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吧 关注:7,272贴子:58,107

汉武帝是中华民族缔造者之一 汉武帝外儒内法的治国思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汉武帝即位于公元前141年,执政时间54年,后人对他有各种评价,但总体上都肯定他的文治武功。
《史记》作者司马迁用“汉兴五室,隆在建元,外攘夷狄,内修法度”的精短总结,概括汉武帝一生的事迹。即对外用战争手段开疆拓土,汉武帝时期奠定了中国版图的主体部分;对内建立治国方略和制度,这是一个重大的历史性贡献。
东汉应劭评价汉武帝:“攘夷辟境,崇演礼学,制度文章,冠于百王矣。”(《风俗通义》)近代著名历史学家夏增佑先生说:“武帝时为中国极强之世,故古今称雄主者,曰秦皇汉武。”(孙家洲:《中国文化统一为何始于汉武帝》)汉武帝是一位在历史上作出杰出贡献、对历史有深远影响的百代之帝王。


IP属地:江西1楼2023-02-12 16:21回复
    《孝武本纪》出自《史记卷十二 · 孝武本纪第十二》
    【案,白话文。孝武皇帝是孝景帝的中子,母亲是王太后。孝景四年,武帝以皇子受封为胶东王。孝景七年,栗太子被废为临江王,胶东王立为太子。孝景在位十六年崩逝,太子即位,立为孝武皇帝。他即位之初,就特别敬重对鬼神的祭祀。
    元年,汉开国已六十余年,天下太平无事,官员们都希望天子举行封禅大典并改定新的岁首和服色制度。而皇上也偏爱儒家的学术,招纳有才学的人,赵绾、王臧等人就以有学问而做了公卿,他们想效法古代在城南建立明堂,作为诸侯朝见天子的地方,所草拟的巡狩、封禅、改革历法服色的计划还没完成。遇上窦太后喜好黄、老的学说,不喜欢儒家的学术,派人暗中伺察得赵绾等人的非法谋利的事迹,召赵绾、王臧来追究案情,赵绾、王臧自杀,他们兴办的许多事情都被废除。】


    IP属地:江西3楼2023-02-12 16:39
    回复
      《孝武本纪》出自《史记卷十二 · 孝武本纪第十二》
      十二本纪·孝武本纪原文
      后六年,窦太后崩。其明年,上征文学之士公孙弘等。
        明年,上初至雍,郊见五畤。后常三岁一郊。是时上求神君,舍之上林中蹄氏观。神君者,长陵女子,以子死悲哀,故见神于先后宛若。宛若祠之其室,民多往祠。平原君往祠,其后子孙以尊显。及武帝即位,则厚礼置祠之内中,闻其言,不见其人云。
        是时而李少君亦以祠灶、谷道、却老方见上,上尊之。少君者,故深泽侯入以主方。匿其年及所生长,常自谓七十,能使物,却老。其游以方遍诸侯。无妻子。人闻其能使物及不死,更馈遗之,常余金钱帛衣食。人皆以为不治产业而饶给,又不知其何所人,愈信,争事之。少君资好方,善为巧发奇中。尝从武安侯饮,坐中有年九十余老人,少君乃言与其大父游射处,老人为儿时从其大父行,识其处,一坐尽惊。少君见上,上有故铜器,问少君。少君曰:“此器齐桓公十年陈于柏寝。”已而案其刻,果齐桓公器。一宫尽骇,以少君为神,数百岁人也。
        少君言于上曰:“祠灶则致物,致物而丹沙可化为黄金,黄金成以为饮食器则益寿,益寿而海中蓬莱仙者可见,见之以封禅则不死,黄帝是也。臣尝游海上,见安期生,食臣枣,大如瓜。安期生仙者,通蓬莱中,合则见人,不合则隐。”于是天子始亲祠灶,而遣方士入海求蓬莱安期生之属,而事化丹沙诸药齐为黄金矣。
        居久之,李少君病死。天子以为化去不死也,而使黄锤史宽舒受其方。求蓬莱安期生莫能得,而海上燕齐怪迂之方士多相效,更言神事矣。
        亳人薄诱忌奏祠泰一方,曰:“天神贵者泰一,泰一佐曰五帝。古者天子以春秋祭泰一东南郊,用太牢具,七日,为坛开八通之鬼道。”于是天子令太祝立其祠长安东南郊,常奉祠如忌方。其后人有上书,言“古者天子三年一用太牢具祠神三一:天一,地一,泰一”。天子许之,令太祝领祠之忌泰一坛上,如其方。后人复有上书,言“古者天子常以春秋解祠,祠黄帝用一枭破镜;冥羊用羊;祠马行用一青牡mǔ马;泰一、皋山山君、地长用牛;武夷君用干鱼;阴阳使者以一牛”。令祠官领之如其方,而祠于忌泰一坛旁。
        其后,天子苑有白鹿,以其皮为币,以发瑞应,造白金焉。
        其明年,郊雍,获一角兽,若麃然。有司曰:“陛下肃祗郊祀,上帝报享,锡一角兽,盖麟云。”于是以荐五畤,畤加一牛以燎。赐诸侯白金,以风符应合于天地。
        于是济北王以为天子且封禅,乃上书献泰山及其旁邑。天子受之,更以他县偿之。常山王有罪,迁,天子封其弟于真定,以续先王祀,而以常山为郡。然后五岳皆在天子之郡。


      IP属地:江西5楼2023-02-12 19:36
      回复
        《孝武本纪》出自《史记卷十二 · 孝武本纪第十二》
        十二本纪·孝武本纪原文
        【案,白话文。
        此后六年,窦太后崩逝。第二年,武帝征召文学之士公孙弘等人。
        明年,皇上初次到雍县,郊祭时拜见五帝于五畤。以后经常隔三年举行一次郊祭。此时皇上请到神君,安置在上林苑中的蹏氏观。神君是长陵女子,因儿子死了悲哀而死,死后显现神灵于妯娌宛若身上。宛若就在自己的居空中供奉她,很多人去祭祀。平原君也去祭祀,以后子孙因此作了显赫的大官。武帝即位后,用厚礼延请至宫中立祠供奉。可是只听到她说话的声音,而看不到她的人。
        这时李少君因懂得祠灶致福,辟谷不火食,导引神气和长生不老之术谒见皇上,皇上非常尊敬他。少君是已故深泽侯推荐来主持方药的。他隐瞒自己真实的年龄和出生的地方,常说自己年纪七十,能驱使鬼物,使人长生不老。他到各处游历,靠着方术广交诸侯。他没有妻儿。人家听说他能驱使鬼物使人长生不老,争相赠送物品给他,因此他常常有多余的金钱、丝织品、衣服、食物。人人都以为他不治理产业而富裕,又不知他是什么地方人,就更加相信他,争相侍奉他。少君凭借着善于方术,擅于巧妙地猜度隐盖的事物,令人惊奇地猜中了。他曾随从武安侯田蚡宴饮。同座中有一位九十多岁的老人,少君于是说自己和老人的祖父游览射箭的地方,老人在童年时跟从他的祖父步行,认得那个地方,这使满座宾客都很惊讶。有一次,少君见到皇上,皇帝藏有一件旧铜器,问少君。少君说:“这件铜器齐桓公十年陈列在柏寝台。”随即察看铜器上所刻的字,果然是齐桓公时代的器物。整个宫中的人都非常惊讶,以为少君是神,是有几百岁的人。
        少君对皇上说:“祀灶就可以招来鬼神,就能使丹砂变成黄金,黄金炼成后,用来制造饮食器具,可以长寿,长寿了就可会见海中蓬莱山上的仙人,见到仙人后举行封禅大典,就能长生不老,黄帝就是这样的。我曾游历海上,见到安期生,他拿了枣子给我吃,像瓜那样大。安期生是仙人,能来往蓬莱山中,他只见跟他的道术相合的人,不合的人就隐匿不见。”于是天子亲自祭祀灶神,派遣方士到东海访求蓬莱山及安期生一类人,并做化丹砂等药剂为黄金的事。
        过了很久,李少君患病死去。天子以为他是变化飞升而不是死去,便叫黄、锤之人史宽舒等继承少君的方术,寻求蓬莱山及安期生,未能觅得,而沿海一带燕国和齐国怪诞迂阔的方士们争相效仿,相继地上书谈论神仙的事。
        毫县人谬忌上奏祭祀泰一神的方法,说:“天神中最尊贵的是泰一神,泰一的辅佐是五帝。古时天子春、秋二季在东南郊祭泰一神,用牛、羊、猪三牲全备的太牢祭祀七日,在祭坛上开辟八条鬼神的通道。”于是天子令太祝在长安东南郊建立他说的这种祠坛,常常依照谬忌的方法祭祀。以后有人上书,说“古时天子每三年用太牢祭三一之神:天一、地一、泰一”。天子允许了,命太祝依照这种方法领祀于谬忌奏建的泰一坛上。后来又有人上书,说“古时天子常在春、秋二季举行除灾求福的祭祀,祭祀黄帝用一枭及一破镜;祭冥羊神用羊;祭马行神用一青牡马:祭泰一、皋山山君及地长神用牛;祭武夷君用于鱼;祭阴阳使者用一牛”。天子命令祠官依照这个方法领祭,在谬忌奏建的泰一坛旁边祭祀。
        以后,天子宫苑中有白鹿,以其皮制作皮币,为了宣扬祥瑞感应,铸造白金币。
        第二年,在雍县郊祭,获得一独角兽,像麃的样子,主管官员说:“陛下恭敬地举行郊祀,上帝回报你的祭祀,赐与一独角兽,大概是麒麟啊!”于是把它进献五畤,每畤添加一头牛,予以焚烧,以报答天赐。为此,赐给诸侯白金,示意这符应合于天地之意。
        于是济北王以为天子将要举行封禅大典,就上书献泰山及旁边的县邑,天子接受了,再用其他县邑来偿还他。常山王以有罪被废黜。迁于房陵,皇帝封他的弟弟为真定王,以延续对祖先的祭祀,把常山国改为郡。此后,五岳都在天子直接管辖的郡内了。】


        IP属地:江西6楼2023-02-12 19:36
        回复
          汉书·武帝纪
          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本卷记述汉武帝刘彻在位五十四年的大事。
          司马迁所写《今上本纪》已佚,后人取《封禅书》文字以补之,名《孝武本纪》,不伦不类,毫无价值。班固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书写本篇,内容全面,文字简约,是反映汉武帝及其时代面貌的重要篇章。他盛称武帝“雄才大略”及其文武功业。
          漢書 (東漢)班固編撰(唐)顏師古注
          漢書卷六  武帝紀第六
          孝武皇帝,〔一〕景帝中子也,母曰王美人。〔二〕年四歲立為膠東王。七歲為皇太子,母為皇后。十六歲,後三年正月,景帝崩。〔三〕甲子,太子即皇帝位,尊皇太后竇氏曰太皇太后,皇后曰皇太后。
          三月,封皇太后同母弟田蚡、勝皆為列侯。〔四〕
          〔二〕 師古曰:「外戚傳美人比二千石,視少上造。」
          〔三〕 張晏曰:「武帝以景帝元年生,七歲為太子,為太子十歲而景帝崩,時年十六矣。」
          師古曰:「後三年,景帝後三年也。」


          IP属地:江西7楼2023-02-12 20:06
          回复
            漢書 (東漢)班固編撰(唐)顏師古注
            漢書卷六  武帝紀第六
            甲子,太子即皇帝位,尊皇太后竇氏曰太皇太后,皇后曰皇太后。
            三月,封皇太后同母弟田蚡、勝皆為列侯。〔四〕
            〔二〕 師古曰:「外戚傳美人比二千石,視少上造。」
            〔三〕 張晏曰:「武帝以景帝元年生,七歲為太子,為太子十歲而景帝崩,時年十六矣。」
            師古曰:「後三年,景帝後三年也。」
            【案,
            孝文窦皇后,名不详。约汉高祖初年,出生于清河郡观津县。 窦皇后有兄弟二人,兄名窦长君(《史记索隐》云名建,字长君),弟名窦广国,字少君。
            汉高祖去世后,继位的汉惠帝刘盈仁善,由吕太后掌揽大权。这时,窦氏以良家子身份入汉宫伺候吕太后,称为窦姬。后来,吕太后欲释放一批宫人出宫,并将她们赏赐给诸侯王,窦姬也在其中。窦姬因为自己的家乡清河郡离赵国较近,故而请求负责遣送的宦官务必将自己的名籍放到去赵国队伍的名簿中。宦官临了却忘了此事,将窦姬安排到了去代国的队伍中。名簿上奏之后,诏书应允。队伍将要出发时,窦姬才得知此事,哭泣着埋怨宦官,不想去代国,因有诏书的强制命令在,窦姬才不得不往。
            代国国王是汉高祖刘邦的第四子刘恒,受诏去代国的宫女,除了窦姬以外还有其余四人。然而到达代国之后,代王刘恒唯独宠幸窦姬。荣宠中的窦姬很快便为刘恒生下了一女,取名刘嫖。孝惠帝七年(前188),窦姬生下一个男孩,取名刘启。后又育有一子,名刘武。
            高后八年(前180年),太后吕雉去世。群臣拥护代王刘恒回京即位,是为汉文帝。有司认为窦姬所生长子刘启纯厚慈仁,可立为太子。文帝表示许可,并于元年(前179年)正月,立刘启为太子。三月,有司上书文帝请立皇后。薄太后借此对文帝说:“诸侯皆同姓,立太子母为皇后。”于是,文帝立窦姬为皇后。
            后来窦皇后因病失明,文帝对其宠爱也逐渐衰退。
            文帝后七年(前157年)六月乙亥,汉文帝崩于未央宫, 太子刘启即位,尊窦皇后为皇太后。 并封窦太后的弟弟窦广国为章武侯,又因窦长君已去世,于是封长君之子窦彭祖为南皮侯。
            窦太后非常宠爱自己的小儿子梁王刘武,景帝三年(前154年),汉景帝尚未立太子,刘武入朝,景帝曾酒后言将来自己离世后便将帝位传予梁王,梁王与窦太后听后皆大为欢喜。
            景帝立胶东王刘彻为太子
            景帝三年(前154年),吴楚七国之乱爆发。景帝览遍诸窦子弟才能没有能超过窦婴的,窦婴因之前被窦太后削了名簿,便称病言不堪重任。窦太后由是惭愧。后景帝拜窦婴为大将军。七国之乱平定后,景帝以军功封窦婴为魏其侯。
            因窦太后喜欢黄帝、老子之言,故要求景帝与诸窦子弟不能不读黄帝、老子之书,并尊其中道理。
            景帝后元三年(前141年)春正月甲子,汉景帝崩于未央宫。太子刘彻即位,尊皇太后为太皇太后。
            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五月丁亥,窦太后崩。】


            IP属地:江西8楼2023-02-12 20:07
            回复
              为何曾国藩是东亚文化圈最后的圣人呢?
              因为东亚文化圈的思想本质,不是儒家一家独大,也不是道家一家独大,更不是法家一家独大。
              东亚文化的精髓乃是儒家-道家-法家的三大侧面构架的金字塔,金字塔尖部分、金光闪闪耀眼夺目是儒家思想,金字塔的底层与整个框架结构、是法家刑法思想的高效与威力巨大,金字塔的内部、是由道家思想作为粘合剂链接在一起。由此,所谓大公无私的儒家思想,与道家无为而化的思想相互融合,才可能成为现实世界中东亚文化的真实存在。
              故而忠孝仁义,与道家的无为而治心治道、静心虚心的思想,并不是相互冲突,而是呈现人性论由内而外的高度一致性,道家的虚心与无为重点落在人的内德,忠孝仁义是人的外在的德行。
              曾文正修身养性,公治心治道的功夫,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圣人的境界。这就是整部《曾文正公全集》的思想的核心。如果东亚地区的每一个人,都真正的从内心信仰儒家道家法家三合一体,那么整个文化氛围不就可以实现高度的文明吗!高度文明社会的形成,必须是每一个人的内心思想意识都成为圣人的共识,否则仅仅只有曾国藩等极少数的圣人的存在,那么整个文化氛围还是远远达不到圣贤的境界,达不到管子、陶渊明、白居易、苏轼与王阳明、曾国藩的圣人境界。
              ----------------------


              IP属地:江西9楼2023-02-13 08:00
              回复
                汉武帝与汉景帝的对照
                汉书卷五  景帝纪第五
                  孝景皇帝,〔一〕文帝太子也。母曰窦皇后。后七年六月,文帝崩。
                丁未,太子即皇帝位,尊皇太后薄氏曰太皇太后,皇后曰皇太后。
                 九月,有星孛于西方。
                  元年冬十月,诏曰:“盖闻古者祖有功而宗有德,
                〔一〕制礼乐各有由。歌者,所以发德也;舞者,所以明功也。高庙酎,
                〔二〕奏武德、文始、五行之舞。
                〔三〕孝惠庙酎,奏文始、五行之舞。孝文皇帝临天下,通关梁,不异远方;
                〔四〕除诽谤,去肉刑,赏赐长老,收恤孤独,以遂群生;
                〔五〕减耆欲,不受献,
                〔六〕罪人不帑,
                〔七〕不诛亡罪,不私其利也;除宫刑,出美人,重绝人之世也。朕既不敏,弗能胜识。
                〔八〕此皆上世之所不及,而孝文皇帝亲行之。
                〔九〕德厚侔天地,利泽施四海,
                〔一0〕靡不获福。明象乎日月,而庙乐不称,朕甚惧焉。
                〔一一〕其为孝文皇帝庙为昭德之舞,〔一二〕以明休德。〔一三〕然后祖宗之功德,施于万世,永永无穷,朕甚嘉之。其与丞相、列侯、中二千石、礼官具礼仪奏。”
                丞相臣嘉等奏曰:〔一四〕“陛下永思孝道,立昭德之舞以明孝文皇帝之盛德,皆臣嘉等愚所不及。臣谨议:世功莫大于高皇帝,德莫盛于孝文皇帝。高皇帝庙宜为帝者太祖之庙,孝文皇帝庙宜为帝诸太宗之庙。天子宜世世献祖宗之庙。郡国诸侯宜各为孝文皇帝立太宗之庙。诸侯王列侯使者侍祠天子所献祖宗之庙。
                〔一五〕请宣布天下。”制曰“可”。
                〔一〕 应劭曰:“始取天下者为祖,高帝称高祖是也。始治天下者为宗,文帝称太宗是也。”师古曰:“应说非也。祖,始也,始受命也。宗,尊也,有德可尊。”
                〔三〕 孟康曰:“武德,高祖所作也。文始,舜舞也。五行,周舞也。武德者,其舞人执干戚。文始舞执羽籥。五行舞冠冕,衣服法五行色。见礼乐志。”
                〔七〕 苏林曰:“刑不及妻子。”
                〔一五〕张晏曰:“王及列侯岁时遣使诣京师侍祠助祭。”如淳曰:“若光武庙在章陵,南阳太守称使者往祭是也。不使侯王祭者,诸侯不得祖天子。凡临祭宗庙皆为侍祭。”师古曰:“张说是也。既云天子所献祖宗之庙,非谓郡国之庙也。”
                -----------------------


                IP属地:江西10楼2023-02-14 05:41
                回复
                  三家注史记 卷一十一 孝景本纪第十一
                  四年夏,立太子。立皇子彻为胶东王。六月甲戌,赦天下。
                  七年冬,废栗太子为临江王。
                  四月乙巳,立胶东王太后为皇后。丁巳,立胶东王为太子。名彻。
                  【案,王娡(?~前126年),为汉景帝第二任皇后,汉武帝生母。王皇后是槐里(今陕西省兴平市)人,母臧儿为燕王臧荼孙女,父为槐里人王仲。 王娡先是嫁于金王孙,并生有一女,之后,被母亲送入皇太子宫,为刘启生下三女一子,其子即为汉武帝刘彻。
                  王氏,单名娡,也是名门之后。父亲是普通人,但是母亲臧儿是汉初的名门之后。霸王项羽在分封十八路诸侯王时,就曾经封过一个燕王臧荼,而臧儿正是臧荼的亲孙女。虽然贵为燕王的亲孙女,但到臧儿成年之时,臧家却早已家道中落,后来臧儿嫁给槐里的平民王仲为妻,生一子名叫王信,还有两个女儿,长女王娡,次女王皃姁。王仲死后,臧儿又改嫁给长陵田氏,生两子田蚡、田胜。
                  王娡刚成年时,就在其母臧儿的主持下,嫁到一户普通农家金王孙家里,没过多久,王娡便生了大女儿金俗。王娡的母亲臧儿找相士姚翁为自己的子女相面时,姚翁告诉臧儿:“王娡是大贵之人,会生下天子”。臧儿听完之后很是高兴,王娡对此也表示要尽力一试。
                  臧儿就把王娡从金王孙家中强行接回来。金王孙很是愤怒,不肯和妻子王娡断绝关系,臧儿于是托了很多的关系把王娡送进了太子宫。王娡得宠之后,又向太子刘启夸赞胞妹儿姁的美艳,不久儿姁也进入了太子府。当时的皇太子刘启对王娡很是宠爱,封其为美人。王娡共生下了三个女儿。景帝即位当年,王娡生下皇十子刘彻,而此时其身份已为王夫人。
                  因刘彻自幼聪明伶俐,颇受汉景帝喜爱。前元四年(公元前153年),景帝竟打破太子与他子不能同年而封的旧例,于夏四月己巳日,立长子刘荣为太子,立刘彻为胶东王 。并且不顾皇帝仍在世、皇帝妻妾不称太后的世俗忌讳,封王娡为(胶东王)王太后。
                  王娡被册封为皇后以后,兄长王信被封为盖侯 [23] 。王皇后的三个女儿,长女平阳公主先后嫁了平阳侯曹寿(曹时)、汝阴侯夏侯颇,武帝元鼎年间平阳公主又嫁给大将军卫青; [24] 次女南宫公主先后嫁了南宫侯张坐和耏申 [25] ;小女隆虑公主嫁给刘嫖的儿子隆虑侯陈蟜。
                  王娡做了九年皇后,后元三年(公元前141年)正月,景帝驾崩 。甲子日,王娡之子、太子刘彻即皇帝位,刘彻尊其祖母窦氏为太皇太后,尊其母王氏为皇太后。 三月,武帝又尊外祖母臧儿为平原君。王太后同母异父的两位弟弟也分别封侯,田蚡为武安侯,田胜为周阳侯。
                  元光五年十月,灌夫和他的家属全被定罪。十二月,窦婴弃市渭城。元光六年,田蚡病逝。 】
                  --------------------------


                  IP属地:江西12楼2023-02-14 05:45
                  回复
                    案,汉武帝时代的历史的背景,司马迁说的极为准确【太史公曰:汉兴,孝文施大德,天下怀安,至孝景,不复忧异姓,而晁错刻削诸侯,遂使七国俱起,合从而西乡,以诸侯太盛,而错为之不以渐也。及主父偃言之,而诸侯以弱,卒以安。】
                    三家注史记 卷一十一 孝景本纪第十一
                    正月甲寅,皇太子冠。甲子,孝景皇帝崩。【集解】:皇甫谧曰:“帝以孝惠七年生,年四十八。”
                    遗诏赐诸侯王以下至民为父後爵一级,天下户百钱。出宫人归其家,复无所与。太子即位,是为孝武皇帝。
                    三月,封皇太后弟蚡【集解】:苏林曰:“蚡音鼢。”【索隐】:蚡音扶粉反。按:外戚世家皇太后母臧氏,初嫔王氏,生子信而寡,更嫁长陵田氏,生蚡及胜也。
                    为武安侯,弟胜为周阳侯。置阳陵。
                    太史公曰:汉兴,孝文施大德,天下怀安,至孝景,不复忧异姓,而晁错刻削诸侯,遂使七国俱起,合从而西乡,以诸侯太盛,而错为之不以渐也。及主父偃言之,而诸侯以弱,卒以安。
                    【索隐】:主父偃上言,今天子下推恩之令,令诸侯各得分邑其子弟,於是遂弱,卒以安也。
                    安危之机,岂不以谋哉?


                    IP属地:江西13楼2023-02-14 05:49
                    回复
                      三家注史记 卷一十一 孝景本纪第十一
                      【案,对汉景帝时代 汉武帝时代的高度概括】
                      太史公曰:汉兴,孝文施大德,天下怀安,至孝景,不复忧异姓,而晁错刻削诸侯,遂使七国俱起,合从而西乡,以诸侯太盛,而错为之不以渐也。及主父偃言之,而诸侯以弱,卒以安。【索隐】:主父偃上言,今天子下推恩之令,令诸侯各得分邑其子弟,於是遂弱,卒以安也。安危之机,岂不以谋哉?
                        【索隐述赞】景帝即位,因脩静默。勉人於农,率下以德。制度斯创,礼法可则。一朝吴楚,乍起凶慝。提局成衅,拒轮致惑。晁错虽诛,梁城未克。条侯出将,追奔逐北。坐见枭黥,立翦牟贼。如何太尉,後卒下狱。惜哉明君,斯功不录!
                      【案,《史记索隐》是由唐代司马贞撰写,共三十卷。运用大量的文献作校勘材料,保存了丰富的历史文献,使一些书目得以流传下来,便于后人辑佚,有功于目录学。另外,《索隐》在文献考证上也取得丰硕成果,考证《史记》中的人名、史实、司马迁生平等等。】


                      IP属地:江西14楼2023-02-14 05:57
                      回复
                        对于汉武帝时代的诠释,司马迁的儒家道家法家三家一体的思想,说的十分全面。
                        太史公曰:汉兴,孝文施大德,天下怀安,至孝景,不复忧异姓,而晁错刻削诸侯,遂使七国俱起,合从而西乡,以诸侯太盛,而错为之不以渐也。及主父偃言之,而诸侯以弱,卒以安。
                        太史公曰:魏其、武安皆以外戚重,灌夫用一时决筴而名显。魏其之举以吴楚,武安之贵在日月之际。然魏其诚不知时变,灌夫无术而不逊,两人相翼,乃成祸乱。武安负贵而好权,杯酒责望,陷彼两贤。呜呼哀哉!迁怒及人,命亦不延。众庶不载,竟被恶言。呜呼哀哉!祸所从来矣!
                          窦婴、田蚡,势利相雄。咸倚外戚,或恃军功。灌夫自喜,引重其中。意气杯酒,辟睨两宫。事竟不直,冤哉二公!
                        西汉初期担忧【异姓】与【诸侯太盛】是两大关键因素,故而汉文帝、汉景帝对于窦家依赖甚重,窦婴等人功不可灭。故而《史记索隐》云,晁错虽诛,梁城未克。条侯出将,追奔逐北。坐见枭黥,立翦牟贼。如何太尉,後卒下狱。惜哉明君,斯功不录!
                        如何太尉,後卒下狱。开启了汉武帝时代的主旋律。
                        窦婴和田蚡都喜好儒术,因此推举赵绾为御史大夫,王臧为郎中令。他们把鲁国的申公迎到京师来,准备设立明堂。
                        建元六年,窦太后去世,丞相许昌、御史大夫庄青翟因为没把丧事办好,都被免官。武帝因此任用田蚡为丞相。
                        元光四年夏天,酒席上灌夫与田蚡争执起来,灌夫遂被扣押。窦婴为救灌夫,瞒着家人私自出来上书给皇帝。
                        -------------------------


                        IP属地:江西15楼2023-02-14 06:58
                        回复
                          《史记 七十列传·魏其武安侯列传》记载
                          魏其侯窦婴者,孝文后从兄子也。
                          武安侯田蚡者,孝景后同母弟也,生长陵。魏其已为大将军後,方盛,蚡为诸郎,未贵,往来侍酒魏其,跪起如子姓。及孝景晚节,蚡益贵幸,为太中大夫。蚡辩有口,学槃盂诸书,王太后贤之。孝景崩,即日太子立,称制,所镇抚多有田蚡宾客计筴,蚡弟田胜,皆以太后弟,孝景後三年封蚡为武安侯,胜为周阳侯。
                          武安侯新欲用事为相,卑下宾客,进名士家居者贵之,欲以倾魏其诸将相。建元元年,丞相绾病免,上议置丞相、太尉。籍福说武安侯曰:“魏其贵久矣,天下士素归之。今将军初兴,未如魏其,即上以将军为丞相,必让魏其。魏其为丞相,将军必为太尉。太尉、丞相尊等耳,又有让贤名。”武安侯乃微言太后风上,於是乃以魏其侯为丞相,武安侯为太尉。籍福贺魏其侯,因吊曰:“君侯资性喜善疾恶,方今善人誉君侯,故至丞相;然君侯且疾恶,恶人众,亦且毁君侯。君侯能兼容,则幸久;不能,今以毁去矣。”魏其不听。
                          魏其、武安俱好儒术,推毂赵绾为御史大夫,王臧为郎中令。迎鲁申公,欲设明堂,令列侯就国,除关,以礼为服制,以兴太平。举適诸窦宗室毋节行者,除其属籍。时诸外家为列侯,列侯多尚公主,皆不欲就国,以故毁日至窦太后。太后好黄老之言,而魏其、武安、赵绾、王臧等务隆推儒术,贬道家言,是以窦太后滋不说魏其等。及建元二年,御史大夫赵绾请无奏事东宫。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而免丞相、太尉,以柏至侯许昌为丞相,武彊侯庄青翟为御史大夫。魏其、武安由此以侯家居。
                          武安侯虽不任职,以王太后故,亲幸,数言事多效,天下吏士趋势利者,皆去魏其归武安,武安日益横。建元六年,窦太后崩,丞相昌、御史大夫青翟坐丧事不办,免。以武安侯蚡为丞相,以大司农韩安国为御史大夫。天下士郡诸侯愈益附武安。
                          武安者,貌侵,生贵甚。又以为诸侯王多长,上初即位,富於春秋,蚡以肺腑为京师相,非痛折节以礼诎之,天下不肃。当是时,丞相入奏事,坐语移日,所言皆听。荐人或起家至二千石,权移主上。上乃曰:“君除吏已尽未?吾亦欲除吏。”尝请考工地益宅,上怒曰:“君何不遂取武库!”是後乃退。尝召客饮,坐其兄盖侯南乡,自坐东乡,以为汉相尊,不可以兄故私桡。武安由此滋骄,治宅甲诸第。田园极膏腴,而市买郡县器物相属於道。前堂罗锺鼓,立曲旃;後房妇女以百数。诸侯奉金玉狗马玩好,不可胜数。


                          IP属地:江西17楼2023-02-14 07:00
                          回复
                            《史记 七十列传·魏其武安侯列传》记载
                            夏,丞相取燕王女为夫人,有太后诏,召列侯宗室皆往贺。
                            魏其侯过灌夫,欲与俱。夫谢曰:“夫数以酒失得过丞相,丞相今者又与夫有郄。”魏其曰:“事已解。”彊与俱。
                            饮酒酣,武安起为寿,坐皆避席伏。已魏其侯为寿,独故人避席耳,馀半膝席。灌夫不悦。起行酒,至武安,武安膝席曰:“不能满觞。”夫怒,因嘻笑曰:“将军贵人也,属之!”时武安不肯。
                            行酒次至临汝侯,临汝侯方与程不识耳语,又不避席。夫无所发怒,乃骂临汝侯曰:“生平毁程不识不直一钱,今日长者为寿,乃效女兒呫嗫耳语!”
                            武安谓灌夫曰:“程李俱东西宫卫尉,今众辱程将军,仲孺独不为李将军地乎?”灌夫曰:“今日斩头陷匈,何知程李乎!”坐乃起更衣,稍稍去。魏其侯去,麾灌夫出。
                            武安遂怒曰:“此吾骄灌夫罪。”乃令骑留灌夫。灌夫欲出不得。籍福起为谢,案灌夫项令谢。夫愈怒,不肯谢。武安乃麾骑缚夫置传舍,召长史曰:“今日召宗室,有诏。”劾灌夫骂坐不敬,系居室。
                            遂按其前事,遣吏分曹逐捕诸灌氏支属,皆得弃市罪。魏其侯大媿,为资使宾客请,莫能解。武安吏皆为耳目,诸灌氏皆亡匿,夫系,遂不得告言武安阴事。
                              魏其锐身为救灌夫。夫人谏魏其曰:“灌将军得罪丞相,与太后家忤,宁可救邪?”魏其侯曰:“侯自我得之,自我捐之,无所恨。且终不令灌仲孺独死,婴独生。”乃匿其家,窃出上书。立召入,具言灌夫醉饱事,不足诛。上然之,赐魏其食,曰:“东朝廷辩之。”
                              魏其之东朝,盛推灌夫之善,言其醉饱得过,乃丞相以他事诬罪之。
                            武安又盛毁灌夫所为横恣,罪逆不道。
                            魏其度不可柰何,因言丞相短。
                            武安曰:“天下幸而安乐无事,蚡得为肺腑,所好音乐狗马田宅。蚡所爱倡优巧匠之属,不如魏其、灌夫日夜招聚天下豪桀壮士与论议,腹诽而心谤,不仰视天而俯画地,辟倪两宫间,幸天下有变,而欲有大功。臣乃不知魏其等所为。”
                            於是上问朝臣:“两人孰是?”
                            御史大夫韩安国曰:“魏其言灌夫父死事,身荷戟驰入不测之吴军,身被数十创,名冠三军,此天下壮士,非有大恶,争杯酒,不足引他过以诛也。魏其言是也。丞相亦言灌夫通奸猾,侵细民,家累巨万,横恣颍川,凌轹宗室,侵犯骨肉,此所谓‘枝大於本,胫大於股,不折必披’,丞相言亦是。唯明主裁之。”
                            主爵都尉汲黯是魏其。内史郑当时是魏其,後不敢坚对。馀皆莫敢对。
                            上怒内史曰:“公平生数言魏其、武安长短,今日廷论,局趣效辕下驹,吾并斩若属矣。”即罢起入,上食太后。
                            太后亦已使人候伺,具以告太后。太后怒,不食,曰:“今我在也,而人皆藉吾弟,令我百岁後,皆鱼肉之矣。且帝宁能为石人邪!此特帝在,即录录,设百岁後,是属宁有可信者乎?”
                            上谢曰:“俱宗室外家,故廷辩之。不然,此一狱吏所决耳。”是时郎中令石建为上别言两人事。


                            IP属地:江西19楼2023-02-14 07:02
                            回复
                              《史记 七十列传·魏其武安侯列传》记载
                                武安已罢朝,出止车门,召韩御史大夫载,怒曰:“与长孺共一老秃翁,何为首鼠两端?”韩御史良久谓丞相曰:“君何不自喜?夫魏其毁君,君当免冠解印绶归,曰‘臣以肺腑幸得待罪,固非其任,魏其言皆是’。如此,上必多君有让,不废君。魏其必内愧,杜门齰舌自杀。今人毁君,君亦毁人,譬如贾竖女子争言,何其无大体也!”武安谢罪曰:“争时急,不知出此。”
                                於是上使御史簿责魏其所言灌夫,颇不雠,欺谩。劾系都司空。孝景时,魏其常受遗诏,曰“事有不便,以便宜论上”。及系,灌夫罪至族,事日急,诸公莫敢复明言於上。魏其乃使昆弟子上书言之,幸得复召见。书奏上,而案尚书大行无遗诏。诏书独藏魏其家,家丞封。乃劾魏其矫先帝诏,罪当弃市。五年十月,悉论灌夫及家属。魏其良久乃闻,闻即恚,病痱,不食欲死。或闻上无意杀魏其,魏其复食,治病,议定不死矣。乃有蜚语为恶言闻上,故以十二月晦论弃市渭城。
                                其春,武安侯病,专呼服谢罪。使巫视鬼者视之,见魏其、灌夫共守,欲杀之。竟死。子恬嗣。元朔三年,武安侯坐衣襜褕入宫,不敬。
                                淮南王安谋反觉,治。王前朝,武安侯为太尉,时迎王至霸上,谓王曰:“上未有太子,大王最贤,高祖孙,即宫车晏驾,非大王立当谁哉!”淮南王大喜,厚遗金财物。上自魏其时不直武安,特为太后故耳。及闻淮南王金事,上曰:“使武安侯在者,族矣。”
                                太史公曰:魏其、武安皆以外戚重,灌夫用一时决筴而名显。魏其之举以吴楚,武安之贵在日月之际。然魏其诚不知时变,灌夫无术而不逊,两人相翼,乃成祸乱。武安负贵而好权,杯酒责望,陷彼两贤。呜呼哀哉!迁怒及人,命亦不延。众庶不载,竟被恶言。呜呼哀哉!祸所从来矣!
                                窦婴、田蚡,势利相雄。咸倚外戚,或恃军功。灌夫自喜,引重其中。意气杯酒,辟睨两宫。事竟不直,冤哉二公!


                              IP属地:江西20楼2023-02-14 07:0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