙芝提建议,都不被采纳,于是怀恨在心,向唐玄宗密报高、封二人私自放弃洛阳,陕郡,并且克扣士兵口粮,军饷。老迈昏庸的唐玄宗大怒,下旨诛杀高仙芝、封常清。
                边令诚奉旨带领刀斧手来到军中,先诛杀封常清,又抓来了高仙芝,宣布了圣旨,高仙芝说:“我放弃洛阳,陕郡,确实是死罪,但要说我克扣士兵口粮,军饷,是污蔑,兵将们都在这里,我可以问问。”
                高仙芝回头对兵将们说:“我把你们招募来,是为了打叛军,叛军强大,我们才退守潼关,如果我有罪,克扣过军饷,你们就说,如果没罪,你们就替我喊冤枉。”
                于是数万将士一起跪下大喊“冤枉”,喊声惊天动地。
                高仙芝看着封常清的尸体说:“你是我提拔的,今天和你死在一起,大概就是命吧。”于是慷慨就死,将士无不泪下。
                高、封死后,朝廷派来另一员名将哥舒翰镇守潼关,在玄宗的严令下,哥舒翰大哭一场,出关决战,结果大败,潼关很快沦陷,接着长安也沦陷了,玄宗被迫出逃成都。
                高仙芝是高句丽人,任过安西节度使,战功赫赫,曾在恒罗斯同崛起中的阿&拉&伯帝国打过一仗,虽然战败,但是败的英勇。


                IP属地:浙江57楼2016-12-13 20:19
                收起回复
                  十四个,张巡守雎阳,发了两遍都被吞了


                  IP属地:浙江58楼2016-12-13 20:21
                  收起回复
                    楼主下班了,继续手打更新。


                    IP属地:浙江64楼2016-12-14 18:30
                    回复


                      IP属地:浙江66楼2016-12-14 19:03
                      收起回复
                        十八、薛仁贵脱盔退敌军
                        说起薛仁贵,真是有说不完的话题,薛仁贵住寒窑美丽的爱情,征高丽白袍陷阵,三箭定天山啊。甚至评书中连他儿子,孙子都演义化了。
                        今天只说薛仁贵脱盔退敌军的事情。
                        大非川之战后,薛仁贵因战败被流放,后来再度被启用。
                        公元682年,突厥人入侵云州,68岁的薛仁贵带兵抵挡,两军对阵之时,突厥人高声喊道:”唐军领军将领是谁。“唐军回答:”右威卫大将军薛仁贵。“ 突厥人大吃一惊,喊道:”不可能,薛令公已经流放象州死了,要不我们怎么敢来。“
                        薛仁贵打马缓缓上前,来到突厥军阵前,脱下头盔,雪白的须发随风飘舞。他对着突厥兵大喊:”老子就是薛仁贵,看仔细了。“
                        突厥兵大惊,确实是薛令公,于是纷纷下马跪拜,之后上马遁去。
                        薛仁贵下令追击,斩杀上万,俘虏三万余人,大获全胜。
                        战神!什么叫战神,这就是战神,仅仅脱下头盔,对面就骑马遁去,除了薛仁贵,历史上再也找不出第二个了。


                        IP属地:浙江68楼2016-12-14 19:54
                        收起回复
                          十九、高贵乡公死难
                          高平陵之变后,司马家族彻底控制了曹魏的政权,虽然有”淮南三叛“等地方大员的反抗,但改变不了事实了。
                          后来,司马师废掉曹芳,另立曹髦为帝,曹髦此时才13岁,被称赞为文似曹植,武类曹操的俊秀少年。他小心伺候着郭太后,乖乖地给司马师盖章,每天结束了繁忙的傀儡工作之后,曹髦一心只读圣贤书,让人半点抓不住把柄。
                          司马师死后,司马昭即大将军位,继续把持朝政,曹髦19岁的时候,司马昭已经一如当年的曹操,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而且正在谋划进封晋公,自曹丕之后,所有人都知道了剑履上殿——晋封公爵——晋封王爵——篡位这一标准化流程。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曹髦再也没有时间去谋划,是选择继续当傀儡,乖乖的把帝位让出,换来像刘禅一样的乐不思蜀,还是选择抗争。曹髦最终选择了抗争,他决定拼死一击,率领仅有几百人的队伍杀向司马昭的大将军府,企图击杀司马昭。这支少得可怜的队伍中军人更少,大半都是没有战斗经验的仆人,太监。还没出宫,曹髦就碰上了司马昭派来迎战的千余名禁军。这群禁军以司马昭的爪牙贾充为首,叫喊着朝皇帝扑了过来。曹髦仗剑大喝道:“吾乃天子也!你们突入宫廷,难道是想弑君吗?” 曹髦毕竟是皇帝,士兵们见皇帝动怒了,一时惊慌失措,呆立在那里。司马昭的手下成济问贾充:“这该怎么办?”贾充激他说:“司马公养你何用?正为今日之事也!”那成济是个头脑简单的家伙,抓起长戟就向曹髦冲去。曹髦没料到有人真敢和自己动手,大惊失色,喝道:“匹夫敢无礼乎!”一言未讫,已被成济一戟刺中前胸,跌出皇辇…… 曹髦死了,大睁着双眼,怒视着司马氏狰狞的笑脸。那一刻,山河失色,日月无光,整个京城,都在为这位年轻皇帝的死而悲泣…… 就这样一位年轻的皇帝,以血性的决心,以悲壮的气势、以悲剧的结局走完了自己短暂的一生。
                          曹髦虽然死了,但死的霸气,死的壮烈,时局如此,哪怕有千分之一的希望,也要去博一把,总胜过窝窝囊囊的活着。
                          北魏孝庄帝说过:”宁为高贵乡公死,不为常道乡公生。“赞扬曹髦的志气。


                          IP属地:浙江71楼2016-12-14 20:38
                          收起回复
                            楼主才华有限,不能描述出邓世昌的壮烈,从电影中截几张图大家看看吧。











                            IP属地:浙江88楼2016-12-15 22:53
                            收起回复
                              二十二、羊侃南归
                              羊侃祖籍山东泰安县,西晋倾覆时,衣冠南渡,来到了长江以南。
                              祖父羊规之是宋武帝刘裕的部下,宋文帝时为任城令,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南征时,攻任城,城破后,羊规之被迫降魏。于是来到了北方。父亲羊祉任官时以不畏强御闻名,且视南朝为正朔,经常规劝子弟找机会南返归南朝。
                              羊侃长大后,长相俊美,豪迈雄勇,力大无穷,有两件事情可以说明:
                              一是泗水桥上立有几个大石人,高几尺,羊侃一手拿一个,对撞得粉碎。
                              二是北魏宣武帝元恪看羊侃状若猛虎,想让他学个虎样,羊侃翻身一个虎跳,伏在地上,双手紧紧按着殿上的台阶,头颅高仰,虎视前方,猛然一声长啸,震得大殿上簌簌的往下落灰。元恪及众大臣相顾失色,等羊侃起来后,发现他按过的台阶留下了十个深深的手指坑。
                              羊侃绝非只有悍勇,他自幼读书,酷爱文史,博览众史,通晓兵法。
                              正光年间,羊侃从征莫折念生,于百步外一箭将其弟莫折天生射于马下,因功晋封为征东大将军,泰山太守。
                              在外独自掌军,给了羊侃南归的机会。
                              北魏建义元年,公元528年,羊侃率领三万将士南归梁国,北魏方面大惊,一面派出高欢率十余万军队追击,一面孝庄帝下旨提升羊侃为司徒,骠骑大将军。羊侃南归心坚,不为所动,斩杀孝庄帝使臣,以示决心。
                              羊侃与高欢数次对决,均不能打败高欢,于是突围率部南下渡江。到达江边时,只剩下一万多人,两千匹战马。
                              准备渡江的头天晚上,跟随羊侃的北魏士兵们想到自己从此要离开自己北方的家乡,渡过长江,老死江东后,流着泪整夜唱着思念家乡的歌曲,异常悲凉,闻者无不动容。
                              羊侃也听得泪流满面,召集了全军将士们说:“你们怀念故土,按道理就不能随我去南朝了,现在想回乡还是跟随我,随你们选择,我么就在这里分别了。”
                              于是大部分的北魏将士与羊侃洒泪而别,返乡去了。
                              羊使君你有你的故土,而我们,虽然卑微,但也有自己的故土,你的故土在南,我们的故土在北,想到要离开我们的故土,来到陌生的你的故土,怎么能不让人流着泪唱思乡的歌曲呢?
                              羊侃南返后,受到梁武帝萧衍的热烈欢迎,同时北魏很多人也很佩服羊侃。
                              侯景反叛的时候,围攻建康,羊侃死守台城,侯景久攻不克,派傅士哲向羊侃喊话,羊侃不为所动。傅士哲又说:“我在北方就一直听说将军的风采,能让我看一看吗?”于是羊侃脱下了头盔,傅士哲看了很长时间,叹息而去。
                              因积劳成疾,羊侃在台城中去世。时年54岁,死后,台城被侯景攻克。


                              IP属地:浙江103楼2016-12-16 13:23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