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小冰期出现于西周后期,持续时间大概从西周后期开始一直到春秋中期为止,两百多年间整个华夏大地普遍降温变冷,周孝王七年冬天大范围下冰雹,汉水和长江江面都结起了冰,此后冷空气经年累月南下肆虐,频繁引发不同程度的旱涝冰虫等灾害,使得周朝的农业和经济间歇性瘫痪,导致饥荒不断,人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者越来越多,由于天灾降低周王室和诸侯的财政收入,他们往往会加重各方面的税赋以作弥补,无疑加剧了民生凋敝、社会崩溃,厉王时周人弃耕、无家可归者已十分庞大,到了他后期,周朝的人口大幅下降,厉王为了补充国库,强行施行专利政策和禁谤令,遭到国人的讨伐逃到河东,共和时天灾依然不断,到周宣王即位之初,周朝甚至到了“周余黎民,靡有孑遗”人口所剩不多的地步,后虽经宣王励精图治一度中兴,但到他晚年和幽王时重新回到了残破败坏的局面。周夷王时,寒冷饥饿迫使北方的戎狄为了生存已经开始不断入侵周朝,虽然周军也打过不少胜仗和入侵过戎狄的地盘,但总体上周朝的北方边界是不断南退的,最为代表的是千亩之战和伐六济戎之战,都是在周朝腹地进行的,最后周朝的西北边镇申缯还利用戎狄的助力攻破京师灭亡了西周,春秋初期更为伯主的郑齐晋无一不与北方戎狄大战过,燕邢卫更是屡遭戎狄入侵几至灭国,中原的统治者们为了击退来犯,不得不大力收割民脂民膏、劳师动众,而周朝的官吏和地方贵族往往会从中吃回扣、以公谋私,朝中的公卿大夫亦唯利是图瞒上欺下,这两者的双管齐下,使周朝陷入了恶性循环,这确是小冰期的间接祸害了。西周后期是我国有详细记载的多灾多难的时代,小冰期的强势到来,我们的先民缺乏足够的相关认知和应对经验,加上生产力水平低下,为此他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当时统治阶级已历多代,安逸已久、耽于享乐使得他们丧失了忧患意识,大灾一到,他们依旧按部就班地管理这个王朝,遂至恶疾蔓延以致全身瘫痪。西周是分封制的政治体制,诸侯具有较为高度的自治权,这次漫长的天灾有助于他们的势力的滋长,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们会以各种形式获得中央的放权,不断吸收各地的流民,必要时能和朝廷分庭抗礼,周考王去世当年诸侯们联合起来拥立周夷王干预王室的君位废立,周夷王甚至在诸侯们的要求下烹杀了齐哀公,周宣王后期已经出现“诸侯多畔王命”的现象,而中央的公卿大夫为了稳固自己的家族不乏暗中与诸侯勾结的,比如郑桓公,有野心的贵族干起了圈地夺民的行当。在这种情况下,周朝的统治机构基本陷入停滞,加上对外用兵不断失利,天灾的破坏力日益剧增,周人开始还只抱怨天灾到最后直接痛骂周王和诅咒周朝灭亡,到了幽王时甚至到了吃人肉都无法填饱肚子、家畜都饿死的地步,“知我如此,不如无生”,这是周人绝望的一记嘶吼!
西周灭亡,平王东迁,冷空气依然肆虐着中原大地,戎狄依然不断活动,本来属于周王室控制的伊洛流域在平王末年为伊洛之戎入据,济水沿岸为济水戎占据,西戎占据了原属于周朝的陇东高原和关中平原,戎狄与中原的虢、郑、晋、齐、燕、邢、卫、鲁、宋、秦等国发生的战争更是不可胜计…小冰期的直接影响自然体现在各种天灾上,据鲁国史料记载,春秋前期鲁国境内发生了11次严重的虫灾;12次旱涝灾害,其中有两次发源地在国外,分别是前683年秋的宋国大水和前674年的齐国旱灾;3次大饥荒;1次雹灾;1次雪灾;秦晋各一次大饥荒以及不知源地的一次境外蝗灾。古本竹书纪年记载前622年洛水一度断流。#西周##小冰期#


西周灭亡,平王东迁,冷空气依然肆虐着中原大地,戎狄依然不断活动,本来属于周王室控制的伊洛流域在平王末年为伊洛之戎入据,济水沿岸为济水戎占据,西戎占据了原属于周朝的陇东高原和关中平原,戎狄与中原的虢、郑、晋、齐、燕、邢、卫、鲁、宋、秦等国发生的战争更是不可胜计…小冰期的直接影响自然体现在各种天灾上,据鲁国史料记载,春秋前期鲁国境内发生了11次严重的虫灾;12次旱涝灾害,其中有两次发源地在国外,分别是前683年秋的宋国大水和前674年的齐国旱灾;3次大饥荒;1次雹灾;1次雪灾;秦晋各一次大饥荒以及不知源地的一次境外蝗灾。古本竹书纪年记载前622年洛水一度断流。#西周##小冰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