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折百草
我以前学习了道德经,和查了些道教的资料。
可提供证明,思想是很系统。儒学你也很清晰,它的思想理论体系,也是系统。别的学派也一样,都有系统。而且逻辑关系均是严谨,步步可推证。佛学《金刚经》中由浅入深,也是严谨可推证。讲师承,是便于修行被点化,也要上证下果。“证”本身就是讲的他为啥是这果位,为舍是邪道,为啥是正道。玄奘在抨击小乘佛教时候,写了本《破除恶见论》也是讲理论的
如履薄冰。。(亲浩)
破除恶见 我没看过,所以不好回答你.
风折百草
《破除恶见论》这本说现在无从查证,但在他游记里有提及,目的就是为了他在佛法辩论会时赢
如履薄冰。。(亲浩)
不是会赢,大修行人不会有胜负的心态,即使写出来也是告诉后人,什么是正信佛法.让人别走错路。
风折百草
当时他在印度学大乘,但当时,那里小乘教鼎盛。他所修行的寺庙派他当的代表去参赛的
如履薄冰。。(亲浩)
我是说玄奘法师写出来记录的意义.修行人是处处无我的,出来的东西都是为众生.
风折百草
因此他用了三年时间找小乘教当年时的漏洞,才胜出的,为了什么最终目的不说,但是他确实写过这本书
如履薄冰。。(亲浩)
小乘佛法是大乘佛法的基础~ 是分割不开,所以佛的弟子声闻罗汉都是回心向大.
如履薄冰。。(亲浩)
如果只学小乘不回心的话是自了汉,佛所呵斥的.
风折百草
佛法辩论,当然可以说是觉我,也觉他。但是赢了后寺庙和整个教都会兴盛
如履薄冰。。(亲浩)
但是初学人必须依小乘,苦 集 灭 道来修学,一般人如果直接接触大乘很容易产生我慢心理.我觉得
风折百草
百家讲坛里这样说的
风折百草
我不懂大,小中的区别,但有一点清楚,小只说觉我。大乘要觉我、觉他
如履薄冰。。(亲浩)
对。可以这么理解
如履薄冰。。(亲浩)
小乘是佛所呵斥.大乘是行菩萨道,成佛。
如履薄冰。。(亲浩)
佛在世时弟子都是现声闻相,内秘菩萨行.
风折百草
呵呵,我为功德,我举得的例子和说的话,是想告诉你,理论很重要。光行是不够的,行的过程也是要悟的。如果不是,你有机会找个师傅问,我这说的可对。
风折百草
其实我不为功德。
如履薄冰。。(亲浩)
懂确实是一方面的.但是行出来是更容易懂.就像纸上谈兵一样,没实际中那种体会
风折百草
在和你说时候,能让今后我再问别的人时候,说话更严谨有序
如履薄冰。。(亲浩)
但是楞严经说过
如履薄冰。。(亲浩)
知见立知 即无明本.
如履薄冰。。(亲浩)
这个你要知道。
如履薄冰。。(亲浩)
佛法是减法,减少习气妄想.
风折百草
你现在正在遵守的,就是理论体系的一部分,是最表层的。深层是无法讲的,是只能指引,自己悟的。
如履薄冰。。(亲浩)
并不在于你知道多少~ 思维是念念生灭不可得,修行人寻找的是那个不生灭
如履薄冰。。(亲浩)
这个不生灭就是要靠实在的修行去做~
如履薄冰。。(亲浩)
你只有从最基本的开始你才能明白后来的最深的,就像你准备要吃三个馒头,你能说你吃到数到第三个那个馒头就是吃三个馒头吗.这是不可能
风折百草
呵呵,懂得东西可以用浅显的话,告知别人领会。
风折百草
不懂,只能告诉别就这样做,别人能信服吗
如履薄冰。。(亲浩)
你要别人领会也得从浅入深~
风折百草
如何弘扬呢
如履薄冰。。(亲浩)
这个不能完全概论,还是你个人要多学,小乘佛法必须多了解,结合大乘,知识全面才能让人了解。
风折百草
先懂后行动,不是更顺当吗
如履薄冰。。(亲浩)
先信.
风折百草
磨刀不误砍柴工
风折百草
事半功倍
如履薄冰。。(亲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