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吧 关注:73,594贴子:465,339
  • 11回复贴,共1

请教大家,为什么成佛前的觉性会迷,成佛后的觉性不会迷?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近来看了南师三次讲《楞严经》的三个版本,有个问题还不太明白。
理论上来讲,自性本体是本觉的,因为物极必反的作用,自身的能照,产生所照后,能觉的功能就执着了所照,因此迷失原来的觉性,就一步步产生了形而下的宇宙和生命。《楞严经》形容:“同是菩提瞪发劳相。”
个体生命通过修行,找回了本有的觉性,最后觉悟成佛。大家都知道成佛后就不会再迷了,不会再重复本体迷失后的一连串演变成世界的情况了。就是不会再出现菩提瞪发劳相了。
请问成佛后的觉性为什么不会再迷呢?而本体自性的觉性却会自我迷失。难道这两种觉不一样吗?按佛经的说法应该是同一个觉才对。
我的猜测是否可以从唯识学角度来解释?本体那个如来藏状态,也有成佛后的那个觉,但同时还有各类种子,就是相当于一个金矿,有金元素(觉),也有杂质(各类种子)。成佛后是消除了这些杂质,只剩下金元素的纯金状态,所以不会再被种子干扰,而产生迷失的轮回。
那就是说,佛跟众生,严格来说不完全一样,说众生是佛,只是说他们有跟佛一样的觉性,但是同时也含有很多种子杂质,所以只能说他们有成佛的因素,并不完全就是佛,必须清楚种子提纯后成佛才跟佛完全一致。
我猜测成佛前会迷失的那个本体的状态,跟佛的状态不完全一致,只是觉性一致而已,因此才会导致本体会因种子缘起而迷失,而成佛后就只保留了觉性,清除了种子这些缘,所以就不会导致迷失。
不知道这个理解对不对?我对唯识也没有太深的研究,所以想请各位善知识开示一下。


IP属地:广东1楼2024-03-27 18:28回复
    迷与悟是针对觉性的散逸现象谈的。觉性本身不存在迷悟的关系。觉性如同太阳,散逸如同云朵,迷悟是针对云朵的跳开和局限而谈


    IP属地:四川2楼2024-03-27 22:01
    收起回复
      迷与觉的讲法,这是为了启发引导我们找回自己,不得已使用的方便的曰法。譬如地球上并没有实际的经纬度,为了标识地表位置而设立的统一标准,方便日常或其他应用。如果曰奥特曼是儿童用品,那么迷与觉什么的,是巨大儿童的用品。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4-03-27 23:44
      收起回复
        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IP属地:四川4楼2024-03-28 21:30
        回复
          本觉本有,不觉本无。觉为自性功能,心为自性妙用。外境缘起,觉照当下,与攀缘心合,即生妄心,与真如自性合,即为本心。攀缘心为后天意识心,“所谓未生我时我是谁?生我之时谁是我”故禅宗讲,无我。大众所认为的我,是幻我,是因缘所生的坚固影响。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04-04 23:35
          回复
            把迷也感觉一下,就觉了,这叫立地成佛,也叫即心即佛。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04-23 00:1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