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吧
关注: 897,257 贴子: 12,210,519

  • 目录:
  • 中国古代史
  • 24
    荀彧之死的起因是反对曹操称魏公加九锡,曹操称公是篡位的实质性流程,跟王莽当年干的事一样,荀彧忠于汉室而曹操想要篡汉自立,这是根本矛盾。心不能平的曹操已经容不下荀彧,征孙权让荀彧在谯劳军乘机把他扣留在军中,没过多久荀彧就死在了寿春。陈寿还很鸡贼地在荀彧死后写了句明年,太祖遂为魏公矣,别人都写明了我为秋香还有人看不懂?应该不会有人蠢到觉得这一切都是巧合吧?三国志注和后汉书还记载了荀彧因为曹操给了个空食
  • 5
    孙权晚年,权力危机如阴霾笼罩。废立之争不断,他在孙和、孙霸间反复权衡,引发“二宫构争”,陆逊、顾雍等重臣也深陷其中。同时,启用酷吏吕壹监察百官,特务政治兴起,朝野对此非议不断。陆逊因屡谏废储而被斥,最终忧愤致死,将相离心。这背后,是孙权的继承焦虑作祟。他缺乏雄才大略,转而以控制家族权力为核心。制度上,嫡长子继承规范缺失,“察察为明”的权术手段盛行。文化上,江东士族与淮泗集团矛盾激化,太子孙和与孙霸
  • 33

    广告
    03:02
  • 15
    伊籍是三国历史人物中少为人知的历史人物,但是却在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据《三国志》记载,伊籍早年依附刘表时,他以“常往来自托”的纵横家姿态游走于荆州势力间,既未深度绑定刘表,又通过灵活交往积累政治资本,展现了乱世中的生存智慧。后转投刘备,从曹操属臣变为蜀汉核心成员,这一选择不仅体现其对“兴复汉室”旗号的认同,更标志着从地方割据依附者向国家建制参与者的身份跨越。伊籍最突出的贡献
  • 2
    据《三国志》记载,曹魏之臣高堂隆的谏言体系以灾异为支点,构建起“天象示警—帝王修德—改制应天”的闭环逻辑。明帝大治宫室时,他将崇华殿火灾释为“天谴陛下饰宫室而不恤民力”,引《易传》“君高其台,天火为灾”强化天人关联;陵霄阙鹊巢事件则解作“他姓制御”之兆,借《诗经》“维鹊有巢”暗喻政权易手。这种诠释策略实为对董仲舒“灾异谴告说”的精细化改造:通过将星孛大辰、淫雨冀州等具体灾变与政策失误逐一对应(如“
  • 4
    据《三国志》所载,蜀汉政权在联姻政策与人才选拔方面呈现出明显的封闭性特征。建安十九年,刘备平定蜀地后,荆州集团通过权力联姻和职位世袭的方式,形成了一个具有排他性的统治网络。具体而言,张飞之女被立为刘禅的皇后(《三国志·二主妃子传》),关羽的孙子迎娶了公主(《关羽传》),诸葛亮之子诸葛瞻以及费祎之子费承也分别与公主成婚(《诸葛亮传》《费祎传》),此外,马超的女儿则嫁给了安平王刘理(《马超传》)。这种
  • 8
    元老派是刘备创业初期的核心力量,其兴衰映射着蜀汉政权的转型之痛。关羽、张飞等元老不仅是军事支柱,更是刘备维系“桃园情谊”的精神象征。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称汉中王时,元老派占据七成以上要职,但十年后几乎集体凋零。这种断层非因偶然:关羽失荆州导致蜀汉失去跨据两州的战略可能,张飞暴毙引发东征惨败,糜竺兄弟因糜芳叛吴遭政治冷遇。更深层的是政权转型需求——刘备入蜀后需要吸纳本土精英,元老派“徐州—幽州”
  • 5
    张昭等谓策当以兵属俨,应当是张昭等人以为孙策会把兵权给孙翊的意思,这里张昭只是揣摩孙策的意思,张昭本人在这个问题上并没有表达过任何看法,也看不出他本人更倾向谁 作为一个臣子,在这种问题上公开站队,而且站队的还是年幼的那一个,有点僭越了,也不符合臣子的身份 张昭等人之所以认为孙策会把兵权给孙翊,主要是因为孙翊很像孙策,主公选继承人一般都倾向像自己的,可能平时孙策表现得也比较喜欢孙翊,所以不只是张昭,一
    快线宝宝 01:20
  • 1
    东汉末年,曹魏政权为彻底固化兵户世袭制而创设的“士息营”,本质上是囚禁士兵子弟(“士息”)的军事化牢笼,其运行机制在《后汉书》和《三国志》(及裴注)中呈现出了血淋淋的历史事实。据《三国志·魏书·陈思王植传》裴松之注引《魏略》载,曹植上表时痛陈:“(魏)武皇帝宿兵士息,皆在邺都左右”,明确揭示魏武帝曹操时代已在邺城大本营周边设立核心士息营,用以集中管控士兵后代。黄初五年(224)文帝曹丕强迁“冀州士家十
  • 61

    广告
    02:56
  • 710
    周瑜的战略写得很清楚,就是控制刘备,挟关张去攻伐,接着打益州,与曹操南北对峙。 这个战略真的是够狠,让关羽张飞为己所用,防止刘备做大。可惜孙权怕周瑜自立,加上周瑜自己命不久矣,这个战略其实是很有操作希望的。 战略评分:9分。 鲁肃的战略很清晰,初见孙权就说及帝王大略;其次周瑜死后,刘备已经不可制,于是选择扶植刘备、多操之敌。 战略评分:8分。通过半个南郡交易换来南江夏,和刘备借道取得交州,最终让刘备主力入
  • 603
    众所周知,魏粉吹曹操三国第一人,曹操本来就是三国第一人,而蜀粉吹刘备仁义无双,关羽威震华夏,万人敌,诸葛千古一相,那吴粉到底吹了东吴那方面??
  • 334
    首先,请你们先解释下什么叫投降?什么叫诈降?什么叫被俘?什么叫跑路?你们用什么标准认定关羽是在诈降而不是被俘投降?投降了不归顺是不是就是诈降?被俘了是不是不能跑?你被俘有机会跑,就问你跑不跑? 是不是世上所有投降不愿归顺都叫诈降?那请问历史上有几人刚投降就打算归顺的?所以是不是天底下所有投降都叫诈降?所以世间所有投降的人都卑鄙无耻必须杀,是这个逻辑吗? 打不过了被俘,难道还一定要拼到最后一个人才叫英
  • 1
    据《三国志》等史料记载,吴帝孙权晚年怠政,尤“颇好博弈”(《资治通鉴·卷七十五》),致建业宫廷乃至士族阶层沉迷棋戏成风,“或至赌衣物,昼夜相继”(《三国志·韦曜传》),其风炽烈可见一斑。赤乌五年(242年),孙和被立为太子的,他“聪慧好学”(《三国志·孙和传》),深谙儒家治国之道,见此颓靡之象忧心如焚,遂于东宫召集群臣痛陈时弊:“士宜以学术为本,以忠孝立节;博弈之技,妨害时日,无益于用”(《三国志》裴松
  • 71
    看游戏里面的刘备都是年轻人,但是到了影视剧里面,不管是新三国、老三国还是那些三国电影,从桃园结义开始,留备就是个老登。那到底刘备开始贩履之时有多大年纪?
  • 0
    东汉洛阳书肆的兴盛,是汉代文化下移与知识普及的重要标志之一,其深远影响为魏晋士族社会的形成悄然铺垫。《后汉书·王充传》记载:“(王充)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此段文字不仅印证了书肆作为公共知识空间的存在,更揭示了其藏书涵盖诸子百家、免费阅览的独特功能,为寒门子弟如王充者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格局。此外,在技术层面上,《后汉书·蔡
  • 96

    广告
    02:50
  • 1
    这是什么操作?他不知道他老板是谁吗?老板才升的公,这咋周围人都是没脑子的?不至于吧?
    司空袁 7-3
  • 3
    本想看看徐盛的老婆是谁,结果他妈蹦出来个这个
  • 28
    曹操消灭张鲁之后,西边已经没有什么威胁了,刘晔和司马懿建议曹操乘势攻益州,因为刘晔和司马懿认为汉中已失,足以震慑益州,益州久不经战事,兵众懈怠,士族多贪生怕死,听闻汉中已丢,必然惶恐不安,宜乘敌胆怯之时发起攻势,而刘备初入川,根基未稳,此时突袭,可能一举两得,但是曹操认为刚下汉中,士兵疲惫,不宜再战,即所谓得陇望蜀,加上益州地势险要,长年又不与中原互通音信,虚实不知,所以不敢贸然进攻。实际上,当时
  • 1
    东汉末年的将领宗员,在《后汉书》《三国志》中均无专门立传,但其在平定河北张角之乱中贡献颇多,故而值得深入探究。据《后汉书·皇甫嵩朱儁列传》记载,当时北中郎将卢植与东中郎将董卓讨伐张角却无功而返,随后被召回。在此情形下,东汉朝廷任命平定豫州、兖州黄巾的左中郎将皇甫嵩北上主持冀州战局,皇甫嵩被任命为左车骑将军。[备注:原文载“诏遂下(皇甫)嵩讨(张)角”。]皇甫嵩率军“与(张)角(之)弟(张)梁战于广宗
  • 9
    《三国志·关羽传》引《蜀记》记载:“初,刘备在许(指许昌),与曹公(指曹操)共猎。猎中,众散,羽(指关羽)劝备杀公,备不从。及在夏口,飘飖江渚,羽怒曰:“往日猎中,若从羽言,可无今日之困。”备曰:‘是时亦为国家惜之耳;若天道辅正,安知此不为福邪!’”这段记载很有意思,大概意思是说,刘备曾经寄寓于曹操门下的时候,有一次和曹操一起去打猎。当众人走散了后,关羽力劝刘备趁机诛杀了曹操。刘备不肯。后来到了建
  • 70

    广告
    02:44
  • 2
    虽然也明白现在写好的小说很少
  • 17
    据《三国志》记载,孙权主政孙吴后,力推世袭领兵制。世袭领兵制的的本质上是一套“带兵跳槽”的规则。比如甘宁原本是长江上打劫的江贼,带着八百名小弟投奔孙权后,甘宁就直接被封为西陵太守,他的小弟们就像现代人跳槽时带的团队,走到哪都算甘宁的“私人财产”。这种“世袭领兵”制度最初是孙权为了快速招兵买马才搞出来的——江东刚打下来时,缺兵少将,干脆允许严白虎、祖郎这些山贼头子投降后保留自己的武装,再给他们安排诸
  • 57
    208年刘备裹挟民众南逃,为啥说刘备爱民? 曹操,孙权也同样爱民啊? 魏书·武帝纪 (200年)五年二月 遂解白马围,徙其民,循河而西。 吴书·吴主传 (213年)十八年正月,曹公攻濡须,权与相拒月馀。曹公望权军,叹其齐肃,乃退。初,曹公恐江滨郡县为权所略,徵令内移。民转相惊,自庐江、九江、蕲春、广陵户十馀万皆东渡江,江西遂虚,合肥以南惟有皖城。 (214年)十九年五月,权征皖城。闰月,克之,获庐江太守朱光及参军董和,男女数万口。
    黯l影 7-3
  • 12
    诸葛亮:曹操太强不可争锋,同宗的刘表刘璋不能守可伺机而取之 吕蒙:曹操太强不可争锋,关羽荆州不能守伺机而取之
    忏魂曲 7-3
  • 46

    广告
    02:38
  • 104
    曹操、刘备还有孙权谁的历史功绩最大? 大家说一下自己的意见,但请不要骂人。
  • 1
    在玩文游推演,背景公元190年诸侯讨董,陈王刘宠开局,各位大手子指点一下该咋发展
  • 137
    当时魏延不管是在蜀汉内部还是丞相府内部都是名副其实的实权二号,也是当时诸葛亮之外的蜀汉集团资历和地位最牛的人,自身能力也没有任何问题,亮北伐颇倚重之,几次北伐亮和魏延关系看不出有任何问题而且诸葛亮对魏延实际上很好,亮病重不能起时为何要瞒着魏延与杨仪、费祎、姜维等密谋撤退,不和魏延、吴懿这样地位高的人商量?甚至没有亲笔信告知?这是否非常反常?而《魏略》记载诸葛亮临了是将大军托付给了魏延撤军,令严摄其
    tianvshen 7-3
  • 75
    干脆说恐龙灭绝都是孙权干的吧
  • 22
    根据部分历史记载和民间传说,一种观点司马懿的直系后代在东晋灭亡时已经断绝。例如:东晋权臣刘裕在灭东晋后,对司马氏家族进行了彻底的清洗,不论男女老少均被屠杀殆尽。浙江嵊州保留的明清时期《司马氏宗谱》记载其第49代孙司马亨为确凿最后可考直系后裔,但此后族谱中断。 尽管直系后代断绝,但司马懿的远支后裔可能延续至今:司马懿有11支后裔在东晋灭亡时存活下来,其中晋元帝司马睿一脉建立了东晋。 现代部分家族自称是司马懿
  • 284
    1:刘备入蜀前,不少史料都说益州富庶,但刘备入蜀后各种史料都在说蜀汉不如之前了,比如所谓的“益州疲弊,危急存亡之秋”,所谓“民有菜色”,在《邓芝传》,更是提了,哪怕是邓芝这样的蜀汉大官,妻子都难免忍饥挨饿。 2:刘备曾在进攻刘璋时,把这行为比作武王伐纣,庞统劝诫,被刘备怒喷 3:关羽的荆州,被罪大恶极的东吴的背刺下,轻而易举的倒向了东吴,吕蒙,孙权施些恩惠,就让荆州士兵,士大夫服软了,其中并不都是贪生怕死之
  • 70

    广告
    02:32
  • 1
    关羽的忠义精神到低该不该黑
  • 101
    传统的主流观点是为复兴汉室,有没有别的目的?
  • 132
    凭一己之力打下了大半个益州,整个汉中,半个荆州,不管是在樊城水淹七军的关羽还是在朝西揍王经的姜维,都没能取得这版成就
    594小贺 7-3
  • 1
    之前全汉昇教授提出夜市起源自唐代,后来倪根金、卢星教授合撰《汉代夜市考》及后来倪根金教授独撰《汉代夜市补考》两文,把夜市出现时间大大拉前到了汉代,可谓是石破天惊的学术创新。但是谁也不否认,唐代的夜市是相对成熟的夜市,汉代的夜市只是一种初级萌芽阶段。且在汉代到唐代中间,尚且还有三国魏晋南北朝这一漫长的时间。有关这一时段,我下文拟初步简单梳理一下三国时期的夜市记载,试图勾勒其大概得轮廓来,以补相关学说
  • 9
    陶谦、刘备、吕布、曹操在徐州时都是支持的的,有人会认为陈登早就投靠曹操了,但是你去搜一下会发现其实很多人都不认为陈登算曹操的手下。
    蚍蜉 7-3
  • 134
    江夏一个黄祖,挡了孙家三代小二十年,孙坚孙策可是那时代用兵前五的存在
    格于黎 7-3
  • 31

    广告
    02:26
  • 4
    四世三公没一个忠臣了?
  • 2
    白天去逛别的地方了,晚上刚走到这,越往里走什么也看不见,感觉有点吓人了,听说前面有个纪念馆,但是应该这个点也关门了,但感觉是和网上看到其他人去参观孙权墓那些照片不太像呀,是我走错地方了吗?
  • 2
    有这样一位东汉末年的历史人物,《后汉书》和《三国志》未给其专门立传,但是他却是“诛杀董卓”联盟行动中的一位暗线人物,他便是士孙瑞。以下根据各正史和《资治通鉴》中有关士孙瑞的零星记载,重新还原其生平经历和“诛董”贡献。士孙瑞,字君荣(《后汉书·王允传》李贤注引《三辅决录》),出身扶风郡。初平三年(192年),士孙瑞任尚书仆射,与司徒王允密谋诛董卓,以“灾异天命”之说坚定王允决心。(备注:《后汉书·王允传
  • 103
    我是在看了B站夜雨声烦的相关视频有一些疑问,跟大家探讨一下(顺便安利一下夜雨声烦,视频质量还是很高的) 首先就是曹仁和周瑜的兵力问题:夜雨声烦说从曹仁去救夷陵分兵五六千以及后面吴军打算去救夷陵的时候担心大本营被偷袭可以看出曹仁的兵力至少两万人,但我觉得这是有疑问的,就算曹仁只有一万人,五六千人去夷陵其实也正常,毕竟如果死守城池的话几千人也能抗一阵子,而且派出去的人的角色从守城方变成了攻城方,太少短时
  • 148
    教员:其始误于隆中对,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其终则关羽、刘备、诸葛三分兵力,安得不败?——中央文献研究《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 朱德:武侯之帅才有限。亮忌才。溺爱不明,慎者不免。所以败也,不容将何能克敌?亮、备之不成事也在此。——《朱德军事文选》 粟裕:诸葛亮是一位政治谋略家,打仗不行,更算不上军事家。——《粟裕研究文萃》 邓小平:诸葛亮用人是讲手段的,但对关羽就非常迁就甚至不讲原则,助长了关羽的骄傲
  • 1218
    既然准人污蔑刘备关羽,就得同时准人也说东吴,不能双标不是? 只准你们污蔑,不准别人洗冤么? 首先,别人说“白衣渡江”不地道,针对的不是吕蒙,是指整个东吴对蜀的政策,吕蒙只是个听命令的。就算吕蒙人品再好,再国士无双,不表示“背刺盟友,白衣渡江”就是对的。人品好做错一件事、有争议就不让人说了吗? 战略上看,偷袭荆州直接导致原本共同对抗曹魏的局面变成了三家互殴,曹魏一家做大,谁敢说偷袭荆州最后是利于吴国了?
  • 78

    广告
    02:20
  • 3
    就像之前吹程序员一样,年薪百万工作轻松,迎娶白富美,成为ceo,走上人生巅峰。实则底层牛马,赛博搬砖工,程序复制员。诸葛亮一家子都和权贵结姻,朋友都名士。荆州四大家族蔡蒯黄庞,蒯家和庞家是诸葛亮姐姐联姻的地方,黄家是诸葛亮联姻的地方。地方老大刘表都是诸葛亮姨夫。每年高考都一坨人,考研考公一堆人。好不容易杀出来一个人。 有的人还有绿色通道。
  • 20
    秋风五丈原诸葛亮病逝为何引起无数人惋惜? 有人评论这都是蜀粉,你觉得呢
  • 91
    刘备有四位老婆,分别是: • 甘夫人:她是沛国沛县人,刘备在豫州刺史任上屯兵小沛时纳其为妾。甘夫人常主持家内事务,随刘备四处奔波,建安十二年在荆州生下刘禅,建安十三年病逝于南郡,后被追谥为“昭烈皇后”与刘备合葬. • 糜夫人:糜竺、糜芳之妹,刘备在兵败吕布后收娶。她陪嫁丰厚,为刘备东山再起提供了物质支持,其事迹多见于《三国志玉玺传》等. • 孙夫人:孙权之妹,赤壁之战后嫁给刘备。她才捷刚猛,身边侍婢众多且执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小吧:小吧主共9

会员: 笑谈三分

目录: 中国古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