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吧 关注:7,307贴子:84,453
  • 1回复贴,共1

【考古】豳祖后稷是虚构人物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文/胡谦盈
(一)关于“邰都”问题
我们认为,所谓“周后稷封邰”的“邰都”之说,系出于后人附会是十分明显的。下面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加以分析和说明。
1.周“后稷”是属于虚构的人物
笔者在拙著《太王以前的周史管窥》一文中已经讨论过,根据西汉初期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周本纪》中介绍的周人先公先王世系,我们认为姬周族系中比较明确而且可信的周族始祖,约略是生活在“戎狄之间”的不窟,大致相当于商代中期即盘庚迁殷墟或稍早时候的人。至于周人始祖不窟之父的所谓“后稷”,传说中的文献记载其人其事无疑是一个神化了的人物,在现实生活中当无真人真事,而是属于后人理想中的不窟以前周族生活图景的一种神话传说。也就是说,传说中的“周后稷,名弃”(《史记.周本纪》语)是属于后人虚构的一个似人又似神的模特儿,所以“后稷封邰”的“邰都”之说难以成立,也就显而易见了。
2.“邰都”地望的传说出于后人附会
关于周“后稷”的出生地点,以及所谓“后稷封邰”的所在地望,笔者在考古调查中听到的传说地点颇多。这里仅就近人推崇而且有一定影响的两种说法列举于下,来加以讨论。
(1) “后稷封邰”地望一般都认为在陕西,即武功县境内或其附近。持此说者的主要论据,大致都是出于相信以下传说中的记载。《史记●周本纪》集解:“徐广曰,今斄乡,在扶风。”《史记●周本纪》正义引《括地志》云:“故斄城一名武功城,在雍州武功县西南二十二里,古邰国,后稷所封也。有后稷及姜原祠。”
(2)认为“邰都”包括“豳邑”均位于今日山西省西南部,这里仅就此说中具有代表性的著作摘引原文于下:
类似的传说也在晋西南地区流传。例如在稷山、闻喜一带也有稷王庙、后稷庙和姜原墓(《古文辨》第二册,页97~108) 等等,这当然也是附会。不过,照一般文献记载,周人是起源于陕西,很少说到起源山西的。晋西南地区既有此传说,总会多少有些影子。
近人也有从文献上找出根据的。譬如有人认为豳、邠古今字,皆得名于汾。又引《水经●汾水注》:
汾水又西与古水合,水出临汾县故城黄阜下。
又《太平寰宇记》卷四十七绛州正平县条:
九原一名九京。……有水名古水,出此原西。
说者谓《汾水注》的汾山就是《说文》(六下) 的豳山,乃古公去岐以前的豳邑,古公得名于古山、古水等等(陈梦家:《殷墟卜辞综述》页292,北京,科学出版社1956年版)。这些考据,自然也为先周文化来自山西说提供了旁证。
我们于此,还可以稍加补充。《诗●大雅●绵》记明周之先人曾经“自土沮(徂)漆”。王引之以为土即杜(《经义述闻》卷六),陈梦家从其说(《殷墟卜辞综述》,页272)。我们认为土即卜辞所见土方,也就是今山西西南部的石楼县(邹衡:《关于夏商时期北方地区诸邻境文化的初步探讨》,,《夏商周考古学论文集》第78~281页)。据此,更可直接证明周人来自山西省。
“后稷封邰”地望的上述两种不同传说和主张,其中关于“邰都”在陕西省武功县即今扶风县绛帐附近的姜原嘴的传说,已故的邹衡同志曾经做过实地踏察和研究,认为它出于后人附会。我在这里将他考察后所得结论摘引如下:
1976年11月,作者曾到传为古邰国遗址的今扶风绛帐附近的姜原嘴(今又名颜村)调查一次,看到该处确有姜原庙,并有堆积比较丰富的仰韶文化和陕西龙山文化遗址,偶尔也拾到西周晚期陶片,但未发现先周文化遗物。可以肯定说,这个传说完全出于后人的附会(《夏商周考古学论文集》,第342页)。
我们于此,还可稍加补充。卍新卍中卍国卍成立后五十多年来,考古工作者在关中地区进行过大量的调查、发掘工作,迄今在这一地区所发现的先周文化遗址和卍墓卍葬卍,其中遗存年代最早者只能上溯到周先王古公亶父时代,而早于此时期的周文化卍遗卍址卍和卍墓卍葬卍则无发现,所以,即便我们将所谓“邰都”的传说地望范围,从今日的扶风姜原嘴扩大到武功县境,乃至岐邑故址(即今岐山、扶风两县接壤地区的凤雏村和召陈村一带)及其附近地区,也同样可得出上述传说出于后人附会的结论来。
论及所谓“邰都”在山西省稷山、闻喜县一带的传说,包括认为“豳邑”故址也在山西省南部的立说在内,问题出在后人的误解和附会的道理更为明显。因为: (1)前已谈及,据《史记·周本纪》介绍的传说中周人先公先王族系,其中比较可信的周族始祖是生活在“戎狄之间”的不窟,约相当于商代盘庚或稍早时候的人。(2) 而商王朝的卍疆卍域卍西界(或说势力范围),目前已知达到了关中地区的中部。例如在渭河下游的北岸,近年在卍铜卍川卍市附近的卍石卍川卍河卍东卍岸卍耀卍县卍北卍村卍,发现了商文化遗址(文化内涵有商代前期和后期两种遗存;在渭河下游的南岸,在今西安市东边约22公里的灞河西岸的蓝田县怀珍坊村,发现了“二里冈期”的商文化遗址。在西安市东郊约21公里灞河东岸灞桥区洪庆乡老牛坡村,发现“二里冈期”至商代末年的商文化遗址。另外,殷王朝的势力达到关中地区东部这一点,也见于《史记·殷本纪》记载:“(殷王)武乙猎于河、渭之间。”所谓“河、渭之间”,说的就是今日黄河和渭河交汇地区(潼关至渭南县一带)。(3) 20 世纪80年代初期在卍河卍南卍省卍偃师县城附近的塔庄发现了一座商代王朝都城的遗址。晋西南地区位于上述都址西北方的黄河北岸,山西省稷山、闻喜县一带距偃师商城都址约三百多公里。另外,20世纪70年代在稷山东南约70公里的夏县东下冯遗址的发掘中,曾经发现一座“二里冈期”的商代小城址。以上两种现象充分说明,晋西南地区不仅属于商王朝控制的疆域,而且那里还是商都附近地区的一个设有夯土城墙的重镇所在地。(4) 迄今在晋西南地区,考古工作者从未发现过先周文化遗址或慕葬。基于上述种种理由,可以肯定地说,所谓“邰都”位于卍山卍西卍省卍稷山、闻喜县一带的说法,是出于后人附会。所谓“豳、邠古今字,皆得名于汾(汾水、汾山)”,从而断言“豳邑”遗址在晋西南地区的说法,也是属于一种偌大的误会。
综合以上两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认为,所谓“后稷封邰”及“邰都”地望等传说,完全出于后人的附会。
摘自《三代都址考古纪实:丰、镐周都的发掘与研究》


IP属地:福建1楼2024-03-04 02:29回复
    我们应当重视历史的存续与传承,视历史为根基、血脉。姬周粉却以抹黑、造假历史为业,玩弄小把戏,其不良用心暴露无遗,姬周粉编造的假历史必将犹如蚁穴溃败。


    IP属地:海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3-04 21:4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