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吧 关注:8,973贴子:653,089

试论袁崇焕“平辽方略”及军事思想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说到打仗,许多人以为袁崇焕只会“凭坚城,用大炮”,事实上,这种误解乃是源于他们对袁崇焕的军事战略和军事思想缺乏全面、深刻的了解和认识,而正是这种误解,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人们对于袁崇焕的误解。
下面,小子就以袁崇焕各时期的奏本为依据,来梳理一下袁崇焕军事思想和方略:
天启6年8月,袁上疏论“战守”,提出“死守关宁,乃治标之法;治本则在于“以辽人守辽土;且守且战,且筑且屯;抚西虏以拒东夷。””
天启7年5月,宁锦大战前,袁崇焕已抢修完锦州、大、小凌河等四城,关内、关外人马安排已毕,遂上《陈战守疏》,“...奴乘屡胜之势,而我当披靡之余,不据险以守,无以固人心。臣念海宇十年,疲于东役,征调生乱,转输告窘,不得已而用一“简净精密之法”,曰:“守为正着,战为奇着,款为旁着;以实不以虚,以渐不以骤。”今险设而事备,以六万守四城,奴即百万,何敢飞越?从此且耕、且筑、且前。夷来,我坐而胜;夷不来,彼坐而困,前后四年,便可制胜。”
注意!这是袁崇焕第一次作为辽东实际的最高军事长官、也是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平辽方略”,此方略的提出,比世人熟知的“五年平辽方略”,早了整整一年零两个月。
上疏不久,皇太极即率军来攻,宁锦之战爆发,战事也正如疏中所言,“今险设而事备,以六万守四城,奴即百万,何敢飞越?”结果,皇太极攻宁锦不下,铩羽而归。
一年多后,袁崇焕又被崇祯起用,平台召对,再次提出“平辽方略”:“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以守为正着,战为奇着,款为旁着;法在渐不在骤,在实不在虚。”
在一年多时间里,袁崇焕先后两次、分别向两位皇帝完整陈述该方略,到现在,还有人会以为袁崇焕在平台召对时只是为哄崇祯开心而随口一说吗?
平台召对后,袁崇焕在随后数日内又连上奏疏,向崇祯分析形势、详解方略、表明心迹:“...盖辽东地接永平、通朝鲜,神京左臂,缠络燕、齐、淮、徐以居中,辽失则肱之截然中断,今若不乘此制之,万一夷中再有如阿骨打、刘聪、石勒其人,抚辽东遗众而用之,因海为利,以不利于我,而我之燕、齐、淮、徐惧边矣。我国家西自松藩,延而开、铁,为边九千里,界于夷,昔已竭天下之力为守,今又益北直之保、河与全齐、江北,旋转四千里为边,其难堪乎?昔日大宁失而辽、蓟单,识者犹以为失策,况辽之资寇,则(夷)骑步可犯蓟门,舟师可犯燕、齐,逼近都门,故恢复之图再计。”
此段形势分析,袁崇焕即从战略上阐述了“恢复辽东”的必要性及紧迫性,其远见卓识比之那些主张“退守关门”的书呆子来,又不知高出多少了~
元年8月,袁崇焕出关,平宁远兵乱、更定关内、外营制、分战、守兵,编练兵马,局势初定,遂于年底又上疏:“战兵则为马兵、步兵、车兵、水兵,共二十四营。...辽东,战冲,骑地也,故设骑兵,中、前、后、左、右五部,每部三营。辽东往时有降丁营,为战最利,曰“平夷左营”、“平夷右营”,又立招练一营...”
此骑兵五部十五营即“关宁铁骑”。
谁说袁崇焕只会“凭坚城,用大炮”呢?世人不知崇焕之谋,不过是人云亦云罢了~
恢复辽东需要骑兵,打造骑兵必得要有战马,你总不能让骑兵骑着兔子去冲锋吧?然而,袁崇焕想要获得战马却困难重重。很多人以为,崇祯信任袁崇焕,要什么给什么,事实上,这纯粹就是想当然!真实情况恰恰相反!
袁崇焕刚一上任,即向朝廷请“马价银”,以购买战马,然而,8月,太仆寺卿涂国鼎却上疏说,“祖宗设立太仆寺马政,乃专为京城团营、骑操,为防守都城、拱卫陵寝而设,非为边镇,如将马价尽付辽东,倘京城一旦有险,如嘉靖庚戌年间,俺答入犯京师,京城用马,又将从何而调?现在督师向太仆寺索要马价,只考虑自己一地之需,而独不为京师设想,实是令人寒心。”崇祯闻奏,深以为然,当即命太仆寺停发了辽东所需的四万两马价银,给了京营。袁崇焕无马价银,要想得到战马,只得另想他法。
说完了大的“复辽方略”,那么,落实到具体用兵,袁崇焕又是什么主张呢?
崇祯二年5月,双岛斩帅前,袁崇焕在《商定恢复之画以覆台臣之问疏》中说的明白,“...恢复辽东有必乘之机,有必由之路。臣愚谓:弈先定势,兵必相机,贵主谋也。三方五路,用虏用鲜,成效已可概见:夫察(哈尔)安能为我用?但得其不与奴合,即为我助。察(哈尔)受款,则西不防察(哈尔),而我得并力于东;盖东江毛文龙可用,但未有能用文龙之人。(兵法云:“兵者,以正合,以奇胜。”)今当以关宁之十二万为正,东江之二万余为奇,蓟门之一万二为援,倘按国初马云、叶旺之故事,则河东尤为扼要,以正为奇,断不能舍此而别求胜算!臣之所以亟亟于东江之策画,谓“欲复辽东,先通辽海”,正是此故,而不知者乃谓臣假以修怨于文龙,实......难言矣~”
一个月后,袁崇焕赴双岛,与毛文龙长谈4日,毛文龙一意孤行,概不受命,袁崇焕这才将毛文龙声罪正法,收服东江军,更定营制,只待东江兵马整训完毕,便可两路出击,进取辽东。
只可惜,袁崇焕尚未及发,当年10月,皇太极已率先发起攻击,绕道蒙古,由蓟镇入塞......当然,后金军为什么能绕道蒙古?己巳之变的责任又该谁来背?这又是另外一个复杂的问题了~


IP属地:江苏1楼2021-06-07 22:30回复
    一言以蔽之,无论是熊廷弼、孙承宗、袁可立,还是袁崇焕,几人的核心思想完全相同,正所谓“英雄所见略同”!即——“先守而后战”,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三方五路,效国初马云、叶旺故事,关宁、东江两军,一正一奇,一出河西,一出河东,两路夹击。


    IP属地:江苏2楼2021-06-07 22:52
    回复
      兵法云:“善败者不亡!”
      什么意思?这句话即是说—— 善于应对、处理劣势和败局的人(国家)不会灭亡!
      战场风云变幻,胜负之势也常常是瞬间易手,对手交锋中,只有那些沉着冷静、审时度势、善于抓住战机的人(国家)才能笑到最后,古今中外,莫不如是:
      公元前506年,柏举之战,吴王阖闾率军大破楚军,继而攻入楚国郢都,17岁的楚昭王出逃;然而,楚军却能不屈不挠,一年后,联合秦军大破吴军,反败为胜,楚国复国,50余年后,终又灭越(越灭吴),遂成战国时南方第一大国;
      公元221年,夷陵之战,刘备率大军攻入吴地。蜀军气盛,节节胜利;吴军大都督陆逊审时度势,果断战略退却至夷道、猇亭一线,转入防御,直至八个月后,陆逊方才发起反击,火烧连营,大败蜀军;
      1812年,拿破仑携连胜之威,亲率61万大军进攻俄国。俄军不敌,连连败退,俄军新任总司令库图佐夫元帅命令部队主动撤出莫斯科,并坚壁清野、等待时机。法军长驱直入,战线越拉越长,又遭遇严冬,饥寒交迫之下,被迫撤军,俄军趁势全面反攻,大败法军,最终,法军几乎丧失了全部骑兵和所有炮兵,只剩三万人退出国境!
      ......
      反观“己巳之变”,后金军长途远征,孤军深入,这本是一次在内地痛击后金军的绝佳机会,然而大明崇祯君臣,不知兵要,惊慌失措,先是临阵逮帅,导致关宁军东溃,又急于退敌,催满桂出战,将四万明军、四总兵白白葬送在北京城下;又胡乱调兵,使得延绥边军因无粮饷而于路上哗变,转投农民军,终使农民起义在崇祯三年下半年成燎原之势!崇祯一顿骚操作,不仅没有抓住难得的战机,使得皇太极饱掠一番、全身而退,更使得国内局势大坏、一发不可收拾!
      兵法云:“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诚所谓国君之患于军者三也!”
      有如此君王,大明不亡又有何待呢?


      IP属地:江苏3楼2021-06-09 16:20
      回复
        继续~
        早在袁崇焕赴任出京前,在奏疏中就苦口婆心地对崇祯说:“内有坚忍之主,大将方可成事于外!臣一出国门,即成万里,朝中忌贤妒能,岂会无人?惟愿皇上勿信浮言,信任始终,内外精坚,强敌方可无白可间......” 不料,却是一语成谶~
        相比袁崇焕,陆逊是幸运的,孙权的眼界和胸怀又岂是崇祯可比;
        库图佐夫也是幸运的,沙皇亚历山大一世虽然仇恨库图佐夫,但至少他尚有自知之明,在军事上能放手大将,没有说库图佐夫“丧地辱国、避敌怯战,或是勾敌入寇、图谋议和”。击退法军后,库图佐夫终于因积劳成疾,病倒了在追击敌军的路上,亚历山大一世亲往探视,这位长期迫害库图佐夫的沙皇此时却向一个临死的人请求宽恕。库图佐夫听后,回答道:“陛下,我原谅您,但是俄国会原谅您吗?”
        不久,库图佐夫元帅病逝,终年67岁,死后,库图佐夫——这位俄国伟大的统帅,被隆重地安葬于彼得堡喀山大教堂内。


        IP属地:江苏4楼2021-06-09 21:48
        回复
          继续,让我们来看一下实战:
          嘴炮键盘侠们总是喜欢说:“守城能算什么本事,吧啦吧啦......” 这真是大言不惭!
          在袁崇焕之前,无论是袁应泰,还是王化贞,无论是抚顺、铁岭、开原,还是沈阳、辽阳、广宁,面对努尔哈赤,没有不土崩瓦解的,而只有袁崇焕、只有在宁远,努尔哈赤铩羽而归!这就是水平,这就是能力!
          我们再来对比看看“己巳之变”的北京保卫战:
          明朝最早一批红夷大炮乃是天启年间由徐光启引进的,一共30门,除1门在试射中损毁,18门留在了北京,11门运往了宁远,这便是宁远保卫战中立下大功的那些大炮,其中1门又在战斗中炸膛,战后,宁远只剩下了10门;
          及到崇祯二年,明朝已可以自己仿制红夷大炮,这也就是说,在己巳之变时,单以红夷大炮数量来看,北京城头共有红夷大炮至少不少于18门,火炮数量远超当年的宁远,又加之北京城高墙厚,其无论火力,防守能力,还是兵力,北京都远超宁远,可打的怎么样呢?
          12月1日,袁崇焕下狱,崇祯命满桂为武经略,统帅入援各军,不久,崇祯催满桂出战,永定门外一战,满桂、孙祖寿两总兵阵亡,黑云龙、麻登云两总兵被擒,四万明军全军覆没!城头上的大炮又干了些什么呢?除了在德胜门之战时,把满桂5000援兵打得七零八落之外,再也没见它有什么战功!
          为什么火力、兵力、城防都远超宁远,宁远可以战胜强敌,而北京却损兵折将呢?这就是水平的差距!
          兵法云:“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己巳之变中,皇太极孤军深入,来势汹汹,要对付它,换任何一位古今名将来指挥,也绝不会傻到一上来就去和后金军硬刚。占据要害、布下大网,再发起绝地反击,这是明军获胜的必然选择,倘如此,皇太极后金军必遭重创!又何至于在永定门外白白葬送4总兵、4万明军呢?
          崇祯君臣,还有嘴炮键盘侠们只会误国误民啊~~~


          IP属地:江苏5楼2021-06-11 17:27
          回复
            顶起来~


            IP属地:江苏7楼2021-10-19 18:30
            回复
              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1-10-20 18:44
              回复
                做个记号,空的时候来看完


                IP属地:江苏10楼2021-10-22 13:03
                回复
                  袁崇焕是那个年代,少有的爱揽事,不怕揽事的,以收复为己任的明军统帅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1-11-28 09:39
                  回复
                    技术贴。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1-11-28 10:48
                    回复
                      至今仍无一头袁黑敢来回嘴,嘿嘿~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1-12-04 16:09
                      收起回复
                        在袁崇焕之前,无论是袁应泰,还是王化贞,无论是抚顺、铁岭、开原,还是沈阳、辽阳、广宁,面对努尔哈赤,没有不土崩瓦解的,而只有袁崇焕、只有在宁远,努尔哈赤铩羽而归!这就是水平,这就是能力--
                        袁黑本来就是无视明金战争的局面,以为打仗是打游戏一样玩儿


                        IP属地:江苏15楼2021-12-15 08:09
                        回复