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吧 关注:174,611贴子:4,229,632
  • 17回复贴,共1

张三丰传——许禹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张三丰传
(录北平太极拳研究社许(禹生)先生序)
张三丰名通,字君实,辽阳人,元季儒者。善书画,工诗词,中统元年,曾举茂才异等,任中山博陵令。慕葛稚川之为人,遂绝意仕进,游宝鸡山中,有三山峰,挺秀苍润可喜,因号三丰子。世之传三丰先生者,不下十数,均未言其善拳术。洪武初,召之入朝,路阻武当,夜梦玄武大帝授以拳法,旦以破贼,故名其拳曰武当派,或曰内家拳。内家者,儒家之意,所以别于方外也。又因八门五步,为此拳中之要诀,故名十三式,言十三法也,后世误解以为姿势之势,则谬矣。传张松溪,张翠山。先是宋远桥,与俞莲舟、俞岱岩、张松溪、张翠山、殷利亨、莫谷声等七人为友,往来金陵之地,寻同往武当山,访夫子李先生不遇。适经玉虚宫,晤三丰先生,七人共拜之,耳提面命者,月余而归,自后不绝往拜。由是而观,七人均曾师事三丰,惟张松溪、张翠山,传者名十三式耳。
或曰:三丰系宋徽宗时人,值金人及寇,彼以一人杀金兵五百余,山陕人民慕其勇,从学者数十百人,因传技于陕西。元世祖时,有西安人王宗岳者,得其真传,名闻海内,著有《太极拳论》《太极拳解》《行功心解》《搭手歌》《总势歌》等。温州陈同曾多从之学,由是由山陕而传于浙东。又百余年,有海盐张松溪者,在派中最为著名,见《宁波府志》,后传其技于宁波叶继美近泉,近泉传王征南来咸,清顺治中人。征南为人勇而有义,在明季可称独步。黄宗羲最重征南,其事迹见《游侠佚闻录》。征南死时,曾为墓志铭。黄百家主一,为传内家拳法,有《六路长拳》《十段锦》等歌诀。征南之后,又百年,始有甘凤池,此皆为南派人士。
其北派所传者,由王宗岳传河南蒋发,蒋发传河南怀庆府陈家沟陈长兴,其人立身常中正不倚,形若木鸡,人因称之为牌位先生。子二人,曰耿信、曰纪信。时有杨露蝉先生福魁者,直隶广平永年县人,闻其名,因与同里李伯魁共往师焉。初至时,同学者除二人外,皆陈姓,颇异视之。二人因互相结纳,尽心研究,常彻夜不眠。牌位先生见杨之勤学,遂尽传其秘。杨归传其术遍乡里,俗称为软拳,或曰化拳,因其能避制强硬之力也。嗣杨游京师,客诸府邸,清亲贵王公贝勒多从受业焉。旋为旗官武术教师。有三子:长名锜,早亡;次名钰,字班侯;三名鑑,字健侯,亦曰镜湖,皆获盛名。
余从镜湖先生游有年,谂其家世,有子三人:长曰兆熊,字梦祥;仲名兆元,早亡;叔名兆清,字澄甫。班侯子一,名兆鹏,务农于乡里。当露蝉先生充旗营教师时,得其传者盖三人:万春、凌山、全佑是也。一劲刚,一善发人,一善柔化。或谓三人各得先生之一体,有筋骨皮之分,旋从先生命,均拜班侯先生之门,称弟子云。
有宋书铭者,自云宋远桥后,久客项城幕,精易理,善太极拳术,颇有发明,与余素善,日夕过从,获益匪鲜。本社教员纪子修、吴鉴泉、刘恩缓、刘采臣、姜殿臣等,多受业焉。
(选自黄元秀著《太极要义》,民国三十三年闻信书局版)


IP属地:广东1楼2024-05-13 11:43回复
    不就是写了个拳论吗,牛上天了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5-13 12:56
    收起回复
      兄弟,传奇只能说:
      太极无法传,何来谁传谁?
      既有先行者,就有后来人。
      法在人身中,混沌不觉醒,
      前人留痕迹,觉悟看各人。


      IP属地:安徽3楼2024-05-13 13:36
      回复
        自己的宠物自己养,自己的祖宗自己拜


        IP属地:河北4楼2024-05-13 14:17
        收起回复
          许禹生真牛人。
          那么早就把太极拳分为南北两派。
          北派王宗岳看来在民国时期就深得人心了。
          不过,太极拳的确是道艺。太极拳当少林拳练,那些身体不行的人根本练不出来。


          IP属地:北京5楼2024-05-13 17:10
          收起回复
            我是辽阳人天天打太极,今天读此文才知太极祖师张三丰是辽阳人。为之一振。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05-14 18:3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