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吧 关注:556,853贴子:26,871,250
  • 11回复贴,共1

饭圈化时代舆论话语权的保温瓶模型——以乒乓球赛事为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摘要:饭圈化的圈子中,舆论话语权表现出“保温瓶”模型状态——外部空气代表包括饭圈人群在内的普罗大众,中空层是爱好者,内腔是专业权威人士。在这一模型中,表现出话语权中空化、外化以及“虎假狐威”化。由于外部空气的饭圈无法真正转变成爱好者所在的中空层,因此这样的发展趋势对圈子产生不利影响,应当抵制。
在饭圈愈发“破圈”的现在,各个圈子的讨论或多或少的受到其影响。那么,在饭圈化影响下的圈子内,话语权的分配究竟是什么样的?本文提出一个“保温瓶”模型,并辅以笔者比较熟悉的乒乓球赛事圈来加以阐释。
在解释模型之前,我们要先考虑圈子内讨论的话语对象是谁。在饭圈化破圈以前,除非大众圈子,例如整个奥运会的讨论、娱乐圈的讨论,才会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而饭圈化的一大突出特点就是以其统一且大量的控评,将某一圈内讨论的影响无限放大,例如今天不论大赛小赛,都频繁登上微博热搜的乒乓球赛事,这在之前并没有那么夸张。因此,受到饭圈化破圈影响的圈子,话语对象已经不是圈内网友,而是整个大众群体。本文所论的话语权问题,就是在这一基础上产生的。
接下来,我将对“保温瓶”模型进行拆解和解释,并论述模型的合理性及特点。
保温瓶实际分为三层,内部盛水的腔体,隔绝热量的中空层,和外部空气。这三个组成部分,分别对应三类人群:内部腔体对应圈内核心人士,在乒乓球赛事圈中指代那些顶层专业人士,如一线顶尖运动员,退役的顶尖运动员,现任或前任国家队教练等等;中空层对应圈内爱好者和一些不达顶尖的人士,如大部分乒吧吧友,一些没能达到顶尖的运动员和教练等等;外部空气对应那些并不参与相关活动的人,不论其是否参与讨论,例如现在的乒乓饭圈、不看比赛的普通人等等。三者之中,外部空气掌握圈子话语权。他们拼接自己的丰富经验,通过控评、刷评、冲热搜等方式,把某一话题以他们想呈现出的模样,抬升到大众一览无遗的程度。这是大方向上的话语权。当他们参与讨论时,尽管专业性几乎没有,也可以以量取胜,掌握大众的印象。但这并不足够,想要巩固自己的话语权,需要依赖权威的发言。权威的来源即为内部腔体的顶尖一线专业人士。内部腔体占据话语权的权威性,这使得他们在舆论战中不会被完全排挤在外,但会成为外部空气利用的工具。外部空气利用专业人士所说的,或真或假的消息和评论,有拣选地以其洗脑的方式告诉普罗大众,打到巩固其话语权的目的。
在“空气打架”的过程中,最没有话语地位的是“中空层”爱好者们。从构造来说,中空层是保温瓶的核心,,缺失中空层无法构成一个保温杯,但它的话语地位却最为尴尬一方面,外部空气控制了大众能看到的内容,自身权威性也比不过内部腔体,因而它的舆论地位如同保温瓶的中空层一般,受到内外两层气压的挤压却不起眼。今天的乒乓球赛事讨论,中空层是激烈性和专业性结合最好的,外部空气空有激烈,内部腔体专业性强但热度不足。然而,从话语权归属上看,中空层却是话语权最低的一档,从而出现了如其名称一般的话语权中空化,即对于大众来说,基本看不到圈内爱好者的发言,只能看见饭圈借助专业人士权威的发言,或仅仅是饭圈的撕逼大战。
在话语权中空化发生的过程中,圈子话语权出现了外化倾向,即不论是讨论的核心内容,还是讨论的群体,都不再是该圈子本来该有的讨论内容,比如现在乒乓球对球员的主要讨论不再集中在球员的核心技术,竞技状态,经济水平等等方面,而是针对某一球员的弱项进行无止尽的攻击,并希望通过这样的攻击形成的舆论压力去争夺所谓的“咖位”,比如女单一二号,男单一二号等等,还出现了完全脱离赛事,只讲场外的cp粉,这便是话语权外化的表现。同样的,受到饭圈化影响的专业人士,其话语权其实有外部空气所把握,声音的发出依赖饭圈的转述,这里把它称作话语权的“虎假狐威”化,因为他们的专业性远高于饭圈人群,但其发声途径却依赖于饭圈。
综合来看,受饭圈化影响的的各个圈子,都或多或少地形成了这一保温杯模型,只是三层的界定界定在哪里的问题。在这一模型下,中空层由于舆论上受到挤压,在没有其他因素干扰的情况下声音会越来越小,而外部空气中的饭圈因素会因为饭圈行为的低现实成本而越来越强,内腔的专业人士的地位不会受到很大影响,但是其话语会被外部饭圈利用和拣选。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下,圈子会受到比想象中更大的不利影响。如上文所言,饭圈化趋势是基于低现实成本的,这里的低现实成本不是指观赛的金钱和时间,而是指从外部空气转化为中空层的努力——饭圈化并不会推动核心爱好者的增加,也不能推动与这一项目相关产业的发展,它能做的只有把对其有利的话语在外部空气里扩散、扩散再扩散。因此,在不同本不该有饭圈的圈子里抵制饭圈化是一个必要措施,因为这样才能保证中空层展现出它应该有的作用,才能把圈子还给爱好者,才能推动产业的健康发展,而不是去争一个凭人气堆出来的第一。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5-15 11:21回复
    球球系统别删我球球了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5-15 11:22
    回复
      删了想申请就告诉我系统错误搞得我还得重发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05-15 11:22
      回复
        写论文?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05-15 11:25
        收起回复
          我写了摘要的,我晓得很长所以补了个摘要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05-15 11:33
          回复
            太长了,反正在这个吧里只需要把自己打扮成打球老哥,或者把你不同意的观点打成饭圈,就行了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05-15 11:46
            收起回复
              再提炼提炼,加上小标题,框架突出一下,能写论文了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4-05-15 11:54
              回复
                楼主是舆论学或者传播学方面的研究者吗?正好最近在学习这方面的课程。
                (1)认知是接受的前提。认知是一个信息加工整合的过程。人们通过认知了解舆论客体。(2)情感作为对舆论客体的心理反应,其喜怒哀乐影响对客体的接受程度。愤怒、兴奋、激昂等情绪能增强对舆论客体的接受。郁闷、痛苦、悲伤等情感,使得人们心理活动消沉,抑制人们对舆论客体的接受。(3)态度作为一种“心理反应倾向”,如赞扬与反对,接受与拒绝,对接受起着指示性的作用,但不是接受发生的最根本驱动力。(4)接受发生的最根本的驱动力是动机。比如说,人们受腐败现象的刺激,发表不满的舆论,是出于为政清廉的愿望。舆论主体在其心理结构的基础上,接受舆论客体的刺激,并产生意见。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24-05-15 12:20
                回复
                  好家伙,学术乒乓!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4-05-15 12:24
                  回复
                    润色一下,投个一区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4-05-17 07:1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