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唯物哲学吧 关注:9,418贴子:47,781
  • 0回复贴,共1

关于宇宙运行的几个哲学、物理学问题思考(哲学篇)再续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2、否定之否定规律(螺旋式发展规律)的局限
(1)教科书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一般表述
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对事物运动发展过程、趋势和结果的概括性阐述,即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是事物运动的基本周期,实现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且周而复始,并在更高的阶段上重复前一阶段的一些特征,从而形成事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周期性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发展过程,所以事物的运动是阶段性与过程性的统一。否定之否定规律着重解决事物演化的总体方向和路径问题,是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的综合体现。
否定之否定规律的观点认为,否定之否定是事物通过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来实现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和结果,它是通过自身的辩证否定实现的,而这一过程是周期性的螺旋式上升的。并称否定之否定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
(2)事物运动发展过程、趋势的问题提出
这里有三个问题需要明确,一是螺旋式上升,何为上?怎么来确定事物是向上发展的?无序和有序(有序度)?二是既然螺旋式上升是普遍规律,是否能涵盖所以事物?如封闭系统性事物和孤立系统性事物是否也应在其内?三是螺旋式上升规律是揭示事物自身矛盾运动过程的,外部因素对事物发展的作用有多大?事物是分级的,对本级事物是外因,在上一级事物就是内因,如果整体决定局部,显然这个外部因素将会起决定性作用。
(3)孤立性事物、封闭性事物、开放性事物发展趋势的分析
前面我们按事物与环境的关系将事物分为孤立性事物、封闭性事物、开放性事物。这是参照系统论的方法进行分类定义。
孤立性事物则是指与外部环境之间没有任何作用,即与外界没有物质(实物)、能量交换,也不受外部环境影响的事物,或者是外部因素对事物发展影响较小可以忽略不计。孤立性事物只是一个相对孤立的事物体系。显然这种事物如果是自发的非平衡状态,其运动发展过程和趋势不可能是螺旋式上升,而是熵增的,是有序到无序的过程,最终达到一个稳定的平衡,或者如果开始是平衡态那么将是永远的平衡状态。由于孤立性是相对的,所以孤立性事物与外界联系越少,其熵增的效应越加明显。如,单独的弹簧,压缩后放开,弹簧做伸缩运动并逐渐至停止,弹簧的势能转化成弹簧体内部的热能,这是一个熵增过程。再如,坚固的不导热壁包裹的气体或者液体,用隔板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温度高于另一部分,当将隔板抽去,这样就形成了新的自发性事物系统,新的事物系统温度会逐渐达到一个平衡的温度,这个温度一定在两部分的温度之间,那么温度高的部分是熵增,温度低的部分是熵减,总体是熵增,是有序到无序的过程。这些事物有很多,我们不能将它们排除在哲学之外。至于宇宙是否是孤立事物,需要另当别论。
封闭性事物是指与外部环境没有物质(实物)交换,但是存在能量交换的事物。总体上封闭性事物的运动发展过程和趋势不仅取决于其内部各矛盾的运动,同时也取决于外部环境输入输出的能量形式和大小。同样不能判定其运动发展过程和趋势是螺旋式上升。而且仅从输入的能量转换方式看,是可以转化成动能或者势能或者动能、势能都有,这将直接影响事物运动发展过程和趋势。外部因素对事物发展影响与外部因素(能量输入输出)作用的大小有关,这种影响甚至是毁灭性的。
在这里想说明一点,在词义上“封闭”与“孤立”很相近,所以用词不是很恰当,本人还没有找到一个可替换“封闭”的词,有人用“隔离”这个词,也不恰当。
压缩过程中的弹簧就是一个封闭性事物体系,在外力做功的情况下,弹簧的势能在增加,弹簧的本性没有改变,当外力足够大造成弹簧发生相变失去弹性,此时弹簧已不能称之为弹簧而是铁块之类。这一事物发生本质的变化,说明外部因素可以起决定性作用。当然我们也可将弹簧和外力作为一个更高层次的事物体系来研究,这样所谓的外力就是内部的重要因素,这种外部因素内部化是对事物发展研究的重要方法。
物态的相变一般是在相对封闭的系统中进行研究,相变系统可视为封闭性事物。相变是物质在外部能量(输入输出)(温度、压力、磁场等等)作用下,达到一定条件后,从一种相态变成另一种相态,而没有发生实物数量的变化。但这直接影响这类事物运动发展的有序性变化和熵减熵增。
人类生存的地球系统也可视为封闭性事物。它只是接收太阳的辐射能和太阳、月亮引力作用,对整个地球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所接收的这些外部作用对地球表面的物质运动却起决定性作用,如,生物的生存、天气的变化、海洋的运动、岩石的分化等等,而它们的运动发展趋势是不同的。生物的生存发展通过新陈代谢、优胜劣汰方式总体上具有周期性螺旋式上升的从无序到有序的熵减过程。天气的变化、海洋的运动只能是非简单循环运动而已,很难判定是从有序到无序的熵减过程。岩石的分化、人类消耗的矿物只能是越来越少,越来越零散化,显然是熵增过程。随着外来能源的不断的输入,能源并不是人类生存的主要问题。
这些都说明一个大的复杂事物体系不能简单的断言在外部能量输入输出会造成内部或整体上周期性螺旋式上升的趋势发展,这与内部各要素的作用性和外部能量输入输出的作用方式有关,不能一概而论。
开放性事物是指与外部环境存在物质(实物)、能量交换的事物,开放性事物是客观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外部因素对事物发展影响与外部因素作用的大小有关,甚至起决定性作用。我们将其分三类,一是外部因素对事物内部只是有一定的影响,但不足以与内部要素作用相抗衡,可称独立性事物。这种事物的运动发展可相对独立研究分析处理,外部因素做一般性考虑;二是外部因素对事物内部运动有重要影响,并足以与内部要素作用相抗衡,可称抗衡性事物。这种事物的运动发展必须结合外部因素研究分析处理,外部因素与内部要素应同等考虑,如果外部因素也比较复杂,就应将内部和外部作为一个整体事物进行研究分析处理(事物为什么分层的重要原因);三是外部因素对事物内部具有决定性作用,可直接改变事物运动发展方向和趋势,可称非独立性事物。这时必须着重研究分析外部因素,并结合分析内部要素特征,才能把握事物运动发展方向和趋势。也可以将内部和外部作为一个整体事物或将研究的事物作为外部事物的外部因素进行研究分析处理,才能把握全局性。总之这三类事物的研究分析的方式需要根据事物内部要素结构、外部作用因素的作用强度以及研究的目的和手段,来确定研究分析的方法和侧重点,不能搞一刀切,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从这个分类可以看到事物的运动发展趋势不能简单的归纳为螺旋式上升,其不仅是事物内部要素、结构、矛盾决定的,外部因素也起重要作用,甚至是决定性作用。
按事物与环境的关系将事物分为孤立性事物、封闭性事物、开放性事物,这与发展较成熟的系统论的系统分类相对应。把孤立性事物、封闭性事物单列,这是因为孤立性事物矛盾的特性相对简单化,便于研究分析,而且其还关系到宇宙的发展趋势问题研究比较重要,而封闭性事物由于只有能量交换而没有实物交换,在自然界中比较普遍并具有特殊性。其实也可以把孤立性事物、封闭性事物作为开放性事物特例,列入到开放性事物分类中,因为开放性事物分为三类,即独立性事物、抗衡性事物、非独立性事物,已涵盖了所有的事物种类,在哲学上应当也是恰当的。
开放性事物是普遍存在于客观世界中的,将其分为独立性事物、抗衡性事物、非独立性事物三类的意义在于它们的矛盾特性、运动方式、发展过程和趋势是完全不同的,必须采取不同的研究方法进行分析处理。如两个生产同一种商品的工厂,销往同一地区,显然它们互为外部因素。它们的斗争或竞争策略与它们的力量对比有着直接的关系,其内部矛盾分析、外部环境分析也是完全不同的,它们的发展趋势将是不同的,这些都与工厂处于独立性状态、抗衡性状态还是非独立性状态有着直接的关系。
(4)事物发展趋势的一般性分析
一般认为事物发展运动趋势为周期性循环式发展,其周期性是非简单性重复。事物发展运动过程和趋势取决于事物内部元素个体间的作用性和外部环境作用性,基本作用性中的吸引性和离散性是一对相互制衡的作用,当它们作用达到相对平衡时,事物的运动必然表现为周期性状态。在基本作用性的一方或双方由于内部或外部原因减弱、增强、或消失,必然打破事物的周期性,甚至消亡而脱变为其他事物。如物质的运动在物理上的最基本形式为圆周运动、直线运动,圆周运动是吸引力和物体动能共同作用的结果,必然是周期性循环运动,由于有其他物质作用存在,所以周期性循环运动一定具有非简单性,即非对称性,运动的终点不可能是起点。扩展到事物的运动也是相似的,且具有普遍性。
事物的运动是非简单性周期循环运动,周期性表现为单周期和多周期,上一级事物由下一级个体周期性事物组成,上下级事物周期性相互影响、制约,互为存在的条件,一般较为复杂的事物可能表现为多周期性事物。单周期性是较普遍现象,即是从事物的产生到消亡为一个周期。单周期性事物可能由更次一级单周期性或多周期性事物组成,重要的次一级单周期性事物的时间周期决定了上一级单周期性事物的时间周期。事物这种周期性发展运动我们可称之为周期律。
螺旋式上升,即有向上的方向和目标或目的,有目标的且向目标靠近才是前进,而生物世界由于具有能动性,才能具有方向和目标或目的的选择,才可用螺旋式上升来表示事物的发展方向和趋势。而非生物世界是自然规律对事物运动的过程和结果的规定,所以谈不上目标或目的,即无选择性,更谈不上螺旋式上升,只能用有序无序或熵等来表示事物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本文在后面的宇宙法则相关原理中进一步论述。
(5)否定之否定规律的重新表述
根据以上分析,现在我们可以对否定之否定规律做一个表述,事物内部都存在着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其自身发展的整个过程是由肯定、否定和否定之否定三个环节或三个阶段构成一个完整的单周期循环,在作用性不改变的情况下循环往复,一些事物由于作用性的改变只具有单周期循环,即从产生—鼎盛—消亡,复杂性开放性事物在新陈代谢(与外部环境物质、能量的交换作用)的作用下表现为多周期非简单性循环,重要的起决定作用的次一级单周期性事物的时间周期决定了上一级单周期性事物的时间周期。而生物世界由于能动性作用表现为非简单性周期性螺旋式上升循环和非简单性周期性螺旋式下降循环(如某些生物种群消亡是内部要素和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人类社会的主观能动性决定了其非简单性周期性螺旋式上升循环。事物不是永恒存在的,随着事物运动发展,事物内部物质、能量与外部环境的交换,事物内部物质和能量有可能散失,运行机制也失去存在的基础,这个事物系统必将消亡,但物质是不灭的,只是转化为其他事物形式,但不是原事物的延续。
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中的重要规律,其阐释了事物发展运动的方向、过程和趋势,具有普遍适用性,其适用范围一定是涵盖非生命科学、生命科学和人类社会三个领域,所有可以说它是唯物辩证法第一规律,具有引领性作用。孤立性事物、封闭性事物都是理想化,是依附上一级事物的存在而存在,而且也只是事物发展的一个阶段而已。
三、宇宙法则
物竞天择,宇宙万物都遵循自然规律运行。对自然规律进行总的哲学层面提炼就是宇宙法则,这里按三个层次来表述。
(一)自然世界运行法则------天择原理
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并相互制衡,这个意义上讲一切事物都是开放性事物,只是开放程度不同。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或称为根本属性,物质运动遵循自然规律。自然规律是指客观事物自身要素之间以及外部因素相互作用、共同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必然联系,是客观的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并规定了事物发展的趋势。自然规律是可被人认识和利用,这种认识和利用是受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有限性制约。物质具有运动和变化的绝对性、静止的相对性。这些是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作为相对独立的物质系统及其运行演变的事物,其发展运动必然符合这一自然规律。
作用于一个事物的规律往往是多种多样的,而各个相关的自然规律是通过作用的叠加性共同作用于事物,并规定了事物的运动形式、过程、趋势和结果,但重要的、关键性规律起决定性作用,这种叠加性具有自组织性或自整合性和自洽性。我们把这种自然规律作用方式,称之为天择原理。天择原理本身就是自然规律。
自组织性是指同时作用于事物的各种自然规律自动整合叠加发挥作用的过程,这个概念与系统学中的“自组织”有所不同。自然规律就是对实体运行方式的规定,其主要规律起决定性作用,这与矛盾论一致,起决定性的规律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和趋势,规定了是熵增减,有序无序。但仅仅用“熵”和“有序无序”来表述事物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是否足够,值得商榷和研究。自洽性是指多个自然规律共同作用的自我融合衔接。
事物发展运动遵循周期律。但天择原理告诉我们事物的运动不可能只有循环的螺旋式上升这一种模式,因为我们没有办法界定何为向上或向下,一切都应遵循于自然规律。天择原理也可称为无选择原理,因为选择具有“人”的意识特性。但并不是说不需要研究事物的发展方向和趋势,事物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是多姿多彩、丰富多样的,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天择原理是对自然规律作用于事物从而规定其发展趋势和运行方式的总体研究和总结。它与矛盾论殊途同归,天择原理更多的倾向于自然科学,矛盾论更多的倾向于社会科学。
(二)生物世界运行法则------自然选择原理
生命(生物)自然科学性事物也是开放性事物,遵循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原理。
自然选择是指生物在生存竞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和结果。从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看,生物本身的变异、遗传和自然选择共同作用必然导致改变生物体的生存行为和性状、繁殖的增强或减弱甚至消失等特征,这种变化往往体现在生物的种群上的适者生存、自然淘汰。生物种群的存在是具有目的性的,即种群的生存和扩大,显然这个目的性是天然赋予的,这一目的性是生物具有能动性使然。生物的能动性表现为生物的自觉不自觉的自我调节适用和自我反应能力,也就是生物的“意感”性。我们把生物的“意感”性定义为本能的感知反应。由于生物所在的环境多样性,致使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多样性,由于一般生物的能动性远远弱于人类的主观能动性,所有一般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远远低于人类社会,其自然淘汰更加明显。也就是说生物的能动性能力与生物等级有关,等级越低能动性越差,等级越高能动性越强。
一般来讲,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也可能以突变的形式出现。而现代进化论研究表明基因个体变异,导致种群基因变异频率的定向变化,通过自然选择的方式达到适者留存同化,不适者淘汰。自然选择是群体选择,要求许多生物个体为了种群的利益增加或约束或放弃繁殖,环境因素起重要作用。
生物世界周期性在于繁殖功能,繁殖功能通过生物个体的遗传体的生成溢出而脱离生物体独立生存,即新的生物体诞生,严格上讲它不是原生物体的延续,而是新生物体周期的诞生和开始,但它携带着原生物体的遗传信息,在加上后期的群体中培养和学习,生物体的社会信息也将承接下来,致使生物种群周期性发展不断延续,这在人类社会表现的尤为突出。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自然选择的过程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过程,显然我们不能说生物大爆发只是内因或外因一方面的作用。外因有可能彻底改变生物进化的过程,如生物大灭绝事件。
地球上的生物演化过程总体上讲,是从低级到高级,从无序到有序的过程,也是熵减的过程,所以地球上的生物发展方向和趋势是周期性螺旋式上升,这是由于生物的进化具有目的性和能动性特点所致,但由于生物物种适应环境能力不同,一些种群有可能是螺旋式上升再到螺旋式下降直至消亡(包括一些人的种群)。而对于每个个体并不完全是这样,从生到消亡,只是单循环,“循环往复”并不是生物个体事物的发展趋势。生物的寿命受制于重要的生物体器官(甚至某些细胞和组织)的寿命,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具有新陈代谢功能的生物世界却不能使生物个体永生,也可以说单周期性事物不具备完全的新陈代谢功能,这也说明新陈代谢是有限制的。新陈代谢的有限性值得研究,包括哲学上的研究。
(三)人类社会运行法则-------人民选择原理
人类社会是一个开放体系,在地球表面体系中人类社会与其他事物相比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事物体。人类社会离开其外部环境就不可能存在更谈不上发展,但是难以比较内部要素结构和外部因素谁重谁轻。由于我们以人类社会发展趋势作为研究目标,所以只能以人类社会为主体作为开放性事物来研究分析。
人与其他事物最大区别在于具有意识和主观能动性。
意识是人的头脑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映,是物质的一种高级有序组织形式。其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及其运行规律。人具有社会性,所以人类具有社会意识。社会意识不是个人意识的简单叠加,而是人类社会各群体对个人意识(对世界、自身的态度和信念)的汇总提炼升华,从而体现这一群体的总体上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映和行动意愿。
主观能动性是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与活动,是人特有的一种能力,是主观意识通过实践活动而形成对客观世界的能动作用。具有特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即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主动性和自觉性;由于人类社会具有组织性结构,所以人类的主观能动性具有组织性;人类的社会意识决定了主观能动性具有目的性、目标性、计划性。
主观能动性的特性决定了人类社会是自适应、自组织、自调整、自主进取和自主创造的一个事物体系,反映出人类社会内部矛盾运动状态及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当然人类的这些主观能动性活动必须符合客观规律,规律客观性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自适应、自组织、自调整、自主进取和自主创造的过程就是对人类的目标和组织结构及运动方式选择的过程,选择的方式为斗争、竞争(如选举等),甚至战争等。这一选择及选择的结果一定是社会群体集体意愿和需求体现,即由人们向好的愿望和动力决定的,是社会意识的反映,所以我们称之为人民选择原理。人民选择原理应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顶层规律。
人民选择决定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其关键在于人类的主观能动性,这是人类特有的属性,是与外部环境的主要作用方式,当然也受制于人的认识能力和改造能力以及客观规律的限制。主观能动性决定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是螺旋式上升。所谓上升,就是向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方向上的发展,这是人类特有的目的性和目标性决定的。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虽然还在不断发展提高,但一定会做出不符合客观要求甚至是错误的决定,从而造成人类社会的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必然会出现挫折和反复。主观能动性本身就有纠正人类自身错误的能力,所以人类社会总是向前向上发展,不断接近人类的意愿和需求的目标。因此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是螺旋式上升。同时螺旋式上升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特有的方式,而非生命自然科学性事物不可能完全具有这种发展方式。
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有序、无序是一个辩证的关系。向物质世界索取更多的东西,必须用集体的力量,集体的力量来源于有序的程度,由于人类具有主观能动性的自我组织能力,从而促使人类向有序化发展,所以总体上看人类社会发展是熵减过程。但是人类还要追求精神的需求,具体体现在对自由的渴望,这会有一定的无序要求,所以人类社会需要有序和无序的平衡,但不是对等的平衡,因为只有在物质世界中获得更多的物质基础,才能取得更多的精神上的自由,显然满足人类物质需求更为重要,因此我们将生存权和发展权放置首要位置。
一个国家是人类社会的一部分,是独立性开放性事物。由于每个国家处在不同的环境体系中,所具有的资源是不同的,所以各个国家不可能是均衡发展。一般来讲,发展是在某个国家以及在一个国家的某一点某一处甚至某一人得以突破(可称之为突变),通过物质、技术、思想的交流而扩展到全体人类。这也是一个国家一定要实行开放性政策的重要原因,也是追求创新的重要原因。当然,外部环境因素的输入输出对人类社会或国家来讲,也有好坏之分,或是正熵负熵,人的主观能动性将起到麦克斯韦妖的作用,只是这个妖需要不断补充能量。
人类社会发展运动同样也遵循事物发展运动的周期律。技术水平的提高、生产方式的改变、生产关系的变更、社会形态的变化、人类思想的进步等因素都不同的周期性,它们互相相关且共同作用,决定了人类社会发展运动具有周期性。本文不做具体分析。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人的智力发展(即大脑进化程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大周期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因为人的主观能动性与人的智力有着直接的关系。人的智力发展同样有周期性,因为人的大脑进化是缓慢的,且各人类种群进化的速度也是相近,所以人的智力发展周期比较长且相对同步,这也回答了为什么公元前500年左右在无互相交流的情况下世界不同地方同时出现那么多思想家,这不是偶然的。
天择原理、自然选择原理和人民选择原理可视为宇宙万物运行的三大原理或法则,前一原理是后一原理的基础,其中天择原理处于支配地位。


IP属地:江苏1楼2024-02-28 14:33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