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吧 关注:233,732贴子:1,341,570
  • 15回复贴,共1

这样理解凯恩斯主义对不对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对凯恩斯的了解不多,但在经济危机到来时,靠搞基建给穷人人发工资,这个事例,应该是对凯恩斯的理论的具体应用,单独对这个事例展开分析。
当经济危机到来时,如果是生产过剩导致的经济危机。那么,搞基建,我认为是治标不治本的。
国家搞基建,之所以能起到一定效果,是因为。开始的时候,各个行业生产过剩,商品卖不出去。又有大量穷人,没有货币,无法购买自己选哟的商品。
如果此时,国家搞基建。把钱发给穷人。就会暂时拉动经济。
因为个各行各业,都生产过剩,此时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如果搞基建。基建本身,要消耗钢材,水泥等物资,这样可以消耗掉一部分生产过剩的商品。这样首先是,钢铁水泥等行业,由于商品被国家购买,所以,这些行业有工资给工人发放。再加上搞基建需要工人。所以国家会给搞基建的人员发钱。这样下来,就会让机体内部一部分穷人获得一定的资金。
如果。,这一部分资金不是流到了穷人手里,而是流入到了富人手里,那凯恩斯的理论就不能得到实现。因为,钱流到富人手里,夫人本来就不缺钱。多一点钱,并不会让他们扩大太多支出,但流向穷人,就不一样了。穷人,本来钱就不多,他们有钱也是为了购买必需品。所以,一有钱,穷人就会消费。
因此,凯恩斯理论,要想成功,必须要让钱留到需要的人手里,也就是穷人手里。
当钱流到了穷人手里,穷人会用这些钱购买生活物资。这个时候,市场内,有了他人的支出,才会有工资发放给工人。工人拿到工资,又可以消费。因为工人相对于富人来说也是穷人。
所以,这样经济就会被暂时拉动起来,经济开始正常运转。
但,我们忽略了一个问题。国家的钱从何而来?国家的钱,从根本上来说,有三种方式,一种是,通过国家印钱的方式。一种是国家以国家的名义,向银行贷款。最后是财政手段,利用税收等手段获得的钱财。
不论是以上三种,那种手段获得的钱。都是有限的。印钱,不能无限制的印。否则就会变成津巴布韦。向银行贷款,不能不还。要想还上钱,前提是国家能赚到钱。如果国家赚不到钱,一直向银行贷款,银行也会吃不消,因为银行里的钱也是有数量上限的。利用财政手段,其实和贷款一样,不可能无限的收税。因为税收是从百姓那里获取钱财,如果百姓没钱了,强行收税,只会引起躁乱。
所以,凯恩斯理论要想长期运行,那么国家手里必须能赚钱,也就是,国家对基建的支出,要有所回报。把这个回报看成是国家的收入。如果搞基建的支出小于等于收入,那么基建就可以一直运转下去。但当支出大于收入的时候,凯恩斯主义就不能长期运转了。收入小于支出,且差距越大,凯恩理论可以被执行的时间就越短。
任何行业都可能出现生产过剩。生产过剩,是供给远大于需的表现。也可以看成是,支出远大于收入的表现。搞基建,可以短暂恢复经济,因为它可以让经济从停滞的状态开始运转。经济在运转的过程中,国家税收会增加。所以,搞基建的前期,国家有支出,也有收获。但是搞基建也有上限。当搞基建,不能再拉动经济正常运行的时候,国家的支出就会大于收获。
搞基建,为什么前期可以拉动经济,到后来就不能拉动经济了呢?因为,自己的收入等于他人的支出。如果,基建的所有支出,全部转换成了穷人的收入,而穷人又能把自己的收入全部支出出去,且穷人的全部支出,又能全部被国家获得。那样的话,经济就可以无限流转下去。
可是,事实却是,上面那一段话,永远只可能在理论的情况下成立。因为,如果搞基建可以做到,像上面说的那样。那不搞基建也是可以做到,自己的支出完全转化成他人的收入,他人的收入再完全转化他们的支出,他们的支出再完全转化成我们的收入。如此,经济就会永远正常运转。但现实不是如此。
所以,凯恩斯的理论要想顺利执行,前提是,搞基建的钱要保证能流入到穷人手里,其次是国家能利用基建赚到钱。不然凯恩斯主义是不能长期运行的。
凯恩斯主义,如果不能长期运转,那面对经济危机,凯恩斯的理论怎么能解救经济危机?事实上,凯恩斯理论是解决过经济危机的。所以,要么我的认识是错误的,要么真正能解决经济危机的方式不是凯恩斯的理论。
如果我的认识是错误的,那就没有必要再看下面的内容了。下面的内容是我认为的可以解决经济危机的思路。当然,不一定正确。大家自行辨别


IP属地:河南1楼2024-04-29 16:16回复
    我理解的经济危机,在私有制下其实是普遍存在的。只不过工业革命之后,缩短了产生巨大贫富差距的时间罢了。
    在没有机器的年代,衣食住行的消耗品,都是人生产的。人的生产效率不高,所以,让人给自己打工,他们积累的财富速度就很慢。但如果把人换成机器,那样的话,人如果掌握了先进的机器,就可以快速高效的生产出大量人们需求的衣食住行的消耗品。这些消耗品,普遍比人力打造的消耗品更有优势。所以机器制造的商品,量大,成本低,且更具竞争力。
    因此,在没有机器的时候。人不能快速生产出大量商品。而有了机器,人就可以快速获得大量商品,然后通过贩卖商品获得大量财富。私有制下,贫富差距是不可避免的。但有了机器,可以加快这种贫富差距的产生速度,且扩大贫富差距。所以,经济危机,在我看来,一直是存在的,只是没有发生工业革命,这个贫富差距的产生速度,没那么快。且贫富差距也不是这么大。
    工业革命出现了机器,机器代替了大量人员,因此大量人员失业。而在没有工业革命之前,贫富差距的产生是缓慢的,且不会出现短时间内大量人员失业。所以,在工业革命之前,我们看不到明显的经济危机。
    当然,并不是说,工业革命一定会导致了经济危机。工业革命如果出现机器大量代替人工,那就必然导致大量人员下岗。大量人员下岗,就会极短时间内产生巨大贫富差距。而如果。工业革命出现大量机器代替人工的人同时,又有大量新的职业诞生,也是不会出现在极短时间内,产生巨大贫富差距的现象。
    所以,在我看来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贫富差距的产生,导致的。贫富差距自古以来就存在。只不过,当人类进入工业时代,机器的生产效率远高于人,所以,机器可以在短时间内,扩大贫富差距,且让大量人员下岗。
    所以,在我看来,经济危机的解决,关键是消除过大的贫富差距。贫富差距如果解决了,经济危机自然而然就解决了。历史上解决贫富差距的办法,就是财富重新分配。财富重新分配,只有两种办法,一种是温柔的手段,一种是暴力的手段。温柔的手段就像历史上的推恩令什么的,暴力手段就是战争。
    贫富差距产生的根本是生产资料集中在少数人手里。例如古代的土地,集中在地主手里,近代的各种矿场,资源,机器,技术等,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
    所以,在我看来真正能解决经济危机的办法是解决贫富差距。由于经济体制的问题,贫富差距不可能真的解决,只能得到缓解。
    贫富差距也不一定会导致危机,但经济危机爆发,必定有较大的贫富差距。因为,如果存在贫富差距,但不是大部分人是穷人,那就不会爆发经济危。如果是大部分人是穷人,但大部分穷人能养活自己的时候也不会爆发经济危机。但经济危机必然是出现了大的贫富差距。因为,没有大的贫富差距,工厂生产的商品多了,最多就是停止生产。大家贫富差距不大,能购买的起商品。能够买起商品,那就能获得足够的生活物资,能获得足够的生活物资,大家就不会闹事,大家不闹事。社会治安就不会乱,社会治安不乱,那怎么可能产生经济危机。只有大量人员无法养活自己的时候,社会才会进入混乱局面。而大量人员无法养活自己,必然是贫富差距过大。
    所以真正解决经济危机的办法是消灭掉不健康的贫富差距。不健康的贫富差距就是,大量穷人无法养活自己,大量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里的局面。


    IP属地:河南2楼2024-04-29 16:17
    回复
      第一楼的话,我完全认同。
      第二楼就完全是瞎扯了。美国的富人够多够富吧,但美国的基尼系数远小于中国,就是最好的例子。


      IP属地:重庆3楼2024-04-29 17:29
      收起回复
        “所以真正解决经济危机的办法是消灭掉不健康的贫富差距。不健康的贫富差距就是,大量穷人无法养活自己,大量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里的局面”。
        --------------你最后这段话,我认为半对半错。大量财富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是资本主义的必然结果。关键是得看民众有无足够的消费能力。民众的消费能力足够,资本家再富都不是问题,反而是好处。这样才是资本强盛的体现。资本强盛,民众又有富裕的消费能力,这就是国家强盛的体现。欧美日就是最好的现实例子。
        至于怎么让民众有富裕的消费能力??这就看国家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达程度了。我还是那句老话:“一个国家要想经济效益最大化,消费能力和产出能力基本要能自洽”。只要做到了这一点,自然国强民富。


        IP属地:重庆5楼2024-04-29 17:52
        收起回复
          财富重新分配是缓解贫富差距的根本。凯恩斯主义,可以临时的缓解贫富差距。
          当然,我说的贫富差距不是收入差距。而是对财富的支配权。在货币体系下的经济模式,要想有财富支配权。要么你有钱,要么你有市场需要的事物。
          钱好解释,就是指有价值的货币。市场需要的事物,一般是指生产资料。
          如果你没有货币,也没有生产资料。那么,你就完全失去了,支配财富的权利。
          当大部分人失去了支配财富的权利。那就无法养活自己了。这里说的财富,是指衣食住行需要消耗得物质。
          所以,要想从根本上缓解这样的贫富差距,只能财富重新分配。
          凯恩斯的方式,可以解决经济危机。就在于,他能临时的缓解,大部分穷人没有财富支配权的局面。但,不重新分配财富。这种办法不是长久之计。
          因为,货币体系下,人要想获得生活物资,就必须要有钱或生产资料。
          所以,如果没了获得钱的手段,手里又没有生产资料,肯定是无法生存的。
          而我说的贫富差距,是自古以来都存在的。不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以前认为是私有制下才存在的。但随着思考的深入,这种贫富差距其实,是货币体系下的生产资料私有制,导致的必然的事情。
          因为,只要财富分配只要涉及到货币。那商品必然有价格。商品只要有价格,那就必须要有足够的货币,才能购买。
          货币可以积累,生产资料又可以私有化。生产资料和货币都不是无限的。私人占的越多。其他人,拥有的就更少。
          如果货币不能积累。或者生产资料不能私有化。那才有可能消除这样的贫富差距。
          货币不能积累,那现在的货币体系就要重新设计。生产资料不能私有化,是指生产资料不能实际或名义的私有化。
          在目前的经济体系下,生产资料私有制和货币可以积累是绑定的。因为,只要生产资料可以私有化,人就可以利用生产自己的生产资料,在财富分配时获得更大的权利。有了分配权利,就可以有资格分配财富。而有了钱,又可以购买生产资料,把生产资料私有化。
          在货币体系下,生活物资这种财富是可以通过货币自由交换的。所以,有了生产资料,就有了获得财富的权利,有了获得财富的权利,就可以获得大量货币。
          没有生产资料,就没有分配财富的权利。因为,没有生产资料,你的可替代性就很高。你要是不听话,我可以随时找人换掉你。
          货币又可以积累。因此,我说的贫富差距就可以产生。
          而单纯的把生产资料公有化,不消除或改变现在的货币体系。那么分配财富时,大家的资格是一样的。也就是可以实现平均分配。但是,不消除或改变现在的货币体系。
          你不能保证,每个人每个月的花销是一样的。这样,购买商品支出少的人,就可以积累货币。
          另外,不消除或改变现在的货币体系,那只有搞过去的计划经济。但过去的计划经济,整体来说,不如市场经济。
          当然,也可以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一起搞。就像我国的现状。但这样,能不能消灭我说的贫富差距,我不知道。因为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并行的模式,是新的经济模式。历史上没有出现过,最后,会演变成什么样子,不好说。我现在,也不好推演。但单独的市场经济,不能消除我说的贫富差距。单纯的计划经济,长期运行弊端又很多。但结合起来会怎样,不好说。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04-30 07:28
          回复
            上面说的有点问题。解决经济危机,有两个办法,一种是重新分配生产资料,也就是重新分配财富。一种给穷人提供工作岗位。
            重新分配财富,这种方式,适合解决大型的经济危机。给穷人提供工作岗位,适合解决小型的经济危机。
            大型经济危机,是指我说的贫富差距巨大,各行各业都生产过剩。此时,不可能通过给穷人提供工作岗位,来解决经济危机。因为,已经没有过多的岗位可提供了。
            小型经济危机,就是类似凯恩斯主义能暂时解决的危机。只要给穷人提供工作岗位,即可。但提供工作岗位的前提是,提供工作岗位的行业,能赚钱。也就是该行业有利润。如果该行业没有利润。那么,这个行业就不能长期稳定的提供新的岗位。当然,这个行业,不能提供工作岗位,不代表其他行业不能。如果,能给穷人不断提供新岗位。这类经济危机也能解决。但这类经济危机,一般是小型的,不严重的经济危机。
            重新分配财富,可以解决所有的经济危机。但没有必要。因为,重新分配财富,也是需要代价的。
            当然,最好的方式是在和平年代,研究出好的,更加优异的经济模式。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4-04-30 09:36
            回复


              IP属地:山东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24-04-30 21:11
              回复
                凯恩斯针对的是有效需求不足,不是针对生产过剩。凯恩斯的问题多是使用者的问题,不是凯恩斯的问题。短期宏观政策的目的本身就是治标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4-04-30 22:2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