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吧 关注:443,971贴子:9,978,960

【原创】《红楼梦》人物追踪(2024)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原创】《红楼梦》人物追踪(2024)
第一回:女娲之谜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是北宋开国名将曹彬的后代。曹彬也被称为宋朝第一良将,也被称为古今名将。而且在宋朝之后的明清太庙里,所供奉的古今名将中,都有曹彬的名字!
但曹雪芹的《红楼梦》中要说的是:曹家有千年官龄!这应该是从曹彬的前几辈算起,传到曹雪芹这一辈,经历了一千年上下,在这一千年里,曹家人代代都是中上级武官!而一个家庭能把官龄维持了千年,这在历史上是很少见的!这都是因为曹家人特别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而且还有一套良好的教学经验和实战经验!使得下一代人具备了接班的条件。这样接力相传,才使曹家拥有千年的辉煌!
但是传到曹雪芹这一代的时候,曹家人就与官场无缘了!其原因,请看《红楼梦》的开篇写的“女娲补天”:
——原来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练成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单单的剩了一块未用,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谁知此石自经煅炼之后,灵性已通,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
先来看“女娲”是一个补天的神仙,这是幻写明朝末年天下大乱,后来被“女真族”平定,建立了清朝。
再看“炼石补天”,就是幻写女真人利用曹家人打天下。因为“石头”是曹家人的代称。典故出自曹家人长住金陵,金陵又称“石头城”。而“炼石补天”针对曹家而言,是出自曹雪芹爷爷的爷爷,当年是明朝将领,后来被清朝先祖努尔哈赤俘虏,此后曹家人就被女真人拜为大将。后来女真人得天下,有曹家人的功劳!
再看女娲又称“娲皇”,指的是清朝皇帝。书中说娲皇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石头,这“三万六千五百”是一百年的天数,幻写清朝政府只用了曹家人一百年。
再看娲皇又“只单单的剩了一块未用”,这个没用的石头就是指
曹雪芹。请看曹雪芹出生后,曹家人已被清政府重用了百年。而被遗弃的石头,“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此话写出了曹雪芹的复杂心态!因为知情人都知道,曹家的千年官龄,终止在曹雪芹身上!子孙后代也都会知道,曹雪芹终止了曹家的千年官龄!这个压力也是一般人难于难以承受的!
为什么清政府不继续重用曹家人呢?请看娲皇用的石头,都是“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其中得“十二”和“二十四”,对曹家人来说,是不吉利的数字。史料中说:金陵曹家在雍正五年的十二月二十四日被雍正降旨查封!圣旨写出的原因是金陵曹家拖欠官银。但《红楼梦》中暗示:雍正查封曹家,是暗中寻找一个女娃!
阅读《红楼梦》的人,会经常遇到“可巧”二字,这里也有可巧,女娲的谐音也可读为“女娃”,欲知这个女娃是谁,却听下回分解。


IP属地:辽宁1楼2024-05-01 18:34回复
    第二回:甄士隐和贾雨村的变迁
    欲知女娃是谁?接下来书中写了甄士隐的故事。甄士隐家的隔壁是一个葫芦庙,“葫芦”可联想到一句话,就是“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书中说葫芦庙中寄居一个穷儒,被称为贾雨村,这个“贾雨村”就是作者葫芦里卖的药!后来贾雨村离开葫芦庙,就是葫芦里换药了!
    书中说甄士隐的家比较富裕,他与穷儒贾雨村只有一墙之隔,这“穷富一墙之隔”是什么意思呢?请看甄士隐是没有上进心的人,这样的人是走下坡路的,很容易变成隔壁的穷儒。再看穷儒贾雨村一直没有放松学习,富贵就会离他不远!而后来的结果真的是贾雨村变富,甄士隐变穷!
    其实贾雨村和甄士隐的变迁,古今中外都很常见!而由富变穷的人,多半是没有远虑!但是甄士隐这个人却不太容易弄懂,甄士隐的丫头娇杏有一句话,就是:“我家主人常说贾雨村必非久困之人!”而甄士隐能说出这样的话,就说明他深知穷人勤学则富,富人不学则穷!但甄士隐为什么仍然悠闲,每天无所事事呢?原来甄士隐认为手里有一张王牌,有了这张王牌就能延续富贵!
    话说甄士隐的“王牌”就是女儿英莲!之前说雍正查封金陵曹家,是暗中寻找一个女娃,此时说到的英莲,就是雍正要找的女娃!其实甄士隐就是幻写曹家的“真事隐”。英莲就是幻写金陵曹家被抄的原因,是被一个婴儿连累的,也就是曹家人被一个女娃连累!
    这个“女娃”是谁呢?史料中说曹家人与康熙朝的废太子走得最近,而曹家人接近废太子的目的,就是猜测到废太子是未来的皇帝。因为康熙废了太子多年,一直没有再立新的太子。而且废太子是正宫皇后所生,十有八九会继承皇位!
    再看甄士隐是姓甄、名费、字士隐。可见英莲是甄费的女儿。甄费就是“真废”,暗指英莲的真实身份是废太子的女儿!
    但是《红楼梦》为什么说甄士隐住在姑苏呢?原来金陵曹家还跟苏州李家关系密切!
    为什么说英莲是甄士隐的亲生女儿?而且还是独生女!这是因为苏州李家的李鼎,真的只有一个女儿。这个独生女儿就是《红楼梦》的女主人公林黛玉!但是现在小英莲的真身还不是林黛玉。因为林黛玉是在成年之后嫁到曹家的,她跟曹家人没有童年故事。只有废太子的女儿在曹家度过童年,因此小英莲的故事就是幻写废太子女儿的童年!
    原来曹雪芹的爷爷、父亲、堂爷爷,堂伯父的官职都深受康熙皇帝的关照。康熙皇帝的关照曹家的原因,是因为曹家老人救过他的命,康熙皇帝就一直把自己当成曹家的儿子!而曹家有了这样的优越条件,也导致放松了对下一代的教育。
    再看甄士隐住在仁清巷,这个“仁清”被批书人解读成“人情”,如果把甄士隐的富贵理解成官位、官龄,就能看出曹家后期的官位是靠人情维护的,而不是自身的努力学习!
    到了曹雪芹这一代,长辈就担心下一代能不能延续曹家的官龄了!因为康熙年岁已高,一旦故去,就照顾不到下一代了!但是曹家人不是没有远虑的,早在康熙五十年,曹雪芹的堂祖父曹寅就让儿子跟废太子家指腹为婚。到了康熙五十二年,废太子家有一个女儿出生。此时曹寅已经病故,应该是曹寅夫人不愿错过与废太子结亲的机会,就秘密把废太子的女儿接到金陵。因为这个小郡主没有在皇家宗人府登记,这件事也只有废太子家和曹家个别人知道!据说与郡主定娃娃亲的这个小男孩后来夭折了!而且曹寅的儿子曹颙又在康熙五十四年病故!而曹寅唯一的后代就是曹颙的夫人马氏有七个月的身孕!
    这时康熙出面,让曹寅的兄弟曹宣的四儿子过继到曹寅家当儿子,这个人就是曹雪芹的父亲曹頫。后来曹颙的夫人马氏生了儿子,取名曹天佑。应该是说:这个儿子是上天保佑的!
    但曹頫却一直没有儿女,后来曹頫的夫人得知是自己不能生育,就劝曹頫再娶一妻,她看好了继任婆母曹寅夫人的贴身丫头,就去和曹寅夫人说。当时曹寅夫人就非常高兴地答应了,因为曹寅夫人很喜欢这个丫头,把她嫁给曹頫就更是自己家的人了!于是在康熙六十一年前后就让曹頫完婚,一年后曹頫就有了儿子,这个儿子就是曹雪芹,又过了两年,曹頫又有了一个女儿。
    因此与曹雪芹相伴成长的人就是堂兄曹天佑,还有一个大姐和一个妹妹。而这个大姐,就是之前说的那个“女娃”,也是现在说的英莲!但这个小女孩却不知道自己是曹家延续官龄的希望,也不知道后来雍正跟自己的父亲,哥哥竞争皇位,反而给曹家带来了灾难!欲知后事如何,却听下回分解。


    IP属地:辽宁2楼2024-05-01 18:47
    回复
      第三回: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再看甄士隐知道富人不学,将来会穷!但他是把将来寄托在英莲身上。因此,书中就写甄士隐在白日做梦,而且是在书房做梦!书房本是学习的地方,但甄士隐却手倦抛书,梦见一僧一道,携一块美玉进入了太虚幻境。这块美玉,就是被娲皇遗弃的那块石头,就是曹雪芹的化身!现在被僧道变成扇坠大小的美玉,带进了太虚幻境。而梦中的甄士隐看到“太虚幻境”四个大字写在一个大石牌坊的上边,提示这里是幻写金陵曹家的故事。当时甄士隐还看到石牌坊两边有一幅对联,道是: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对联的深意是写曹家人在人生的旅途上迷失了方向!“假作真”就是把错误当成了正确。“无为有”就是把无为当成有为。后来撞了南墙,方知“真亦假”、“有还无”,就是颠倒了是非!
      后来甄士隐在梦中听到太虚幻境那边一声霹雳,有若山崩地陷。这就是幻写曹家人走错了人生,酿成了悲剧!
      再看甄士隐一梦醒来,又见奶母正抱了英莲走来。“奶母”是幻写曹雪芹的太祖母孙氏当过康熙的奶娘,从此曹家的官龄一直被康熙的人情维持,也就放松了传承教育。而“英莲”又是幻写曹家人还想让后辈用“人情”维持官位,就抱养了自认为能接皇位的废太子女儿!
      书中说甄士隐见女儿越发生得粉妆玉琢,乖觉可喜,便抱至街前,只见来了一僧一道,那僧则癞头跣脚,那道则跛足蓬头,疯疯癫癫。这一僧一道在甄士隐的梦中出现过,本是一对神仙,怎么现在变成了两个乞丐?这就是梦想和现实相差太远!梦想是假,现实是真。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其实“那僧则癞头跣脚”之言的“头”是暗指皇帝,因为皇帝是国家的头头。而“癞头”就是幻写曹家人想依赖皇帝维持官龄而结皇亲,但结果不但没有结上皇亲,却成了赤足跣脚的叫花子!
      再请看“那道则跛足蓬头”,所谓“跛足”就是指曹家人本来够不上皇亲,但硬踮着脚去结皇亲,一个人长期踮着脚走路,就会变成跛足踮脚的瘸子!而曹家人如果不改正依赖之心,就是一个头脑残疾的人!再看“蓬头”二字意义更深刻,所谓“蓬头”是形容脏乱的头发,这“脏乱的头发”就是幻写结皇亲的曹家被“头”(皇帝雍正)栽赃陷害,因为当时雍正栽赃陷害了很多人,满朝大乱,雍正就成了头发脏乱的蓬头鬼!
      再看跛足的曹家遇见蓬头鬼雍正,就不会有好结果了!这个结果都是曹家人放弃了学习,走依赖之路,也就把命运掌握在他人手里了!以致他人犯事,自己难逃牵连!
      书中说被娲皇遗弃的石头求僧道把他带到富贵之乡,正如甄士隐在梦中看到的美玉被僧道带进太虚幻境。但甄士隐不知道那块美玉后来逃出太虚幻境,回到了原地又变成了石头。这就是幻写曹雪芹自己也犯了前辈的错误。回到了原地就是从头再来!而且回到了原地的石头身上写满了文字,这些文字就是曹雪芹以亲身经历写和前辈的教训写出的《石头记》,也就是统称的《红楼梦》。欲知后事如何,却听下回分解。


      IP属地:辽宁3楼2024-05-01 18:58
      回复
        第四回:菱花空对雪澌澌
        话说一僧一道是两个出家人,这是幻写曹家人有两次被迫离开家园。第一次是在金陵被炒后,遣返到北京。“僧人”的光头就是形容那时被头(雍正皇帝)抄得精光!而“道人”是指乾隆年间被迫迁移,后来在辽东岫岩落户。
        现在来看僧道来到士隐门前,看见士隐抱着英莲,那僧便大哭起来”,这就是幻写曹家人沦落后所流下的伤心悔恨之泪。那僧又向士隐道:“施主,你把这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抱在怀内作甚?”
        但原文却说:“士隐听了,知是疯话,也不去睬他。”其实僧人的“疯话”里隐藏了很多秘密,比如说小女孩“有命无运”,就是暗写废太子的女儿有郡主之命,却无郡主之运。因为郡主到了曹家后,随曹家一起沦落为平民。再看“累及爹娘”就是暗指郡主累及了曹家,因为郡主在曹家长大,早已把曹家人当成自己的爹娘。
        再看甄士隐听了僧人之言,很不耐烦,便抱女儿撤身要进去,那僧乃指着他大笑,口内念了四句言词道:
          惯养娇生笑你痴,
        菱花空对雪澌澌。
          好防佳节元宵后,
        便是烟消火灭时。
        诗词中的“惯养娇生笑你痴”,说的都是大实话,因为曹家确实在精心抚养郡主。幻想郡主以后会变成公主,也放松了教育后辈学习生存的责任。而僧道的现状,就是甄士隐后来的结果,因此僧道有资格笑他“痴”!
        再看“菱花空对雪澌澌”的意义比较深。请看““菱花”就是作者引用戏剧《对菱花》的故事:
        《对菱花》又名《丁郎认父》,故事中说丁郎出生时,他父亲远离不归,后来丁郎长大就带着父亲当年留下的半片菱花去千里寻父,与父亲的另一半菱花合一。而郡主的情况就跟丁郎相似。曹家就指望郡主长大成人后,会跟接替康熙皇位的废太子对菱花(父女相认),那时曹家就是驸马府了。可废太子却被彻底废了!后来是雍正即位,废太子又被雍正害死,郡主再也见不到父亲了!这就是“菱花空对”。而“雪澌澌”就是雍正把曹家当成竞争对手的亲属而查封。抄家的时候下着大雪。
        再看“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其中的“元宵后”就是指金陵曹家是在正月十六日被抄。之前说的“雍正五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是雍正传旨的时间,但圣旨传到金陵是需要时间的。所以金陵曹家才是次年的正月十六被抄!而“好防”就是提醒曹家人要把郡主藏好,因为雍正只是听说曹家偷抱了废太子的女儿,就以曹家拖欠官银为由来查抄金陵曹家。目的是奔郡主而来!但最终雍正没有抓到郡主,也就“烟消火灭”了。
        其实曹家“拖欠官银”都有出处。非常可笑的是:雍正查来查去,竟然查出乾隆的生母李金桂跟曹家借过钱,弄得雍正很没面子!欲知后事如何,却听下回分解。


        IP属地:辽宁4楼2024-05-01 19:05
        回复
          第五回:霍启之谜
          “好防佳节元宵后”,就是提醒甄士隐在“元宵后”要把英莲藏好!后来到了元宵节的花灯夜,甄士隐就让家人霍启抱英莲去看花灯。到了后半夜,霍启就把英莲弄丢了!
          再请看花灯夜是正月十五,后半夜就是正月十六。正如之前所说:金陵曹家是在“元宵后”,雍正六年正月十六被抄!
          再看英莲在失踪之前,是被霍启放在一家的门槛上,如果这家人是影射被曹家认定继承皇位的废太子家,那么英莲就好比曹家人攀上未来皇亲的门槛。但是英莲的失踪,就是废太子没当上皇帝,也就不存在什么皇亲门槛了!因此英莲的失踪,就是曹家想结未来皇亲的梦想破灭!其实英莲并非真的失踪,而是被曹家藏起来了!
          书中说甄士隐夫妻二人“半世只生此女”。这就是幻写金陵曹家是在康熙五十年与废太子结的娃娃亲的。
          再看书中说:甄士隐夫妻“昼夜啼哭,几乎不曾寻死。”幻写出曹家人在这场劫难中险些伤命!
          再看书中说:“看看的一月,士隐先就得了一病,”此“病”是幻写曹家遇难!而一月被抄后,曹家率先贫困。本来是富人不学会变穷,但逃避学习,走依赖之路,不但没有抑制变穷,反而穷得更快!
          再看书中说:当时甄士隐之妻“封氏孺人也因思女构疾,日日请医疗治。”请注意“孺人”在唐代是指王者的妾,其他朝代也都视“孺人”为有身份的贵族之妾,而此时作者假借唐代之称来写“封氏孺人”是暗指废太子胤礽的侍妾,也就是郡主是生母邱氏。而“封氏孺人也因思女构疾”,就是暗写金陵曹家被抄之时,最担心郡主的人就是住在京城的郡主生母,因为生母一直放心不下,所以就“思女构疾”,再看封氏孺人“日日请医疗治”就是暗写郡主的母亲日日在托人打探女儿下落。请看这个时候只提封氏,不提丈夫,这是因为金陵曹家被抄之时,废太子已经死了。
          再看甄士隐夫妻代表废太子家的时候,家人霍启就代表曹家。
          再看霍启可读为“祸起”,就是幻写曹家出事了。作为“封氏孺人”的废太子的侍妾看不见女儿,就会认为女儿被曹家霍启弄丢了!
          再看霍启丢了英莲之后不敢再回甄家。这个话里透露一个事情,就是金陵曹家被抄后遣返进京。但是到了乾隆年间,曹家被平反,曹雪芹的父亲为什么没有回到金陵复职?现在丢了英莲的霍启不敢回甄家,就是幻写曹家人不愿意回到那个让人伤心恐怖的金陵!而曹雪芹的父亲是告病辞官,带着曹家人到北京郊区的张家湾落户。这就叫衣锦还乡!凡在《红楼梦》看到“锦乡侯”字样时,就是指落户乡村的曹家人!欲知后事如何,却听下回分解。


          IP属地:辽宁5楼2024-05-01 19:12
          回复
            第七回:甄士隐投奔岳父
            现在来看甄士隐到了农庄安身之后,原文说:“偏值近年水旱不收,鼠盗蜂起!”应该肯定的是:曹家人的农活干得不好!但是这“水旱不收,鼠盗蜂起”,又应该是写政治方面的问题!其中的“水旱不收”是指曹家先后两次结的皇亲,都没有收获!其中的“水”是指林黛玉,因为林的先夫死在水里。而“旱”就是废太子的女儿了!
            再看“鼠盗蜂起”就是指鼠盗很多。但这个“鼠盗”也是指政治方面的事情。先来看雍正是偷改康熙遗嘱当上皇帝的,他就是偷盗玉玺的鼠!还有曹家人先时偷抱郡主,后时又偷了驸马之名!
            再看原文还说鼠盗“抢田夺地”,就是幻写“政治鼠”还包括弘皙密谋造反,欲夺大清的江山!这也是见不得人的鼠盗行为!
            再看甄士隐又在田庄住不下去了,便携了妻子与两个丫鬟投他岳丈家去。但这“两个丫鬟”并非真的丫头,而是指郡主和林黛玉!
            书中说甄士隐的岳丈名唤封肃,在这里有批书人解释封肃就是“风俗”,这是揭露曹家人结皇亲成了习惯!之前结皇亲是在康熙五十年,第二次结皇亲是接近乾隆十五年,间隔近四十年,都养成习惯风俗了!
            再看书中说封肃是“本贯大如州人氏”,所谓“大”就是指封肃的家很大。“如”就是指封肃的女儿是曹家人幻想中的“国女”,也就是公主!因此封肃就是曹家人幻想中的皇帝,但实际上是没有当成皇帝,也就只能是岳丈了。
            其实甄士隐投奔岳父的所在地点,就是曹家最终落户的辽东岫岩。但是曹家人的岳父真的在这里吗?不在!所谓“甄士隐投奔岳父”,其含义是写曹家人是受岳父的牵连,被贬到岫岩的!
            再看书中说:“(岳父封肃)虽是务农,家中都还殷实。”其实曹家人的岳父根本不在这里!而接待曹家人的“封肃”应该是当地的户长或保长!所谓封肃家的“殷实”也是写曹家人看好了岫岩这块土地!
            书中说:“封肃今见女婿这等狼狈而来,心中便有些不乐。幸而士隐还有折变田地的银子未曾用完,拿出来托他随分就价薄置些须房地,为后日衣食之计。那封肃便半哄半赚,些须与他些薄田朽屋。”这些话就是说:曹家人在岫岩落户是花了本钱的。而曹家刚到岫岩是个外来户,被当地人所骗也是常有的事!
            再看原文说:“士隐乃读书之人,不惯生理稼穑等事,勉强支持了一二年,越觉穷了下去。”此话揭露了曹家后辈一事无成!既然是“读书之人”,为什么之前在书房做白日梦呢?不愿意读书,现在选择务农,又干不了生理稼穑,反说自己是读书人了!在这里,作者的用词十分考究,“不惯生理稼穑等事”之意就是说明:甄士隐不是身体不好才干不了农活,而是“不惯”!只要勤学就惯了!
            再看封肃每见面时,便说些现成话,且人前人后又怨他们不善过活,只一味好吃懒作等语。其实封肃说的都没错!
            再看书中说:“士隐知投人不着,心中未免悔恨!再兼上年惊唬,急忿怨痛,已有积伤,暮年之人,贫病交攻,竟渐渐的露出那下世的光景来。”其中的“投人不着”之言,再一次揭露曹家后辈把依赖当成了习惯,本来自己就能干,还投什么人?“不惯生理稼穑”,谁天生就会呢?因此甄士隐“渐渐的露出那下世的光景”,就是写曹家渐渐的露出困境!而甄士隐的人有病,也是幻写曹家人的思想有病!欲知甄士隐后来如何,却听下回分解。


            IP属地:辽宁7楼2024-05-01 19:31
            回复
              第八回:道人口念《好了歌》
              再看甄士隐后来拄上了拐杖!一天他到街前散心的时候,忽见那边来了一个跛足道人。现在甄士隐和这个道人凑在一起,便是之前那两个叫花子僧道!只见那道人口内念着几句言词,道是: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士隐听了,便迎上来道:“你满口说些什么?只听见些‘好’‘了’‘好’‘了’。那道人笑道:“你若果听见‘好’‘了’二字,还算你明白。可知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我这歌儿,便名《好了歌》
              道人所说的“了”,是指人生的终点,所谓“好便是了,了便是好”,写出了困境中的曹家人失去了生活的勇气!“世人都晓神仙好”,传说人死就能成仙!“惟有功名忘不了!”这“功名”就是指曹家的千年官龄。“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曹家的千年官龄也一样,死了就一了百了,再也听不见他人指责中断官龄的事了!
              再看“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就是人活着不能没有钱!但是“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就是指人的生存虽然离不开钱,但也不能为了钱,把命搭上!而《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是从富贵的皇宫改嫁到贫困的曹家。她就为了让曹家脱贫尽了全力,使曹家又恢复到从前。但林黛玉却因劳累过度而死!这就又成了曹家一大悲剧!
              再看“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这又写出了世人离不开男婚女嫁,但是困扰又来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这又写出了当时的社会对再婚女子的歧视!据《列女传》所说,女子再婚就失去贞洁。而为保贞洁,曹雪芹亲眼看到他的大嫂在大哥死后,为逃避娘家提供的再婚而上吊自杀!
              后来曹雪芹长大成人之后,自己却娶了再婚女子林黛玉,这也是林黛玉走出歧视的一大进步!但是“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此话又提示林黛玉跟前夫的感情很深!曹雪芹娶到了林黛玉的人,能不能娶到林黛玉的心呢?后来有了答案,就是曹雪芹没有输给林黛玉的先夫,反而超越了先夫!因为曹雪芹能把自己的全部交给林黛玉,而先夫只能交给林黛玉一部分。请看书中宝玉身边美女众多,也只能交给林黛玉一部分自己!
              再看“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大多数人都会为子孙的将来考虑。“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这个“孝顺”的政治含义就是顺先人之意,而在《红楼梦》里,却见到违背祖训,放弃传承教育的曹家后人!欲知甄士隐后来如何,却听下回分解。


              IP属地:辽宁8楼2024-05-01 19:36
              回复
                第九回:甄士隐注解好了歌
                接下来甄士隐也有一首诗歌,被称为《甄士隐注解好了歌》,这首诗歌并没有针对《好了歌》句子加以解读。而是自己在念自己的歌。但歌中的意思都是真对曹家,这就等于注解了《好了歌》,把《好了歌》概括的范围缩小到了曹家。现在请看《甄士隐注解好了歌》的原文: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
                  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
                  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
                  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
                  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
                  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
                  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
                  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
                  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
                  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先来看“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这个“陋室”就是指曹家人居住的破房子。“空堂”就是指曹家人一无所有!而“当年笏满床”是指曹家当年的风光。
                请看“笏”是古代大臣上朝面君所需要拿的手板,也就是说:大臣必须拿着“笏”才能面君。而“当年笏满床”就是暗写金陵曹家从前的情况,这里有甲戌侧批解读道:“宁、荣未有之先”,请看书中说宁、荣二公是一母所生的兄弟,这是在影射当年金陵的曹寅和曹萱,因此“宁、荣之先”就是曹寅和曹萱的父亲曹玺。也就是作者曹雪芹的太爷。那么曹玺怎么会有“笏满床”呢?原来曹玺的夫人是康熙皇帝的奶娘,康熙8岁登基,14岁亲政,这么小的年纪都是由奶娘照顾起居。而奶娘却是和曹玺同床的夫人,曹玺要想见皇帝,通过夫人就行了,而夫人就如同曹玺面君的“笏”,因此当年曹玺就有“满床的笏”,也深得皇帝的重用。
                但是曹家今天的悲剧也是从那时开始!因为外来的条件过于优越,使曹家人放松了自身的锻炼,逐渐演变成今天的“一事无成”!
                再看“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这“衰草枯杨”是形容贫困的曹家是无人涉足的荒地!但“曾为歌舞场”是写曹家当年是皇帝常去的地方!史料中记录康熙南巡,四次下榻金陵曹家。其中的“歌舞场”就是写金陵曹家还为皇帝培养了一个戏班。《红楼梦》说:戏班的戏子都是从苏州买来的,。为什么要到苏州买呢?传说“苏州出美女”,作者是借“苏州”二字来介绍戏班的戏子都是美女!但买美女却用了公款,导致曹家拖欠了官银,虽然买美女是康熙的旨意,但欠款一直记在曹家拖欠的官银里,成了后来被雍正抄家的借口!
                再看“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这“绿纱”是指曹雪芹和林黛玉最初是假夫妻,当时曹雪芹是自己给自己戴绿帽子!被称为“假驸马”!但句中的“又”字很关键,是指从前曹家搞过一次偷抱女娃的荒唐婚姻!“蛛丝儿结满雕梁”已经有四十年了,“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这么多年过去,曹家又重演了“假皇亲”的悲剧!
                再看“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这句话的后面有甲戌侧批写道:“宝钗、湘云一干人”。请看薛宝钗的金锁是代表曹家第一次结皇亲,史湘云的金麒麟是代表曹家第二次结皇亲。由此可见“两鬓又成霜”不是真指两个美女的衰老,而是幻写曹家两次遭灾!
                再看“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甲戌侧批在“白骨”后边点出了“黛玉和晴雯一干人”,这两个人都是芙蓉花神,“芙蓉花”的谐音可读为“富荣华”,就是指曹家人想得到永远的富贵荣华,但“芙蓉花神”又就是暗写曹家人是想依靠皇神来帮助得到富贵荣华,而不是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因此林黛玉和晴雯两个人就代表了曹家想得到“芙蓉花神”而做了两次努力。但林黛玉和晴雯的早亡就把“永远”变成了“短暂”!
                但“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又道出了第二次结皇亲又转悲为喜!因为“红灯帐”就是暗指红楼紫禁城的灯帐,因为林黛玉被乾隆以公主的名义嫁给曹雪芹,自然要带紫禁城的灯帐。林黛玉的“五美吟”写了《昭君出塞》,真实反应出皇帝(乾隆)的后悔和昭君(林黛玉)的无奈!
                但这里还有曹雪芹与林黛玉从假夫妻到真夫妻的故事。请看后边还有甲戌侧批:“一段妻妾迎新送死,倏恩倏爱,倏痛倏悲,缠绵不了。”所谓“妻妾迎新送死”就是暗指林黛玉送走了永璜,迎来了曹雪芹。但作者说他们是“红灯帐底卧鸳鸯”,而“红灯帐底”就是因为之前有皇家赐婚的底子。“鸳鸯”就是曹雪芹和林黛玉最终成为真正的夫妻!欲知《甄士隐注解好了歌》后边的故事,却听下回分解。


                IP属地:辽宁9楼2024-05-01 21:41
                回复
                  第十回:《甄士隐注解好了歌》第二段
                  现在继续解读《甄士隐注解好了歌》。之前算是解读了五句,接下来请看第六句:
                  ——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
                  这里有甲戌侧批说是指“凤姐一干人”和“甄玉、贾玉一干人”。
                  先来说凤姐,书中正文的凤姐是假的,她的真身也是林黛玉的一个时段,真黛玉当年在皇宫是要啥有啥,金银对她来说就如粪土,因为她就是宫中的实际执政者,银库的钥匙就在她身上挂着。但真黛玉在舍子出宫后没有回家,而是隐居在庙中,书中的妙玉身上也是演绎真黛玉的一个时段。请看此时妙玉就以化缘为生,跟乞丐一样去讨饭吃。这就是“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
                  再说甄玉,就算祖上给留下了满箱的金银,但如果不学习生存本领,未来就是乞丐!
                  再看贾玉,就是以结皇亲而逃避学习的曹家人,自以为日后会是金满箱,银满箱的皇亲,但皇家内部的争斗很激烈,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而曹家的亲家后来是被压倒的那一边,受到牵连后,就是展眼乞丐人皆谤!
                  再看第七句:
                  ——正叹他人命不长,哪知自己归来丧!——
                  在这里,批书人只有叹息之词,实际上就是在为林黛玉叹息!因为林黛玉就是在叹永璜的命不长,但她自己在归曹后不到一年也与世长辞了!这就是: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所谓“归来”就是指林黛玉之前嫁过曹雪芹一次,但那是假夫妻。现在归来就是真夫妻了!
                  接下来是请看第八句: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
                  话意是说:如果训子有方,就会使其成为栋梁之才,再看在“强梁”的后边有甲戌侧批说是指“柳湘莲一干人”。书中说柳湘莲是一个荒废学业,眠花卧柳的人。其实“荒废学业”是幻写曹家晚辈不愿意读书。“眠花”是幻写曹家早年结的娃娃亲,“卧柳”是指后来的绿帽子驸马!但是柳湘莲只是《红楼梦》的一个插曲。曹家后来兴办学堂,就是要纠正之前放松教育的错误!
                  再看第九句:
                  ——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
                  所谓“择膏粱”就是指曹家择皇亲求富贵,但“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就是暗写曹家结皇亲不但没有带来富贵,反而引来了烟花灯会的元宵节被抄之祸。
                  但“烟花巷”也连环到“花枝巷”的故事,这就是曹雪芹的假驸马府地点!
                  再看第十句: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
                  这句话后边有甲戌侧批写的脂批是:“贾赦、雨村一干人。”其中的“贾赦”是影射弘皙。弘皙后来谋反,想当皇帝,但最终成为阶下囚!这就是“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怎么见得贾赦是影射弘皙呢?现在可以让贾母带影射皇太后,贾政影射乾隆,就可以看出贾赦背后的弘皙影子!
                  再看贾雨村不是造反,而是受了牵连。因为贾雨村是借贾府的光当上大官的,暗指曹家人依赖皇家!但结果是受牵连扛锁枷!
                  欲知《甄士隐注解好了歌》后边的故事,却听下回分解。


                  IP属地:辽宁10楼2024-05-02 09:37
                  回复
                    第十一回:《甄士隐注解好了歌》第三段
                    现在继续解读《甄事隐注解好了歌》的第十一句,原文是:
                    ——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
                    这句话后面的批语是:“贾兰、贾菌一干人。”先说贾兰,贾兰在《红楼梦》的二十六回里,拿着小弓追赶两只小鹿。而“贾兰”是个晚辈,“晚辈拿弓”是因为曹家世代的都很善射。而“拿着小弓追赶两只小鹿”,就是幻写曹家晚辈所走过的两次人生之路(鹿),而这两次人生之路就是两次结皇亲之路。第一次就是曹家晚辈结娃娃亲,并早娶了废太子刚出生的女儿。第二次就是后来曹雪芹被乾隆招为驸马。
                    再看两只小鹿是指两条小路。“小路”是没有大路好走的!而且也不会很直,但也有感觉方便的时候。之前曹雪芹是穿着破衣烂杉进京的。后来被国舅傅恒认命为军中教官,这已经是很幸运了。但后来却成了当朝的驸马爷,穿上紫蟒袍后就是:“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为什么会嫌紫蟒长呢?因为贾兰就是“假兰”,暗指曹雪芹是兰花公主林黛玉的假丈夫。林黛玉真正的丈夫是乾隆的长子永璜,曹雪芹的驸马府实际上是林黛玉和永璜的新房,而曹雪芹这个假驸马还要穿上真驸马的蟒袍,请看小人穿大人的袍子,是不是会闲蟒袍长呢?
                    现在来解读贾菌这个人,贾菌的“菌”字是寄生物的名称。寄生物是不能自己制造养料的,只能寄生在有养料的物质上,吸取该物质内的养料生活。这就是在比喻曹家的晚辈不知道亲手去创造财富,而是想借皇家的“养料”生存。
                    再看第十二句:
                    ——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
                    所谓“乱烘烘”就是作者把曹家的真故事隐藏在书中每一个人身上,表面上看起来很乱。“你方唱罢我登场”,就是在一个人演完一段故事之后,另一个人就接演下一段。现在甄士隐快要唱罢退场了,紧接着是贾雨村登场,后来贾雨村唱罢,就是林黛玉登场。但林黛玉前脚到了贾府,薛宝钗等百号人都陆续亮相,这就是“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在请看这句话后面的批语是:“总收古今亿兆痴人,共历幻场,此幻事扰扰纷纷,无日可了。”意思是说:向曹家这样依赖他人的幻想主义者,从古至今一直不断发生,痴心者不记其数。
                    再看第十三句:
                    ——反认他乡是故乡。——
                    现在甄士隐依赖岳父而落户,就是“反认他乡是故乡”。而实际上是曹家人依赖皇家,把皇家当成故乡!这里批书人写道:“太虚幻境青更峰一并结住。”这个“太虚幻境”就是曹家人把皇家认定为向往的归宿之乡。而“青更峰”就是娲皇把最后一块石头遗弃的地方。但这块石头做了很大努力进了太虚幻境。但最后仍然回到了青更峰。这就是幻写曹家人走依赖之路多年,没有一点进步,仍然是在原地踏步!只有自身的努力学习,才能前进!
                    《甄事隐注解好了歌》的最后一句话是:
                    ——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为人作嫁”是一句成语,指贫女为别人忙碌。而曹家人依赖皇家也不是免费的午餐!也是要替别人做事的。本来可以借到一点光,但又受到牵连!说为他人作嫁衣裳,还不如说是“白说为他人作嫁衣裳”!
                    话说甄士隐替疯道人注解完《好了歌》之后,便“将道人肩上褡裢抢了过来背着,竟不回家,同了疯道人飘飘而去。”这个道人的“褡裢”是古代人的钱包,现在甄士隐把道人的钱包抢过来,就是幻写曹家人想跟神仙要钱,不愿意从劳动中获取!而曹家人心目中的神仙就是皇帝。曹家人认为跟皇帝结亲就是跟神仙要钱!但结了两次皇亲的结果,是把自己变成叫花子僧道!后来批书人有两个提示,一是“悬崖撒手”,二是“一转念间登彼岸”。
                    先来看“悬崖撒手”就是幻写曹家正处在危险的悬崖边之时,放弃了攀高枝的念头,不再依赖他人生存,这就是“悬崖撒手”。
                    再看 “一转念间登彼岸”,这是暗写曹家渐渐觉悟了,因此在苦海中逃生,顺利“登上彼岸”。欲知后事如何,却听下回分解。


                    IP属地:辽宁11楼2024-05-02 10:08
                    回复
                      第十二回:富去穷来
                      话说甄士隐随道人不知去向,封氏就依靠着他父母度日。幸而身边还有两个旧日的丫鬟伏侍,主仆三人,日夜作些针线发卖。那封肃虽然日日抱怨,也无可奈何了。——这里写出曹家人的针线活做得好。能谈得上“卖”字!但刚开始不太容易发展。
                      一天,那甄家大丫鬟在门前买线,忽听得街上喝道之声,众人都说新太爷到任。丫鬟隐在门内看时,倒发了个怔,自思这官好面善,倒象在那里见过的。——这是娇杏丫头的有缘人来了,批书人说娇杏就是“侥幸”欲知含义,须从初次见面说起:
                      当初甄士隐抱着英莲离开僧道,忽见隔壁葫芦庙内寄居的穷儒贾雨村。这就是幻写金陵曹家因为偷抱了废太子的女儿导致贫困。本来曹家与贫困还有一墙之隔,但偷抱了人家的女孩之后就加速了贫困!
                      书中说贾雨村是姓贾名化,表字时飞,别号雨村。这贾雨村原系胡州人氏,也是诗书仕宦之族,因他生于末世,父母祖宗根基已尽,人口衰丧,只剩得他一身一口,在家乡无益。因进京求取功名,再整基业。自前岁来此,又淹蹇住了,暂寄庙中安身,每日卖字作文为生,故士隐常与他交接。——
                      先来看穷儒的姓名“贾化”却被甲戌侧批解读成“假话”,这就是点出作者是用假话来暗写曹家的真事,也就是用黑话来暗写曹家的真事。再看穷儒“表字时飞”,所谓“时飞”的含义就是幻写曹家人在等待时机,飞黄腾达。等待什么时机呢?就是等待废太子登基的时机,因为那时曹家从废太子家抱来的郡主就能变成公主,而曹家作为公主的丈夫家就是驸马府了。那么曹家真的“时飞”了吗?请看甲戌侧批在“时飞”后边写出“实非”,就是说:想飞黄腾达的曹家,实际上并非如此。再请看“时飞”和“实非”都能读作“是非”,这就是说:曹家不但没有飞腾,反而惹出了是非,也就是卷进了皇家争斗的“是非”之中了。
                      再看原文说:“这贾雨村原系胡州人氏”,请看甲戌侧批把“胡州”解读为“胡诌”,实际上并非胡诌,而是作者在故意隐瞒主人公的出处。
                      再请看原文说贾雨村 “也是诗书仕宦之族,这是暗写曹家当年是个诗书仕宦之家。
                      再请看原文说贾雨村 “生于末世”,这就是暗写曹家遭遇了雍正时代,因为“末世”就是暗指雍正时代。
                      再请看原文说贾雨村 “父母祖宗根基已尽”,就是曹家千年的官龄终止!从此曹家与官场无缘!
                      再请看原文说贾雨村家中“人口衰丧,只剩得他一身一口”,这“一身一口”的真意就是幻写败落后的曹家人无依无靠。
                      再请看原文说贾雨村 “在家乡无益,因进京求取功名,再整基业。”这是幻写贫困中的曹雪芹曾为延续曹家的官龄努力过。眼下曹雪芹是孤身一人从岫岩到北京,但中途盘缠用尽,淹蹇住了!而且淹蹇的不是一两天,而是一两年。于是暂寄庙中安身,每日卖字作文为生。蒙侧批在这里写了“过午不食”的批语,就是说:曹雪芹在途中“卖字作文”难以糊口,更谈不上赚出进京的路费了,所以在途中“淹蹇住了”。看来曹雪芹不但进不了京,也回不了家,几乎要死在半路。
                      但原文又说:“故士隐常与他交接。”这就是暗写曹雪芹在途中侥幸有贵人相助。这个贵人实际上是国舅傅恒,后来曹雪芹在傅恒的键锐营当武术教官。
                      接下来甄士隐把贾雨村请到家里,这对贾雨村而言是曹雪芹遇到贵人。但对甄士隐而言就是“富变穷”!
                      再看甄士隐与贾雨村方谈得三五句话,忽家人飞报:“严老爷来拜。”士隐慌忙出去。这时屋里只有贾雨村,有“富去穷来”的感觉!而甄士隐去迎严老爷,就是幻写曹家犯了严重的事!而就在这个时候,贾雨村遇见了甄家丫头娇杏。欲知后事如何,却听下回分解。


                      IP属地:辽宁12楼2024-05-02 10:14
                      回复
                        楼主放屁!你以为满清是开天辟地之主啊?曹雪芹是汉历史记载为主,别说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就是汉秦统一的力量也足以融化清朝蛮夷之地!中华从蒙古入侵元朝开始就穷下来了!积蠢难返!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4-05-02 12:50
                        收起回复
                          第十三回: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
                          话说甄士隐去了前厅,这里雨村且翻弄书籍解闷。这是在讲述作者曹雪芹为了恢复先祖的基业而寒窗苦读。但忽听得窗外有女子嗽声,这是写正在进步的曹雪芹受到了一个女子的影响!
                          雨村起身往窗外一看,原来是一个丫鬟,在那里撷花,生得仪容不俗,眉目清明,虽无十分姿色,却亦有动人之处。雨村不觉看的呆了。——这是在写曹雪芹偶遇林黛玉的情景。现在把甄家影射皇宫,皇宫中的丫鬟就是宫女。当时林黛玉的美艳把曹雪芹惊呆了!
                          但林黛玉却没有把曹雪芹放在心上!请看书中对丫鬟的描写是“眉目清明”,其中的“清”是指清朝,“明”就是日月。“眉目清明”就是林黛玉的眼里只有日(皇帝)和月(皇子)。
                          但是作者为什么把林黛玉这个绝色美女写成“虽无十分姿色,却亦有动人之处”,这就是书的关键!原来这个丫鬟娇杏还有别的原型。
                          再看那甄家丫鬟撷了花,方欲走时,猛抬头见窗内有人,敝巾旧服,虽是贫窘,然生得腰圆背厚,面阔口方,更兼剑眉星眼,直鼻权腮。——
                          所谓“腰圆背厚”是写曹家在贫困中不但没有倒下,反而锻炼得身体强壮。
                          而“面阔口方”的“面阔”就是暗写曹家从前门面阔气,而“面阔口方”就是指曹家因为门面阔气而被人说三道四,这就是“口方”。也就是小人口舌把曹家给方了!
                          再看贾雨村的“剑眉星眼”,其中的剑眉就是“剑没”,就是以武将著称的曹家人丢掉了武器!“星眼”就是眼望星空,想攀高枝!但是星空太高,比喻曹家人想攀的高枝不切合实际!
                          再看描写贾雨村相貌的词句中还有“直鼻权腮”之词,这“直鼻”二字写出了曹家人把人生看得笔直,非常幼稚!而嘴两边的“权腮”又写出了曹家人想用结交权贵来决绝吃饭问题!
                          再看窗外的丫鬟看到窗里的贾雨村时,忙转身回避,心下乃想:“这人生的这样雄壮,却又这样褴褛,想他定是我家主人常说的什么贾雨村了,每有意帮助周济,只是没甚机会。我家并无这样贫窘亲友,想定是此人无疑了。怪道又说他必非久困之人。”如此想来,不免又回头两次。
                          这个丫头在贾雨村的眼前回头两次,写出了林黛玉两次嫁给曹雪芹。也写出了曹家两次结皇亲。请看“花”有小女孩比喻!“丫头撷花”可联想到曹家!
                          再看雨村见她回了头,便自为这女子心中有意于他,便狂喜不尽,自为此女子必是个巨眼英雄,风尘中之知己也。一时小童进来,雨村打听得前面留饭,不可久待,遂从夹道中自便出门去了。
                          从此曹雪芹就犯了单相思!书中说雨村自那日见了甄家之婢曾回顾他两次,自为是个知己,便时刻放在心上。正值中秋,不免对月有怀,因而口占五言一律云:
                            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
                            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
                            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
                            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
                          所谓“蟾”想上“玉人楼”是曹雪芹在叹自己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因此他只是心里暗恋!不会表现出来。但是“先上玉人楼。”的“先”字又何解呢?欲知详情,下回分解。


                          IP属地:辽宁14楼2024-05-02 13:43
                          回复
                            第十四回:玉在匮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
                            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
                              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
                              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
                              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
                            “未卜三生愿”,不知道与娇杏的因缘能不能如愿!朝思暮想就“频添一段愁”!但这首诗不只是表达作者的单相思,主要是写曹家后辈走过的弯路!凡是不正确安排自己的人生,或根本不安排自己人生的人,都算是“未卜三生愿”!这样的人就会“频添一段愁”,受到的挫折就会比较多!而曹家人的两次结皇亲,就是不正确安排自己的人生!后来曹家晚辈逃避学习,不考虑将来,就是对自己的人生没有安排!因此愁事频频发生!
                            “闷来时敛额”,曹家人也在反思过去的失误。但“行去几回头”,又仍然再犯从前的错误!
                            “自顾风前影”,曹家人两次挫折都是只想美女和女婴能带来的好处,没有意识到二女背后的狂风!“谁堪月下俦?”曹家人没有料到结局是月下黑暗的长夜!
                            再看“蟾”是癞蛤蟆。但是“蟾光”却是月光,又是在影射废太子和皇子,“如”可以理解为国女和宫女。“有意”就是指康熙有让废太子继承皇位的意思,所以曹家人就把废太子的女儿当成“国女”!“先上玉人楼”,就是提前攀高枝,把废太子刚出生的女儿偷抱到曹家。后来曹雪芹也不管真驸马还是假驸马,先把林公主娶过来,这也是“先上玉人楼”!“玉人”就是曹家人把废太子的女儿和林黛玉看得珍贵!“楼”就是指曹家攀高的意思!
                            再看贾雨村吟罢此诗,因又思及平生抱负,苦未逢时,乃又搔首对天长叹,复高吟一联曰:
                              玉在匮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
                            “玉在匮中”表面是把购买的古董收藏起来。“求善价”是等古董升值的时候卖出,从中赚一笔差价!但倒卖古董是有陪有赚的,也有可能日后会掉价,反而会赔了血本!
                            其实“玉在匮中求善价”,实际上是暗写金陵曹家重金聘娶了废太子刚出生的女儿!但这个买卖只有废太子当上皇帝才能升值!而曹家人就如同赔了血本的古董商,后来是雍正当上皇帝,雍正又把曹家人当成竞争对手的亲属打到了!可叹曹家人不但赔了血本,还险些赔了身家性命!再想想曹雪芹的假驸马,也是一样的结果!
                            再看“钗于奁内待时飞”,这是作者把自己和自己的曹家比喻成女子的首饰,等待时机,把自己佩戴在公主的头上,以达到飞黄腾达的目的!
                            再看贾雨村吟罢此联,恰值甄士隐走来听见,笑道:“雨村兄真抱负不浅也!”这就表达出从前的曹家人不但没有看出“古董”能引发后来的悲剧,反而还认为“抱负不浅”!
                            之前甄贾相会,引出了严老爷。不知这次相会有何玄机?欲知详情,却听下回分解。


                            IP属地:辽宁15楼2024-05-03 10:06
                            回复
                              第十五回:时逢三五便团圆
                              书中说:今日是中秋佳节。甄士隐家宴已毕,又在书房另具一席相邀雨村。正赶上贾雨村吟诗,便连连称赞。雨村忙笑道:“不过偶吟前人之句,何敢狂诞至此。”——请看,贾雨村说到“前人”,就是指曹家前辈开始犯的错!
                              接下来甄士隐就把雨村请到自己的书房,那美酒佳肴自不必说。二人先是款斟漫饮,次渐谈至兴浓,不觉飞觥限斝起来。二人愈添豪兴,酒到杯干。
                              雨村此时已有七八分酒意,狂兴不禁,乃对月寓怀,口号一绝云:
                                  时逢三五便团圆,
                                  满把晴光护玉栏。
                                  天上一轮才捧出,
                                  人间万姓仰头看。
                              这是让曹家人落泪的诗句!“时逢三五便团圆”,但是曹家人的“三五”是分离!雍正六年正月十五的后半夜,金陵曹家被抄得精光!房屋财产都被查封!曹家人被赶出金陵,遣返进京!从此曹家人就与金陵的亲属骨肉分离!而现在的中秋十五是甄贾相逢,意味着富贵曹家变成了贫困,贫困之后再奔富贵!
                              一直以来,曹家人的生活都是被康熙皇帝关照的。而且曹雪芹的祖辈和父辈的官职也都是康熙皇帝的关照,致使曹家人养成了依赖皇帝的习惯!这就是“满把晴光护玉栏”!诗中的“玉栏”代表曹家。“晴光”就是“清日光”,暗指康熙皇帝的光!但是到了康熙晚年,曹家人就担心下一辈的命运!
                              “天上一轮才捧出”,就是“月”的出现,暗指曹家人在打废太子的主意。“人间万姓仰头看”,曹家人就认定废太子将来就是姓万的皇帝了!
                              现在把贾雨村之前说的“玉在匮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连环进来。就是让晚辈跟废太子家结娃娃亲,并把废太子刚出生的女儿当成古董买进曹家。而曹家人却把自己当成金钗,等待郡主变成公主的时候“钗玉合并”。那时,曹家人就可以继续把晴光护玉栏了!
                              书中说甄士隐听了贾雨村念出来的诗句,大叫:“妙哉!吾每谓兄必非久居人下者,今所吟之句,飞腾之兆已见,不日可接履于云霓之上矣。可贺,可贺!”
                              话说甄士隐的称赞,是因为从前的曹家人不知是祸!而贾雨村“必非久居人下者”,是因为曹家人在贫困之后,方知学习的重要性!
                              再看雨村叹道:“非晚生酒后狂言,若论时尚之学,晚生也或可去充数沽名,只是目今行囊路费一概无措,神京路远,非赖卖字撰文即能到者。”
                              士隐不待说完,便道:“兄何不早言。愚每有此心,但每遇兄时,兄并未谈及,愚故未敢唐突。今既及此,愚虽不才,’义利’二字却还识得。且喜明岁正当大比,兄宜作速入都,春闱一战,方不负兄之所学也。其盘费余事,弟自代为处置,亦不枉兄之谬识矣!”当下即命小童进去,速封五十两白银,并两套冬衣。又云:“十九日乃黄道之期,兄可即买舟西上,待雄飞高举,明冬再晤,岂非大快之事耶!”
                              其实甄士隐的话是在点出曹家从前的过错!比如“义利”混淆。科考的大比,被说成“春闱一战”。而曹家人就是以物色春闱女子取代了科考!
                              甄士隐还点出了曹家结交废太子是做赔钱的买卖!因为“五十两白银”是幻写废太子借过曹家五万两白银。
                              还有“两套冬衣”是指曹家所结的两次皇亲,后来都凉了!
                              还有甄士隐遇事图个吉日,“十九日乃黄道之期”。但是“三五”也是吉日,曹家怎么被抄了呢?因此这个“十九日”应该为“失久日”,是指曹家失去了长久依赖日(皇帝)的习惯!而贾雨村进京赶考,就应该总结甄士隐说的经验教训。欲知后事如何,却听下回分解。


                              IP属地:辽宁16楼2024-05-03 10:2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