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地理吧 关注:55,659贴子:124,683

【闲谈】改革,也许是《中国国家地理》发展的必然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从《地理知识》到中国国家地理ipad客户端,这当中见证了一本杂志60多年的历史,要前进,少不了改革。

下文:CNG表示中国国家地理,NG表示美国国家地理


IP属地:贵州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楼2013-07-21 20:38回复

    就在发了上一篇《红框中的2013上半年:在疲软中晃过》后,我萌生了一个想法,我想拿现在的CNG与NG做个对比,看看CNG与NG是渐行渐远还是越步越近,在我浏览了不同年份的NG后,我发现,CNG的弱策划趋势倒是有点接近于NG。


    IP属地:贵州2楼2013-07-21 20:40
    收起回复
      《国家地理》一直是《中国国家地理》前进的方向,也是效仿的对象,自1998年改版起,其内容、版式、图片、封面,甚至是刊名都向大洋彼岸的《国家地理》看齐。但,CNG在NG化的同时,还是发展出了自己的特色:一个策划多篇文章和每年的数本专辑(尤其是十月巨厚品牌),这是NG所没有的。
      NG没有区域专辑,每期也基本是杂烩式的文章集合,而CNG的一大招牌就是优良的策划,当然,我在此处讲的优良策划,与NG还是有点不同,NG的策划耗时耗力,但却是百里挑一(有本书叫《国家地理杂志遗珠精选100》里面都是遗珠),而CNG不同,CNG的策划虽没有NG高端,但覆盖面广、文章丰富,一本专辑就是一处奇妙公园。
      2005年社庆55周年推出550页的《选美中国》,使金秋十月号正式登上历史舞台。2008年是《中国国家地理》自改版历来专辑最多的一年,共有7本,次年专辑数量有下落,而2010年再度上升,共有6本。
      高强度、高密度的策划曾一度成为《中国国家地理》的资本。2007年的“奇妙姓氏”策划曾作为媒体选题资源的案例;“选美中国”、“中国人的景观大道”等策划更为CNG博得口碑与名声,也奠定了其市场地位。


      IP属地:贵州3楼2013-07-21 20:41
      回复
        然而,一切开始有了变化,2012年《中国国家地理》开始出现特别策划的弱化倾向,在制作完《浙江专辑》后,4月推出的“采石遗迹”被批为“《浙江专辑》的残余”,该策划由一篇国内报道和一篇国外报道组成,国内报道其实就是浙江的一些采石遗迹,而国外报道篇幅简短,不深入,走马观花般浏览了国外的主要采石遗迹。该策划有应付的感觉,“《中国国家地理》是否有下滑?”这样的声音开始出现。
        接下来,5月的“中国廊桥带”、6月的“飞地”、7月的“中国自然保护56年”、8月的“羌姆石窟”都还有点策划的味道。9月的“奇云”就完全没有“策划”的样子了,好在11月的“雾霾”回到了“策划”应有的姿态。
        2013年上半年的CNG是在疲软中度过的,“航拍青藏高原”充分体现了它的疲软。
        “失望”、“自大”,一系列关于CNG的批评开始涌现,那个耀眼的红框也没那么红了,不停追随读者开始倦了。


        IP属地:贵州4楼2013-07-21 20:43
        收起回复
          据说,《中国国家地理》正在改版,而上述的一切变化正是改革所带来的,《中国国家地理》这样做对吗?这样做有根据吗?这样做是在自掘坟墓吗?为了找到答案。我从豆丁网上找来了几期美国《国家地理》(没办法,我市有卖NG的外文书店已经倒闭了,实体书店经营举步维艰啊),都是近几年的。我专门看它们的目录,看看他们是怎么策划一期杂志的,是不是像现在的CNG一样、
          最终,经过对比,我得出,CNG确实在改革,而且就是朝着这个方向不回头。至于这样做的具体原因我不知道,但这样改肯定有它的道理,我想这也许是为了满足不同人的阅读需要,让不同需求的人都可以有内容可读。
          就拿我前段时间来说吧,我拿到了新一期的《三联生活周刊》,主题是“钟表”,篇幅就占了3/4,我对钟表实在是没兴趣,杂志翻了几下就扔在一旁了。同样,就《中国国家地理》以往来说,一个内容就占了大半本杂志,这样就很难满足所有读者的需要,说句实话,CNG的文章我都是选择性阅读,这与阅读兴趣与基础知识储备有关,至于篇幅较大不读可惜的文章,我都是强迫阅读。
          而现在CNG改版,文章篇幅小,杂志容量就大了,读者的阅读选择面就广了。我们可以看到,2013年的杂志策划虽弱,但文章类型更丰富了,几乎每期都有海外文章,7月更是出现了海底地形的内容,这一直是我想了解的,也是CNG多年来未报道的。


          IP属地:贵州6楼2013-07-21 20:47
          收起回复

            这是NG的2010.11,主打“大迁徙”,而其下属文章就只有两篇,但这两篇文章制作量大、篇幅长。


            IP属地:贵州7楼2013-07-21 20:54
            回复
              2010.6主题“greenland”,下属文章两篇。



              IP属地:贵州9楼2013-07-21 21:05
              回复

                2008.4主打“撒赫耳”,下属文章1篇。


                IP属地:贵州10楼2013-07-21 21:09
                回复
                  当然,《国家地理》也不是没有专辑,2010年4月就是《水专辑》,中国国家地理可以也做一本哦。



                  IP属地:贵州11楼2013-07-21 21:13
                  回复
                    《国家地理》的主打文章选题小,但特别、制作深入,《中国国家地理》目前的状况还是和《国家地理》相去甚远,NG的主打文章有“我们能飞吗?”(2011.9)、“青少年的大脑”(2011.11)、“蜜糖:不那么甜的故事”(2013.8)、“爱情”、“泰坦尼克号”(2012.4)、“狗告诉我们的”(2012.2),而《中》还只停留于“航拍青藏高原”、“奇云”,诚然,这样的比较是不公平的,但我们要看到差距。


                    IP属地:贵州12楼2013-07-21 21:15
                    回复
                      所有改革在初步施行前都会有反对的声音,商鞅改革令行期年,“秦民之国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千数”;***提出改革开放初期也有人提出反对;《地理知识》在1998年改版时也有人无法接受。但,时间可以证明一切,一个改革是否合理?是否能造就远大前程?时间会告诉我们。
                      愿我们能少些埋怨,多些理解,未来的CNG会有多灿烂?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IP属地:贵州13楼2013-07-21 21:16
                      回复


                        IP属地:浙江14楼2013-07-21 21:24
                        回复
                          其实我还是希望CNG每次的专题可以很具体,更深入,篇幅不一定要多,但是内涵可以丰富一些。。。。。现在略觉得专题有点没内容。。。。


                          15楼2013-07-21 22:53
                          回复
                            支持~


                            IP属地:四川16楼2013-07-22 00:02
                            回复
                              以后每年十月买一本就足够了


                              IP属地:内蒙古来自iPhone客户端17楼2013-07-22 01:19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