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菩萨吧 关注:1,005,406贴子:2,653,256

回复:【分享】给大家推荐一部佛经《未曾有因缘经》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白话翻译:
提违向辩才说道:听了您说灭罪的道理,虽然十分欣慰欢喜,但还是有些疑问,请您为我们说说除灭罪业的方法,我们好遵照实行。
辩才回答说:罪业的来源是由于身口意的造作。身业造作的恶是杀生、偷盗、邪淫。
口业造作的是妄语、两舌、恶口、 绮语。
意业造作的是嫉妒,嗔恚 骄慢、邪见。
这是十恶。造作了这十种恶行就会受到恶的果报。现在应当专心一念,至诚忏悔:前世今生所造作的这十种罪业今天完全忏悔,发露出的罪业才会灭除。并应自行立下誓言,以后坚守十善,不再做恶。
同时我们的父母、丈夫、兄弟等亲人所做的罪业,我也一心代他们仟悔。弟子提违以今天仟悔、改恶修善的福德因缘,布施给一切遭受苦难的众生,让他们离苦得乐。众生所有的罪业我都代替他们承受。再立下誓言,因为今天我改邪归正、忏悔罪业修积福报的因缘,后世转生直至成佛,会始终遇到明师和善知识,寿命无量,常和父母夫婿于女眷属,相互顾念,不会遭受和今大一样的痛苦灾祸。
最后辩才告诉提违说:忏悔灭罪的方法就是这样。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72楼2016-07-12 12:36
回复
    辩才去后。提违女人。与其眷属五百余人。常以十善法。展转相化。经于多时。尔时国中。忽遇谷贵。人民饥饿。时有五比丘。懒惰懈怠。不修学问经书义理。又不专行持戒精进。世人轻慢。不供养之。贫穷困苦。无复生理。五人议曰。夫人生计。随时形宜。人命至重。何宜守死。各共乞索。办具绳床。于旷野中。扫洒净洁。华幡庄严。依次而坐。外形似禅。内思邪浊。世人见之。谓是圣人。赍持供养。百种饮食。云集供养。于是五人。饱足有余。尔时提违。闻是事已。遣人访觅。信还报曰。有五圣人。独坐山泽。世人云集。如事天神。提违欢喜。而自庆言。我愿果矣。明旦即敕。严驾宝车。香华伎乐。诣五比丘。提违到已。礼拜问讯。施设供养。饮食毕已。提违眷属。恭敬合掌。白比丘曰: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76楼2016-07-13 12:48
    回复
      白话翻译:
      辩才离去后,提违女人和其五百眷属以十善法辗转教化他人,经过了很长时间。
      这一年遇到了饥荒,粮食价值暴涨,人民饥饿。当时有五名比丘十分懒惰,不修习经书义理,也不是专门精进修行持戒。被世人轻慢,也没有人供养。贫穷困苦,生活没有指望。五个人商议道:生存的道理就要有适宜的形象,人的生命是珍贵的,怎么能坐着等死呢?
      于是各自乞讨来绳索,编成绳床,在旷野中打扫干净,布置华丽庄严的幢幅,五个人依次盘坐,外表就如习禅入定一样。但是内心所想却是邪见恶念。世人见了,都以为是圣人,于是争相供养,多种饮食。五名比丘吃喝有余。
      此时,提违也听到了这件事,派人寻访,回报说:有五位圣人独坐于旷野中,很多人都前去侍奉供养,如同天神一般。提违很高兴,暗自庆幸:我的愿望终于要实现了。第二天就驾着华丽的马车,跟随着香花乐舞,前来礼敬五名比丘。
      提违到达后礼拜问讯,并供养饮食,向五名比丘说道: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77楼2016-07-13 12:50
      回复
        尊德至重 无上福田 众生蒙祐 不宜自轻 弟子愚意 欲请尊灵 临顾贫舍 展释微诚 唯愿慈哀 济度群生 弟子亦有 清净园林 流泉浴池 严饰光荣
        白话翻译:
        尊者们的功德贵重,是无上福田,众生因此得蒙庇佑。不应该这样对自己轻慢。弟子希望能够请尊者光临我家,让我能够奉献一点我的诚意。只希望您发心慈悲,救度众生。弟子的家中有清净的园林,流泉浴池,也庄严美好,愿意供养诸位尊者。
        提违眷属。叩头再三。时五比丘。知其意至。便许可之。
        白话翻译:
        提违和其眷属再三叩头邀请,五名比丘知道其意十分诚恳,便应允了。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79楼2016-07-13 12:51
        回复
          作是论已。更相易代。差遣一人。游诸聚落。宣语诸人。唱如是言。彼四比丘。闲居寂静。护持禁戒。断绝酒肉。不食葱蒜。称于梵行。修禅止观。证无漏业不久修行。成阿罗汉。则为天下无上福田。众人闻已。赍持种种钱财饮食。运集来诣。恭敬供养。
          白话翻译:
          这样商议好后,便派遣一个人化妆易容,到各处去宣传:有四位比丘,隐居寂静的地方,坚守禁戒,不食酒肉葱蒜,梵行圆满,修行禅定止观,证得无漏神通,不久就会得到阿罗汉果,是天下人最好的福田。人们听后,都带着钱财饮食前来礼拜,恭敬供养。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82楼2016-07-13 12:54
          回复
            如是多年。提违女人。直心敬信。随宜供养。欢喜无厌。寿尽命终。生化乐天。其五比丘。专行巧伪。邪浊心故。福尽命终。生地狱中。八千亿劫受。大苦报。地狱罪毕。受饿鬼形。魑魅魍魉。如是展转。经八千劫。饿鬼罪毕。受六畜身。偿其主人。先世供养。业报因缘。或作骆驼驴骡牛马。随其主人所受福处。常以筋力。报偿主人。如是展转。复八千世。畜生罪毕。虽获人身。诸根闇钝。无男女根。名为石女。自尔以来。八千世中。常以筋力。报偿主人。于今不息。佛告王曰。尔时提违者。皇后是也。尔时辩才者。目连是也。时五比丘。即今皇后随从担舆。扇提罗等。五人是也。王白佛言。如世尊说。五人起因。今者唯见担舆四人。其余一人。为何所在。佛告王曰。其一人者常在宫内。修治厕溷除粪者是。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83楼2016-07-13 12:54
            回复
              白话翻译:
              这样过了很多年,提违因为直心敬信、恭敬供养,始终如一,寿终后往生到化乐天。
              而五名比丘由于行为虚伪巧诈,内心邪恶,福报享尽,寿命终了后堕入地狱,八千亿劫,受种种剧苦的报应。地狱罪毕又生为饿鬼,种种形类,这样又过了八千劫。饿鬼罪毕转生畜生身,以身力偿还主人供养的因缘。转生骆驼、驴骡、牛马等等,随其主人受生享福的地方,以劳力偿还主人业债。这样辗转受生了八千世,畜生罪毕。虽然又转生人道,但是诸根不灵,没有男女二根,被人称为石女。从那时起又过了八千世,以苦力偿还业债。至今还没有结束。
              佛告诉波斯匿王说:那时的提违就是现在的皇后,辩才尊者既是现在的目连尊者。那时的五名比丘就是现在抬轿的五名女仆。
              波斯匿王向佛问道:世尊所说五人的因缘由来,但是现在仅仅见到四人,另外一个,在什么地方呢?
              世尊说道:另外一人在王宫之内负责清洁厕所,扫除粪便。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84楼2016-07-13 12:55
              回复
                皇后闻已。肃然毛竖。心怀怖惧。更起礼佛。倚立合掌。而白佛言。如世尊说。扇提罗等。是我前世因缘师者实怀忧怖。恐犯逆罪。所以者何。夫人师者应修恭敬。顶戴礼拜。是其宜也。而反使担车舆随从不异牛马。以是因缘。甚怀怖惧。愿佛垂哀。听我忏悔。佛告之曰。皇后福德。自无过罪。何故疑惧。众生殊性。业行不同。善者受福。恶自受殃。皇后本时。直心清净。信乐修福。福德因缘。自尔以来。世世所生。常遭明师。信受教悔。从善入善。从禄入禄。至于今日。食福自然。值佛出世。前身福德。因缘力故。复闻正法。如说修行。以是因缘。无罪咎也。其扇提罗五人因缘。由其本时。邪浊佞谄。无有慈心。受汝供养。罪业因缘。偿其宿债 。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87楼2016-07-15 12:57
                回复
                  白话翻译:
                  皇后听了佛讲的因缘后,十分恐惧惊栗,于是站起礼拜,向佛说道:就如世尊所说,这五名女仆是我前世的老师,现在成为我的仆人,是不是我犯了大逆不道的罪过?因为人对于老师应该恭敬顶礼,才是道理。现在反而让其抬轿随从,如同牛马。这太让我害怕了,愿佛慈悲,听我忏悔。
                  佛回答说:皇后自己的福德享受,没有什么罪过,不用疑惧。众生因缘不同,受生业报也不一样。行善自然受福,作恶自然受殃。皇后那时心地平直清净,乐于修福,从那之后,生生世世都遭遇明师,听闻正法教诲,善行不断,福禄逐渐增长。时至今日,福报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恰逢有佛出世,由于从前的福德因缘力量,再次听闻正法,如法修行。因为这些缘故您是没有罪责的。那五名石女的因缘,由于他们那时邪见贪欲,虚伪巧诈,没有慈悲之心,接受你的供养。罪报的缘故使其偿还宿债。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88楼2016-07-15 12:58
                  回复
                    佛告之曰。今欲令我开化其者。唤彼宫内除粪者来。皇后即时。遣使令唤。扇提罗来。使者受命。须臾将来。扇提罗等。五人聚集。于佛前立。
                    白话翻译:
                    世尊说:要让我开化他们,那把在王宫内清除粪便的那名石女也叫来。
                    皇后立即派遣人把石女召唤来。不一会,五名石女已经聚齐站在佛前。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90楼2016-07-15 12:59
                    回复
                      扇提罗等。闻佛语已。忿怒隆盛。反背向佛。不欲听闻。佛以神力。令一化佛对其前立。方便慰喻。劝令忏悔。扇提罗等。又反面向东。复有化佛。对前而立。复反向西。复有化佛。四维上下。皆有佛对。扇提罗等。见佛围绕。五人即时。称怨大唤。而作是言。我等今者。是弊恶罪人。佛今何为苦见逼耶。尔时世尊。还摄化佛。为一佛身 。
                      白话翻译:
                      石女听了佛说的道理后反而更加愤怒,背过身去,不想再听。
                      佛以神力,幻化另外一个身体,站立在他们面前,以种种方便譬喻劝慰,让其仟悔罪业。
                      这五名石女又转身向东,佛依然化身站立面前。他们又转向西,依然如此。
                      最后东西南北上下各方都有幻化的佛站立面前。
                      石女们见到诸佛围绕,于是大声叫喊道:我们现在己经是粗鄙恶劣的罪人,佛为什么要苦苦逼迫我们呢?
                      这时佛摄各个化身消夫,仍就恢复原来的佛身。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93楼2016-07-16 12:46
                      回复
                        佛告大众。国王太后。诸比丘等。汝等见是扇提罗不。咸言唯然。汝等当知。众生罪业。有二种障。一者业障。二者烦恼障。其罪轻者。有烦恼障。重罪业障。扇提罗等。具有二障。重罪障故。不得受化。非可如何 。
                        白话翻译:
                        佛告诉大众:国王,皇后,诸比丘,你们看到石女们的反应了吗?大家都点头称是。
                        佛继续说:你们要知道,众生的罪业有两种,一种是业障,一种是烦恼障。罪业轻的,有烦恼障,罪业重的则有业障。
                        这几名石女是两种罪障都有。不能接受教化,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94楼2016-07-16 12:46
                        回复
                          复有五百粗行比丘。闻说是已。即起修敬。叩头向佛白言世尊。我等不堪修出家道。所以者何。从昔以来。为利养故。行于邪浊。有虚无实。受人供养。负债滋多。为是等故。实怀忧惧。今欲舍道还归俗缘。愿佛垂听。佛告比丘。善哉善哉。吾助尔喜。所以者何。夫人入行。如把刃持毒。不能堪者。不如不为。何以故。执持不勤。反为害故。汝等今者。信于业报。有惭愧心。惭愧因故。除灭过罪。增长善根。弥勒菩萨。后成佛时。初会说法。当得上度。又告比丘。宁割身肉。以用供口。不以邪心受人施也。甚难甚难。慎之慎之 。
                          白话翻译:
                          又有五百名没有严持戒律的比丘,听闻佛的教化后,起立顶礼,向佛说道:世尊啊,我们实在不配出家修道,因为从前出家是为了名闻利养,行的却是虚伪奸邪之事,只有表面的功夫,受人供养,负债太多了。为此我们实在恐惧忧虑,今天愿还俗归家,请佛准许。
                          佛告诉这些比丘:那很好,我也随喜各位。因为人做某一项事业,都如同把玩利刃和毒药一样,如果没有相应的能力,还不如不做。否则作不好反而会受其害。你们今天能够相信因缘果报,又有惭愧心,因为此心的缘故,能够除灭罪过,增长善根。在弥勒菩萨成佛的时候,初次说法即会得到度化。
                          又告诉诸位比丘:宁肯割自己身上的肉来吃,也不要以邪心接受人家的布施。这是很难的,一定要谨慎,再谨慎。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99楼2016-07-18 12:46
                          回复
                            尔时佛子罗睺罗等。五十沙弥。闻佛说彼扇提罗等。祸所由起因缘本末。甚大忧惧。即各修敬。头面礼佛。叉手合掌白言。世尊。今闻说此扇提罗等宿业因缘受苦果报。甚怀怖惧。所以者何。和上舍利弗大智福德。为国中豪族。所见知识。众人竞共云集供养。饷致最上甘珍美味。小儿愚痴。无有福德。食人如是妙甘饮食。后世当复偿其因缘。受苦果报如扇提罗。是故我等实怀忧虑。彼诸长德。五百比丘。尚不能堪。退道还俗。而况小儿。无智慧者。愿佛垂哀。赐听我属舍道还家冀免罪酬不经苦厄。尔时世尊。告罗睺罗。汝今畏罪。欲得还家。求离苦者。是事不然。何以故。如有二人乏食饥饿。忽遇主人。为设种种肥浓美味。其人饥饿。贪食过饱。然此二人。一者有智。二者愚痴。有智之人。自知食过身体沉重嚬呻欠呿。恐致苦患。即诣明医。谦虚下意。叩头求救。请除苦患。良医即赐摩檀提药。令其服之。其人即吐腹中宿食。吐宿食已。令近暖火。禁节消息。其人因是。得免祸患。终保年寿。安隐快乐。其无智者。不知食过。谓是鬼魅。消费家财。横杀生命。祠祭鬼神。欲求济命。唐费功夫。腹中宿食。遂成生风。生气转筋。绞切心痛。因是死亡。生地狱中。累世受苦。由无智焉 。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00楼2016-07-18 12:47
                            回复
                              白话翻译:
                              这时佛的儿于罗侯罗等五十名沙弥听到石女遭受恶果的因缘由来,很是恐俱忧虑。即向世尊礼拜,说道:今天听闻您说的石女恶报的因缘,十分恐惧。因为就象教授师舍利弗那样,有大智慧大福德,被国家中的名门旺族所公认,竟相供养最好的美味饮食甘露珍品。而我们这样的愚痴小儿,没有什么福德智慧,接受这样的布施,后世一定会偿还宿债因缘,遭受痛苦果报,就象石女们一样。所以十分优虑。象这五百比丘前辈尚不能承受,还俗归家,何况我们这些小孩子,没有智慧的人呢?请佛慈悲,允许我们也还俗回家,希望能够免除将来的罪报,不要遭受痛苦灾难。
                              佛告诉罗侯罗说:你因为畏惧自己的罪业而想回家,希望能够免除苦报,是没有这个道理的。比如有两个人同时缺少饮食,饥饿难耐。忽然遇到好客的主人,招待他们甜美肥腻的食物。这两个人由于饥饿而进食过多。但是这两个人一个有智慧,一个没有智慧。
                              有智慧的人自知饮食过度,身体沉重,嗝逆频繁,难以消化,有可能导致身体的疾患。于是前往就医,虚心诚意,作礼求救,请其解除病痛。于是医生给予对症之药,服下后将腹内的积存的食物全部吐了出来,并让其以火暖身,起居有节,禁止劳神费力。这个人因此而免于痛苦,终于能够得享天年,身体康健。
                              而没有智慧的人,不知道自己吃的过多,以为身体的不适是鬼神所致,于是花费钱财,杀生祭抡鬼神,希望能够保佑自己的生命,却是白费功夫。腹中所积存的宿食,引发风气,绞转筋脉,心痛发作而亡。堕落致地狱当中,受苦无尽。这都是因为没有智慧的缘故。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01楼2016-07-18 12:4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