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吧 关注:4,524贴子:19,895
  • 2回复贴,共1
听到巴黎圣母院音乐剧剧尾曲被感动死了有感而发
他看到她的身体吊在绞架上,远远看去,还在白色衣裙下颤动,作临死前的最后战栗。他又低头看看副主教,只见他躺在钟楼下面,已经不具人形。他抽泣着,从心底发出一声呼号:"啊!我所爱过的一切!"
两年后,人们在墓地发现了卡西莫多和爱丝美拉达的尸骨,卡西莫多搂抱着爱丝美拉达。当人们试图将他与爱丝美拉达分开时,他刹时化为了尘土。
(以上两段取自原著)
巴黎圣母院这本书以他人对艾丝美拉达的不同的爱作为中心,书更迭于建筑的文艺复兴时代大背景展开,每个人物有所象征,如副主教从一开始善良聪慧的人在中世纪天主教的教条主义思想下被扭曲为一个对爱极端的人(当时宗教对人的方方面面束缚过于严重适得其反,副主教在真正爱上一个人后信念人生观的崩塌),卡西莫多纯朴真挚的善良因为丑陋的外表被恶意的他人嘲弄,就连小艾也不接受他的爱(她把干枯的花带在胸前一整天),真正追逐上帝的脚步而不过于执着于爱的诗人最终获得最好的结局,个性轻浮的孚比斯表面光鲜亮丽实则伪君子,母亲的爱致使极端的不顾自身的行为,甚至可能让事情朝反面发展,以及宗教对异教徒的排斥,这一切都隐含着雨果的人道主义,几乎对每一个人的悲悯。
而往大层面说,本书的关键字“'ANAΓKH”(命运)致使了所有人关系的交错,最终在命运的机缘巧合,在无可更变的庄严凄悲的命运下导致了这一出彻底的悲剧。(这点让我想起来了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然而就是在个人命运的交织中世界才更新换代,建筑被书籍取代,文艺复兴开始,一个更开放的百花齐放的时代降临了(@某位二字其中一个字是神的长诗并且是维吉尔激推的作者()
尽管本书是雨果早期作品,未免有败笔和私货夹杂过多且分布不均匀的问题,但瑕不掩瑜,是一部值得读的佳作。
再来评价音乐剧,剧情层面上对原著进行了删改简化,但底子在这就算删改了不少还是令人动容。
曲目方面旋律非常抓耳,带着一种异域风情(毕竟吉卜赛人)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刚开始小艾几首歌(圣迹殿往后两首)的轻松,Belle三人不同的唱腔,剧末尾绞刑时的丧钟声,还有最后的句尾曲,听的让人感动流涕。歌词由于雨果的写作功底太牛逼了,连带的歌词也很牛逼,比如圣迹殿的“美酒与鲜血同色”等等(Belle的歌词也很好不过我不确定原著有没有,看的时间有点久)
不过母亲那条线被删了让人感到可惜,并且艾丝美拉达的形象变得更成熟妩媚了,这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另一方面从音乐剧演员来说,卡西莫多独特的沙哑嗓音完美具现了书中角色而且高的上来低的下去,孚比斯声音确实具备书中其表面英俊迷惑人的特性,小百合声音清脆,钻石项链这首她俩一唱好像二人关系真就这么美好纯洁(这首真的特别好听,单曲循环过一段时间)
巴黎圣母院太好看了,雨果太强了,他是真正的人道主义者,真正受民众拥护的作家。自从法革过后,法国的文学作品,无论什么题材都透露着一股自由和人权的感觉,起始因为历史事件,而这种书总体的氛围能够一直保持是因为雨果的英灵永存于法国上空,他的作品即使过了千年依旧不会过时。
1885年的巴黎街头,200万法国人民高声呼喊着"雨果万岁",或许爱比恨更让人难忘……
综上所述,雨果牛逼
(为什么不写悲惨世界呢,首先因为我画素描听巴黎圣母院听嗨了,其次悲惨世界大概文字量得写的多出好几倍()


IP属地:内蒙古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4-02-14 23:19回复
    悲惨世界很好看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4-02 19:11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