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吧 关注:5,419贴子:35,553
  • 0回复贴,共1

王宅易手吴府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王宅易手吴府
在无棣县古城的南门里,有一座明清时代的院落,气势恢宏,别具一格,这就是远近闻名的吴家大院,大院里有些斑驳沧桑的墙体在向人们诉说着那曾经的辉煌和往事,散发着安静而内敛的文化气质。
>>>一个故居半部无棣史
根据《滨州文物通览》介绍,吴式芬故居旧称“尚书第”,俗称“吴宅”, 吴氏家族人丁兴旺,支脉繁多。而吴家大院的主人主要是吴式芬这一支,因此,吴家大院也被称为“吴式芬故居”,是一座沉淀了无棣人文历史的记忆之居。原建筑布局为一宅两院式,呈东西长方形,建筑面积约7000平方米。
吴家大院由南院、北院组成,南院,建于明正统六年(1441年),原为明户部尚书王佐府第,该院由吴氏购置,后经过历代扩建,现保存有南账房、仪仗厅、南客厅、宝砚堂、吴重憙舍房、吴氏太太舍房等等。
“南账房”原为王佐故宅,后为河东参议道赠刑部侍郎吴自肃购买,成为海丰吴氏南院的账房。“仪仗厅”是咸丰初年建筑,是吴式芬之孙、湖广道监察御史吴峋所建。“南客厅”为雍正年间建筑,乾隆年间改建,是吴氏家族以文会友的地方。
“宝砚堂”是乾隆年间建筑,因珍藏苏轼“雪堂宝砚”而得名。“吴重憙舍房”是道光建筑,北洋大臣、驻沪电政大臣、仓场侍郎巡抚吴重憙光绪年间在此屋居住并辑录《吴氏文存》、《吴氏诗存》、《吴氏试艺》和《吴氏世德录》。“吴氏太太舍房”为嘉庆年间建筑,是一品夫人、吴式芬祖母潘氏居所。门前枣树是潘氏在道光初年亲手所植,现枝繁叶茂,长势颇旺。
北院是康熙三年建,门楼及三进大厅相继毁于清末民国初期,仅剩“双虞壶斋”保存尚好。“双虞壶斋”为单体屋宇式建筑,单檐立柱,跨步明廊。省建筑专家认为此斋采用江南套梁插柱的内部结构建筑法,在齐鲁古建筑中实属罕见。两个院落既相互独立又紧密相连,其大门均朝东。
吴家大院还有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廊厦围院,单体建筑由长廊连接起来。因此,整体建筑风格布局既具明清官宅之气势,又备江南园林古建筑艺术之情趣,是明清时期官宦府第的典型代表,具有很高的考古价值和艺术价值。而在建设的过程中,吴家人自己挖土烧砖,愣是挖出了一个水湾儿,当地人称之为吴家湾,吴家实力可见一斑。
2006年12月,吴式芬故居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清代著名的科举家族“海丰吴氏”
无棣古称海丰,“海丰吴氏”是清代著名的科举家族。自清代顺治至光绪,历九朝,计230余年间,有20人科举中试,其中进士9名,翰林学士3名。有仕录考稽者逾百人,被称为“进士门第”、“贤官世家”,有“儒林翰苑”之誉,成就了“九世朝臣”的荣耀,彰显了“七侍郎八巡抚九封光禄”、“三翰林五资政十朝邦禁”的历史地位。
吴式芬跟随祖父长大,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加三级。咸丰三年吴式芬建双虞壶斋,该房以青铜器“虞司寇壶”命名。虞司寇壶为吴式芬珍藏的一对同铭的青铜壶,原为西周晚期虞国司寇白吹铸造,内铸难得一见的金文。
“双虞壶斋”前挂有楹联:“四省承宣三掌节钺,九封光禄两列史晟”。“四省承宣”是说吴氏家族曾经出过四位巡抚,也就是相当于今天的省委书记或者省长;“节钺”指的是符节和斧钺,古代授予将帅作为加重权力的标志。“三掌节钺”就是吴氏家族曾经有三位掌管朝廷“生杀”大权的人,都曾在刑部任高官。“九封光禄”是说吴氏家族历史上有九位光禄大夫,“两列史晟”是说其中有两人载入清史。
吴式芬有子二人,19岁时得子吴重周,43岁时得次子吴重憙。吴重周有子吴峋,是吴氏家族最后一名进士,官至礼部郎中掌湖广道监察御史,加二级。
吴重熹,以举人仕至江西巡抚、邮传部侍郎、河南巡抚,是吴家大院也是吴氏家族最后一个二品以上大员。吴重熹曾代替袁世凯署理直隶总督一职,并在上海会办电政大臣期间办了三件大事。一是收回中国电报总局,二是赎回京汉铁路管理权,三是参与创办了中国最早的红十字会(万国红十字会上海支会),成为中国红十字会主要创始人之一。
吴式芬一生酷爱金石考古,收集的金石遗物和拓片仅周、秦、汉就达130多件,并著有《捃古录金文》、《捃古录》,两书对金文著录之多和诠释之精,远远超越前人,被清末以来的金石学家所推崇和引证。同时,他与亲家陈介祺合编了《封泥考略》10卷,是中国最早编辑封泥资料的专书。


IP属地:上海1楼2024-05-11 16:53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