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岳全传吧 关注:2,404贴子:32,898
  • 5回复贴,共1

【传统】你现在的年龄是什么称谓?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孩子:
汤饼之期:指婴儿出生三日。旧俗小儿出生三日,设筵招待亲友谓之“汤饼筵”,也作“汤饼宴”、“汤饼会”。
襁褓:不满周岁
牙牙:象声词,婴儿学语的声音。如牙牙学语,因亦指小孩过程子开始学话。清袁枚《祭妹文》:“两女牙牙,生汝死后,才周晬耳。”周晬,指婴儿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韶年:男孩八岁
总角:幼年泛称
古代幼童把垂发扎成两结于头顶把头发扎成髻,形状如角,因而也用“总角”来代指人的幼童阶段。借指幼年。在这里,“总”就是聚拢束结的意思。总角之交(幼年就相识的好朋友)。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垂髻之年:指儿童
九龄:为9岁。
黄口:十岁以下。
指数之年:儿童九岁。



1楼2012-08-16 21:07回复
    幼学:十岁
    舞夕之年:少年十三至十五岁。
    志学:十五岁
    舞象之年:十五至二十岁
    女子: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12岁称金钗之年,
    13岁称豆蔻年华,
    15岁称及笄之年,
    16岁称碧玉年华,
    20岁称桃李年华,
    24岁称花信年华,
    出嫁女子称梅之年;
    


    2楼2012-08-16 21:11
    回复
      男子:
      20岁称弱冠,
      30岁称而立,
      40岁称不惑,
      50岁称知天命,
      60岁称耳顺。
      70岁称古稀,
      80岁称杖朝。
      90岁称合耄耋。
      100岁称乐期颐。
      茶寿:指108岁
      双稀、双庆:一百四十岁


      3楼2012-08-16 21:11
      回复
        下面是老人的:


        4楼2012-08-16 21:12
        回复
          喜寿:指77岁,草书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岁。
          伞寿 80岁寿辰。因“伞”字的草体形似“八十”,故称“伞寿”。
          米寿:指88岁。因米字拆开好似八十八,故借指88岁。此外,还含有年事虽高,但食欲旺盛之意。
          上寿: 90岁为上寿。
          白寿:指99岁,百少一为99,故借指99岁。
          高寿:100岁。
          茶寿:指108岁。茶字上面廿,下面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108岁。
          据查,“米寿”一词是指人“八十八岁”,用的是“拆字法”。细心的读者一定可以发现,“米”字拆开,不正是“八十八”吗?中国古代对人的年龄有很多称谓,“米寿”是其中之一,但并不常见,还有很多更为常见的称谓,在此向有兴趣的读者做一个大致的介绍,以供参考。
          襁褓,原意是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借指不满周岁的婴儿;指幼年时期(大致二到七岁)的称谓则有:孩提、总角、垂髫、黄口等等。孩提为“儿童、幼儿”的意思;“总角”表示“小孩子把头发扎成髻”,所以也用来指“幼年”;“垂髫”和“总角”的意思相仿;“黄口”的原意指“雏鸟的嘴”,借指“小孩子”,我们常用“黄口小儿”形容一个人的年幼无知。男子成年要“加冠”,女子成年要“戴上簪子”,所以“及冠”就指男子二十岁,“及笄”就指女子十五岁。另外,由于二十岁的男子还没有达到壮年,所以又用“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左右”。
          孔老夫子在叙述自己生平时说了一句话,“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 矩。”这句话实在是太有名了,所以就有了“志学之年”、“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天命之年”、“耳顺之年”等一系列称谓。同样,“诗圣”杜甫的一句“人生七十古来稀”又把“古稀”和“七十岁”联系到了一起。以前的吹毛求疵还谈到过“花甲”指“六十岁”,而超过七十的年龄,还有一些专用的称谓,如郑先生提到的“米寿”指“八十八岁”,“耄耋”指“八九十岁”,“期颐”则指“一百岁”,“寿登期颐”就是对老人长寿的美好祝愿。


          5楼2012-08-16 21:12
          回复
            八拜之交
            1、知音之交--伯牙子期
            2、刎颈之交--廉颇相如
            3、胶膝之交--陈重雷义
            4、鸡黍之交--元伯巨卿
            5、舍命之交--角哀伯桃
            6、生死之交--刘备、张飞和关羽
            7、管鲍之**仲和鲍叔牙
            8、忘年之交--孔融和祢衡。


            6楼2012-08-16 21:2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