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吧 关注:222,812贴子:6,614,527
  • 15回复贴,共1

我发现了华点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真州】妙手楼船匠........
但是原著里饮马川和【能攀强弩冲头阵】,都隐喻了孟康是河北人
北宋只有真定府和真州,定州,没有真定州这个说法......嗯,春秋笔法....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2-12-23 14:35回复
    顶顶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2-12-23 14:35
    回复
      这是啥app啊


      IP属地:辽宁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22-12-31 08:50
      收起回复
        这点是水浒传里的一个bug,现实历史中有定州(今河北定州)和真州(今江苏仪征),但没有真定州,真定州是水浒传的原创词汇,可能是河北的真定府变成州了,真定府即常山真定,赵子龙的故乡。今河北石家庄。但孟康的问题在于他的赞诗却写作“真州楼船匠”,真州在宋元时期的确也真实存在,并且恰好是朝廷设定的造船大厂,靠着长江、北宋运送花石纲的船队都从这儿过,孟康在书里有说他曾就是为运花石纲而造船,无一例外全都精绝的对应上了…细思恐极…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09-10 06:21
        收起回复
          不知道楼主还在不在,说一下我对此的结论
          由于本人的本职主业是宋元明时期的古地理学研究、与这些古地理概念有关的小说,我也喜欢顺便读一读,《水浒》就是我的地理研究向小说
          孟康这个小角色在《水浒传》中没有什么真正的塑造,纵观全书也没有什么进一步展示戏份的地方,可以说是纯给梁山凑数的工具人,此人唯一可剖析的地方就是他的这个籍贯
          孟康的籍贯在书中存在冲突bug,旁白介绍为“真定州人氏”,但他的赞诗是【真州妙手楼船匠】,现实中有真州和真定府,但没有“真定州”,真定府为今河北省省会石家庄、三国名人赵子龙的家乡,北方朔边之地
          而宋元时期的真州为今江苏仪征,水网纵横、以造船业闻名的“风物淮南第一州”,北宋花石纲运输航线的中转地,真州地处长江沿线,因极佳的地理条件宋元的朝廷在此皆设有御用的大船厂,最重要的是、虽然此地在现代的今天已经没落了,但历史上的真州可是一州之所在、赫赫有名的“风物淮南第一州”,现代人理解不了,宋元明的古人可了解的很
          楼船与强弩实际上也都是真州船队的标配,南宋与元朝的真州海战中丘岳(没错与水浒的丘岳同名)就在楼船舰队上以强弩射杀了蒙古大将,名声大噪,这比那强牵附会的河北强弩更现实,所谓的河北强弩只说了是冀州的也没说是真定
          众所周知的是,水浒传里的确存在一些流传导致的差异现象,孟康的籍贯很有可能是早期设定是真州、但后来在北方话本中夹杂了个“定”字上去从而变成的“真定州”


          IP属地:黑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25-04-08 15:17
          收起回复
            蒙古侵真州知州丘岳败之(蒙古攻真州,岳部分严明、守具周悉。蒙古兵薄城辄败,岳乘滕出战于胥浦桥,以强弩射其致师者一人死之。)
            七年,皇子阔出与忽都虎伐宋,命察罕为斥候。又从诸王口温不花南伐,克枣阳及光化军。分遣察罕攻真州,宋知州邱拒之,以强弩射杀致师者,察罕遂引去。(《新元史》)
            岳自典郡持节跻从班开制阃为时名臣,在真州及淮阃兵将乐为之用,凡四禦大敌皆数十万,众未尝少有败䘐,泗水之捷,俘获不可胜计功绩尤伟。
            果然屡建奇功、名闻海内


            IP属地:黑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25-04-08 15:25
            回复
              仪真来往几经秋,
              风物淮南第一州。
              山势北来开壮观,
              大江东下峙危楼。
              沙头飘缈千家市,
              舻尾连翩万斛舟。
              此去烦君问耆旧,
              几人犹得守林丘。
              这是宋代真州司法参军刘宰的诗,诗名为“送邵监酒兼柬仪真赵法曹呈潘使君”,简之为“送邵监酒”。这首诗是描写宋代真州地势景物的,其中第二句“风物淮南第一州”,已经成为仪征的千年名片,被仪征人民传诵至今。
              刘宰是金坛人,绍熙元年(1190)进士,官至太常丞。辞官隐居三十年,捐资助赈做好事,死后乡亲们罢市相送,连绵五十里,就像哭祭自己去世的亲人一样。朝廷表彰,赐谥“文清”。刘宰于庆元初年(1195)任真州司法参军。
              《送邵监酒》诗中的“仪真”,即今天的仪征。清代为避雍正皇帝胤禛的讳,将“仪真”改名为仪征。
              天下之轴开壮观,隋文帝开山阳渎的时候,将运河入江口从东晋的欧阳埭(今仪征市新城镇)向西南延伸至扬子津,扬子津后来发展成了扬子镇,唐高宗永淳元年(682),将扬子镇从江都县析出,升格成扬子县,这段江面即名扬子江。
              随着长江主泓后退,江滩上涨,扬子津逐渐淤塞,运河入江口在唐朝晚期向西南延伸到了扬子县白沙镇,五代时将白沙镇更名为迎銮镇。基于运河的重要性,北宋乾德二年(964)将扬子县迎銮镇升格为建安军,淳化三年(992),在建安军设江淮制置发运司,大中祥符六年(1013)升建安军为真州,下辖六合、扬子两个县。真州州治设在运河入江口的迎銮镇,即今天的仪征市区。
              北宋建都开封,漕运需求量激增,从唐后期的不到100万石猛增到700万石,宋仁宗时期更是创造了中国漕运史上的峰值——800万石。明代著名文学家汤显祖在为仪真好友李柷写的《青莲阁记》中,赞誉真州是“天下之轴”。
              巨大的运输需求,催生了世界第一座复式船闸。太平兴国九年(984),江淮制置发运司发运副使乔惟岳建成二斗门(闸门),英国著名史学家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记载:这是世界历史上第一座有明确记载的船闸,比西方最早记载的荷兰厢闸(1373)早了389年。天圣三年(1026),发运司监真州排岸司右侍禁陶鉴,建成真州复闸(木闸),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有专文介绍。嘉泰二年(1202),真州知州张頠将陶鉴木闸改建成了石闸。
              宋代的皇帝喜欢道教,宋真宗要在东京汴梁建玉清昭应宫,宫中需要供奉玉皇、圣祖、太祖、太宗尊像,司天报告说,建安军西小山有王气,可以镕铸圣像,于是在大中祥符六年(1013),建安军承担了镕铸圣像的政治任务,朝廷负责这项工程的是参知政事、迎奉使丁谓,在镕铸的过程中,有青鸾、白鹤两只仙鸟和祥云朵朵盘绕在炉冶之上,圣像铸成后,经运河直达汴京,沿途州县及京师都有隆重的迎奉仪式,皇帝也选择吉日,安放圣像并进行祭拜活动。事成之后,论功行赏,在圣像镕范之地建仪真观(仪真之名的由来),并且赐号为“瑞映福地”,小山上建青鸾、白凤两个亭子,小山遂得名二亭山,建安军升格为真州。
              北宋在真州设有江淮荆湖两浙发运司,负责筹措、督办、仓储和调运漕粮到汴京,宋代没有行省,有类似行省的“路”。真州发运司负责淮南路、两浙路、江南东路、江南西路、荆湖南路、荆湖北路(东南六路)的漕粮,工作量很大,权利也很大,级别比州高。
              真州地属淮南路,这也是“风物淮南第一州”之“淮南”的由来。
              发运司的长官叫发运使,权力很大,《宋史·职官志》云: “发运使、副、判官, 掌经度山泽财货之源, 漕淮、浙、江、湖六路储廪以输中都, 而兼制茶、盐、泉、宝之政, 及专举刺官吏之事”,具有刺举、对移、奏辟官员和维护治安、逐捕盗贼等行政职能,漕运上供、籴米代发、变易轻货、赈济灾荒、修堤浚河以及茶盐酒矾坑冶之事等经济职能,“发运之权,比诸路为重矣”,先后有乔惟岳、范仲淹、施昌言、许元等一百多人在真州担任过发运使,陶鉴、米芾等人也曾在发运司任职。发运司在北宋大规模漕运活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IP属地:黑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25-04-09 17:54
              回复
                运河的繁忙带来了经济的繁荣,也带来了文化的繁盛。
                皇祐三年(1051年),发运使施昌言、副使许元、判官马遵发起,利用监军百亩废地,建起了“真州东园”,园内有流水、清池、高台、画舫、射圃、拂云亭、澄虚阁、清宴堂等景致和景点,有荷花、兰花、白芷等“佳花美木”。文人雅士纷至沓来,欧阳修为之撰写了《真州东园记》(全文略),王安石作诗《真州东园作》,书法家蔡君谟(蔡襄)为东园题额,被誉为真州东园的“三绝”。
                《真州东园作》
                王安石
                十年历遍人间事,却绕新花认故丛。
                南北此身知几日,山川长在泪痕中。
                梅尧臣、苏轼、米芾等人都在真州留下了诗作、逸事,真州东园是仪征历史文化传承的基因,屡毁屡建,清代两淮巡盐御史曹寅曾为仪真新东园的澄虚阁题额。
                元丰七年(1084)八月上旬,苏轼到金陵与王安石相会,应知州之邀第一次来真州,小住州学20多天,,因喜欢楞伽庵(天宁寺僧舍),留下小住,写《光明经》。隔壁院子里有井,苏轼品水感觉清新甘甜,就给这个井题了字:“慧日泉”(慧日是佛家用语,指普照一切的法慧、佛慧,佛光普照的意思),这口井至今还在仪征市区天宁寺塔北侧。
                米芾是元符三年(1100)来真州的,在发运司任职管勾文字,崇宁元年(1102)丁忧去职,在真州约一年半时间。建中靖国元年(1101)夏天,苏轼第三次来真州时病了,米芾将他从船上接到了东园养病,有一天刚刚睡起,米元章冒着酷热赶到东园,给他送来了麦门冬(一种中药),苏轼很是感动,为此赋诗一首:
                《睡起闻米元章冒热到东园送麦门冬饮子》
                一枕清风值万钱,无人肯买北窗眠。
                开心暖胃门冬饮,知是东坡手自煎。
                这首诗在南宋嘉定初年被发运司运判林拱辰刻在了复建的东园“共乐堂”的北窗。
                苏轼住东园期间,苏轼与米芾还有书信往来,或探讨书文艺术,或通报病情,或致思念之意。苏东坡将离开真州时,带病来别。对米芾说:“待不来,窃恐真州人俱道放着天下第一等人米元章,不别而去也。”七月二十八日,苏东坡病逝于常州。八月中秋,米芾得苏东坡去世的噩耗,作《苏东坡挽诗》五首。
                本文篇首刘宰《送邵监酒》诗第三、四句,“山势北来开壮观,大江东下峙危楼”,说的是有米芾题字的真州城南北两个著名景点,城北山上的叫“壮观亭”,城南江边的叫“鉴远楼”。
                真州是建在长江之滨的城市,城北的“蜀冈”从青山镇开始,向东北方向蜿蜒直到扬州平山堂,这也是古长江喇叭口的北岸线。古代进出真州有南北两条线,南走长江、运河,北走旱路,旱路必经北山,在北山之巅建有壮观亭,登亭可俯瞰真州城、远眺长江,是观景抒怀的绝佳场所,米芾至少有五首壮观亭的诗。同样,在城南江边的鉴远楼,也是真州的标志性建筑,登楼饮酒唱和,看大江千帆竞发,诗意豪情,油然而生。
                米芾《壮观亭》诗:
                壮观不到俄四期,叮咛老思模雄奇。
                群山势活各奔走,大川气敛合众离。
                苍嵚留雪玊刻巧,碧落静滑红轮驰。
                寒潮不生九泽冻,行胶与子约再来。
                米芾《鉴远楼》诗:
                赏心亭上群山雪,三夕丹渊借月华。
                吟尽江南清绝趣,亟行归觐紫皇家。
                东南盐都利浦尽美
                《送邵监酒》诗的五、六句,“沙头飘缈千家市,舻尾连翩万斛舟”,则是描述真州市井喧闹、航运繁忙的景象。事实上,除了漕运,还有一项重要的运输物资是淮盐,宋代实行的是转般法,东南六路漕船运粮到真州后卸货,回程装上淮盐,不使空载。在其后的元、明、清,仪征由于其运河入江口的地位,一直承担着漕运和盐运的重任。
                元朝大德年间在真州设有批验盐引所,著名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就曾经指出:大城镇真州,从这里出口的盐,足够供应所有的邻近省份。大汗从这种海盐所收入的税款,数额之巨,简直令人不可相信。
                明朝在真州城南重开里河、外河,建起五坝、四闸,解决了宋代运河入江口淤塞的问题,淮盐走里河、漕船走外河,互不相扰。
                明末仪真盐商汪士衡延请造园名师计成,在仪真城西建起“寤园”,计成在建设寤园的同时,将建园的心得和经验整理成文,写成《园冶》一书,这是世界第一部园林专著。
                清代在明朝基础上疏浚运河、维修闸坝,在仪真陆续工作、生活八年之久的两淮巡盐御史曹寅,留有《重修东关石闸记》。乾嘉时期仪征天池的淮盐中转量达134万引,著名文人汪中在《哀盐船文》中记载道:“是时盐纲皆直达,东自泰州,西极于汉阳,转运半天下焉,惟仪征绾其口。列樯蔽空,束江而立。望之隐若城廓”,正是由宋至清仪征“风物淮南第一州”的真实写照。


                IP属地:黑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25-04-09 17:56
                回复
                  看水浒的人不会有任何人给你懂这里面的地理,因为在“正常”的水浒读者眼中这玩意儿属于不配被重视的点缀,毕竟哪个正常人会真“买椟还珠”?更兼在大多数的水浒圈人士眼里书中地理都是不严谨的,实际上水浒地理写实的很、只是水浒读者自己不上心给人家扣莫须有的帽子罢了,在水浒吧这种地方你甭想会真有有真材实学的人跟你好好的“探讨”,孟康籍贯这件事儿我先前也先后在本吧和知乎发了贴子、据我观察来回复的人大多都喜欢给厚着脸皮强行解释成“一个是老家一个是工作地”,依据是什么呢,属实不知道依据和可支持点在哪里


                  IP属地:黑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25-04-09 18:25
                  回复
                    回复12楼
                    上证据说话
                    欧鹏,黄州人氏。赞诗:【黄州生下英雄士】
                    蒋敬,潭州人氏。赞诗:【湖南秀气生豪杰】
                    陶宗旺,光州人氏。赞诗:【光州农户陶宗旺】
                    邓飞,襄阳府人氏。赞诗:【原是襄阳关扑汉】
                    董平,河东上党郡人氏。赞诗:【河东英勇风流将】
                    孟康,真定州?人氏。赞诗:【真州妙手楼船匠】
                    啊,到孟康这儿就成了个“一个老家、一个工作地”的神奇设定,我着实感觉水浒作者的脑洞也没现代人士的深奥


                    IP属地:黑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25-04-09 18:33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