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三国志》记载,孙权主政孙吴后,力推世袭领兵制。世袭领兵制的的本质上是一套“带兵跳槽”的规则。比如甘宁原本是长江上打劫的江贼,带着八百名小弟投奔孙权后,甘宁就直接被封为西陵太守,他的小弟们就像现代人跳槽时带的团队,走到哪都算甘宁的“私人财产”。这种“世袭领兵”制度最初是孙权为了快速招兵买马才搞出来的——江东刚打下来时,缺兵少将,干脆允许严白虎、祖郎这些山贼头子投降后保留自己的武装,再给他们安排诸如“威寇中郎将”之类的官职,相当于让私人武装洗白成正规军。最典型的是朱桓家族,在朱桓死后,他的儿子朱异直接继承了其父亲的军队去打仗,士兵们就像家族企业的员工,跟着朱家混饭吃。但这种操作为后来埋下了大雷:陆抗带着老爸陆逊留下的五千名士兵守卫乐乡时,还要自己偷偷招兵来补缺。等到孙权晚年想收回兵权,发现根本收不动——西陵督步阐叛乱时,一嗓子就能喊来几万人,因为这些士兵早就成了步家的“家族私兵”。更荒诞的是,士兵身份可以随意切换:鄱阳的尤突今天接受曹操的官印就是叛军,明天投降孙权又变回良民,老百姓为了活命不得不也跟着玩这种“站队游戏”,因而老百姓也怨声载道。最终这套制度把东吴军队变成无数个“家族连锁店”,当司马氏的晋国打过来时,孙吴政权的各大家族各怀鬼胎,后面自然一冲就垮,孙吴自此彻底覆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