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菩萨吧 关注:1,005,406贴子:2,652,685

回复:【分享】给大家推荐一部佛经《未曾有因缘经》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天帝问曰。如尊所诲。全其躯命。无功夫者。诚如所言。其余二功。施食施法。有何功德。唯愿说之。开化盲冥。野干答曰。布施饮食。济一日之命。施珍宝物。济一世之福增益生死。系缚因缘。说法教化。名为法施。能令众生出世间道。出世间道者。凡有三种。一者罗汉。二者辟支佛。三者佛道。此三乘人。皆从闻法。如说修行。有诸众生。免三恶道。受人天福乐。皆由闻法。是故佛说。以法布施。功德无量。
白话翻译:
帝释天主问道:如您所说,保全生命并无功德,的确是这样。那么其余两条原因有什么功德呢?请您一并讲一下,开导我们这些尚不明了的人。
野干回答:布施饮食能够救济人一天的性命,布施珍宝能够给予人一辈子福报,但这会让人对生死轮回、业因牵缠更加严重。说法教化称为法布施,能够让人脱离六道轮回。脱离轮回有三种人:一是罗汉,二是辟支佛,三是佛。这三种人都从听闻佛法,如法修行而证果。众生能够免除三恶道的苦报,享受人天福乐都是由于听闻佛法的缘放。因此以法布施功德无量。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7楼2016-06-27 21:26
回复
    尔时边境有二小国。其二小国王。共相怨疾。私立兵马。共相诛罚。经于多年。各不相得。其一国者。名安陀罗。一国名曰摩罗婆耶。安陀罗王。召诸群臣。集共议言。当作何方令得彼国。诸臣答言。阿逸多王。出生寒贱。虽居王位。寒意犹存。从昔已来。奉持十善。不犯外色。虽有宫女。其年并宿。如臣计者。检括国中。不问豪贱。选择名女。足一百人。年少端政。堪适意者。庄严香洁。遣忠良者。赍持重宝。并诸采女。往贡献之。若其纳者。当从王请。强兵百万。助往攻之。无往不伏。
    白话翻译:
    那时边境上有两个小国,互有仇怨,各自召集兵马讨伐对方,战乱多年双方都没有获胜。两个国家,一个叫安陀罗,一个叫摩罗婆耶。安陀罗王召集大臣商议,让大家献计献策,用什么方法能够吞并占领对方。大臣们说:阿逸多王出身微贱,虽然身居王位,寒微之意尚有。身居帝位以来奉持十善,从不邪淫,虽然有宫女,一年当中也亲近不了几次。按我的想法,我们从国中挑选美貌可人,端正年少的女孩一百人,打扮漂亮,派遣忠诚使者,附带贵重宝物和秀女,前往贡奉。如果他接受了,请他派遣百万强兵,帮助我们攻打,一定可以攻克。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31楼2016-06-29 21:24
    回复
      从是死已。生地狱中。身被楚毒。缘前学问智慧力故。即识宿命。心自悔责。改恶修善。须臾之间。地狱命终。生饿鬼中。复识宿命。即悔复过。修念十善。须臾之间。饿鬼中死。生畜生中。受野干身。智慧力故。复识宿命。改往修来。奉持十善。复教余众生。令行十善。近逢师子。当时怖惧。堕丘井中。开心分死。冀得生天。离苦受乐。由汝接我。违失本愿。方经辛苦。何时当免。是故我说。汝济我命。无功夫也。
      白话翻译:
      阿逸多王死后堕入地狱,受到种种痛苦茶毒。由于前世学问般若智慧的力量得知宿命,忏悔自责所做罪业,立即从地狱命终,生到饿鬼道。在饿鬼道中仍能得知宿命,忏悔罪业,修十善业。便立即从饿鬼道脱离,投生道畜生道成为野干。由于智慧的力量,仍然知晓前世宿命,改过修行,奉持十善,也教化同类修行十善业道。这次遇到狮子捕食,一时恐惧坠落井中,安心待死,希望离苦得乐,往生天界。由于你们救我出井,让我的愿望没能实现。我经受的辛劳痛苦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啊。所以说你拯救我的性命是没有什么功劳的。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33楼2016-06-30 21:25
      回复
        天帝难曰。如尊语者。善人求死。是事不然。何以故。师在井底。若不入衣则不得出若不得出。自不得生。今所缘得生。由师入衣。是故当知。非不欲生。云何说言不贪生耶。野干答曰。吾今所以入衣之意。正为三事。大因缘故。何谓为三。一者入衣。不违天帝本志愿故。夫人违志。不果所愿。则致大苦。施人苦恼。在在所生。所愿不果。所求不得。所向不得。自致苦恼。为是等故。非为生也。二者入衣。见诸天意。欲得闻法。欲为诸天。宣通正法。不吝法故。如当不说则为吝法。吝法之罪。世世所生。聋盲喑哑。诸根闭塞。生于边地。痴騃无智。虽生好处。情顽闇钝。所学不成。学不成故。自致苦恼。为是等故。非为生也。譬如世人。因其前世。布施修善。福德因缘。今生为人。所愿从心。富有财物。贫者求乞。悭心吝惜。不肯施与。悭贪果报。生饿鬼中。常患饥渴。裸形无衣。冬时寒冻。身体破裂。暑时大热。无依荫处。如是苦恼。数千万岁。饿鬼罪毕。生畜生中。食草饮水。痴无所知。或食泥上。污露不净。悭贪罪故。受报如是。吝法之愆。亦如此焉。三者入衣。正为宣传通法化耳。利益天人。令开悟故。名为法施。功德无量。为是等故。非求生也。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34楼2016-06-30 21:25
        回复
          天帝问曰。教化功德。其福云何。唯愿说之。野干答曰。宣传正化。能令众生知死有生。作善获福。为恶受殃。修道得道。缘是功德。转身所生智慧明了。常识宿命。若生天上。为诸天师。若生世间。为金轮王。常以十善。教化天下。若为人王。治以正法。常识宿命。识宿命故。心不放逸。人居尊宠。受五欲乐。多有魔事。来相沮坏。令人意惑。造起恶业。虽复失行。受恶报时。智慧力故。速得免苦。生天福乐。智慧光明。渐渐增长。成菩萨行。至无生忍。是故佛说。教化之功。其福无量。天帝喜曰。善哉善哉。诚如尊教。我等诸天。今日始知财施法施功德因缘差别之相。其财施者。譬如寸灯明小室中。其法施者。犹若日光照四天下。随所行处。能除闇冥。所以者何。日性自明。故能照物。和上今者。亦复如是。本修习故。智慧明了。复以慧明。除众生闇。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36楼2016-06-30 21:26
          回复
            白话翻译:
            帝释天主说:请您说说宣讲佛法,教化众生的福报是什么。
            野干答道:宣讲正法,能够让人们知道有来生后世,作善会得福,作恶会受报,修行可以得道。由此功德后世会智慧明达,了知宿命。如果转生天界就能成为天人的导师。如果生在人间就是转轮圣王,用十善教化天下人民。如果是国君,会以正法治理国家,通达宿命。因为了知宿世因缘,心不会放逸。
            身居尊贵,享受五欲快乐就会有魔事扰乱毁坏,让人迷惑造作恶业。一时犯错受到恶报的时候,由于智慧力的缘故能够迅速兔除苦报,转生天界,智慧光明会逐渐增长,成就菩萨道,所以佛说教化的福报无量无边。
            帝释天主听后十分喜悦,说道:好啊,好啊。就像您说的,我们这些天人,今天才知道财布施和法布施的区别。财布施如同豆绿大的灯光在很小的房间中,法布施如同太阳的光芒照耀天下一切,所到之处黑暗消失,因为日光的本性就是光明的,所以能够照耀一切事物。老师您今天也是这样,由于从前修习正法,智慧通达,现在又以智慧光明解除众生愚痴的黑暗。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37楼2016-06-30 21:27
            回复
              于时天帝。说是语已。八万诸天。咸然起立。正服修敬。长跪合掌。白野干曰。愿尊垂愍。授十善法。多所饶益。利安众生。亦令和上功德转增。答曰善哉。宜知是时。告天帝曰。受戒之法。先当忏悔。净身口意。何谓身业。杀盗邪淫。何谓口业。妄言两舌恶口绮语。何谓意业。嫉妒嗔恚憍慢邪见。是为十事。禁身口意业。不犯众恶。名为十善。恣身口意。造众恶业。名为十恶。一心丹诚。悔除十恶。十恶灭故。身口意净。三业净故。名为十善。
              白话翻译:
              帝释天主说完这番话后,八万天人都肃然起立,端正衣服,恭敬顶礼,向野干说:愿您慈悲传授我们十善法戒,能够利益安乐众生,也让您的功德增长。
              野干回答:太好了,这正是时候。然后开始讲道:受戒的方法先要忏悔,清净身口意。
              什么是身业?就是杀生、偷盗、邪淫。
              什么是口业?妄语、两舌、恶口、绮语是口业。
              什么是意业?就是嫉妒、嗔恚、骄慢、邪见。
              严禁身口意造作这些恶行就是十善。放纵身口意造作恶业就是十恶。
              一心诚恳,忏悔罪业,不做十恶,身口意自然清净。三业清净称为十善。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38楼2016-07-01 21:26
              回复
                天帝问曰。十善之功。果报云何。野干答曰。曾闻佛说。人行十善。十恶果报。生六欲天。七宝宫殿。五欲自然。百味饮食。寿命无量。父母妻子。六亲眷属。端政净洁。欢喜快乐。假令诸天。持十善者。天上福尽。还生天中。福报转胜。不同世人十善报也。所以者何。世人修善。心道三戒。难可护持。不嗔戒者。先须方便行于慈心。然后能得成不嗔戒也。世人行慈。难得久停。如刀斫水。随破随合。持不嗔戒。亦复如是。嫉妒戒者。发有时节。云何时节。见他得利见他使乐。见他端政见他勇健。见他聪明。见他修福。以要言之。一切胜事。尔时其心。方生嫉妒。是故当知。嫉妒之心。发起有时。其憍慢心。起亦有时。见愚痴者。心起憍慢。见丑陋人。见不净人。见贫穷人。以要言之。聋盲跛瘘。诸根不具。夷蛮胡虏。憍慢之心。见时方起。是故当知。不憍慢戒。发起有时。是故世人。心戒难持。虽复强持。乍得乍忘。是故世人。十善果报。虽受天福。不如诸天十善功德。光明神力。食禄相好。巍巍第一。识宿命事。皆亦如是。是故当知。天人修行十善果报。胜于世人。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39楼2016-07-01 21:26
                回复
                  天帝白曰。如尊所说。人行十善。心道三戒。难为护持。天人亦尔。嫉妒嗔恚。憍慢邪见。如是等心。未曾不有。云何福报胜世人耶。野干答曰。天人虽有不同世人。所以者何。天人福德。苦少乐多。烦恼心轻。世人薄福。乐少苦多。烦恼心重。天帝白曰。诸天昔来。习乐心粗。犹若猿猴。今持十善。后脱废忘。亏犯之时。当云何也。野干答曰。曾闻师说。人行十善。若有犯失。行恶业者。当就贤明。福德之人。随所犯事。发露忏悔。更从受之。如是行者。不失戒也。所以者何。十善戒者。譬如谷苗。烦恼如草。草与正苗。互共相妨。欲长苗故。当除草秽。谷苗净故。收实必多。谷实多故。终无饥乏。
                  白话翻译:
                  帝释天主向野干说:“就像您说的那样,凡人修行十善,心道三戒难以护持,天人也是这样啊,嫉妒嗔恚,骄慢邪见。这样的心也是有的。怎么说福报胜过人间呢?”
                  野干说:天人虽然也有,但是不同于人间。为什么呢?天人福报好,苦少乐多。烦恼心轻,世人福报薄,乐少苦多,烦恼心重。
                  帝释天主问道:“诸位天人的习气享乐心重,如同猿猴一样,现在修持十善,以后如果不慎违犯了,该怎么办呢?”
                  野干回答:曾经听闻老师说:人修行十善,如果一时毁犯,作了十恶业,应该向贤明福德的人,把所做的事情表白忏悔。然后重新受持十善。这样就不会缺失戒律。为什么呢?十善法戒,如同秧苗,烦恼就如同杂草,相互妨碍。应当铲除杂草,纯是秧苗自然会有好的收获,有了好的收成就不会忍饥挨饿了。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41楼2016-07-01 21:27
                  回复
                    尔时天帝及八万诸天。闻是事已。甚大欢喜。不复忧虑福尽无常受恶趣报。伏自惟曰。行善功德。虽无苦报。然有生死。不免无常。兼有他化自在天王。见人修福。心怀嫉妒。为作留难。忘失善道。令造恶业。恶业因缘。应受苦报。白野干曰。修何功德。常得不死。不令魔王所惑乱也。野干答曰。曾闻师说。发菩提心。修菩萨业。魔王波旬。不能沮坏。心不惑故。在在所生。智慧明了。慧明了故。常识宿命。识宿命故。不起恶业。心清净故。得无生法忍。无生忍故。于道不退。远离生死。忧恼苦患。天帝白曰。修菩萨道。应行何法。野干答曰。曾闻师说。求佛道者。从元而起。先当广学诸法因缘。解因缘故。信心坚固。信根力故。能起精进。精进力故。不起一切恶业因缘。纯善之心。无放逸故。智慧成就。智慧力故。总摄一切三十七品助菩提道。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42楼2016-07-01 21:28
                    回复
                      天帝问曰。如尊教者。三十七品。其义弘深。非是粗怀卒能得了。云何得入菩萨道行。野干答曰。曾闻师说。修菩萨道者。先以方便。调伏诸根。何谓方便。谓六波罗蜜。四无量心。是名方便。调伏诸根。天帝白曰。六波罗蜜。其义云何。唯愿说之。野干答曰。第一布施。破悭贪心。无遗惜故。二者守善。不行恶故。三者遭逢恶事心能堪忍不怀报故。四者精进修行。道业不懈退故。五者收摄其心不邪念故。六者修习智慧。照除烦恼无明闇故。是则名为六波罗蜜。六波罗蜜方便之力。调伏诸根。
                      白话翻译:
                      帝释天主说:如您所说,三十七品助菩提道,其含义广大深远,不是我们狭小的智慧所能明了,怎样才能开始修行菩萨道呢?
                      野干回答:曾听师傅说过,修行菩萨道要用善巧方法调伏六根。什么是善巧的方法呢?所谓‘六波罗蜜和四无量心’就是调伏六根的善巧方法。
                      帝释天主说:请您讲一讲六波罗蜜是什么意思呢?
                      野干回答说:第一是布施,对世间的身心以及一切事物学问没有一丝一毫的眷恋和爱惜,这样能够破除贪吝的心。
                      第二是持戒,不行十恶,即是持戒。
                      三是忍辱,遭遇恶事而不怀报复是为忍辱。
                      四是精进,修行道业而不怠懈退悔为精进。
                      五是禅定,收摄自心,不起邪念。
                      六是般若,修习般若智慧破除烦恼无明。
                      这六波罗蜜的善巧方便之力可以调服六根。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44楼2016-07-05 21:18
                      回复
                        时天帝释。闻野干说十善行法功德因缘。复闻菩萨行菩提道因缘义趣。疑网结解。欢喜踊跃。充遍其身。即与八万侍从诸天。更起修敬。叉手合掌。白野干曰。弟子今日。八万诸天。一心同时。发菩提心。如和上说。菩萨道行。当具奉行。唯愿和上。随喜听许。野干答曰。宜知是时。斯则是其本心所望。
                        白话翻译:
                        帝释天主听道野干解说十善法的功德因缘和菩萨道修学无上菩提的法要,解开了众多的疑问,欢喜雀跃,身心畅快。同八万天人一起恭敬礼拜,合掌致敬,向野干说:弟子和八万天人今日共同发菩提心,奉行修学法师所教授的菩萨道,请您同意印可。
                        野干回答:这正是时候,也正是你们所真心希望的。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47楼2016-07-05 21:19
                        回复
                          佛告王曰。尔时野干。即我身是。时天帝释。舍利弗是。时阿逸多。教授大师。忧波达者。弥勒是也。八万诸天者。今娑婆国土。八万菩萨不退者是。佛言大王。忆念往昔。从初发意。修菩提行。乃至无生。于其中间。常与弥勒舍利弗等。为求法故。勤加精进。不顾躯命。追逐明师。亲近奉侍。研精学问。成就智慧。智慧力故。于五道中。随所生处。教化成就。无量众生。令得度苦。至今成佛。皆由波若智慧方便。断除一切结习因缘。成等正觉。复以智慧。于娑婆国土。教化众生。度三有苦。是故我说波若智慧。有四名义。
                          白话翻译:
                          佛告诉波斯匿王说:那时的野干就是我,而帝释天主就是舍利弗。而阿逸多的师傅忧波达就是弥勒菩萨。八万天人就是婆婆国土八万不退转菩萨。大王,回忆以前,从开始发心修行菩萨道,直至获得无生法忍不退转位,在这中间,常常和弥勒菩萨,舍利弗等人,为了佛法而精进不懈,不顾身命,追随明师,朝夕亲近,精研学问,成就智慧。智慧的力量能够让处于轮回之中的人,随其所在教化无量众生,得离诸苦。直到成佛,无不是由般若智慧方便,断除一切习气因缘,成无上正觉。又以智慧在婆婆世界教化众生,脱离众苦。所以我说智慧有甘露、良药、桥梁、大船这四种含义。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51楼2016-07-07 12:50
                          回复
                            三,三时行善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52楼2016-07-07 12:51
                            回复
                              时波斯匿王。及其眷属。闻佛说已。心意开解。更起作礼。欢喜踊跃。倚立合掌。而白佛言。世尊。今来见佛。快得善利。听佛说法。不知疲懈。所以者何。世尊先说。四真谛法。十二因缘。出世间道。情根钝故。慌慌不解。以不解故。身体疲懈。今闻佛说菩萨行法。虽未全解。心甚爱乐。渴仰欲闻。情无厌足。弟子今欲发菩提心求无上道。唯愿世尊哀愍听许。教示菩萨所行法度。当如说行。
                              白话翻译:
                              波斯匿王和其眷属听闻佛所讲述的故事后豁然开朗,欢喜万分,于是顶礼世尊,合掌说道:“今日见佛得到了十分殊胜的利益。听佛说法却不知道疲倦。世尊从前讲述四圣谛、十二因缘出世间道业,由于我们根基迟钝而茫然不解。因为不了解,所以身体疲倦。今天听到佛说菩萨道业,虽然没有完全了解,但是兴趣盈然,很愿意听,尚未满足。弟于今天愿发菩提心,求无上正觉,愿世尊能悲悯允许,并为我们开示菩萨修行的法要,我们好遵照修学。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53楼2016-07-07 12:5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