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菩萨吧 关注:1,005,407贴子:2,652,669

【分享】给大家推荐一部佛经《未曾有因缘经》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佛说未曾有因缘经》是一本很好的学佛入门教材。经中通过一个个有趣的故事把佛法的大意层层揭示给大家。能够让我们对佛法有正确的了解。平时很多疑惑都可以从这部经里找到答案。 每段经文下面都有白话文解释,可以帮助大家理解和参考。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6-06-25 09:19回复
    命子出家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目犍连。汝今往彼迦毗罗城。问讯我父阅头檀王并我姨母波阇波提。及三叔父斛饭王等。因复慰喻罗睺罗母耶输陀罗。令割恩爱放罗睺罗。令作沙弥。修习圣道。所以者何。母子恩爱。欢乐须臾。死堕地狱。母之与子。各不相知。窈窈冥冥。永相离别。受苦万端。后悔无及。罗睺得道。当还度母。永绝生老病死根本。得至涅槃。如我今也。目连受命。即入禅定。譬如力士屈伸臂顷到迦毗罗城净饭王所。而白王言。世尊殷勤。致问无量起居轻利。气力安不。及大夫人。波阇波提。并三叔父斛饭王等。问讯起居。亦复如是。
    白话翻译:
    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指派大目犍连说: 你现在替我到迦毘罗城,问候我的父亲阅头檀王和我的姨母、三叔父。然后劝喻罗睺罗的母亲耶输陀罗,让她能割舍母子恩爱,让罗睺罗做出家沙弥,修习佛法。为什么呢?母子恩爱的欢乐是短暂的,死后堕入地狱,母子互不相知,业障黑暗,永远离别,受无穷痛苦,那时后悔晚已。罗睺罗如果修道证果,还可以渡化他的母亲,脱离轮回生死根本,和我一样证得涅槃清净。目连领命入定,运用神通之力瞬间即到了迦毘罗城净饭王的宫殿。向净饭王陈奏:世尊让我来向您问候身体康泰。及波阇波提夫人和三叔父斛饭王等康健安乐。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6-06-25 09:19
    收起回复
      时耶输陀罗。闻佛遣使来至王所。未知意趣。即遣青衣。令参消息。青衣还白。世尊遣使。取罗睺罗。度为沙弥。耶输陀罗。闻是消息。将罗睺罗。登上高楼。约敕监官。关闭门合。悉令坚牢。时大目连。既到宫门。不能得入。又无人通。即以神力。飞上高楼。至耶输陀罗坐前而立。耶输陀罗。见目连来。忧喜交集。迫不得已。即起恭敬。礼拜问讯。冒涉远途。得无劳也。敕为敷座。请目连坐。问目连曰。世尊无恙。教化众生。不劳神也。遣上人来。欲何所为。目连白曰。太子罗睺。年已九岁。应令出家。修学圣道。所以者何。母子恩爱。少时如意。一旦命终。堕三恶道。恩爱离别。窈窈冥冥。母不知子。子不知母。罗睺得道。当还度母。永度生老病死忧患。得至涅槃。如佛今也。
      白话翻译:
      这时耶输陀罗听到佛派遣了使者来到王宫,不知道是什么来意,于是让自己得侍女前去打听。侍女回报:世尊派遣使者是来求取罗睺罗出家做沙弥的。耶输陀罗听后立即把罗睺罗送到一座高楼上。并吩咐卫士紧闭门窗。大目犍连来到楼下,不能进入,也没有人通报。于是运用神通飞上高楼,到耶输陀罗面前。耶输陀罗看到目连来到,十分忧愁和悲伤。但是迫于无奈仍起立迎接,施礼问候:这么远来,是否劳顿?世尊派遣您有什么事 ?大目犍连说:太子罗睺罗已经九岁,应该让他出家修道。母子恩爱仅仅是很短时间的欢乐,一旦命终之后,堕落到三恶道。恩爱即成别离,母子互不相知。罗睺罗得道后还能渡化母亲,永远脱离生老病死的忧患,和佛一样证得涅槃。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6-06-25 09:20
      收起回复
        白话翻译:
        耶输陀罗回答说:释迦如来做太子的时候娶我为妻。婚后侍奉太子如同天神一样,没有一点过错。夫妇未满三年,他便舍弃了世间欢乐,逃离王宫,置身郊野。父王前去召回也不愿意反转。遣回侍从车马。说一定要修行成道才会回来。如同疯子一样批鹿皮衣隐居在山野丛林之中。六年辛苦之后证得佛果,回来却忘记了自己亲人的恩爱,如同陌路。远离父母,寄居他国。让我们母子孤独度日,绝望无助,真想一死了之。可是生命是珍贵的,我没有权利结束它,只能怀着愤恨痛苦苟且偷生。这样的生活还不如畜生,有比这更厉害的灾祸吗?现在又让人来要我的儿子做他的眷属,怎么能这样残酷。太子成道,宣扬慈悲,让众生安乐才是慈悲,现在反而让他人母子离别,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此,这样看来那里有什么慈悲呢?大目犍连再三用各种方法譬喻来劝说,但是耶输陀罗根本没有听的意思。于是他告辞后回到净饭王的宫殿,陈述了事情的经过。净饭王召见大夫人波阇波提,说:我的太子悉达派遣目连尊者来领取罗睺罗出家修道,耶输陀罗智慧不足,不能明了佛法的重要。不能割舍母子恩爱,固执己见。你去劝劝她,或许可以让他回心转意。大夫人波阇波提带着五百名侍女来到耶输陀罗的宫中,用种种方法譬喻劝说再三。耶输陀罗仍然不听,对夫人说道:我未嫁时,有八个国家的君主竞相要求联姻,父母却没有答应。因为释迦太子才艺过人,所以才把我许配给他。太子当时知道要出家学道,为什么殷勤求婚?人娶妻子正是为了恩爱欢聚,生子传家,继承宗嗣。这是世间天经地义的道理。太子既然离家,又要让罗睺罗也出家,断绝国家的宗脉,是何道理呢?波阇波提听了也默然不语,不知如何回答。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6-06-25 10:03
        回复
          尔时世尊。即遣化人。空中告言。耶输陀罗。汝颇忆念往古世时誓愿事不。释迦如来。当尔之时。为菩萨道。以五百银钱。从汝买得五茎莲华。上定光佛。时汝求我。世世所生。共为夫妻。我不欲受。即语汝言。我为菩萨。累劫行愿。一切布施。不逆人意。汝能尔者。听为我妻。汝立誓言。世世所生。国城妻子及与我身。随君施与。誓无悔心。而今何故。爱惜罗睺。不令出家学圣道耶。耶输陀罗。闻是语已。霍然还识宿业因缘。往事明了如昨所见。爱子之情自然消歇。遣唤目连。忏悔辞谢。捉罗睺手。付嘱目连。与子离别。涕泪交流。尔时罗睺。见母愁苦。长跪合掌。辞谢母言。愿母莫愁。罗睺今往定省世尊。寻尔当还。与母相见。时净饭王。为欲安慰耶输陀罗令其喜故。即时召集国中豪族。而告之言。金轮王子。今当往彼舍婆提国。从佛世尊。出家学道。烦卿人人。各遣一子。随从我孙。咸皆唯然。奉大王命。即时合集。有五十人。随从罗睺。往到佛所。头面作礼。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6-06-25 14:38
          回复
            白话翻译:
            这时世尊以神力化现一人在空中说:耶输陀罗,你还记得多生以前的誓愿吗?释迦如来当时行菩萨道,用五百银钱从你那里买得五茎莲花供养定光佛。但是你求我生生世世和你结为夫妻。我不愿意,于是说:我行菩萨道,多生多劫布施一切,不愿违逆他人的意愿。如果你也能做到的话,我就娶你为妻。你立下誓言:“生生世世所有国家、城市、甚至我自己都随你布施,决不反悔。”为什么今天爱惜罗睺罗而不让他出家修道呢?耶输陀罗听了这番话恍然记起宿世因缘,和昨天发生的一样历历在目。爱子之心自然消歇,请大目犍连来向其忏悔。握着罗睺罗的手交给目连,和孩子告别的时候仍忍不住悲伤而涕泪交流。罗睺罗见到母亲忧愁不乐,顶礼告别时说:母亲不要悲伤,我现去看望世尊,不久一定回来,和母亲相见。净饭王为了安慰耶输陀罗,召集国中的王公贵族高知大家:王子现要前去舍婆提国跟从世尊出家,修学佛法,请大家各选一子,跟随我的孙子。众臣奉净饭王的命令,立即召集了五十人,跟随罗睺罗来到世尊的驻地,向其顶礼。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6-06-25 14:39
            回复
              佛使阿难。剃罗睺头及其五十。诸公王子。悉令出家。命舍利弗。为其和上。大目揵连。作阿阇梨。授十戒法。便为沙弥。罗睺幼稚。习乐憿慢。耽着嬉戏。不乐听法。佛数告敕。恒不从用。非可如何。尔时舍卫国。波斯匿王。闻佛子罗睺。出家为沙弥。与其群臣夫人太子后宫采女婆罗门居士。恭敬围绕。于其晨朝。来诣佛所。礼拜问讯。并看佛子罗睺沙弥。各一面坐。佛为说法。王及群臣。憍傲习乐。不堪苦坐。听佛说法。辞退欲还。尔时世尊。知王始悟。信根未立。将欲开悟王及群臣。为利益故。告阿难曰。汝可往召沙弥罗云及其眷属。悉皆令集。听佛说法。阿难往召。须臾皆集。佛告王曰。且待须臾。听我说法。王叉手曰。今我此身。习乐来久。不堪苦坐。愿佛垂恕。佛告王曰。此不为苦。所以者何。前身种福。今为人王。常处深宫。五欲恣意。出入导从。脚不触地。何名为苦。三界之苦莫若地狱畜生饿鬼诸难等苦。如此诸苦前已曾说。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6-06-25 14:40
              回复
                白话翻译:
                佛告诉罗睺罗:佛在世间的时候是很难遇到的,佛法也是不容易听到的。人命脆弱,得道自然很困难。现在你既然生而为人,又恰好有佛在世,为什么怠懈懒散,不听闻正法呢?
                罗睺罗说:佛法精妙,我心粗陋,怎能听受世尊的佛法?以前曾数次听闻,转眼就忘了,白白浪费了精神,没有收获。而且我现在年少,可以先纵情玩乐,等到年纪大了,能够担负一些小的使命的时候,再来学习不迟。
                佛说道:万物都在无常变幻,身体也是难以长久的,你能保证自己的性命会长久么?
                罗睺罗说:我自然不能,难道您不能保佑自己孩子的性命吗?
                佛说:我尚且不能自保,怎么能够保佑你呢?
                罗睺罗说:既然辛苦听法却不能今生得道证果。那听法有什么益处呢?
                佛告诉罗睺罗说:听法的益处,虽然不一定能在今生得道,但是在轮回之中有很大利益的。像我以前说的般若智慧又称甘露、良药、桥梁、大船,你没有听到么?
                罗睺罗答道:是的,听到过。
                波斯匿王向世尊跪下顶礼,问道:世尊您曾说过般若智慧四种名字,那么这些名字有什么意义呢?请为我们讲一下。
                佛告波斯匿王:如果你想知道的话,那么用心听法,我现在就讲。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6-06-25 21:48
                回复
                  注:这是本经的第一个故事,也仅是一个开场。这里世尊以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亲情相对于六道轮回来说是渺小的,任何恩爱欢乐都会随着不会停歇的轮回而渐渐远去,现实中的苦乐悲欢更是转瞬即逝,不可常保。欢乐是暂时的,痛苦却是注定的。只有脱离生老病死的忧患才能得到永恒的欢乐。出家这个在普通人眼里不可思议的行为,在佛教中则是那么的理所应当.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6-06-25 21:48
                  收起回复
                    二,野干说法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6-06-26 12:24
                    回复
                      佛言。忆念过去无数劫时。毗摩大国。徙陀山中。有一野干。有师子王追逐欲食。野干惶怖奔走。堕一丘井。不能得出。经于三日。开心分死。而说偈言:
                      祸哉今日苦所逼 便当没命于丘井
                      一切万物皆无常 恨不以身餧师子
                      呜呼奈何罪厄身 贪惜躯命无功死
                      无功而死尚可恨 况复臭身污人水
                      南无忏悔十方佛 表知我心净无已
                      前世所造三业罪 愿于今身偿令毕
                      众罪毕了三业净 其心不动念真实
                      从是世世遭明师 如法修行速成佛
                      时天帝释闻佛名 肃然毛竖念古佛
                      自惟孤露无师导 耽着五欲自沉没
                      不能得出恩爱狱 思惟感切目下泪
                      即与诸天八万众 飞下诣井欲问讯
                      乃见野干在井底 两手攀土不能出
                      天帝复自思念言 圣人应现无方术
                      今我虽见野干形 斯必菩萨非凡器
                      今当请问除我疑 并令诸天得闻法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6-06-26 12:25
                      回复
                        天帝曰:
                        不闻圣教旷大久 常处幽冥无师导
                        仁者向说非凡语 愿为诸天宣法教
                        于时野干仰答曰 汝为天帝无教训
                        不知时宜甚痴傲 法师在下自处上
                        都不修敬问法要 法水清净能济人
                        云何欲得怀贡高 天帝闻是大惭愧
                        给侍诸天愕然笑 天王降止大无利
                        而被惭耻甚可悼 帝释即时告诸天
                        慎莫以此为惊怪 是我顽弊行不称
                        必当因是闻法要 即时垂下天宝衣
                        接取野干出于上 叉手辞谢说不是
                        叩头忏悔愿垂亮 诸天实尔如尊诲
                        缠绵五欲致迷荒 皆由不遇善师导
                        为说苦乐常无常 诸天为设甘露食
                        野干得食生活望 非意祸中致斯福
                        心怀踊跃庆无量
                        白话翻译:
                        帝释天主说道:已经很久没有听到殊胜的佛法,我们处在没有明师教导的黑暗之中,刚才您所说的绝非普通,希望能够为天人宣讲佛法教化。
                        野干抬头回答:你身为天主却无礼仪规矩,不看时宜,愚痴傲慢。那里有法师在下,请法的却人在上。连恭敬都谈不上还请教佛法?佛法如清净之水,能够滋润利益于人,怎么想学习却又心怀贡高。
                        帝释天主听了十分惭愧。诸天随从不禁愕然失笑,这次天主下到人间不仅白费功夫,还被教训得惭愧起来,真是可怜。
                        帝释天主告诉诸位天人:不要为此奇怪,的确是我的举止行为不妥,惭愧自己的错误才能让我们听闻佛法要旨。
                        于是立即垂下自己的天衣,把野接出井中。并礼敬道歉,叩头忏悔,恭请说法:我们的确如您所说,因为没有明师教导我们苦乐无常的道理,沉醉于五欲享乐之中。诸天为野干准备美妙的食物,野干吃后不再绝望,意外的灾祸却带来了这样的好事,心中充满激动和庆幸。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6-06-26 12:28
                        回复
                          于是野干。心自念言。畜生道中。丑弊困厄。无过野干。智慧力故。乃致如是。复作是念。刑残之命。本非所爱。所以称庆。大欢喜者。为通化耳。此诸痴天。皆蒙帝释先有波若一豪之分。共相随来。皆欲闻法。而自叹言。奇哉奇哉。何慰如之。今当通化。成我功德。复作是念。今日之恩。莫不由我。先师和上。慈哀教授。智慧方便。功德乎。南无力我师。南无我师。南无波若。南无波若。虽复失行生恶趣中。犹识宿命。知其业缘。波若之力。能感诸天。降神来下。接济供养。复得通化。展我微心。时天帝释。告诸天曰。如师言者。定欲说法。我等今来。快得善利。今当人人。叩头丹诚。请令说法。咸然唯诺。即各修敬。偏袒右肩。围绕野干。长跪合掌。异口同音。而说颂曰:
                          白话翻译:
                          野干心中想到:在畜生中没有比野干更加丑陋粗鄙的,凭着智慧的力量才会得到这样的福报。又想:我本就不喜爱这残缺的身体和生命,之所以高兴是因为这些愚痴的天人承蒙帝释天主有一点般若智慧,带领众人前来听闻佛法,让我有了宣扬佛法的机会。于是感叹到:妙啊,再没有比这更另人欣慰的,我今应当宣扬佛法,成就功德。又念:今天的恩惠都是由于我的教授师传授智慧方便所致。皈依我师,皈依我师,皈依般若智慧,皈依般若智慧。虽然我因为过错堕落到恶道中,但却能了知宿命因缘。般若智慧的力量能够让众多天神下降人间,接济供养于我,而且还有宣扬佛法的机会,得偿心愿。
                          这时,帝释天主叮嘱诸位天人:法师这样说那就是一定会宣讲佛法了,今天我们会得到很大的利益,应当人人礼拜,恭请请教。 诸位天人都称是,恭敬礼拜,围绕野干,一起说道: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3楼2016-06-26 22:11
                          回复
                            善哉善哉 和上野干 唯愿说法 开化天人 天人幽冥 五欲所缠 恒恐福尽 无常所迁 死堕恶道
                            求拔良难 从久远来 数万忆年 今始一遇 良祐福田 唯垂慈哀 宣示法言 天人得福 众生亦然
                            愿与和上 永劫相连 至成佛道 常作因缘 明人难值 故立誓言
                            白话翻译:
                            请和上野干讲解佛法,教导我们这些沉迷于五欲的蒙昧天人,恐怕一旦无常到来,福报享尽,堕落到三恶道,再也难以脱离。数万亿年我们才遇到这样一次福田,希望您能开示佛法正见,不仅我们天人得到利益,一切众生都会因此得福。愿我们直至成佛和您永不相离,因为善知识难以遇到,所以要立下这个誓言。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4楼2016-06-26 22:12
                            回复
                              天帝白曰。免井厄难。得全身命。功德应大。尊者云何说法报恩。不及此耶。所以者何。一切天下。皆乐生求安。无欲死者。以是因缘。全命之功。岂得不大。野干答曰。死生之宜。各有其人。有人贪生。有人乐死。何人贪生。其人生世。愚痴幽冥。不知死已。后世更生。违佛远法。不遭明师。杀盗淫欺。唯恶是从。如是之人。贪生畏死。何人乐死。遭遇明师。奉事三宝。改恶修善。孝养父母。敬事师长。和顺妻子。奴婢眷属。谦敬于人。如斯之人。恶生乐死。所以者何。善人死者。福应生天。受五欲乐。恶人死者。应入地狱受无量苦。善人乐死。如囚出狱恶人畏死。如囚入狱。
                              白话翻译:
                              帝释天主说:我们把您从井中救出,保全了您的性命,这个功德应该是最大的,为什么您说报恩没有涉及于此呢?一切众生都希望能够生命安乐,没有愿意死的,所以保全生命的功德应该很大啊?
                              野干答道:人们对于生死的喜好是各不相同的,有人贪恋生命,有人欢迎死亡。
                              什么人贪生怕死呢?在世的时候愚痴邪见,不信来世,远离佛法,不遇明师,杀盗淫妄,无恶不作。这样的人才贪生怕死。
                              什么人欢迎死亡呢?能够遇到明师,奉侍三宝,改恶修善,孝养父母,礼敬师长,和睦妻子和眷属奴婢,对人谦和恭敬。这样的人厌恶身命,欢迎死亡。因为善人死后会因福报升天,享受五欲欢乐。
                              恶人死后,会堕落地狱,受无量痛苦。
                              善人欢迎死亡如同囚徒被释放出狱;恶人害怕死亡如同被抓入狱的囚徒。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6楼2016-06-27 21:2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