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吧 关注:5,144贴子:50,758
  • 2回复贴,共1

宋真宗在《劝学诗》中给出的解药是:"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宋真宗在《劝学诗》中给出的解药是:"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皇帝劝学其用心之处,全在于如何笼络士人,使天下英士,尽入吾彀中。
苏轼可不信这一套骗人鬼话,他给出的解决办法是坚决和科举、和磨勘制度割席,他在晚年的一首题为《送千乘千能两侄还乡》的诗中写道:" 治生不求富,读书不求官。譬如饮不醉,陶然有余欢 ",苏氏兄弟作为过来人,自知大宋官场太过险恶,为此在诗中谆谆劝诫来京赴考的两个侄儿要安贫乐道,以稼穑为业颐养天年,过一种 " 清江入城郭,小圃生微澜。相従结茅舍,曝背谈金銮 " 的不被欺瞒、怡然自足的乡居生活。
苏轼当然美化了这种乡居生活。作为当年通过科举考试走出巴山蜀水的大宋士大夫翘楚,他太了解成功背后的辛酸经历,不忍心侄儿们再走一遍他们兄弟的老路。
诚然," 读书不求官 ",也反映了时代转换之际文人士官们的无奈心理。苏轼的好友文同当时也非常赞成这一观念的转变,他附和道:" 读书不求官,但与稼穑亲 ",不求官、亲稼穑的背后,是求官不得、求官太难了。大宋三百年,党同伐异之风尤烈于西汉党锢,士大夫外表在施政理念上的撕裂,和骨子里大宋磨勘制度中潜滋暗长的师门攀援、缔结朋党之风,草蛇灰线处有着惊人的重叠痕迹。


IP属地:山东1楼2023-10-27 10:05回复
    💀👽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3-10-31 16:24
    回复
      🥋⛳️🏈🎳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3-11-05 19:5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