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吧 关注:114,398贴子:1,804,577
  • 5回复贴,共1

【转】戈宝栋戏曲文集:平衡与均衡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王如昆编
平衡与均衡
来自外国的秤,谓之天平。其支点在中间,被秤之物在一边,另一边放上砝码,两头重量相等,则横秆呈水平状。如果两头轻重不等,那横秆必定倾斜。横秆必须成水平状态那才公平。从砝码上读出数量,得到被秤之物的恰切重量,这叫做平衡。我们看到外国教堂里的神像,上帝也好、耶穌也好、圣母玛利亚也好。都安置在厅堂的中央,旁边都是对称的。他们的面部都是严肃的,没有表情,因为没有情感就不会产生偏爱,就不会产生天平上横秆的倾斜。然而我国的佛像虽然坐在正中央,不偏不倚,却充满慈爱情感,都是眼观鼻、鼻观心,眼睛和善地下视朝拜的善男信女,一种普度众生的慈悲面容与下界的众生心灵沟通,虽然也是公平公正,但是以慈祥为先题。此外我国的秤,自古以来就不是天平方式,其支、重、力三点犹如秤秆,支点在中间,但是重点与力点则成反比,形成了活泼的均衡关系。


IP属地:河北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楼2024-05-14 04:31回复
    这种衡器在我国秦朝以前就广泛使用,秦始皇统一了全国,规定了统一的度量衡制度,由国家统一制作秤砣,称为“权”。当时非常严格,谁私自制作秤砣,便要判死罪,“权”之含义便由此出。这种权衡取得的统一关系也广泛地被使用在艺术领域。绘画、戏剧与舞蹈中都有采用,例如“攒三聚五”的法则。即画中有“三物像”,其中两相近,一相远,这三枚物像的构图则美;如果五个物像,则三个一组,两个一组则远。这样组合成的画面就美,这就达到画面均衡的艺术效果。这种欣赏习惯一直衍生到生活中,如服飾与佩戴,具有生动、活泼的效果,也有对称的装束,那就取得端正庄重的效果。也就是说无论是艺术上或生活中,我们是平衡与均衡共同使用的。这种传统也传到日本与朝鲜。18世纪,法国印象派画家莫奈,从日本带去了“浮世绘”作品,发现其中的装束有不对称的现象,感到非常新奇。就将这种“不对称”大加推广,在西方开辟了新的艺术追求。然而在我国京剧舞台上表演已经普遍使用,不足为奇!例如京剧“打鼓骂曹”中曹操座位安排在上场门,文武百官座位居中,而主角祢衡却远离他们,安排在下场门台口,这就是均衡式的构图,非常生动。又如:“迴荆州”中刘备、赵云与孙尚香三人跑“三插花”(也叫“编辫子”)是活动的均衡关系,达到舞台美的效果。昆剧前辈郑传鉴老师有一经典论述,二人在场的表演要用“推车”的表演,互相关系如同推车。过去的车是独轮车,在拐弯或货物重量有偏时,车子要倾斜。这样可以调节舞台空间。实际上也是求得舞台上的均衡空间的效果。二人表演有时装束相当,如“三岔口”,有时候二人装束不相称,如“杀四门”,秦怀玉是白箭衣,而对手却是扎大靠的猛将,这四档的对打的空间关系时刻要注意二人的空间均衡关系。这就是郑传鉴老师所说的运用“推车”关系了。


    IP属地:河北2楼2024-05-14 04:33
    回复


      IP属地:天津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4-05-14 06:28
      回复
        DD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05-14 17:21
        回复
          ➕3


          IP属地:河南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24-05-28 14:49
          回复
            不错哦


            IP属地:浙江6楼2024-05-31 08:3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