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逊吧 关注:9,038贴子:183,228
  • 11回复贴,共1

【随便水水】关于吴国山越和陆逊的一点杂谈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武陆镇楼


IP属地:新加坡1楼2023-09-26 20:03回复
    随便写写陆逊所作的平定山越的工作。平山越大概是吴国内部最重要的内部军事任务之一,也是最容易被人忽视的军事任务。
    陈寿在《三国志》吴书十五·贺全吕周钟离传的结语中提出“山越好为叛乱,难安易动,是以孙权不遑外御,卑辞魏氏”。晚清学者蒋超伯则说“以江左为国者,非包括山越,奄有荆蛮,不能持久。今人但知瑜、肃有功于吴甚伟,吴所以能与曹氏抗者,贺齐、吕岱力为多也”。其山越政策和长期致力于平定后方山越问题的将领们在其政权之中的重要程度可见一斑。
    然而从三国志全书视角来看,对比起三个国家的互相攻防,陈寿于吴国山越问题的着墨则较为潦草杂乱。关于吴国山越平定的记载非常散乱地分布于各个人物传记中。可以确定的是,山越问题自孙权草创之时便已经存在,一直延续至吴国国灭。吴国诸君臣前后共经历了数十次大小规模的平定山越战役,有些甚至牵涉与国与国之间的争霸,陈寿在吴书十五的结语并非危言。


    IP属地:新加坡2楼2023-09-26 20:32
    回复
      1. 内忧
      山越的成分复杂,也无严格定义,参考三国志众多将领传记记载,其中包括但不限于:
      1) 土著蛮夷(如步骘传“会刘备东下,武陵蛮夷蠢动”);
      2) 山贼(如黄盖传“后长沙益阳县为山贼所攻,盖又平讨”);
      3) 宗贼(如贺齐传“十六年,吴郡余杭民郎稚合宗起贼,复数千人”);
      4) 恶民或被官府逼反的普通民众(如陆逊传“郡民吴遽等果作贼杀祗,攻没诸县,豫章、庐陵宿恶民,并应遽为寇”)。
      尽管沦为山越流寇的原因不同,但其共同特征就是对抗官府,却又为祸普通百姓:
      陆逊传:会稽山贼大帅潘临,旧为所在毒害;
      吕岱传:又郁林夷贼,攻围郡县,岱讨破之;
      周鲂传:贼帅董嗣负阻劫钞,豫章、临川,并受其害。
      朱桓传:后丹阳、鄱阳山贼蜂起,攻没城郭,杀略长吏,处处屯聚。
      山越戕害普通民众,又攻陷所在地官府,导致行政瘫痪,无法进行正常的地方管理,比如收税、征兵以及治安等。虽然山越往往不过数千或者万人,但由于队伍极其分散,团聚众多(仅陆逊传就提到常年盘踞山越的郡包括吴、会稽、丹阳、豫章三郡等),实际平定山越的工作量极其巨大且繁琐,常常是平定后又复叛(如贺齐传和陆逊传所提及的豫章、鄱阳等地)。
      以贺齐为例,自建安元年至建安二十一年,仅其本传所载讨伐战就有:
      1) 贼帅张雅,詹彊等不愿升降,反共杀升,雅称无上将军,彊称会稽太守。贼盛兵少,未足以讨,齐住军息兵。
      2) 贼洪明、洪进、苑御、吴免、华当等五人,率各万户,连屯汉兴。
      3) 吴五六千户别屯大潭,邹临六千户别屯盖竹、大潭同出余汗。
      4) 讨丹杨黟、歙。
      5) 吴郡余杭民郎稚合宗起贼,复数千人。
      6) 豫章东部民彭才、李玉、王海等起为贼乱,众万余人。
      7) 鄱阳民尤突收曹公印绶,化民为贼。
      由此可知,山越叛乱之频繁,将领讨伐任务之繁巨。
      而且,在吴国内部,不仅仅是以武见长的诸将需要长期负责山越讨伐,甚至是很多普通印象中擅长文治的官员偶尔也会参与讨伐。比如:
      吾粲:吴主传载嘉禾五年“中郎将吾粲获李桓”。
      潘濬:吴主传嘉禾三年“太常潘濬平武陵蛮夷”。
      顾雍:顾雍传“孙权领会稽太守,不之郡,以雍为丞,行太守事,讨除寇贼,郡界宁静,吏民归服”。
      胡综:周鲂传“黄武中,鄱阳大帅彭绮作乱,攻没属城,乃以鲂为鄱阳太守,与胡综戮力致讨”。
      可以说,在吴国为武官,讨伐山越就是最为基础的军事活动,这不仅是他们历练带兵能力的地方,如果发挥出色,还可以不断壮大自己的实力,为吴国提供源源不断的兵源和民力;而作为以文为主的行政官员们,讨伐山越也是极为寻常的工作。毕竟这是维持吴国后方治安稳定,民生安定的基础。


      IP属地:新加坡3楼2023-09-26 20:50
      回复
        2. 外患
        山越不但给东吴内部治安民生带来很大压力,同时更成为孙权对手曹操和刘备用来攻击孙权的武器。
        贺齐传“二十一年,鄱阳民尤突收曹公印绶,化民为贼,陵阳、始安、泾县皆与突相应”;陆逊传“会丹阳贼帅费栈,受曹公印绶,扇动山越,为作内应”;马良传“及东征吴,遣良入武陵招纳五溪蛮夷,蛮夷渠帅皆受印号,咸如意指”。
        甚至在石亭之战前,周鲂诈降曹休的信件中也说“鄱阳之民,实多愚劲,帅之赴役,未即应人,倡之为变,闻声响抃。今虽降首,盘节未解,山栖草藏,乱心犹存;而今东主图兴大众,举国悉出,江边空旷,屯坞虚损,惟有诸刺奸耳。若因是际而骚动此民,一旦可得便会”。可见吴国境内的山越极易受到外部势力的挑唆,成为牵制孙权的力量。这点也正好对应陈寿所言“不遑外御”。
        因此,平定内乱和收编山越为己所用也成了吴国解决这个问题的最终方案。


        IP属地:新加坡4楼2023-09-26 20:55
        回复
          3. 吴国的方案
          根据《建康实录》“权既统事……招延英俊而分部诸将,镇抚山越,讨不从命”。孙权在接掌江东伊始就已经把镇压安抚山越作为一项基本政策。对于遍布吴国境内大大小小的山越集团,吴国长期征战山越的各将领最终各自总结出了类似的应对方案,那就是打拉结合,斩头目,编精兵,补民户。
          贺齐传:(建安十八年)拣起精健为兵,次为县户;
          陆逊传:而山寇旧恶,依阻深地。夫腹心未平,难以图远,可大部伍,取其精锐;强者为兵,羸者补户;逊以为此郡民易动难安,不可与召,恐致贼寇;
          全琮传:授兵数千人,使讨山越。因开募召,得精兵万余人;明赏罚,招诱降附,数年中,得万余人;
          周鲂传:钱唐大帅彭式等蚁聚为寇,以鲂为钱唐侯相,旬月之间,斩式首及其支党。
          当山越之乱出现时,吴国将领反应通常十分迅速,比如上文周鲂传提到旬月之间已经完成讨伐。也存在一些长期盘踞于一地的“旧恶”,如贺齐、陆逊等非常有经验的将领几乎也能做到出兵即胜,如“宿恶荡除,所过肃清”。
          而杀戮并不是唯一的手段。在三国时期,人口锐减,因此多一个人就意味着多一个劳力或者多一个兵勇。诛杀山越仅仅是作为震慑手段而存在,吴国将领们的最终目的则是要让山越成为服从于吴国治理的民户和兵源。基于此,在山越的讨伐过程中,将领们所用的常规方式是首先斩除首领和顽固分子。如:
          贺齐传:临阵斩明,其免、当、进、御皆降;大军因是得上,大破仆等,其余皆降;齐讨平之,诛其首恶,余皆降服;
          钟离牧传:从塞上,斩恶民怀异心者魁帅百余人,及其支党凡千余级;
          吕岱传:又郁林夷贼攻围郡县,岱讨破之。是时桂阳、浈阳贼王金首乱为害。权又诏岱讨之,生缚金,传送诣都,斩首获生凡万余人。
          然后收编民户和精兵。仅仅是贺齐等人的个人传记中,吴国依靠这个策略收编的兵民以最保守估计也已经达到十万人以上的规模。此处列具有代表性的成果。
          贺齐传:从族党遂相纠合,众千余人,举兵攻县;料出兵万人;(约两万户)其余皆降,凡斩首七千;复数千人;众万余人;料得精兵八千人。(保守共计五万以上);
          吕岱传:斩首获生凡万余人;
          钟离牧传:从塞上,斩恶民怀异心者魁帅百余人,及其支党凡千余级。纯等散,五溪平;
          朱桓传:使部伍吴、会二郡,鸠合遗散,期年之间,得万余人。
          陆逊传:遂部伍东三郡,强者为兵,羸者补户,得精卒数万人。
          在吴国军力最大的一次军事行动——新城之战里,诸葛恪发动了吴国军力二十万“大发州郡二十万众”。也许这样的对比不是很恰当,但是已经足以说明平定山越这项国策对于吴国军事实力的重要性。除却各大国家间战役里俘虏收编敌国军力,山越则是吴国兵力的重要来源。


          IP属地:新加坡5楼2023-09-26 21:24
          回复
            4. 陆逊
            根据三国志记载,陆逊在入孙权幕府后担任曹令史一段时间以后,被孙权调任至海昌。在任期间,陆逊积极参与山越讨伐活动(“逊陈便宜,乞与募焉”),不断磨砺自身实力,累积兵力和民力。根据目前可考史料,陆逊共计参与山越讨伐行动5次,接受山越归降1次,整理如下。

            在陆逊仕途早期,依靠讨伐治理山越的实绩,陆逊先后由屯田都尉升定威校尉,再升孙权帐下右部督。而即便是吴国立国后,已经身居高位的陆逊依然保持对于山越的有效压制。比如嘉禾年间,周祇欲在鄱阳募兵,而陆逊则敏锐察觉到此地民众难安,不应强行招募。最终由于周祇的强行招募,导致豫章三郡民众叛乱,恶民也加入其中,官府被攻破,官员被杀,局势恶化。陆逊快速反应并出兵,快速地平定了叛乱。足可见陆逊于山越平定和治理的经验和远见。


            IP属地:新加坡6楼2023-09-26 21:29
            收起回复
              结语
              山越问题长期以来存在于吴国内部,影响正常地方治理和民生。吴国君臣自草创时期就长期投入于平定、收编和治理山越。尽管山越问题始终贯穿吴国历史,但是在中后期,山越已经成为吴国在三国争霸中重要的兵力来源,而地方官吏对于山越的管控相较早年也已经更加成熟和有效率。陆逊作为吴国深度参与治理山越的主要将领之一,除了保持着武力镇压的全胜战绩,也提出了自己对于这项吴国基本国策的理解和总结,足证其在地方治理尤其是募兵、治安以及抚民方面的能力。


              IP属地:新加坡7楼2023-09-26 21:30
              回复
                彩蛋
                你以为吴国将领平定山越一定是出手即胜利,开局即吊打?其实并不然,吴国将领在与山越的斗争中,也曾经吃瘪。
                “贼帅董嗣负阻劫钞,豫章、临川,并受其害。吾粲、唐咨尝以三千兵攻守,连月不能拔。”


                IP属地:新加坡8楼2023-09-26 21:34
                回复
                  支持陆督新作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3-09-28 10:2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