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吧 关注:35,675贴子:481,247
  • 15回复贴,共1

谈谈扶苏和蒙恬为何仅凭一纸诏书就自杀?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都说扶苏成不了事,太懦弱,为何不去质疑诏书的真伪?其实不然,扶苏和蒙恬的自杀恰恰从侧面烘托出秦始皇到底有多权威~历史上,始皇帝事无巨细,中央集权的开创者,权力的辐射范围可以说达到了中国古代皇帝的顶峰~扶苏有可能不经事,但蒙恬身经百战,不可能不懂,却也一同自杀了~可见,并不是他们两个的问题,只能说秦始皇在当时实在是太权威,任何人都不敢也没办法心存一丝质疑或者反抗~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1-16 22:37回复
    因为昌平君,别问我为啥,就这个逼差点儿间接让扶苏成为秦国的黑历史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1-17 20:49
    收起回复
      以下是B站某视频下方的评论。谈到了传递诏书的使者。这个问题楼某从来没有注意过。印象中一直以来也没人提过。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Ct4y1F7Er
      “胡亥派去宣旨的人不是一般人,应该是一个很有威望,又和蒙恬扶苏相识的人。才能让蒙恬和扶苏,老老实实自裁”。
      楼某记得去年(2023年)也是在B站同一主题的某视频下,有评论称“这个使者一定很厉害的人物”,不知是不是就是这一条。


      IP属地:北京3楼2024-01-18 00:22
      收起回复
        《史记·李斯列传》对“使者”的记载是“遣胡亥客奉书赐扶苏於上郡”。
        楼某能想到的只有以下几点。
        (1)受诏人中有秦始皇的长子,所以“使者”很可能是皇室成员。这与“胡亥客”的身份并不矛盾。
        (2)扶苏是皇室成员,蒙恬是大臣。二人身份不同。所以"使者"可能不止一人。针对扶苏的是皇室成员,针对蒙恬的是另一人。这里还要特别强调一点,《史记》没有直接记载“使者”的人数。
        (3)虽然《李斯列传》明确提到“胡亥客奉书”,但仍不能排除一些秦国重臣与之一同前往上郡传诏的可能。比如秦军副将王离,以及《赵正书》记载的“御史(大夫)”冯去疾。这两人完全可能分别充当上郡及秦都咸阳与沙丘联络的使者。
        (4)根据目前已知的《史记》《赵正书》,“沙丘事件”中丞相、御史大夫都出现了。但三公中的太尉却不见记载。上郡是秦国边防重镇,显然不能与太尉无关。所以楼某推测,不见于史书记载的太尉很可能也参与了“沙丘事件”,甚至与“使者”一同前往上郡传诏。这可能也是秦朝(秦始皇二十六年——秦王子婴元年)太尉不被《史记》记载的原因之一。


        IP属地:北京4楼2024-01-18 00:58
        回复
          还有一个更极端的角度。是天文学方面的。与“荧惑守心”有关。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荧惑守心”出现在秦始皇三十六年。但也有观点称,根据现代天文学研究结果,秦始皇三十六年(公元前211)年,荧惑不曾守心。实际的荧惑守心应出现在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也即秦始皇去世当年。秦始皇去世的原因之一可能就是三十七年“荧惑守心”造成的心理影响。
          位于今陕北地区的秦国上郡,应该也能观测到“荧惑守心”现象。扶苏、蒙恬之死不知是不是与此有关。


          IP属地:北京5楼2024-01-18 01:17
          收起回复
            比较诡异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05-06 08:14
            回复
              消息有误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4-05-29 12:3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