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吧 关注:124,698贴子:817,519
  • 4回复贴,共1

论孔子的教育思想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①教学目标是教育学最根本的问题。从《论语》来看,孔子的教育目标是培养“仁人”、“君子”,培养出来去做官,站在奴隶主立场上调和接机茅吨,即实行他那一套正志主张。从这一方面看,基本是起保守作用的。
②但由于当时社会的急剧变动,他的弟子出身不同,教出来的也不尽相同,所谓“孔门多杂”,这是合乎实际的。
③孔子的学生是有一些支持新兴地主接机的,或者是最终走到这一步,例如冉求就是积极赞助和支持代表地主接机的代表人物季康子的。这一点,我们在估计孔子的教育思想、活动的客观作用时要考虑到。但然又有纯粹站在反恐立场上的弟子。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4-04-18 01:25回复
    我们在简略考察一下孔子的教育内容,看看他教什么东西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4-04-18 01:26
    回复
      一.“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先进》)
      ①从孔子这段话可以推知,教学方面有四,虽然未必是有计划的分科教学,但实际上有四方面内容。尤其是在文学、语言(诗、乐)方面,他传授的知识在文化发展上起了很大的积极作用,其弟子不少办书教学,于教育事业的历史发展上起了好作用。
      ②但是,孔子的主张,这些教育内容是为正值观点服务的,是为了培养一批实行“复礼”的整治人才(至少是他从事教育后一段时间,这个目标是自觉的、明确的)。
      ③他并不是为“文学”而“文学”,为“语言”而“语言”。例如;他对于学诗是重视的,“不学诗无以言”(《季氏》)。但是,学诗为啥?他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
      虽然他说“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但最根本是为了培养德行、见识,以便“事父”、“事君”。
      ④“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子路》)学诗为了从政、外交。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4-04-18 01:46
      回复
        ⑤他又说:“兴于诗,立于礼”(《泰伯》),“不学礼,无以立”(《季氏》),“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讯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
        可见他所重视,是“政事”,尤其以“德行”;“文学”、“语言”不过为其服务,被摆放在次要地位。
        他对颜回特别称赞,主要是由于颜回的德行。“贫而乐”,对吧?这大概就是恐牢二所认为实行接机调和冒吨最理想的人材呢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24-04-18 01:53
        回复
          @和泉泽 先论到这,我想我这些观点已经很清楚了,还有很多观点和例证,今天我实在没精力,明天继续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24-04-18 01:5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