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吧 关注:24,989贴子:297,112
  • 3回复贴,共1
曾国藩是清朝的扛鼎之臣,这个没有人会去否认,甚至也可以说,曾国藩在为人修身上简直是半个圣人,这个恐怕也会有很多人同意。他留下来的日记、书信、反思等,都成为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的是,其实曾国藩的日记是有删节的。最近翻阅好久之前出版的《夏鼐日记》电子版,略有所获。其实《夏鼐日记》在刚出版的时候,便从图书馆借出来草草读过一遍,但是十册的篇幅实在是太大了,不便购买留存放置,后来有了电子版,才得以存上一套,时不时翻查学习。夏鼐作为我国的著名考古学家,他看书尤其快,记忆力也甚佳,因而他留下的日记颇有参考价值。在《夏鼐日记》第2册的“1936年1月31日条”有这么一句:“昨天与曾君谈起忠王供状,据云尚藏其家中,近已改存上海银行保险库中,陈寅恪先生曾托人接洽由清华出款千元影印,已有成议,后来不知如何作罢。又云:曾文正公日记影印本,删节不少,尤以关于批评时人之部分。此删去之部分,闻已毁弃,殊为可惜。”据查,曾昭燏是夏鼐留学英国时的友人,而她的另一身份则是曾国藩的大弟曾国潢的长曾孙女。她是中国杰出的女博物馆家、考古学家,生前曾任南京博物院院长。为了祖国的考古、博物馆事业,终身未嫁,对中国文物的发掘和保护作出了突出贡献。1964年12月在南京灵谷寺跳楼自杀。如果是别人说曾国藩的日记有删节,恐怕可信度不高,但是出自曾女之口,则颇为可信。曾国藩虽然是清朝重臣,但是他显然也深知自己汉人身份不一定能获得皇帝和太后的绝对信任,因而在日记这个关键文书上不敢透露太多内心深处的想法,必须要使之“符合大义”。何谓“大义”,也就是不能反满,不能反对皇帝、太后,但是另一方面曾国藩又有极强的倾诉欲望,因而最后日记出现自定的删节或修改,也就不足为奇了。虽然说,清代日记留存数目浩瀚,但是在“文字狱”的思想禁锢和拷压之下,又有多少大臣或者文人敢在自己的日记中“完全表白心迹”,恐怕也是一个成疑的话题。所以,从一定程度来说,历史真相尤其是历史人物的内心思考,是最不可捉摸到的。比如近代著名人物胡适在他的日记中就留下了太多“自我制造”的“痕迹”。


IP属地:广东1楼2024-03-26 09:45回复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4-01 15:48
    回复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04-03 11:58
      回复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04-03 23:3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