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吧 关注:21,190贴子:199,577

陈子善|“极妙的一段文学因缘”——泰戈尔、徐志摩与姚茫父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极妙的一段文学因缘”——泰戈尔、徐志摩与姚茫父作者:陈子善
在香港一位中国现代文学藏书家丰富的藏书中,笔者见到一册三十二开线装的《五言飞鸟集》,署“泰戈尔意姚华演辞”,一九三一年二月上海中华书局发行,古色古香,别有情趣。翻开一看,书前竟有徐志摩序,不禁感到意外的惊喜。经查对,海内外已出版的各种徐志摩作品集,包括蒋复璁、梁实秋编,台湾传记文学出版社的《徐志摩全集》,香港商务印书馆的《徐志摩全集》,梁锡华编、台北时报文化出版公司的《徐志摩诗文补遗》,以及不久前才问世的来凤仪编、浙江文艺出版社的《徐志摩散文全编》和赵遐秋等编、广西民族出版社的《徐志摩全集》,均未收入此文。由此可以断定,这篇《〈五言飞鸟集〉序》是新发现的徐志摩佚文。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3-10 09:15回复
    《五言飞鸟集》的“演辞”者姚华生于一八七六年,卒于一九三〇年,字重光,号茫父,贵州贵筑人。他是二十世纪初北京艺坛有广泛影响的书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与陈师曾齐名。姚茫父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很高的造诣,除了擅长山水花卉和篆隶真行,举凡诗文词曲、碑版石器及音韵考据等也无不精通,但他曾用五言古诗意译印度大诗人泰戈尔的《飞鸟集》,却长期不为人知。关于他意译《飞鸟集》的前后经过,此书的跋有清楚的交代,不妨逢录如下: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3-10 09:16
    回复
      甲子冬十月二十九日,中女磐以疾卒,家居寡欢,乃访姻好陈筱庄宝泉退思斋。客有日,筱庄检示译本泰戈尔《飞鸟集》,为送日之资。泰戈尔者,天竺诗人,春间来游,曾获把晤,因之言论风采如接耳目,怦然于中,不能自已。既语筱庄曰:言短而意长,语切而思婉,盖诗之为术与心同,特其文异焉,可以国风为之。由是依意遣辞,日必数章,归而赓续,及岁尽篇终。乌乎,磐于是死而吾之《飞鸟集》于是生,则情之为缘也。集皆五言,因题曰《五言飞鸟集》,以自别于泰戈尔云。除夕京师莲华庵书贵筑姚华茫父。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03-10 09:16
      回复
        姚茫父不谙英文,意译《飞鸟集》所用底本系文学研究会发起人郑振铎以白话诗翻译的《飞鸟集》,一九二二年十月上海商务印书馆初版,列为“文学研究会丛书”之一。此书虽然只是选译本,却是中国最早的一本泰戈尔译诗集,曾风行一时,多次重印。冰心老人就曾回忆,她早年写诗时,“看了郑振铎译的泰戈尔的《飞鸟集》,觉得那小诗非常自由”,“就学那种自由的写法,随时把自己的感想和回忆,三言两语写下来”。①因此,当时姚茫父姻亲陈筱庄向其推荐《飞鸟集》,也就不足为奇了。但姚茫父读了郑译本后情动于衷,不能自己,又据以意译成长短不一的五言诗,共得二五六首,倒是颇为奇特。在中国现代翻译史上,直接用旧体诗翻译外文诗者不乏其人,但从白话译诗再转译,恐怕是姚茫父首创,也是绝无仅有的。这无疑是一种别致的新尝试,正如徐志摩在序文中所说“这是极妙的一段文学因缘”,后来原译者郑振铎也赞赏姚茫父这个译本“更具有中国诗的风味了”。②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03-10 09:17
        回复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03-10 09:17
          回复
            遗憾的是,姚茫父未及见到《五言飞鸟集》付梓,就在贫病交迫中撒手人寰。他的遗愿是由其知音徐志摩完成的。徐志摩不但想方设法安排此书在中华书局出版,请文史大家叶誉虎(叶恭绰)为之作序,而且自己也写了热情洋溢的序,这何尝不是又一段极妙的文学因缘,是对姚茫父的最好纪念。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03-10 09:17
            回复
              1928年徐志摩赴印度拜访泰戈尔,在其家中合影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4-03-10 09:18
              回复
                在这篇序文中,徐志摩推重姚茫父其人其画其译,有不少精彩的神来之笔,他对其笔下的山水的评价多么生动,对其意译《飞鸟集》的得失的分析也十分中肯。虽说翻译就是诠释,容许介入译者个人的价值取向,但诗本来就最难译,何况再从白话译诗转译,必然更多一层限制,有时难免“失之毫厘,差之千里”,这是无可奈何的事。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4-03-10 09:18
                回复
                  1924年4月13日泰戈尔在张君劢家演讲,徐志摩现场翻译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4-03-10 09:18
                  回复
                    更难得的是,徐志摩追忆与泰戈尔的交谊,状写泰戈尔与大自然的心灵契合,绘声绘色,令人神往。众所周知,徐志摩与泰戈尔友情甚笃,泰戈尔一九二四年四月访华时就由徐志摩全程陪同并翻译,徐志摩有《泰戈尔来华》《泰戈尔来华的确期》《泰戈尔》等文记其事,这在现代文学史上早已传为佳话。但他以诗一般优美的语言较为具体地探讨泰戈尔的诗,却是在这篇序文中才实现的。徐志摩认为泰戈尔“诗的人格是和谐而完美的”,强调译者应该领悟泰戈尔诗中“一点极微妙但极真实的灵机”,都是值得重视的见解。梁实秋曾归纳徐志摩的散文“永远的保持着一个亲热的态度”“任性”和“永远是用心写的”。③在笔者看来,这三大特点在《〈五言飞鸟集〉序》中都有上乘的表现,这篇流丽可爱、情意绵绵的序可列入徐志摩最优秀的散文而毫无逊色。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4-03-10 09:19
                    回复
                      《五言飞鸟集》杭州徐志摩纪念馆藏!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4-03-10 09:21
                      回复
                        《五言飞鸟集》出版后不满十个月,徐志摩不幸遭遇空难,英年早逝,他打算再写一篇“更亲切的”讨论泰戈尔诗的计划成为泡影,但笔者以为有这篇序已足可补偿了。有必要指出,当时此书颇获好评,如诗人、词学家卢前就曾援引书中“飞鸟鸣窗前,飞来复飞去,红叶了无言,飞落知何处?”“萤火煽秋夜,零乱不成行;众星未相忌,一样是幽光”等“演辞”,称赞此书“情致盎然”,并断言“姚先生往矣,此集当与先生之画并垂不朽!”④不过,也许此书印数太少,也许线装的译诗集从来就不为现代文学史家所注意(现代文学史上属于“骸骨迷恋”型的线装的译诗集总共只有此书和梁宗岱翻译的《水仙辞》、王统照翻译的《题石集》等寥寥数种),以致这篇文情并茂的序文埋没了整整六十二年。而今它终于与世人见面,为徐志摩研究增添一份新的重要史料,这是应该庆幸的。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4-03-10 09:22
                        回复
                          附记二〇一八年三月,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了杜鹏飞先生点校的《如晤如语:茫父家书》,书中附录一通姚茫父一九二九年七月二日致友人王伯群的信,信末姚茫父告诉王伯群:近《五言飞鸟集》已有友人单于沪上印行,闻系交中华,将来发行是新月书店,并闻。所谓“友人”,自然是指徐志摩;所谓“单于沪上印行”,系指姚茫父有印行自己诗稿的打算,且已编就,但不包括译诗集《五言飞鸟集》在内,《五言飞鸟集》是单独印行;所谓“中华”则是指中华书局了,徐志摩自己的《志摩的诗》线装本也是由中华印的。此信可证姚茫父很看重自己这部别具一格的译诗集。可惜的是,姚茫父归道山大半年后,《五言飞鸟集》才印出,只能作为对姚茫父的一个纪念了。二〇一八年十二月三十日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4-03-10 09:22
                          回复
                            ① 卓如:《访老诗人冰心》,《诗刊》一九八一年第一期。② 郑振铎:《新序》,《飞鸟集》,上海:新文艺出版社,一九五六年。③ 梁实秋:《谈志摩的散文》,《断月》一九三二年第四卷第一期。④ 卢前:《姚华所演〈五言飞鸟集〉》。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4-03-10 09:22
                            回复
                              本文节选自《说徐志摩》陈子善著P200-P205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4-03-10 09:2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