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吧 关注:174,610贴子:4,229,422

太极拳最难学的是什么?欢迎大家来讨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练了11年了,走过很多弯路,内家拳中太极和形意、八卦比起来,不难学,也不难练,但学有所成的人很少,练成傻 蛋的很多,所以和大家讨论分享一下。
看看吧里的热门帖子,大多都是讨论松、柔、沉,意、气、劲等等,实际上这些都是太极拳中的一部分要求,练的时候不能追求这些片面的要素,要从武术或运动的本质来学太极拳。
我个人觉得太极拳最难学的是学会自己训练自己,自成体系,真正明白太极拳练什么怎么练。以前受限于门派,只能学一派,现在网络上教学视频那么多,社会上公开教拳的那么多,完全可以多学几派,取长补短兼容并蓄,学的多了见得多了,通过比较研究自然就明白太极拳练什么,怎么练,然后每天的练习内容就不是以套路为主了,而是更注重基本功。


IP属地:云南1楼2021-11-16 12:03回复
    不用力最难学


    来自手机贴吧2楼2021-11-16 12:05
    收起回复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1-11-16 12:05
      收起回复
        正知正见正思维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1-11-16 12:08
        回复
          明师难找,吃苦难学。


          IP属地:中国台湾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1-11-16 12:45
          收起回复
            学成太极拳的充分必要条件,1内功敏感(先天赋予,这条淘汰约半数的习练者,剩下的幸运儿才能淡2,3),2方法正确(方法相对易得,但仍会淘汰大部分的人),3肯下工夫(数年的坚守)。以上三条达标都,难。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1-11-16 12:59
            收起回复
              对于练太极拳的人来说
              套路就是练的基本功
              比站死桩实用N倍


              IP属地:陕西8楼2021-11-16 13:03
              收起回复
                这是一个好问题
                动作肯定不是最难的,楼主也说了,看个视频就能学一堆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1-11-16 13:07
                收起回复
                  太极拳最难学只是一句话!当你入门你就懂了!太极者,无极而生!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1-11-16 14:08
                  收起回复
                    转太极者的文章:
                    太极拳的拳理拳法,古代拳谱已经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说明了,是不存在尚没有公开的秘密需要谁去解去揭的。之前有的人所谓对太极拳的“解秘”无非是有名无实的吹嘘、哗众取宠的商业炒作甚至是欺诈而已。太极拳古代拳谱明白说明太极拳的所有动作都是由于随人而动形成的,因此是没有某些外家拳那样十分花俏奇异复杂的主动技巧的,就此而言,太极拳其实是简单易学的。然而再简单易学的动作也是有难度的。


                    IP属地:云南11楼2021-11-16 17:14
                    回复
                      其实,世界上任何技艺理法再清楚明白,学习都是有难度、有诀窍的;任何技艺要达到尖端更是有难度、有诀窍的;学习太极拳自然也是有难度、有诀窍的,而且对于一般人而言,难度是十分大的,甚至对于有些人而言其难不啻于上青天。不然怎么会有“学练者多如牛毛,成功者寥若晨星”之说呢?这种状况不能改变吗?当然不是。就像杨澄甫先生在《太极拳使用法》里所说的,学习太极拳如果有正确的指导,就可以“一年习熟,五年练好”。


                      IP属地:云南12楼2021-11-16 17:15
                      回复
                        太极拳难度之最或者说难度的根本是什么呢?这个答案参考《道德经》“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这句话解释为“道的作用是循环的;道的作用是柔弱的”太极拳就是充满了矛盾辩证统一十分典型的表现,虽然有不矛盾的,但其根本是矛盾,处处是矛盾。
                        如果认为矛盾是不能辩证统一的,以为圆就是圆、直就是直,以为相反只能相斥,不能相成,那么,太极拳就是说不清楚的,要想学会,那就必然是难于上青天的了。其实,太极拳的简单易学与复杂难学就是一个矛盾,就是说,太极拳的复杂难学其实质是简单易学,而太极拳简单易学的实质对于某些人不会抓主要矛盾,就会表现为复杂难学。


                        IP属地:云南13楼2021-11-16 17:22
                        回复
                          太极拳有许许多多似乎说不清楚的矛盾。聊举数例于下。
                          (一)不用力与用力
                          太极拳最被人诟病的就是杨澄甫先生首先直白表述的所谓“不用力”。确确实实,按照正向思维一般常识,说肢体可以既活动又不用力这纯粹是胡说八道。然而,宇宙世界上又确确实实存在许许多多的物体既活动又不用力的例子。比如坐在行驶的汽车里的人虽然在不断移动却并没有用力、抽动的鞭子鞭身本身也并没有用力。所以,对于“不用力”其实是并不需要太逆向思维就可以理解的。实际上,无论是客观上还是感觉上,学习太极拳是不是能够局部不用力正是太极拳入门的一个瓶颈,学习太极拳是必须想方设法局部不用力的,非此,太极拳是不可能学会的。然而,“不用力”其实是一种模糊的主要是着眼于自身感觉的说法,这就像是说某物品是纯金,其实一般所谓的“纯金”无非是99金而已,还有百分之一并不是金。说太极拳客观上不用力,虽然自己实际上确实已经最大限度地不用力了,但客观地从精确的微观而言还是存在静止性用力的,不然的话,手臂能够持续悬置是不可能的。那么,究竟这不用力中用力的情况如何呢?只有到了太极拳研究现代化达到能够分辨清楚具体一条条肌肉纤维的收缩情况了才能够有准确的答案。不然,按照感觉,只能用“不用力”来表示。除此以外,太极拳的明显局部不用力(包括不用劲)还是必须要靠另外某些局部的用力、用劲发生传递形成的。比如活动手臂的不用力必须要依靠腰骶、腿脚的用力将这种用力传递过去,由于躯干含胸拔背的带动而形成的。这就同坐在行驶的汽车里的人可以没有用力是靠汽车有动力使得汽车行驶、抽动的鞭子鞭身可以没有用力是靠握鞭把的手有用力发生是同样的道理,换句话说,坐在行驶的汽车里没有用力的人是存在往前移动之力的、没有用力的抽动中鞭子的鞭身是存在着抽动之力的,同样,太极拳活动中没有用力的手臂也是存在着活动之力的。故而杨澄甫先生又说“用劲不对,不用力不对,绵而有刚对”。这所谓的“绵”就是没有用力,这所谓的“有刚”就是有力。所以,杨澄甫先生的这句话看似矛盾,实际上是不矛盾的。如果有人总是说杨澄甫先生没有说清楚,那么,这样的人与太极拳就是根本无缘的。而且,不仅认为太极拳“不用力”是错误的人学不会太极拳,有的人一味讲太极拳不用力、不用劲,认为凡是用力、用劲的就不是太极拳,这样的人也是学不会太极拳的。


                          IP属地:云南14楼2021-11-16 17:23
                          回复
                            (二)放松与未松
                            太极拳的根本是放松,太极拳无论是武术的还是养生健身的所有效果,都是由于放松,不用力就是为了实现放松,太极拳处处都要一心一意孜孜以求获得最大限度的放松。太极拳如果没有放松,就根本不可能不用力、不顶抗地化解别人的攻击,就不可能由脚而起爆发强大而又耗费较小体力的劲力。所以古代拳谱、杨澄甫先生都指出太极拳必须“松净”。然而,实际上太极拳这种放松状态往往会感到并没有完完全全的彻底放松。如果真的完完全全的彻底放松了,也就没有掤劲了,那么既开展又紧凑的姿势体位就必然会被别人轻易破坏,就会任人摆布根本谈不上保护自己攻击别人了。比如两肩虽然十分放松,表现为手臂能够轻易被别人作用动灵活被动地上下活动,然而胸臂的夹角却会由于躯干的转动使得别人是难以改变的,这种情况反映两肩其实有些肌肉纤维并没有放松,所以这是十分矛盾的,古代的太极拳先人只能用“似松未松”来表述。究竟是怎样的“似松未松”状态,显然也只有等到太极拳研究现代化达到能够量化分辨清楚肩关节那些肌肉纤维是松弛的、那些肌肉纤维是收缩的才能有答案。在此之前,这种情况也只能用“放松”来表示。同样,如果没有老师手把手指导体会这种似乎矛盾的、却是实际存在的“似松未松”,太极拳是无法学会的。同样,不仅认为可以不用放松的人学不会太极拳,那些一味强调放松,不承认有“似松未松”的人无疑也是学不会太极拳的。


                            IP属地:云南15楼2021-11-16 17:25
                            回复
                              (三)活动与未动
                              太极拳就是古代拳谱所说的“长拳者,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也”是活动的行为。然而太极拳不论是练习还是实际应用是必须十分追求近代杨澄甫先生等太极拳家所说的“不自动”的。对于这种“不自动”,太极拳古代拳谱表述为“动犹静”。这“静”就是“不动”的意思。太极拳古代拳谱里的“静如山岳,动若江河”、“切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的意思与“动犹静”的意思是完全相同的。就是对于太极拳而言,“动”与“静”是同时发生的,“一动无有不动”与“一静无有不静”是同时的,“静如山岳”与“动若江河”也是同时的。也就是肢体既是动的,又是不动的。这不是太矛盾了吗?其实准确地说“动犹静”、“不自动”就是没有主动的被动。太极拳的核心精髓、最难学的、需要尤其强调的就是这“动犹静”、“不自动”的“不动”。所以太极拳古代拳谱要强调说:“神舒体静,刻刻在心”,杨澄甫先生也要强调说:“练太极拳者不动手,动手便非太极拳”。太极拳的“不动”集中体现于这“不动手”。学习太极拳尤其要追求动中求静、追求动中的不动。通过正确的真正的推手锻炼,可以真切地体会到这“不动手”最充分地体现了太极拳的放松与不用力,体会到只有“不动手”,才可能会处处始终保持自己既开展又紧凑的姿势与体位,处处有攻击别人的机会,处处可以游刃有余地不用力、不顶抗地化解别人的攻击,这“不动手”实在是太重要了,太极拳所谓沾粘连随的实质就是“不动手”,同时“不动手”也最充分地体现了太极拳违反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超出一般人正向思维的奥妙,虽然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然而对于一般人而言实在又是太难了。而且太极拳这某些局部没有主动的被动对于全身而言,其实又是存在主动的。对于一般人而言,这又是十分矛盾的。对于这种主动,太极拳先人已经有定性的说明,就是古代拳谱所说的,这种主动是所谓的“四两”。这“四两”对于太极拳是既不能或缺,在数量上又是可以忽略的,而且这种主动对于对方而言是必须表现为被动的。非此,太极拳不用力、不顶抗的引进落空是不可能实施的,既体力消耗较小又强大的特殊发劲也是无法出现的。这被动与主动的量化情况究竟如何也只有等到太极拳研究的现代化到了一定高层次才能准确表述的。同样,认为肢体要么是动、要么是静,认为“不动手”是不可能的人要学会太极拳也是不可能的。


                              IP属地:云南16楼2021-11-16 17:2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