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吧 关注:222,813贴子:6,614,688

回复:我发水浒传同人小说,你们来打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水浒猎人
内容介绍:《水浒猎人》为当代作家时晨所著,讲述宋江(及其附从者)的仇人与梁山的叛离者联合对抗梁山并最终攻破梁山的故事。 此书一开始便把北宋末年描写成一个充满内忧外患的时代,其中在内部作乱的集团便有「四寇五匪」,「四寇」是指水泊梁山(以宋江为首)、光之国(以方腊为首)、万兽城(以田虎为首)、正义军(以王庆为首),「五匪」则是指不庭山(以高胜为首)、敢炽军(以张仙为首)、夜行者(以孙列为首)、破戒僧(以崔道成为首)、海盗集团(以鱼弄潮为首)。 在这九派势力中,梁山是最强大且有严密组织的军事集团,它以各种卑劣手段不断招揽人才,迫使其他山寨、江湖派别归附或与其结盟,并曾先后击败高俅、童贯统率的征讨军。正当梁山势力如日中天之际,一些曾受害于梁山的人物,如栾廷玉、扈三娘、唐霄、玄武等(这些人应就是此书标题所称的「水浒猎人」),也逐渐集结力量,向梁山复仇。 另一方面,梁山内部因招安问题以及对宋江的信任而出现分裂,其中林冲更查出宋江勾结朝廷,通知鲁智深带领二龙山旧部叛离梁山。 由于吴用得悉晁盖未死,而是化名庆德藏身于少林寺,因而以扩张势力为名,与盟友组军攻打少林寺,实质是想藉此役铲除晁盖,以消除对宋江权位的威胁。 吴用此一阴谋使「水浒猎人」与「梁山叛军」这两股力量走在一起,联合协助少林寺击退梁山军。 经少林寺一役后,梁山势力严重受挫,联盟瓦解,而梁山内部的原桃花山、少华山派系也相继叛离。 少林寺一役对梁山的另一严重伤害是梁山军在撤离时把张闲(此人是龙虎宗世代相传可镇锁天罡地煞的天命之子)误认作燕青并带回梁山(真正的燕青被囚禁于少林寺),而张闲凭借其超强记忆力,绘制了揭示梁山地形的《水浒图》,为梁山日后被攻破种下了祸根。吴用等对反梁山势力进行反扑,派卢俊义领军荡平叛离梁山的三山(即二龙山、桃花山、少华山)。 此外,燕青从少林寺逃回梁山也令张闲身份败露而陷入险境。 但幸好仙音阁(以李师师为首)联络梁山的元老派、芒砀山派和阮氏水师救出张闲并叛离梁山,张闲在出逃时更夺取三卷「天书」,后经少林僧人解读,知悉宋江原来是朝廷指使混入梁山以夺取领导权并实行招安路线的奸细。 三山残余势力以及反对梁山的各派力量后来组成凤凰山联盟,并推栾廷玉为盟主,决定征讨梁山。 凤凰山联盟在细密部署下终于攻破梁山,宋江等出逃,后来在海州接受招安,但最终被朝廷毒死。 鲁智深等重返梁山,停止打家劫舍行径; 而一众「水浒猎人」则在南下协助擒捉方腊后各自发展,全书以唐霄重建的兵诛城后来成为抵抗蒙古侵略的基地达三十年之久,名垂青史而告终。


IP属地:湖南16楼2025-04-06 16:29
收起回复
    南洞北泊
    内容介绍:《南洞北泊》为当代作家周理光所著,讲述方腊在帮源洞起义反宋,而宋江却率领梁山泊全伙受招安,并参与征方腊,以至方腊最终兵败被擒杀的故事。 由于此书讲述南方帮源洞和北方梁山泊的故事,故有「南洞北泊」之称。 此书首先讲述王、罗两姓在婺州文武寨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数百年后,有部分后人出外闯荡江湖,其后结识方腊。 此后故事的主线便转向方腊,讲述方腊啸聚帮源洞,收纳各方豪杰,先后攻破开化县和游家镇,并拒绝朝廷招安,成为宋朝地方隐患。 与此同时,方腊亦派出手下联结北方豪杰,其中王天诚在大名府结识燕青,从而引出一段与《水浒传》中卢俊义、燕青上梁山、梁山攻打曾头市和宋江成为梁山寨主相似的故事。其后方腊正式发动起义,迅速攻破多个州县,并击败高俅的征讨军。 方腊在攻取杭州后,自号「圣公」,建元永乐,致力开创新天新地,并实施各种德政(包括轻徭薄赋,赈济贫民,清除地方恶霸等),得到人民拥护。 另一边厢,自从宋江继为梁山寨主后,积极联络朝廷,以求招安。 方腊虽两度派出使节到梁山提议结盟和力劝宋江勿受招安,但均被拒绝,更因此而损失重要谋士赵守成; 而宋江则用尽各种手段,最终说服梁山全伙(林冲除外)接受招安。 梁山军受招安后,即被召至汴京听候调遣,其后更奉派随童贯南下征讨方腊。此书接着讲述圣公军与梁山军(以及其他官军)的惨烈战争,在梁山军的猛烈攻击下,圣公军节节败退,先前取得的州县逐一失守,而方腊等三十二人最终在青溪洞被擒,并被押赴汴京。 梁山军虽在征方腊战争中立下战功(方腊本人更是被武松生擒),但也付出极沉重的代价,不仅死伤大部分头领,还因目睹官军的屠城暴行而感到心寒,因而在战争结束后心灰意冷,多名幸存头领离军归隐。 反之,方腊在面见赵佶(宋徽宗)时表现得不亢不卑,虽然最终被处决,但也换来朝廷赦免圣公军余众的正面结果,而赵佶最终也采纳方腊不要信任宋江的谏言,以毒酒毒死宋江。


    IP属地:湖南17楼2025-04-06 16:34
    收起回复
      南水浒
      内容介绍:《南水浒》为当代作家江涛所著,讲述方腊领导明教在江南起义反宋,被童贯镇压以及后来设计向童贯报复的故事,故事中包含梁山军随军征讨方腊的内容,因而与《水浒传》扯上关系。 小说首先讲述明教在江南崛起,为对抗宋廷,曾尝试与梁山结盟,但被宋江拒绝。 自方腊继任总教主后,更积极准备起义。 一方面,方腊派人到各地招揽豪杰、菁英加入明教,壮大明教力量,这些豪杰、菁英包括浙西南众山寨盟主洪载、浙东南富户吕师囊以及太湖乌龙船会首领缪威,以至太学生吕将等。 另一方面,明教设立专门训练细作的「五间所」,并派出训练有素的女细作到各地刺探情报,其中最重要者为混入童贯府的黄婉丽、徐婉琴和混入皇宫的叶静、汪小怜。 此四人取得的一项重大情报是宋廷计划联金灭辽,因而将抽调大量军力,以用于北方战场。 此一消息使方腊相信宋廷将无力镇压江南,因而把握时机,在帮源发动起义,自号圣公,并建立圣国。圣公军起义后势如破竹,迅即攻陷睦州、歙州、杭州等大郡,引起朝廷震惊。 赵佶(宋徽宗)与童贯密议,决定罢联金灭辽之议,并调集边军征剿方腊。 叶静虽将此消息密告帮源总坛,但送信人武靖在蔡州被官军羁留,延误了通风报信的时间,而圣公军亦低估了宋廷火速调兵的能力,结果在秀州与宋军处于拉锯状态,并在杭州陷入宋军包围。 其时,梁山军已投降宋廷,并随张叔夜征讨方腊,但远非圣公军对手,在两军的比武中接连败北,更有多名梁山头领在与圣公军对战时阵亡,导致人心涣散,大多数头领离开梁山军,只有宋江等数人仍效忠宋廷(其后也为宋廷毒杀)。 其后,圣公军放弃杭州,撤回帮源,并设下陷阱,诱宋军深入,令宋军伤亡惨重。 为对付起义军,童贯定下毒计,纵容军队屠戮人民,于是在帮源一带发生惨无人道的大屠杀。 同时,童贯亦诱使洪载投诚,背叛圣国,令帮源失去重要支持。 面对此一败局,方腊下令圣公军分数支突围,虽然有多名圣公军领袖为宋军所擒(包括假冒方腊的李丰、方腊妻邵玉婷等),而且其他各地的起义军(包括浙东南的吕师囊)均被逐一扑灭,但圣公军领导层的大部分(包括潜入童贯府和皇宫的女细作)得以逃出生天,并辗转迁徙至西域新总坛。迁至西域后,方腊引咎辞去总教主之位,由杜红红接任总教主。 在杜红红带领下,明教继续策动多起反宋起义,并趁赵佶退位之机,定计诛杀童贯、朱勔,为圣公军死难者报仇(此外,明教部分领袖在迁入西域前已向叛徒洪载和一些附从宋廷、参与镇压起义的地方土豪复仇)。 全书以明教中多对有情人最终在西域得以共谐连理而结束,此外,书末亦提到金国崛起,并入侵宋国,明教领导层不忿金国残杀百姓,预示明教的下一个任务将为参加抗金斗争。


      IP属地:湖南18楼2025-04-06 16:37
      收起回复
        血仍未冷
        内容介绍:《血仍未冷》全名是《水浒‧一千零一回之血仍未冷》,为当代作家李国华所著,是对《水浒全传》后半部故事的改编,包含梁山泊从发展状大到受朝廷招安并其后征五寇(指辽国、淮西王庆、山东云天彪、江南方腊和山西田虎)的故事。 小说首先讲述梁山泊在晁盖领导下逐渐发展状大,曾先后攻破祝家庄、泰宁府、泰安府、登州,并先后击败童贯和高俅的征剿。 此外,梁山泊亦实行经济自给之策,不仅停止劫掠行径,更在陇右发生大地震后派员前往赈灾,成为仁义之师。 此时,宋廷内有方腊在江南谋反,外有辽国对河北虎视眈眈。 梁山泊的行径使赵佶(宋徽宗)深信可以借梁山之力来协助其平定内忧外患,因而采取「以战迫和」的策略,派种师道征讨梁山,并同时亲临梁山,劝晁盖与朝廷化干戈为玉帛。 晁盖一方面为救被俘的头领,另一方面亦出于拯救黎民的使命感,无奈接受招安(虽然全书没有使用招安》一词,但其实质是招安无疑)。梁山接受招安后便即进行第一次征辽,把辽国打得落花流水,但宋国忽然变生肘腋:方腊联结云天彪、王庆在各地起兵造反,叛军甚至占据梁山泊,围困汴京。 梁山军挥军南下,先后平定王庆和云天彪的叛军,重夺梁山泊,并进而征讨方腊。 在付出颇为惨重的代价后,终于讨平方腊。 此后梁山军返回梁山继续快活度日,但未几田虎作乱,并联合辽国侵扰河北、山西一带。 晁盖虽不愿再为宋廷卖命而两度抗旨,但在赵佶再度亲自劝说下还是无奈再度出兵,进行第二次征辽和征讨田虎。 此次出兵令梁山军遭受更大的伤亡,也显示了朝廷包藏祸心,企图借外力削弱梁山军实力,以最终消灭对朝廷的威胁。小说的结尾处讲述梁山军在平定田虎后,新即位的赵桓(宋钦宗)下令拆毁梁山山寨,并把晁盖等软禁,显示宋廷忘恩负义。 但也讲述了一些梁山头领善有善报的结局,包括晁盖最终被柴进救出,隐居天王庙; 本来患了风瘫的林冲被治愈; 本被迷魂的董平、扈三娘终被救醒; 梁山一些有情人终成眷属(包括林冲和龙玲公主,花荣和宝龙公主)等。


        IP属地:湖南19楼2025-04-06 16:39
        收起回复
          戏续水浒新传
          内容介绍:《戏续水浒新传》为近代作家嘉鱼(本名钟吉宇)所著,作为张恨水《水浒新传》第四十五回以后的续书,讲述梁山人物的抗金故事。 《水浒新传》最初由张恨水于1940至1941年间连载于上海租界(即上海未被日本占领的地区,当时称为「上海孤岛」)内的报章《新闻报》,以激励国民的抗战士气。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上海租界亦沦陷,当时身处重庆大后方的张恨水无法再以邮递方式投稿,小说连载至第四十五回便被迫中断。 由于此小说深受市民大众欢迎,当时上海的《吉报》遂邀请嘉鱼以「张恨水著,嘉鱼戏续」的名义由第四十六回起续作此小说,直至第六十回止。 及后张恨水鉴于《吉报》是沦陷区内的报章,恐该续作会违反其创作初衷,因而于1942年在大后方自行续完《水浒新传》至第六十八回。 因此,《水浒新传》第四十五回以后的故事便产生「张恨水续作」和「嘉鱼续作」这对「同胞兄弟」。 其后「张恨水续作」连同前四十五回以单行本形式出版,这就是现在所见的《水浒新传》。 「嘉鱼续作」则逐渐被遗忘,直至1990年代被收入大陆出版的《水浒系列小说集成》,并命名为《戏续水浒新传》,才重为世人认识。《戏续水浒新传》上接《水浒新传》第四十五回「贼知县试行苦肉计 杨都监细察夕阳城」的内容,首先讲述卢俊义等收复馆陶县、大名府等地。 但朝廷不辨忠奸,竟让临敌弃城出逃的赵野复任大名府知府。 卢俊义愤然离开大名府,到怀州投奔李纲,受命到辽州与刘靼会师,协同救援被金军围攻的太原。 但官军各将帅不和,结果卢俊义等在驰援太原途中与金军苦战,死伤颇众,林冲、卢俊义等相继阵亡。 其后太原失陷,以公孙胜、武松为首的一批头领在山西南部与金军激战,企图收复太原。 但随着金军大举南侵,再度围攻汴京,他们逐渐南移至河南北部,准备勤王。 与此同时,留守邓州的大部分头领亦随张叔夜起兵勤王,直抵汴京城外。 为沟通勤王军与汴京城,穆弘等二十五人两度穿越金营,传递消息,造成严重伤亡。 其后勤王军虽然肃清汴京南薰门外通道,但无奈宋廷软弱无能,最终导致靖康之难,张叔夜也绝食至死。面对如此败局,梁山头领仍不放弃。 吴用等36人入金营诈降欲救二帝,虽被金军识破,36人全部战死,但在阴差阳错下却救出康王赵构。 适值宗泽、武松带兵勤王,宗泽、武松、宋江等遂护送赵构南逃,宋江虽然战死,但赵构最终成功南下建立南宋朝廷。 此后武松返回太行山,策划在邯郸附近劫救二帝,但功败垂成。 最后只剩下武松一个头领在太行山纠集豪杰,继续抗金,全书以悲凉的气氛结束。


          IP属地:湖南20楼2025-04-06 16:41
          收起回复
            新水浒(陆士谔)
            内容介绍:《新水浒》为清末民初作家陆士谔(本名陆守先)所著,作为七十回本《水浒传》的续书,是一部穿越宋、清两代的「新」派小说。 小说首先讲述梁山大聚义后,林冲等奉命往汴京探听朝廷消息。 林冲等在汴京除了手刃仇人高衙内和高俅外,还发现朝廷改行新法。 这个新法并非宋代王安石倡议的那种新法,而是清末立宪运动时期提出的那种新政,包括兴办实业、开设银行、改革制度,以至预备立宪等。 不过,林冲等发现很多人只是借行新法之名,乘机捞取各种金钱利益。 林冲等返回梁山报告后,吴用遂提出梁山也要实行变法,倡议把梁山泊改组为梁山会(又称梁山党),并举行首次选举,选出宋江、卢俊义为正、副会长。 吴用倡议梁山会除了留几个守山寨外,其余头领都要下山,各创事业,把赚得金钱的某个百分比上供梁山作为会费,并在举行大会时报告成绩,以定各人在会中的等次。此后梁山各头领相继下山,闯入新世界。 按照其动向,大致可把这些头领分为三类。 第一类头领虽然放弃了打家劫舍的手段,但却秉持吴用提出的「文明面目,强盗心肠」宗旨,改做各种偏门或犯法勾当,例如陶宗旺开办私娼寮; 扈三娘开办女总会供人聚赌; 宋江在营办赈灾事业时私吞捐款; 很多复任军官的头领则利用官职克扣钱饷,或甚至私卖公产等。 第二类头领从事各种正当职业,例如林冲任陆军学堂监督; 武松开设武学会; 李俊等人合资营办矿务; 卢俊义营办铁路; 孟康则任船政大臣,督造战船等。 不过,为了赚钱营生,这些头领也不得不改变以往的习性,迎合新社会的运作模式(例如金钱挂帅的商业模式)。 第三类头领则没有改掉以往的习性,或者不适应新社会,结果亏了本钱或大出洋相,例如李逵便输了很多金钱,去吃番菜时又闹出笑话; 孙新和顾大嫂不懂经营,只守着本钱,结果一事无成; 公孙胜等五人则合资买彩票并中头彩,但在领彩金时五个人如同「大乡里出城」,笑料百出。「梁山会」大会会期将近,各头领回山报告,由裴宣按各人的金钱实效定等次,结果扈三娘、卢俊义和孟康获最优等成绩,孙新、顾大嫂和李逵获劣等成绩。 总括而言,凡是拥有现代世界所需技能的头领(例如造船家孟康、裁缝侯健、火药专家凌振、铁匠汤隆、医生安道全等),都获得较优成绩; 而某些头领的技术因不合时宜(例如魔法师樊瑞、一味靠勇的李达),则获得较差成绩,这反映了作者所处时代的特点。


            IP属地:湖南21楼2025-04-06 16:45
            收起回复
              梁山小将
              内容介绍:《梁山小将》为当代说书人刘宝成、陈显荣所著,讲述一班梁山旧人和后代在宋启带领下在梁山重新聚义的故事,可看成对《水浒后传》部分故事的改编,也可看成刘宝成、陈显荣所著另一小说《梁山轶事》的续书。 此书首先借《水浒传》中宋江在江州遇宋玉莲的一段小插曲作为引子,讲述宋江收宋玉莲的弟弟宋启为义子,并将其送上青真观学武。 宋启学武的十年间,正是《水浒传》和《梁山轶事》中若干重要情节发生的时间,包括宋江上梁山及其后成为寨主,梁山参与神州擂并与多名江湖侠客建立合作关系,梁山受招安及其后征四寇,宋江等最终为奸臣所害等。 此后有部分梁山旧人或后代重上山寨啸聚,包括桃花山(以谢国威为首,谢国威是卢俊义的师弟)、二龙山(以晁再刚为首)、清风山(以燕鸾凤为首)、登云山(以孙立为首)、饮马川(以裴宣为首)等。宋启下山后,发现义父宋江已遇害,决意报仇。 宋启结识一伙梁山后代后,齐到汴京行刺蔡京,大部分人失手被擒,被分别囚于蔡府藏宝楼和开封府南牢,仅张环一人逃出。 张环到各地请援兵,其间结识更多梁山旧人(如燕青)和后代(如时长玉)。 时长玉、燕青等两度闯蔡府企图救出宋启,因敌不过蔡府内众多高手而均告失败,但却引出一伙梁山旧人(如萧让、安道全等)重新走上反抗官府之路。 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桃花山头领周天亮、安腾蛟(此二人是「江南十侠」的孙辈)决计请「江南十侠」出山相助,结果「江南十侠」和少林高僧宝空夜探藏宝楼和南牢,救出宋启等。 此外,梁山小将还在黄龙寺惩戒高晟(即高衙内),并在惠济桥打退官军。 上述各宗事件引起朝廷对梁山小将的注意,以及朝廷对梁山旧人的迫害。其后,宋启等到郓城县投奔宋清,恰值宋清被官府陷害下狱。 宋启等遂上梁山重举义旗,宋启被推为寨主,并设法营救宋清。 同时,梁山小将亦探知蔡京勾结金国,预示梁山事业将从反宋逐渐转移至杭金。 此后,梁山收纳了清风山、二龙山、饮马川部分人马,声势大振,并在女侠史继贞、田芸珠(此二人是燕青的旧爱)帮助下,最终救出宋清。 故事以众英雄在梁山大聚义,多对梁山后代结成鸳侣(燕青则与史继贞、田芸珠成亲),后来梁山更成为抗金基地而告终。


              IP属地:湖南22楼2025-04-06 16:47
              收起回复
                梁山小将传
                内容介绍:《梁山小将传》为当代说书人赵博(本名赵纯仁)所著,讲述阮小七率领一班梁山后人在梁山重新聚义的故事,可看成对《水浒后传》部分故事的改编。 此外,此书也掺入了京剧《庆顶珠》(俗称《打渔杀家》)的部分情节(例如阮小七重新起义)和人物(例如花逢春和萧桂英,在此书中分别名为花茂(逢春)和阮桂英),因此也可看成对《庆顶珠》故事的改编。《梁山小将传》首先讲述保正王为善趁金国侵宋,天下大乱之机,在王家集、石碣村强抢渔获,并勒收议和金。 阮小七、阮桂英父女领导贫民反抗,重上梁山聚义,由阮小七担任寨主,并先后收纳梁山后人花茂和白玉贞成为头领。 为解决山寨的钱粮问题,花茂和阮桂英先后混入保正府,最终盗得议和金,并收纳新头领王刚,但也让保正府的奸细得以混入山寨。 经过一番惊险斗争后,阮小七终破获叛党和奸细的阴谋,成功击退官军的进攻,并收纳得梁山后人宋安平和时安成为头领。其时适值康王赵构被金军追捕,逃至梁山,为梁山人马所擒。 阮小七本欲处死赵构,后因安道全为报当年得赵构救护之恩,上山为赵构求情,才放过赵构。 但赵构恩将仇报,假意约梁山联合偷袭由完颜兀榄统率的金军,以图借金军之力消灭梁山。 阮小七误信赵构奸计和完颜兀朮装死之计,令梁山军陷入完颜兀榄的埋伏,大将王刚战死,山寨也被金军偷袭。 危急之际幸得混入金军的梁山后人呼延钰和徐晟统率横冲营反正,击退金军,助阮小七突围; 而阮桂英也临危不乱,率领梁山守军及眷属撤退,得以保存梁山实力。 全书以阮小七引咎辞去寨主职位,将指挥权让予花茂,并由花茂率领梁山军转移他方而结束。


                IP属地:湖南23楼2025-04-06 16:53
                收起回复
                  怎么没有金瓶梅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24楼2025-04-06 17:06
                  收起回复
                    梁山后代小八义
                    内容介绍:《梁山后代小八义》为当代说书人刘林仙、黄国祥所著,讲述一班梁山后人和忠良之后(其中八人结拜为「小八义」)成功推翻以蔡京为首的贪腐集团,最后得到皇帝封赏的故事,可视为《水浒传》和《英雄大八义》的续书。 据说「小八义」故事出现于清代,是最受欢迎的说书题材之一,但一直没有成书。 由1980年代起,一些说书人开始把「小八义」故事整理并编印成书,先后出版《梁山后代小八义》、《小八义》(白树荣、黄佩艳著)、《三盗透龙剑》(仙谷子著)和《鼓词小八义》(著者佚名,正式书名是《小八义》,但为与白树荣、黄佩艳所著的《小八义》区别开来,故俗称《鼓词小八义》)。 在上述四部著作中,《梁山后代小八义》与《鼓词小八义》的故事情节大同小异,大致保留了「小八义」故事的原貌,但《鼓词小八义》含有大量韵文(即「鼓词」),与一般小说的体裁大相径庭。 《小八义》则修改了「小八义」的原有故事,加插了一些新故事,并在书末留下尾巴,说明此书尚有续书《续小八义》(后来还有《再续小八义》,据说还会出版《三续小八义》),这么一来便使《小八义》成为一本未完待续的小说。 最后,《三盗透龙剑》则似乎混杂了「小八义」的原有故事和《小八义》的新故事。 基于上述因素,本网站仅收录《梁山后代小八义》,以作为「小八义」故事的代表。《梁山后代小八义》首先讲述朝廷官员周义因同情并暗助梁山人物而得罪蔡京,被满门抄斩,只有儿子周顺和妻子逃出。 周顺在济宁州邂逅未婚妻梁秀英,并结识唐奇、阮英、徐文标等七位少年英雄,八人结拜为「小八义」。 后徐文标被诬告下狱,「小八义」劫狱,大闹济宁州,引起官府追捕。 「小八义」先后藏身孔家寨、杏花山,均被官军捣破,大部分人逃至铁龙山落草,但周顺和梁秀英在战乱中与其他人失散。 梁秀英得义人李凤林相救,但在汴京又被蔡京儿子蔡猛强抢。 阮英夜闯蔡府,救出梁秀英,但却遇上劲敌铜头铁罗汉,后来又探知蔡京在德胜营招兵买马,准备谋朝篡位。为除灭铜头铁罗汉,阮英三盗透龙剑,但宝剑却辗转落入红毛国公主孟九环之手,而唐奇则被拘捕至德胜营。 阮英等从铁龙山发兵攻打德胜营,号称「八义军」,与铜头铁罗汉对敌。 其后,一些山寨慕名加入八义军,金贵入红毛国盗回透龙剑,对八义军的形势大大有利。 同时,周顺亦在汴京考中状元,奉派至德胜营督战,乘机与八义军联合,击杀铜头铁罗汉,并收编德胜营,令八义军声势大振。 此后八义军包围汴京,迫使赵佶(宋徽宗)逮捕蔡京。 最后赵佶与八义军和解,并封赏八义军众头领,全书以大团圆结局。


                    IP属地:湖南25楼2025-04-06 17:30
                    收起回复
                      金瓶梅


                      IP属地:湖南26楼2025-04-06 17:51
                      收起回复
                        马陵传
                        内容介绍:《马陵传》又名《荡寇志后传》,为当代作家临风所著,作为《荡寇志》第一百三十七回以后的续书,讲述梁山覆灭后以陈明远为首的一伙于马陵泊啸聚,反抗朝廷,向雷将/散仙复仇,以及其后参加抗金的故事。 此书最初在网络上发表,并在2014年正式出版。 其后作者自觉文笔不佳,而且故事情节过于简略,于是在2016年开始重写此书,以润饰文字,增补情节,并于2017年完成(暂时仅有网上版本)。 为区别此书的两个版本,作者把改写前后的版本分别称为「简本」和「繁本」,小说首先交代全书的神话结构:一百零八名正罡煞(指宋江等)在天庭与雷将(指张叔夜等)结怨,正罡煞被洪信放出后,众雷将亦私自下界投胎寻仇。 为遏制雷将,九天玄女遂放出108名副罡煞(指陈明远等)。 小说接着讲述梁山泊覆灭后,宋江等被押赴汴京行刑,路新宇单身劫法场失败。 路新宇在逃避官府追捕的过程中,结织了一班江湖好汉,同上马陵泊聚义,后共推陈明远为寨主。 此后马陵泊聚拢得紫金山(以王凯为首)、大桐山(以咸纬广为首)、沙麓山(以谢顺为首)、云门山(以房圳为首)、峡山(以张妮、赵梓晗、李明为首)、九界山(以王珠江、王楠为首)、洞庭山(以叶子伟为首)等处强人,逐渐发展壮大,先后攻破应天府、潍州、孙家庄、苏州、江陵府等地,并先后击败朱然、力鹏、李金宇、宋达等的征讨, 使马陵泊达至108名头领大聚义的盛局。马陵泊发展成第二个梁山泊后,便开始向梁山的仇人复仇,先后攻破长清县(杀贾忠、贾义)、猿臂寨(杀真大义等)、青州(诱杀徐和等),并击杀前来征讨的杨腾蛟。 其时张叔夜先后荡平田虎、王庆,随即奉命征讨马陵泊,马陵泊亦联合青石山(以宋达为首,由十一曜、二十八宿托生),与张叔夜展开决战。 经过连番恶斗后,雷将/散仙死亡殆尽,只剩下张叔夜、陈希真兵败逃回汴京,而马陵军亦乘胜进军汴京,胁迫宋廷交出张叔夜、陈希真,张、陈二人之死标志着雷将/散仙全灭,而马陵泊的复仇大业至此完成。此后宋国被金国入侵,马陵泊不仅击退完颜粘罕的征讨,更成为淮阳地区的抗金基地,其后更与岳飞联合抗金北伐。 在岳飞被宋廷召回后,马陵军继续独自北伐,与华北忠义军建立联系,大破完颜兀朮,并迫使金国求和。 但此后因闻得岳飞被捕下狱,马陵军火速撤军,而宋廷又已与金国议和,马陵军所收复的失土重新落入金国之手,唯一收获是各地忠义军纷纷投附马陵泊。 及至赵昚(宋孝宗)继位,为岳飞平反昭雪,马陵泊才接受朝廷招安,并继续助宋廷抗金。 后来陈明远最终辞官,带领余下头领到海外隐居。 全书以正副罡煞(包括梁山泊、马陵泊众头领)和众星嚁(包括青石山众头领)返回天庭受封赏,雷将/散仙受惩处而结束。


                        IP属地:湖南27楼2025-04-06 17:54
                        收起回复
                          水浒外传
                          内容介绍:《水浒外传》为当代说书人袁阔成(与其余几位作者合作)所作,由三部分组成,即《大闹大名府》(亦称「时迁大闹大名府》)(由袁阔成、张瑞霖、李程合著)、《巧破乾坤楼》(由袁阔成、王润生、李程合著)和《大闹神州擂》(亦称《燕青打擂》,由袁阔成、任顺、李程合著),是对《水浒传》中梁山大破大名府、三打祝家庄、燕青打擂等故事的改编。 上述三部分最初以三部独立小说的形式分别出版。 后来有人将《大闹大名府》和《大闹神州擂》(并连同芦栢祥、裴福存的《梁山复仇记》)合为一书出版,书名称为《水浒外传》; 另又有人将《巧破乾坤楼》的第三十八至四十三回单独抽出,改称《江湖怪杰之死》,并与袁阔成所作另一《水浒》故事《双头太岁与火凤凰》(讲述王庆发迹故事)合为一书出版,书名就叫作《双头太岁与火凤凰》。 上述三部分虽从未以《水浒外传》的名称合为一书出版,但由于这三部分故事情节前后相接,很多人都把这三部分视作一整体,合称为《水浒外传》(亦有称为《水浒三传》者)。
                          此书的第一部分《大闹大名府》讲述燕青因被误会与国宝紫金八宝夜光壶失窃有关,被开封府拘捕。 后来开封府释放燕青并在天外楼设宴赔罪,但却引出时迁等人大闹天外楼,惊动赵佶圣驾。 燕青等人成为朝廷钦犯,连累卢俊义在大名府被捕问斩。 时迁上梁山求救,吴用亲自下山,到大名府指挥劫法场,救出卢俊义等人。 同时时迁独自潜入梁世杰府第中的翠云楼,重夺夜光壶,并火烧翠云楼,引致大名府官军一片慌乱,促成梁山行动成功。
                          此书的第二部分《巧破乾坤楼》讲述梁世杰联合祝家庄对抗梁山。 祝家庄设有坚固的乾坤楼和各种陷阱,与李家庄、扈家庄结盟,并请来曾头市史文恭以及朝廷官军助阵,令梁山军损兵折将,连寨主晁盖也不幸阵亡。 梁山军经过艰苦的战斗,先后离间李家庄、扈家庄与祝家庄的关系,并先后请来欧阳异人和公冶昆仑帮助打破乾坤楼,最终攻破祝家庄,并擒杀史文恭。 在三打祝家庄的过程中,梁山军不仅除去了两大劲敌(祝家庄、曾头市)的力量,还招纳得饮马川、二龙山和其余众多头领加盟,实力大增。
                          此书的第三部分《大闹神州擂》讲述高俅指使鲍文在泰安州摆神州擂,邀请「四大寇」(指宋江、田虎、王庆、方腊)派员赴擂,并暗中设伏,企图令「四大寇」损兵折将。 燕青护送宋江到泰安州探听消息,在途中遇到各种险阻,并与丁玉环结下良缘。 但后来丁玉环行刺高俅失败,为鲍文所杀。 燕青几经波折,最终挫败高俅的毒计,并在神州擂上打死鲍文,为丁玉环报仇。 全书以四大寇击破官军,高俅奸计彻底失败而告终。


                          IP属地:湖南28楼2025-04-06 17:58
                          收起回复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29楼2025-04-06 18:29
                            回复
                              没有大八义?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30楼2025-04-06 19:2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