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史吧 关注:15,067贴子:77,410
  • 12回复贴,共1

数百件大顺档案重见天日,李自成殉难通城铁证如山!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张毅强     张 凌
     李自成归宿何地?300多年来史学界一直存在争议,有殉难、禅隐等数种说法,但《明史》和清初的大多数史料记载李自成殉难于通城九宫山。
     1955年,通城县人民委员会根据政务院和省政府的指示,在离县城一公里的九宫山北面原李自成墓址上培修了李自成之墓。墓成后,有位通山县高湖乡的民办小学教师向《历史教学》编辑部提出了质疑。该刊在函请专家作问题解答时,认为在通山县高湖牛迹岭被程九伯打死的李延就是李自成。当时这些被函请的专家接触史料非常有限,也没有到通城和通山实地进行考察调研,草率回函附和《历史教学》编辑部的考证。郭沫若同志看了《历史教学》编辑部和少数专家的论证后信以为真,于是在《光明日报》上发表声明,宣布注销他为通城李自成墓的题词并将《甲申三百年祭》中的“通城”更正为“通山”。从此在国内,李自成殉难于通山说取代了通城说,编进了教科书。1979年通山县为开发旅游资源,在高湖乡小月山下新建闯王陵,并派人到通城县李自成墓前拓取郭沫若同志所题的李自成墓志铭和“李自成之墓”碑石,并将其中通城县的“城”改成通山县的“山”,重新錾刻碑石,分别立在新建的闯王陵内和一个无主坟旁充作李自成墓 。1988年这个新建的闯王陵被国家文物局报送到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而通城县的李自成墓因得不到有效保护于1992年遭山洪冲毁。
     李自成归宿之谜引起笔者浓厚兴趣,为了澄清史实、探索真相,近十年来笔者自费对这个课题进行调查研究,在进一步发掘馆藏史料的同时,深入民间注重对大顺文物、史料的搜集与发现,通过不懈的努力,近年来考证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调查考证中发现,李自成殉难后,其夫人高桂英、丞相牛金星和不少大顺遗民亲属隐居在幕阜山一带的深山老林,笔者在其后裔发现并征集各类大顺文物两千余件,其中李自成玺印26颗,高桂英玺印16颗,还有30多位各级大顺军官员的印章140多颗以及高一功担任通城县官的“通城县符”1颗。特别是在李自成亲属后裔发现一批保存尚好的文书档案,填补了大顺档案的空白,对澄清众说纷纭的大顺史实,特别是李自成归宿之谜提供了有力依据,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在200多件大顺档案中,有圣谕、手谕、密谕、告示、奏疏、信函、凭据、地图、李自成诗集、李过日记、《南源突围大事记》、《永昌大事纪》、《永昌遗恨录》、《九宫遗恨录》等等,其中有22件直接记载李自成殉难通城,有9件与李自成进入通城相关联,还发现了一组李自成亲侄李过大将绘制的秘密埋葬李自成的墓冢图,图上所注标记与经实地勘查完全一致,待条件成熟,由省级或国家级考古部门组织科学发掘,避免外界怀疑通城有造假之嫌。在大顺军缴获的17件清军文书中,有6件直接记载李自成死于通城;另外还发现20多件大顺军碑刻,其中6件(套)记载李自成殉难通城。现部分记载分别抄录如下:
        
     (一)大顺军文告三件
        
      1、密谕
      辛思忠见谕放弃攻岳原略,速率部众返通,因事变仓促,细计会咨再议。
                                   永昌二年五月十七日



IP属地:湖北1楼2010-06-08 18:18回复
          2、晓帖
          我主在九宫山遭奸刀伏杀,有至军前出首指认凶徒者,赏万金,封爵三代。
                                       永昌二年五月十九日
          3、通令
          限期九宫山民火速出首凶徒或擒解吾军前,如三日后仍无声息,吾将屠村,誓报此讐。
                                       永昌二年五月二十日
           
         (二)李过信函两件
           
          1、汝义兄:
          主上崩,军情急,请见书速帅部至通城共商大事,余言面叙,切切!
                                     弟   李过笔
                                       永昌二年五月十七日
          2、宗尧兄:
          主上在通城遇害,再守通城毫无意义,请速合诸将据湖南而为根本,大事至湖南面商。
                                     弟   李过笔
                                      永昌二年五月十九日
        
          (三) 、李过日记四则   
            
           永昌二年五月十七日   晴
           吾率军至通城,随令大军屯驻,辰时,自令小股队兵下乡寻觅粮草补充军需。申时,接兵丁急报,万岁在九宫山遭奸人杀害,吾急率兵往视,其头已被击,吾大恸,发誓将杀奸人,以报此仇。
         
         五月十八日   晴
         吾令收殓万岁,停尸九宫山下,通令九宫山民出首凶徒。
         
         五月十九日
         通知吴汝义等在外各将,知悉万岁驾崩,以待共商后事,就近各部立即至九宫山哀悼万岁。未时,就万岁遗体秘密掩埋,待日后班师另行祭葬修墓。
         
         五月廿日
         寅时,分派兵丁,卯时,发兵九宫山。令各地出首逆徒者三日已满,将姜家畈团团围住,著令交出凶徒。辰时,尚无人出首凶徒,激怒全体将士,立即血洗全村,杀千余口,申初而返。
    


    IP属地:湖北2楼2010-06-08 18:18
    回复
      (五)李绣撰《九宫遗恨录》(节录) 
           ……
          十七日,圣上郁闷,亲率二十余骑于四处踏看,来至九宫山麓,闻钟磐之声,知此山必有庙宇,于是突发奇想,想往山上拜一拜神,以求神明助佑,吩咐张鼐同二十余骑于山下等候,自带两个亲兵寻径上山,一路寻到山上玄帝庙中,只吩咐两亲兵在庙外守着,自己进得庙中,到神坛下倒头便拜,拜完后见坛下干净,倒下想歇息一会,一来是连日没有睡好,昨日又打了一天仗,累得不行,二来可能是天气炎热,路上中暑,只这一倒下,便呼呼入睡,鼾声大作。也许是命该绝于此,两个亲兵也因劳累至极,在庙外睡着。此时恰有姜家畈乡民数人进入庙内歇息,又有庙中道人见一大汉,蓬头垢面睡于神坛前,以为是强盗歹人,呼其乡民帮其击盗,其数乡民中有两人极其凶恶,是当地有名乡勇,于是趁闯王熟睡,荷锄至闯王前,蹑手蹑脚移近闯王,使尽气力,对准闯王头部举锄挖下,一锄挖中头部,挖得血浆飞溅,闯王连哼都来不及哼一下,当即毙命,可怜闯王转战南北,叱咤风云,竟无知无觉死于山野草民之手,实可叹也!当其乡勇大叫庆幸,在庙内折腾时,惊醒门外两个亲兵,闯进庙内看见圣上情形,早已吓得魂飞魄散,拔脚就往山下跑去,数乡勇追至山下,见已有二十多骑人马,不敢贸然前去,急急返回,召集全村乡民约二三百人,手拿棍棒、鸟铳前来追击,却与寻上山来的二十余骑亲兵相遇,一声呼哨前往围杀,二十余人不能抵敌,只剩的张鼐与一亲兵杀出重围,顺原路逃回营内 。
          十八日,李过一军从药姑山一路行来,赶到通城,张鼐哭诉被害经过,李过闻闯王已死,当地气得目瞪口呆,立即派小校到阔田通知高一功速到九宫山会齐,自己亲率大军马不停蹄扑到九宫山麓,将姜家畈村团团围住,限二个时辰内姜家畈村人自动交出参与格杀凶手,自己亲率兵丁收殓闯王,失声痛哭,哀动山麓。停尸九宫山南麓,高搭龙棚,三军举哀。命兵丁围住玄帝庙,搜杀庙内道士,只杀得一火工道人,其余道士事先已畏罪逃走。至申时高一功部亦已赶到,下令兵开始屠村,不论老幼,姜家畈村人一律杀死,由是哭喊连天,姜家畈血流成河,一椿公案,难消其恨。全体将士、三军于九宫山麓挂孝举哀,随将圣体秘密掩埋于九宫山南麓。
          呜呼!世事难料,英雄不死于万马军中,死于宵小之徒,诚一憾事;军队不亡于明清大军之剿杀,却终于群龙无首。余出家十余载,其事历历在目,日日萦心,待其行将就木,记恨于此,以晓后人。
       
          (六)大顺军碑刻四套
             
          1、大顺军端石碑刻六块(见图3)。这套碑刻发现于江西修水县与铜鼓县交界的练兵场(据传大顺军在此练兵而得名)附近的三位村民家。碑石每块之间大小、厚薄、轻重不一,高在40—45 cm之间,宽在28—40cm之间,厚在2—3cm之间,碑石每块均为四句诗文,落款均署“大顺军”,共186字,诗文如下:
              明季三秦多苦难,辽东八旗妄称天。群雄并起共逐鹿,洪卢挥刀困好汉。
              明公举剑起银川,挥洒英豪震九边。闯王迎祥恨就义,当仁不让军心安。
              既占关中议远谋,称王建祚复改元。挥军北上捣京师,所向披靡无敢战。
              一日北京龙椅坐,正当奋力安天下,不幸汉奸引虎狼,神州变色辱皇汉。
              三军既颓返关中,一战满清败潼关。皇天不佑势难起,亡我闯王九宫山。
      


      IP属地:湖北4楼2010-06-08 18:18
      收起回复
                一身戎马携刀剑,救世安民志自远。时不我济身先死,青史载名百代传。
                                                                    大顺军
                
            2、永昌二年汉白玉碑刻1块(见图4)。这块碑刻发现于江西武宁县与湖北阳新县交界的大洞牛金星后裔所在地。碑石长97cm,宽39 cm,厚12 cm,正面篆书“山高水长”;背面8句诗文,落款为“永昌二年”,共60字,诗文如下:
            亡吾闯王九宫山,血海深仇恨不消。灭绝通城县贼人,岂能还吾闯王魂?
            天大地大不留人,何处去寻吾王回?顺军将士寸肠断,跪泣狂呼吾王归!
                                                              永昌二年
            3、江西省修水县全丰镇玉环村出土之青石碑,碑石长74cm,宽39 cm,厚2 cm,碑文为李自成内弟高民所撰,碑文如下:
            记外兄:
            昏君无道,百姓不安,兄难忍,拏枪带头率庶民杀贪官,平静天下百姓安,天下同赞迎闯王,推之天下为帝王。命不逢时碰对家,丙癸壬度①迫出城。埋名九宫行,僧日②化缘③甚善。撞桂兵④,吾恰逃之此地,过⑤ 撞之,鸿基熟睡不醒兮,有心无力,视之白也。
                                                                                                                    内弟 高民于乌蛇⑥    永昌二年有一也  
           4、蓝田玉大顺军镇纸各一对,江西修水县古市镇仙桥发现,诗文如下   
           小为人牧少存军 称王三九命殁通
                                高中民 
           天地佑他立大志 两年君王地未平
                    永昌二年    高中民  
         
            (七)清军文告六件
        


        IP属地:湖北5楼2010-06-08 18:18
        回复
          从通城李自成研究会网站上(也就是您举的这些档案的出处)的《大顺档案》文件来看,造伪的可能性极高。因为许多文档中,用语之习惯,不符合当时习惯,有些词汇,在当年也不是这样用。


          7楼2018-04-30 17:58
          收起回复
            成功失败有时都是自己造成,李自成真是个英雄。但他不懂得怎样获得百姓拥护之心,李自成是个农民起义首领,他物资很有限


            IP属地:贵州9楼2019-02-12 16:4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