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吧 关注:233,734贴子:1,341,648
求助

技术创新能提高劳动收入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最近很多人谈技术创新,这个东西和全要素生产率有关。全要素生产率是除了资本要素和劳动要素之外的其他要素的收益率,这通常被认为是技术的贡献。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增长理论,把这个收益叫做索洛残差。
技术的贡献要分成两大类:第一种是量的贡献,第二种是质的贡献。量的贡献来源于效率的提升,而效率的提升主要来源于资本的投入,并不在索洛残差的范围内,所以全要素生产率其实就是来源于质的贡献。简单地说,就是新技术赋予了产品新的功能,或者创造出来更多的新产品之后,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
在劳动价值论中,附加值有更合适的表述,叫做超额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指超过平均利润率的那部分利润,它和剩余价值或者相对剩余价值的来源都不一样。超额剩余价值不是劳动创造出来的价值,或者不是当期劳动创造出来的价值,因此超额剩余价值是大于价值的价值。
在存在超额价值的情况下,整个社会的供需是不平衡的。要建立新的平衡,必须要用劳动力价值对敲,即用一种特殊的劳动力价值进行经济结构的修正。
价值是由剩余价值和劳动力价值构成的,两者共同构成了第一部类的劳动力价值和第二部类的劳动力价值,而超额剩余价值并不属于这两大部类的劳动力价值中的价值。能够对敲超额剩余价值的价值,肯定不能来源于两大部类之中,我们把这个不属于两大部类的部类称为第三部类。
什么才算是第三部类呢?一切不直接创造劳动价值、但是依然有合法收入的社会团体,都是第三部类,比如政府公务员、从事社会公共事业建设的劳动者、资本家、科学家、发明家等等。其中,政府公务员和资本家完全不创造价值,从事社会公共事业建设的劳动者创造的是不在劳动收入内的价值(城市基本建设的价值),科学家或者发明家创造的是不在劳动者收入内的产品附加值(超额剩余价值)。
技术的进步,可以不断创造出更高的产品附加值,养活更多的政府公务员、城市公共事业建设者、科学家、发明家、资本家等。但是,创造价值的劳动力的劳动力价值,或者说工资收入,并不会因此增加。否则,以美国科技之发达,老百姓的收入水平不可能几十年变化不大。真正能决定劳动收入水平的,是生产效率。简单说,是相对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没有任何关系。
根据劳动价值论的推理结论,第一部类和第二部类的剩余价值率必须相等。如果剩余价值率不是 100%,第一部类就不能平均分配产能,会出现经济危机。我们有如下平衡公式:第一部类(价值)-第三部类(价值)=第二部类(价值),其中第二部类包含轻工业和服务业。
这个第三部类,就是用来对敲超额剩余价值的。技术的进步,就是让每个劳动者都直接受益,而不能通过技术进步提高劳动者的劳动收入,是市场经济的缺陷。非市场经济不想也,实不能也!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3-27 06:11回复
    我也一点疑惑,偷摸抢掠所获得的经济价值并没有对社会产生劳动价值,他们并不属于三部类经济的任意一种,也就是说他们的经济价值来源于窃取三部类经济价值,那此时经济价值与劳动价值是否还可以完全对敲?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3-27 07:39
    收起回复
      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相对剩余价值”方式,是可以提高劳动者实际收入的绝对值的,因为生活资料随劳动生产率提高而降低了,雇佣劳动力的“劳动力价值”也随之降低。这就是所谓“相对剩余价值”方式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03-27 14:51
      收起回复
        可以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03-27 18:24
        回复
          当然可以。本质上这是技术创新带来的增殖红利以一定形式分享到了参与生产的劳动者身上,也就是表现为工资或待遇的提高。但这是“劳动收入”提高了,不是“劳动价值”提高了。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4-03-28 11:21
          收起回复
            人类发展科学技术的目的是什么??
            不就是为了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收入,从而造福人类,让人类活得更快乐幸福嘛。


            IP属地:重庆8楼2024-03-28 16:04
            回复
              新技术标准的选择可以同步提高有机构成和剩余价值率,从而可能提高利润率。但是由于有机构成升高可能是因为实际工资率的降低,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劳动收入降低。如果技术进步发生在消费品部门的技术矩阵中,由于价格的升高,实际工资率降低,技术进步只有发生在固定资本部门的技术矩阵,才可能由于利润率的提高,进而增强固定资本工人的实际工资。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4-03-28 23:24
              收起回复
                从2000年到2022年,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年均2%,道琼斯工业指数,从1万点到3万多点,年均收益率在14%,而美国的人均收入,年均增长率不到0.3%。美国是这个世界,几乎所有先进科技代表者,如果科技进步能提高人民的劳动收入,美国人的工资怎么可能几十年如一日?做为一个美国的打工人,唯一能让自己提高收入的机会,是制造业的效率提高,能让自己获得相对剩余价值,那种技术带来的超额剩余价值,不会有一分钱落到劳动人民头上。美国人以自己的技术成功,经济失败,为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4-03-29 01:30
                回复
                  以前,听他们丰田老师讲课,在丰田人眼里,大约是有60%的工作,不创造价值,但是你又没办法不用人,比如质量检查员,安全员,还有15%的工作,是创造价值的工作,剩下的25%的工作,既没创造价值,也没必要,是工厂改善的目标。经济学,完全是同样道理,科技进步,附加值高,本来制造业应该吸引更多劳动力就业,但是这种超额剩余价值,只能安排第三部类,造成劳动力极大浪费,因为我们现在的第三部类,大多都是丰田的那种既不创造价值,同时也没有必要的劳动力,劳动力被极大浪费了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4-03-29 01:45
                  收起回复
                    楼主最近应该是消化什么有营养的东西,发起贴来一路一路的,水平一节一节的攀,士别三日刮目相看啊


                    IP属地:广西12楼2024-03-29 10:01
                    收起回复
                      我解释一下,为什么劳动力的劳动收入,能够一直不断的增长。从消费的角度,这个世界的总价值,是由不同成份的劳动力价值构成的。和你收入有关的价值,是第一部类和第二部类的价值,既使国家在第三部类,创造的财富更多,也不是你的收入。我们每个人,从心底里希望的,是自己的财富更多,不是国家的财富更多。怎么样才能让你自己的财富更多呢,就是你得创造相对剩余价值,仅仅是创造剩余价值是没用的。当相对剩余价值出现之后,资本家就有了新的投资,社会产品突然增加了。这个产品,是劳动人民买不起的过剩产品,要消灭过剩,所有的劳动力都必须同期提高工资。也就是说,工资提高的背后,是相对剩余价值,而相对剩余价值的背后,是效率提高了。但是技术的创新,它不是来源于相对剩余价值,劳动人民的生产效率并不有真的提高。当美国苹果公司一款新产品上市,创造出超额剩余价值的时候,劳动人民因为没有相对剩余,他们的工资不能增加,也买不起这款新产品。所以我们说,技术创新创造出来的价值,是劳动人民收入之外的价值,是不属于劳动人民的价值,是市场经济,不会主动向劳动人民分配的价值,它是政府用第三部类对敲的价值。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4-03-29 10:28
                      回复
                        手工纺纱机改成机器纺纱机,纱线的匀称度、紧密度、光滑度,以及单位产量都得到了提高,纱线有什么新功能?肯定没法作光纤用。
                        企业因为产量质量提高挣了钱,法人代表、老板高兴发钱发东西,劳动者的劳动强度、劳动量下降了,收入却增加了,即使没有因此多发钱发东西,一样的收入却花了更少的劳动。
                        这种报酬增加或劳动量减少,哪来的钱??剩余在哪里??你去打工或雇人,每个月老板拿出多少钱和员工拿出多少合格产品,说好了的么??如果没说好,多少合格产品都数过么??
                        到底谁在啃谁???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24-03-29 15:42
                        收起回复
                          既然认可经济运行是所有人参与生产,进而所有人分享产出的机制。那劳动收入本质便是分到的劳动产出,从社会整体上看技术进步的结果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同样时间产出增加,那从社会整体上看技术进步自然会带来收入提升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24-03-29 16:34
                          回复
                            饭店吃饭,你掏钱是买主,饭店老板是卖主,你们交易的时候,饭菜多少、价格多少,都摆在眼前的么?
                            为什么你想少出钱、多得到饭菜,而饭店老板则想多收钱、少拿出饭菜,为什么有时结账会发生争议?双方到底谁剥削谁?或者谁占谁的便宜?
                            至于品质,不吃到嘴里不消费,鬼知道自己买到的那一盘如何,这是售后问题。
                            吃完饭回到车间或办公室,你马上又颠过来:作为买主的老板剥削了我………
                            ——————
                            懂事长、员工、个体户,个个、全都是老板………全是在卖自己的产品或服务,区别只是其中有一个是用的顾客的生产资料………
                            企业和员工、企业和批发、企业和零售、企业和消费者、批发和零售、批发和消费者、零售和消费者,这里面,只有第一个不一样………不一样在哪里,那本书说过么,不一样的那个东西,不重要不核心么………
                            知道自己看的什么破书不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18楼2024-03-29 16:34
                            回复
                              虽然技术创新主要是研发部门创造的,但在分配过程中,全企业员工都可以受益。宏观上也是如此,创新带来收益,全社会可以共享~~


                              IP属地:浙江21楼2024-04-03 14:5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