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吧 关注:160,956贴子:1,240,307

水浒寻宋:水浒中的地名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梁山泊,文献也作梁山泺,是《水浒》赖以展开的主要场景。小说描写道:“济州管下一个水乡,地名梁山泊,方圆八百余里。”“(石碣村湖荡)紧靠着梁山泊,都是茫茫荡荡芦苇水港。”“须用船去,方才渡得到那里。”梁山泊因《水浒》而驰名中外,但这部名著拍摄电视剧时,因水泊已经干涸,便不得不借助无锡太湖的湖光水色。那么,历史上的梁山泊究竟风貌如何呢?
梁山原名良山,据说因西汉梁孝王曾在这里打猎,故而改称梁山。梁山以南原是大野泽旧地,其北则与黄河下游平原相连。五代后晋开运元年(944),黄河在滑州(今河南滑县东)决口,河水东漫数百里,积水环绕着梁山成为巨大的湖泊。北宋天禧三年(1019),黄河再次在滑州决口,水泊面积继续扩大。庆历七年(1047)韩琦出知郓州,路过梁山泊,有诗写水乡泽国的浩渺,与小说的叙述已能相互印证:
巨泽渺无际,斋船度日撑。
渔人骇铙吹,水鸟背旗旌。
蒲密遮如港,山遥势似彭。
不知莲芰里,白昼苦蚊虻。


IP属地:山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3-07-13 00:48回复
    小谷传说、139******72、九鼎仓储. . . 被楼主禁言,将不能再进行回复
    清代《寿张县志》中的《梁山图》


    IP属地:山东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3-07-13 00:48
    回复
      熙宁十年(1077),黄河在澶州(今河南濮阳)再度决口,注入梁山泊,湖水面积达到了最盛期。当时,梁山泊的生态环境十分和谐,荷花满望,渔歌和唱。苏辙路过当地,恍然有置身江南的感觉,写下了一组《梁山泊见荷花忆吴兴》的绝句。后人一读之下,也不难想见那时的风光:
      花开南北一般红,路过江淮万里通。
      飞盖靓妆迎客笑,鲜鱼白酒醉船中。(其四)
      菰蒲出没风波际,雁鸭飞鸣雾雨中。
      应为高人爱吴越,故于齐鲁作南风。(其五)


      IP属地:山东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3-07-13 00:49
      回复

        在山东平原上,有这么大的湖泊,对国计民生的影响当然不小。莲藕是这里主要的出产。早在大中祥符九年(1016),当地粮食歉收,“梁山泊生藕根蒲穗,民掘捣为面,颇济乏馁”,赖此度过了灾年。而据苏颂说,每年夏季,梁山泊都出产大量莲子,仅运达曹门外的就有百来车,“锤取莲肉,货于果子行”。如果在平常年景,正如刘跂在《梁山泊分韵》诗里所说,“从今鱼易得,居与水相通”;“饱有雕胡饭,香无锦带羹”。梁山泊贡献了丰美的谷米和鱼鲜,济州、郓州的农民也都“赖其蒲鱼之利”。而官府则“立租算船纳直”,即按船只交纳租税,若有违犯,就以盗贼论处。徽宗末年,李光在一个劄子里指出,设立不久的西城所对梁山泊周围的京东地区加强了搜括勒索:“蒲鱼荷芡之利,皆日计月课,纤悉无遗,遂致泺傍之人无所衣食,强者结集为寇盗,弱者转徙乎沟壑”,一针见血地揭出了梁山泊“寇盗”不绝的深层原因。
        北宋末年,梁山泊一向被视为“盗贼”的渊薮。元祐元年(1086)前后,有个叫作黄麻胡的在这里闹事,芦苇荡成了他的保护屏障,即便县老爷派人竖起长梯以“窥蒲苇间”,也久剿无效。蒲宗孟出知郓州,禁止当地人乘小船出入水泊,以绝其粮食,这才迫使这些啸聚者散伙。然后,他严刑峻法,即便小偷小摸,也斫断其足筋。这样,“盗贼”虽然销声匿迹,“而所杀亦不可胜计矣”。不久,这里又成渔者盗窟。崇宁四年(1105),许几任知州,命渔民十人为一保,结队晨出夕归,否则一经告发,就穷治严惩。任谅任京东提刑,当地渔民“习为盗”,他先采取保伍之法,在编入名籍的渔船上刻以记号,否则不准入水泊,再划分濒湖各县的治安区域,案发,督吏搜捕,“莫敢不尽力,迹无所容”。
        据《夷坚志·蔡侍郎》说,蔡居厚知郓州时,“有梁山泺贼五百人受降,既而悉诛之”。蔡居厚是政和八年(1118)由郓州卸任的,杀降还要早于这年,有人认为他杀的就是宋江等人,根据似乎不足,因为宋江受招安已是宣和三年(1121)。包括杀降在内的这些措施,治标不治本。只要社会基本矛盾不解决,梁山泊的“盗贼”问题也只会愈演愈烈。果不其然,大约在蔡居厚杀降的一二年后,宋江便在这里演出了威武雄壮的活剧。


        IP属地:山东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23-07-13 00:50
        回复
          《水浒传》的地理知识差的一塌糊涂。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3-07-13 07:38
          回复
            梁山泊现在只剩下东平湖等几个小湖,还得在黄河与小清河相接的东庞口建大坝拦水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3-07-13 08:44
            回复

              宋江离开水泊数年以后,金兵便南下攻宋,梁山泊渔民张荣在当地聚舟数百,不时出击金军。据《金史》记载,金将斜卯阿里先“破贼船万余于梁山泊”,赤盏晖又“破贼众于梁山泺,获舟千馀”,金人所说的破获战船数或有夸大,但这里曾是拥有可观战船的抗金山水寨,则是事实。其后,金朝控制了水泊,一度还将其作为打造南侵战船的基地。但因其地芦苇丛生,水域浩阔,易于逃匿,难以捕捉,南宋初年一直是反抗者随扑随起的根据地。
              后来黄河回复故道,梁山泊逐渐萎缩。正隆六年(1161),金主完颜亮攻宋的战船经过这里,便因水涸而进退维谷。据大定二十一年(1181)的记载,这里多已涸为陆地,当地农民“恣意种之”,官府也忙着把开垦地都籍没为官田,准备安置屯田。当地农民“惧征其租,逃者甚众”,官府只得下令“招复梁山泺流民,官给以田”。


              IP属地:山东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23-07-13 09:12
              回复
                明万历容与堂刊本《忠义水浒传》版画《众虎同心归水泊》。宋江率领众好汉在梁山泊上演了一场威武雄壮的活剧


                IP属地:山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23-07-13 20:33
                回复
                  梁山泊干涸进程在元武宗以后中断。由于黄河堤防失修,河水经常溃决,水往低处流,便再度汇聚梁山泊。贡奎生活的元仁宗时代,所见梁山泊风光已是“积水平芜渺没间,夕阳渔市网如山”,渔业重新成为当地百姓谋生的主要手段。至治三年(1323)前后,袁桷有诗写梁山泊,其烟波浩渺似乎与韩琦所见不相上下:
                  大野潴东原,狂澜陋左里。
                  交流千寻峰,会合百谷水。
                  量深恣包藏,神静莫比拟。
                  碧澜渺无津,绿树失其涘。
                  扬帆鸟东西,击楫鸥没起。
                  袁桷还有一首《梁山泺》诗说:
                  千顷芙蕖送我船,碧香红影乱娟娟。
                  梁山风景能消得,不到西湖却十年。
                  一望无际的梁山泊荷花,几乎与苏辙所见毫无二致,令他回想起西湖荷花别样红。十年以后,著名词人萨都剌因公北上,舟至梁山泊,风雨大至,不能开航,只得暂泊芦苇中,他“折芦一叶,题诗其上”,有句云“满泺荷花开欲遍,客程五月过梁山”。可见,荷花、芦苇已经成为梁山泊的标志性景物。
                  梁山泊的这种规模,在元末依旧不改。胡翰北游,所见仍是“浩荡无端倪,飘风向帆集”的景象。元杂剧有高文秀的《黑旋风双献功》,其中说到“寨名水浒,泊号梁山,纵横河港一千条,四下方圆八百里”。高文秀是东平府人,梁山泊即在东平境内,八百里之说,在他应是旧闻和亲见兼而有之的。施耐庵生活在元明之际,或许也目睹过八百里梁山泊的雄姿,故而能把水泊梁山摹绘得那么有声有色。


                  IP属地:山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23-07-13 20:34
                  回复
                    入明以后,梁山泊陆地化趋势加快,到景泰元年(1450)前后,方圆仅剩八十里左右了。景泰六年(1455),明代对黄河沙湾决口进行了较彻底的整治,遂使余下的八十里湖水也涸为平陆。清修地方志时,仅余十里上下,以至颇有人以为《水浒》所叙八百里水泊在夸大其词。
                    自从《水浒传》传世,梁山泊简直成了造反民众的一方圣地。据《明史》记载,直到崇祯十四年(1641),还有“大盗李青山众数万,据梁山泺”,派部控扼漕运通道,“截漕舟,大焚掠”。无独有偶,这次反叛也发生在王朝末世,李青山也自称“非乱也”。联系上一年山东大饥荒,李青山手下那数万民众应该是又一次逼上梁山的。这不禁让人想起元代陆友在《题宋江三十六人画赞》中的诗句:
                    我尝舟过梁山泺,春水方生何渺漠。
                    或云此是石碣村,至今闻之犹褫魄。
                    对那些把人民逼入死地的统治者来说,梁山泊,让他们时时感到丧魂落魄,心惊胆裂!


                    IP属地:山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23-07-13 20:34
                    回复
                      沙门岛


                      IP属地:山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23-07-13 20:35
                      回复

                        《水浒》多次提及的沙门岛,在宋、金、元、明四代,都隶属登州。《大明一统志》卷二十五说:“沙门岛在府城西北六十里海中,凡海舟渡辽者必泊此以避风。”苏轼在其《北海十二石记》里对沙门岛及其附属岛屿有所描写:
                        登州下临大海,目力所及,沙门、鼍矶、车牛、大竹、小竹,凡五岛。惟沙门最近,兀然焦枯,其余皆紫翠巉绝,出没涛中,真神仙所宅也。上生石芝,草木皆奇玮,多不识名。又多美石,五采斑斓,或作金色。
                        东坡在元丰八年(1085)一度出知登州,但到任五日就奉调入京。他对沙门岛实地考察应该就在这时。就生态环境而言,沙门岛比其他四岛明显为差。这里的海市蜃楼闻名遐迩,实际上就是沙门五岛在海水光照折射作用下幻影的位移。东坡以生花妙笔在《登州海市》诗中描绘道:
                        东方云海空复空,群仙出没空明中,
                        荡摇浮世生万象,岂有贝阙藏珠宫?
                        心知所见皆幻影,敢以耳目烦神工。


                        IP属地:山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23-07-13 20:35
                        回复
                          目睹这种飘飘然的神仙宫阙,不禁令人产生沙门岛几乎是人间天上的错觉。
                          然而,严酷的现实却与美妙的诗句形成巨大的反差,沙门岛是北宋流放要犯的集中营。《水浒》第四十四回说铁面孔目裴宣就被一贪婪知府“寻事刺配沙门岛”。第六十二回说卢俊义因私通梁山事发,被直配沙门岛。小说没有交代其位置,却借押解卢俊义的公差薛霸的嘴说“沙门岛往回六千里有余”。这是小说家语,不足为据。宋代沙门岛在登州蓬莱县(今山东蓬莱)北的海中,是今天长岛列岛南端的一个岛屿,卢俊义从北京大名府(治所在今河北大名东北)流配,两地往返满打满算也只有两千五百里。
                          据《近事会元》,五代后汉乾祐三年(950),一个城池失守的节度副使被流放到这里,沙门岛自此成为重犯的流放地。建隆三年(962),北宋立国伊始,太祖亲自下令把军事罪犯都配流该岛,“于是奸猾敛迹”,效果显著。大中祥符六年(1013),规定军士盗杀官马一至三匹,就“决配沙门岛”。
                          除了军事重犯,入宋以后不久,沙门岛也接收其他死罪赦免犯,其中包括类似的死罪官员。因而当时民众就习惯以此诅咒他们深恶痛绝的政府大员。北宋绍圣绍述时,蔡京、蔡卞与章惇肆无忌惮地迫害元祐党人,民谣就说:“二蔡一惇,必定沙门;籍没家财,禁锢子孙。”那么,流配沙门岛的是怎样的重犯呢?据元祐六年(1091)刑部所说大致有几类:军人逃亡做强盗杀人放火者;累计盗窃满五万并强奸、殴伤两犯致死者;窃盗达二贯并谋杀致死者;十恶死罪;以巫蛊杀人者。而据南宋话本《菩萨蛮》说,当时重犯监押“一百日限满,脊杖八十,送沙门岛牢城营”。从有关律条看,沙门岛与宋人所谓的远恶州军虽同属配管羁押的最高等级,但沙门岛管理显然更严苛。据《庆元条法事类》规定,凡流配沙门岛者,必须“别录所犯,谓乡贯、年甲、犯杖及所引条制、断遣刑名,付(刑)部送人报登州”;办案人员中倘若“于令有违及隐漏者,各杖八十”。
                          正由于流放沙门岛的都是死罪赦免者,而“在路走透”的事,也时有发生,《水浒》里“放冷箭燕青救主”一回,燕青射死了董超、薛霸,救下了卢俊义,就是有力的例证。因而朝廷不止一次规定:“递配强劫贼,须选有行止衙校。”也就是说,必须选品行可靠的衙役军校押解流配犯。

                          据《宋会要》,沙门岛上原有“土居人户”,向国家交纳赋税。建隆四年(964),宋太祖下诏免除他们的赋税差役,让他们专门整治船只,运送女真进贡的马匹或贩易的木材。这是宋初的情况,其后,有关原住民活动的记载逐渐淡出。


                          IP属地:山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23-07-13 22:03
                          回复
                            梁山泊到是正常,整体气温和河流改道,水域面积大小变化在正常不过了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3-07-13 23:19
                            收起回复
                              明杨定见刊本《忠义水浒传》版画《燕浪子救主》描绘了卢俊义在发配沙门岛途中被浪子燕青搭救的情景


                              IP属地:山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7楼2023-07-15 10:4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